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27082100000105

第105章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每值岁末,中国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中,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彩的内容而著名。

年画概述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称纸画,明朝称画贴,清朝称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明清时期的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光绪以前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民众,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此以产地而得名。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内容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唯独没有人物。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杨柳青年画的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色彩素雅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具艺术价值。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形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连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被中外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珍品。

延伸阅读

中国年画四大家

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其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历史悠久,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