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胆量决定财富
27080700000019

第19章 在害怕中仍然充满自信(3)

那是她跟新加坡电信董事长Hwee谈的第一笔投资。见面的时候,Hwee先生只是用了大概半分钟的时间看了她的简历,而没有看计划书。聊了15分钟后,Hwee先生就跟张毅说,项目基本上没有问题,最终,她赢得了这3000万美元的投资。

这个结果让当时的张毅有些始料不及。

但Hwee先生最后给张毅的解释是:“商业计划书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如果还处在挣钱的阶段,那么没有必要在你身上投资。可是,一旦处在一种荣誉的阶段,就说明钱对这个人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种荣誉,是在为荣誉做事业。这才是我决定投资你的原因。”

所以,1999年,张毅从华尔街摩根斯坦利回国,靠这3000万美元投资创办了炎黄新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1年9月,网易股价暴跌。当时,张毅站出来表示要收购网易。而且已经与网易美国股东基本谈妥,准备正式收购网易,会商时间定在9月12日,结果“9·11”毁掉了张毅的这个大手笔。

所以,一直有人这样评价张毅:张毅,就是那个差点收购了网易、差点让中国的富豪榜改写的人。

有人为张毅道出了遗憾,但张毅对此却很坦然:“能收购成功当然是件好事,不过,没成功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机会是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的,只要做好准备就行。不行,就再历练,再不行,再继续历练。”

虽与网易失之交臂,但并没有影响张毅挣网络经济的钱。

张毅始终坚持着这样一个信条:“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不想创业上市的公司不是好公司。”一个女人带着公司走这样的一条路,压力可想而知。

她回忆道:“每次遇到压力的时候,脑子里都会有一幅画面,在大雾弥漫的大森林,我迷路了,我不能等着,等着雾散,等着出来一条路,我靠自己的听力,直觉,记忆力,接着往前走。压力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要是知道该怎么做了,就不是压力了。心中有了坚定的目标,知道怎么做,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坚定地走下去。”

“迷失是最大的压力,苦不堪言。其实当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你只做认为不会有害的事情,这种逆境很快就走出来了。我们就说大雾天,森林全都看不见了,既然已经看不见了,为什么要强迫自己一眼就要看到森林呢,只要看到眼前的支干,绕过去走就好了。把大的事情变成小的事情,把大的目标变成眼前很小很具体的目标,把复杂的问题忘掉,挑简单的做,等着事情自然发展,等着内心指挥的到来。因为任何事情最终都有解决的方案。”

“什么是成功,尽自己最大努力就是成功。我没有觉得什么是失败的,失败了,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当客观环境崩溃的时候,却是我觉得最轻松自如的时候,也是我能够迅速反弹回来的时候。人背着包袱就会很累,如果你知道这已经是最坏的结果了,包袱你就会甩掉了,反而轻松了。”

张毅成功在了心态上。公司在有条不紊地前进着,张毅也是一样。

“以前是个人奋斗的色彩多,凭个人能力去闯荡,不善于发挥团队的能力,愿意自己出色,愿意自己被肯定。但从2004年开始,我为大家提供了一种目标和愿景,用引导性方式,把大家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自己也很轻松。原来自己是唯一的驱动,现在有了很多小的驱动,这样发展下去,公司自然会成长到一定高度。”

狂人法则3

你在为自己打工,为自己的人生打工。

弗兰克·伍尔沃斯是美国著名的商品零售高手,他于1879年开办了美国第一家零售店。在他没经商以前生活非常贫困,无论怎么努力,也很难改变困窘的状况。

于是,他离开了农场,沿着镇里的店铺挨家访问,想谋求一份店员的工作,然而,老板嫌他没有销售经验,没人愿意雇用他。后来,他来到一个小副食店,因为没有经验,老板只同意给他提供食宿,但没有薪水。

再后来,他到了一家布料店,老板认为他没有经验,不能接待客人,命令他大清早到店里生炉火,然后擦窗子、送货,而且半年内不能领薪水。他说,他在农场工作了10年,才存得了50美元,这些钱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费用,那么至少从第4个月开始,请付我日老板答应了,但条件是每天必须工作15小时,也就是每小时薪金3分钱。他的事业就这样开始了。一年后,他用借来的300美元,开设了一家商品零售店,销售的全是5分钱的货物。十几年后,他建造了当时世界第一座高楼,即伍尔沃斯大厦。

只要你把公司当做是自己实现抱负的台阶,你就已经是公司的老板了。因为你已经和公司融为一体了,你的每一分努力都不会白费。

齐勃瓦出生在美国乡村,只接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他不甘沉沦,不甘一辈子做马夫,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发展的机会。3年后,齐勃瓦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

虽然他也是一个进城的农民工,但是,自从进入建筑工地那一天起,齐勃瓦就下定决心,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的时候,齐勃瓦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有一天,公司的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视察工人宿舍时,看见了齐勃瓦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第二天,经理把齐勃瓦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

齐勃瓦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是不是?”

经理点了点头。

不久,齐勃瓦就被破格升任为技师。那些打工者中也有人讽刺挖苦齐勃瓦。但是他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我们只能在工作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的工作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我把自己当做公司的主人,就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正是抱定了这样的信念,他工作努力,刻苦钻研,系统掌握了技术知识。就这样,齐勃瓦一步一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勃瓦终于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在建筑公司完成了最大的布拉得钢铁厂时,他的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又被卡内基钢铁公司的天才工程师兼合伙人琼斯所发现。琼斯立即推荐齐勃瓦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琼斯因一次事故而丧生,齐勃瓦接任了厂长。几年过后,卡内基亲自任命齐勃瓦担任钢铁公司董事长。

讲齐勃瓦的故事,并非说只要努力,你就一定能够成为公司老板,而是说只要努力,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工作热情,你的才华是不会被埋没的。前提是你必须把公司当做自己事业的舞台,以公司的主人翁心态去对待工作。

你在为谁打工?答案已经非常明确:

你在为自己打工,为自己的人生打工!

狂人法则4

成功者都是天生的工作狂

名人似乎总有与众不同之处,盖茨之所以会成为当今电脑世界的显赫人物,其独特的性格特征也许早已注定了他的非同寻常。

对小时候的盖茨来说,在课堂上睡觉是常有的事。他的生活极其紧张,3天不睡觉对他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据一位朋友说,他通常36个小时不睡觉,然后倒头便睡上10来个小时。

盖茨睡觉的习惯很独特,他从不在床单上睡觉。累了的时候,他就躺在他那张乱糟糟的床上,拉过一条电热毯盖在头上,不管何时也不管环境如何喧闹,他总能马上进入甜甜的梦乡。盖茨至今仍保持着这个习惯,当他坐飞机时,他常用一条毯子盖在头上,然后在整个航程中酣睡不止。

在同学眼中,盖茨极有个性。他在谈话、阅读或沉思时,总习惯把头置于双手之间,身体前后猛烈地摇摆。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甚至还会疯狂地挥舞手臂。

盖茨喜欢辩论,辩论的时候言语粗鲁,充满讥讽甚至带有侮辱性。在他表达观点时,如果有人激怒他的话,他会暴跳如雷。对微软公司的大多数编程人员来说,和盖茨一起参加技术会议就如同是进行语言测试一样。

盖茨有一种发现他人纰漏的惊人能力,在辩论的时候表现尤为突出。如果给他看《蒙娜·丽莎》,他会看到败笔。一旦发现一个人的漏洞,他就会用他最喜欢的字眼,诸如“傻瓜”、“疯子”之类将人贬得体无完肤。

据一位微软公司的产品经理说:“当你和他一起参加会议时,他总是晃来晃去,还不停地颠膝盖。他是一位头脑清晰的思考家,但却容易感情用事……他向别人发起攻击,目的就是要战胜他。勉强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对此他却浑然不知。他很富有也很幼稚。在控制性情方面,他从未成熟过。”

长大的盖茨有着一张长不大的娃娃脸。许多竞争对手就是被这个外形清瘦、头发蓬乱、带着头皮屑的大男孩的那张诱人上当的面孔所迷惑。尽管盖茨看上去像个仓库保管员,但他却成了一个令人敬畏的商业巨子。他喜欢舒适地坐在电脑前,一边吃比萨饼,一边喝可乐,一边彻夜不眠地编写电脑程序。

盖茨是个典型的工作狂,这种品质从他的湖滨中学时期就已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在电脑房钻研电脑,还是玩扑克,他都是废寝忘食,不知疲倦。

盖茨也许不是哈佛大学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才能却无人可以匹敌。他的导师不仅为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奇,更为他那旺盛而充沛的精力而赞叹。

他说道:“有些学生在一开始时便展现出在计算机行业中的远大前程,毫无疑问,盖茨会取得成功的。”在阿尔布开克创业时期,除了谈生意、出差,盖茨就是在公司里通宵达旦地工作,常常至深夜。

有时,秘书会发现他竟然在办公室的地板上鼾声大作。不过为了能休息一下,盖茨和他的合伙人艾伦经常光顾阿尔布开克的晚间电影院。“我们看完电影后又回去工作。”艾伦说。

1979年,微软公司迁到了贝尔维尤,1983年,微软公司宣布了要开发Windows的消息。一位曾到过盖茨住所的人惊讶地发现,他的房间中不仅没有电视机,甚至连必要的生活家具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