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1、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讲到这里,爸爸退出了程序,回到了书房中。他消瘦的脸上,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爸,我先去给你倒杯水,你得吃药了。”
杨略走出书房,忽然发现,客厅里非常整洁。沙发上一无所有,地板也极清洁。而之前沙发上还凌乱地放着杂志、毛巾,地上摆着背包和鞋子。走进厨房,发现里面也过于干净了,什么都是一尘不染,光洁如新,冰箱上的小贴士不见了,水池边的钢丝球、小毛巾,也都没了踪影。
“妈妈的手脚可真快啊。”
他念叨着,给爸爸倒了杯水,又回到书房,忽然意识到,爸爸身上的衣服也换了。他记得,进入醒客世界之前,爸爸穿的是咖啡色条纹睡衣,而现在却是藏青夹克衫,换得可真快。当然,也可能是他记错了。
他这样想着,就把水递过去,让爸爸把药也吞服了。
爸爸喝着水,说:“略略,我们的课,就快上完了。谈谈你的感受吧。”
因为课程内容太多,让他一时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
“爸爸,你把很多理念都说清了,我觉得受益匪浅,非常幸福。可是,我总觉得有点空……”
“有些空?”
“对,有种空中楼阁的感觉。”
杨略叹息一声,说:“工业文明早已脱离了人类的控制,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失控汽车。一些人舒舒服服地坐在头等舱里,看着大片,吃着大餐,沉醉在舒适和荣耀之中。坐在二等舱三等舱的人,都在拼命敲门,甚至不惜走捷径,抢夺头等舱的席位。又有几个人会管生态问题,想着去踩个刹车,或是转个方向呢?”
爸爸沉默了。
杨略继续说:“有时候我会想,环境的变化不是太快了,而是太慢了。慢到大家毫无感觉,科学家的一些数据,并不能让大众产生忧患意识。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终于有一天,灾难爆发了。汽车撞毁了,或是汽油耗尽了。这时人类才会痛定思痛,想要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到那个时候,一切都太晚了。庞大的人口,微薄的资源。那么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争夺淡水、粮食,就像复活节岛那样。”
“我最担心的也是战争!”爸爸长叹一声,脸上露出颓唐的表情。房间里一时充满压抑的气氛。
“那我们能做什么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醒客学社的宗旨,就是培养出一批真正幸福的人,有强大心灵,有普世情怀,有生态理念,而后才能有所作为——”
“爸爸,你觉得这样的一天会到来吗?”
说到这里,他遽然一惊。爸爸的理想,本来就没有时间去实现了。他心里一阵凄凉。
“理想,一定要实现吗?”
爸爸的反问好奇怪啊。杨略倒不知怎么回应了。
“难道不是吗?”
“能实现的是目标,而理想永远在前,比如和平、博爱、民主,像一面面鲜艳夺目的旗帜,永远在前方飘扬,我们看得到它们,并向它们走去,但永远也够不着。”
“嗯……但是,如果我们努力了,但丝毫没有成果,该有多么沮丧。”
“为什么要沮丧呢?”
“我的时间被白耗了。”
爸爸的眼睛盯着他。
“既然努力了,怎么还会是白耗呢?”
杨略一时哑然。
“爸爸,你想说什么?”
“略略,有些理想,我们永远无法实现,但这并不意味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去做。关于这一点,我要和你讲一讲孔子的故事。”
2、孔子:我已尽力,便可无憾
结束了十四年的中原漂泊,孔子终于回到鲁国。第二年春天,趁风和日丽,孔子与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点坐在亭子里。亭子边上百花盛开,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孔子已是须发皆白,不过长年的奔波,并没有损减他乐观轻松的气质。
“各位,不妨说说你们的志向吧。”
他的这些弟子,子路长于治军,冉有长于理财,公西华长于外交礼节,都是一时豪杰。他们也自视颇高,想要有所作为,讲得壮怀激烈。
孔子听了,笑而不答。
一旁的曾点正在弹琴,陶醉于美景之中,似乎没有听见师兄弟们的慷慨陈词。
“曾点,谈谈你的志向吧?”
曾点听到老师询问,就站起来,深深作了个揖。
“我的志向与他们不同。”
“不妨说来听听。”
“老师,我说不出什么冠冕堂皇的话。我的志向,不过是在暮春时节,穿上春装,与五六个年轻人,率七八个儿童,去沂水之滨游玩一番,在沂水中沐浴,到求雨台去兜风,唱着歌,尽兴而归。”
其他三个人都在窃笑。大丈夫当胸怀天下,曾点却只惦记着春游行乐,未免太小家子气了。
他们没想到的是,孔子居然叹道:“多好啊,我赞成曾点,我心里也很向往啊。”
子路的脸上露出不悦的神情。
“老师——”
孔子看子路已是六十岁的人了,却还是小孩子的作态,并无半点长进,心里不由一声叹息。他夸奖曾点,并非鼓励无所作为,而是希望点拨弟子,让他们的心胸更为广阔。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志气甚高,各有专长,他们一意进取,这自然是好的。但如今世道纷乱,霸道日盛,王道日衰,若是满腹才学不得重用,难免会郁郁不得志。因此他赞同曾点的放情事外,能从容自得于日常美景之间,让焦灼的心灵吸收一些灵气,保持活泼与安宁。
可这种体悟,对于孔子而言,也是来之不易。
孔子早年生活困难,立志学习,终于学问通达,在鲁国当到了太都宰,相当于首都市长,很有些作为,于是升任为大司寇,在夹谷会盟中,凭借一张利嘴,讨回了鲁国失地汶上三城。齐国着急了,送了些美女财物给鲁公,让鲁公无心理政。此时,孔子的政策受到贵族的排挤,于是只得率领弟子离开鲁国,希望在列国中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国君,让他推广仁政。
但现实却无比残酷。他们到过了许多的诸侯国,拜访了一位又一位的国君。但国君们关心的只是军事,希望凭武力征服邻国,积敛财富。
比如前几天,老朽的卫灵公向他请教战阵的事情。
孔子顶了回去:“有关礼仪的事情,我是曾听人说过;至于战阵的事,一直没有学过。”
于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加上楚昭王邀请他前去楚国,于是孔子再次上路。不料,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他们遇到了最大的险境,受军队围困,遭遇了劫掠,一时穷困潦倒,连吃饭也成了问题。
一连几天过去了,军队没有加害他们的意思,但缺乏粮食,就成了严重的威胁。头一两天,他们还能吃点干粮。此后又吃了两天稀饭。到了第五天,他们连一粒米都没有了,连马也杀掉充饥了。弟子们有气无力地躺在地上。
孔子饿着肚子,满脸的疲惫。毕竟他已是个老人了。但他保持着神情的坦然,一如往常地授课讲道,抽空还会弹琴唱歌。
鲁莽的子路心中不平了,看到老师在这样的时候不去想办法,却只顾弹琴,不免心中充满了抱怨。
“到了这种时候,音乐还有什么用?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晚上大家都饿得睡不着,渐渐熬到了东方既白。新的一天到来了,今天会有什么起色吗?
子路听到远处士兵的脚步声、呐喊声,就知道包围并未退去。他一时怒气,真想拔出腰中宝剑,冲杀过去,即便战死,起码也好过在坐以待毙。只是,他肚里空空,即便想去冲杀,也没有那个力气了。还不如当初刚被包围时立即采取行动呢,可当时却被老师制止了。
他心里的怨恨愈发浓重了。看到孔子在黑暗中坐起来,肯定也是饿得难受。
“老师。”
子路低沉地叫了一声。
“哦,子路啊,有什么事吗?”
“君子也会这么穷困吗?”
旁白的弟子们也都醒着,一听子路的问责,都默然叹息。
孔子在沉思,一时没有回答。
子路追问:“君子也会这么穷困吗?”一部虎须都张开来,目光如电,虽然饿极,倒也不失平常的威猛。
孔子盘腿而坐,一如平常。在晨光中,他脸上有饥色,更像松树皮了,然而他也确实如老松一般岿然不动。
他听着子路的质问,抑制住腹中的饥饿,缓缓地说:
“君子固穷!”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低沉,但充满了力量。弟子们为之一震。他继续说:
“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但却固守节操。而小人一到穷困的时候,就不能约束自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而一旦不择手段,那就离正道很远了。这才是真的穷困。”
子路感到了一丝惭愧,一时沉默不语。
孔子继续问道:
“你还记得‘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这句诗吗?”
“记得。”
“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徘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推行的道出错的吗?”
“如果努力推行道,却没人接受,那就表明道本身还不够完美。”
子路的话毫不客气,从语调中也能看到他的不平。
孔子平静地说:
“子贡,你认为呢?”
子贡是孔子最精明的弟子。他想了一会儿,答道:
“或许是老师的道太大,太高了,所以大家不能接受。如果能稍微降低一点就好了。”
“降低到大家接受?”
孔子皱起了眉头,分明是有些生气了。
“颜回,你说呢?”
瘦弱的颜回站了起来,脸色苍白,像秋天的芦苇,似乎经不起一阵轻风。
“老师——”
“颜回,你坐下说吧。站着太累了。”
颜回恭敬地坐下。
“老师推行仁爱,至大至刚。但世人利欲熏心,目光短浅,不肯接受这样的真理,于是天下大乱。但正因如此,世间更需要老师去推行仁爱,就算主张不被接受,也丝毫不必忧虑。”
孔子心里非常高兴,连连点头。而子路、子贡还有其他弟子都满面羞愧。君子虽穷而固守节操,小人则不择手段。他们质疑仁爱的价值,想要削足纳履,哗众取宠,不正是小人的行径吗?
围困他们的军队守了五天,终于退去。孔子一行到了楚国的负函,素有名望的叶公出城来迎接。
孔子看到他们浑身穿素,十分吃惊。
“这是?”
“我王前日驾薨了。”
孔子顿觉五雷轰顶。楚王礼贤下士,孔子本想投靠于他,在有生之年,将仁政在楚国推行开来,以实现平生志愿。不想天有不测风云,如今楚王一死,楚国定然内乱,他的计划就全盘落空了。
他一整天都如同梦游,魂不守舍。
一直到半夜时分,他躺在席上,还在辗转难眠。往事奔涌而来,少年时的立志,中年在仕途的经历,还有周游列国时遭到的讥嘲,一起翻上心头。
“这么多年了,我带着弟子东奔西走,没有人懂得欣赏我的主张,更不会有人付诸实践。我形同丧家之犬,最终一事无成。”
他的内心,被强烈的失败感所笼罩,觉得这辈子忙忙碌碌,倒不如一个农夫,一个车夫,他们还算扎扎实实做了些事情。要么就像沿途遇到的隐士一样,亲自耕作,与世无争,逍遥度日。
“可是,鸟兽不能同群啊。一想到世道纷乱,我就坐立不安,总想跳出来呐喊几声,尽管喊声都被荒野吞食了,但还是不肯住口。唉,我就是这样的命,根本超脱不了!”
“命?”他玩味着这个字眼,忽然心中的淤塞被推开了,透进了巨大的光明。
“冥冥之中,或许我的命运已经被注定。我要将秩序归于社会,将幸福归于人民。也许注定了我要在等待与流亡中消磨一生,命中注定了我的理想将一无所成。可是,这有什么关系?”
巨大的幸福笼罩着他,像一朵白云,将他托起来。他继续想下去:
“所谓天命,就是没人托付,没人命令,但我认为既得此生,就应该为这个世界去做这样的事情。虽然不一定会得到上天庇佑,但我毫不懈怠。成功了最好,即便不成功,因为我已尽力,便可无憾。”
他浑身热起来,挺身而立,觉得身手轻快,于是走到室外。一轮明月高悬于天际,亿万年来一直那样,阴晴圆缺,云开云合,都无关紧要。他获得了一种力量。
第二天,他对弟子说:
“回去吧,回去吧。”
于是他们从复函北上,回到卫国,继而回到鲁国,不求闻达于诸侯,每日整理典籍,教化子弟,心静如水,感到到和暖的幸福。
他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他说:“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亦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种境界,又在曾点之上。曾点的放情需要借助良辰美景,而孔子却是随遇而安,于是无处无时不从容自在。
3、优秀靠自己,成功靠机遇
这次的课程,爸爸全是口述,没有影像,但杨略能想象出孔子的伟大和落魄。
“爸爸,我明白你的用意了。”
“说来听听看。”
“当我们认定生态文明是人类的未来,并努力思考,积极推行,那就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实现了价值。”
“我们做事是否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还需要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条件是否配合,我们并不能控制。因此,我们要‘尽人事,听天命’。”
“这也就是你经常说的,‘优秀靠自己,成功靠机遇’,对吗?”
爸爸点点头。
“如果具备这样的心胸,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永不失败。因为我们努力去做了,履行了义务,就可以问心无愧。于是我们不会斤斤计较于成败得失,能够保持内心的快乐。这就是孔子说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也就是我想说的‘乐天知命’,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时,窗外响起一阵小孩子叽叽喳喳的声音。杨略走到窗口,只见楼下的幼儿园里,孩子们一个牵着一个,正在做游戏。他们都穿着毛衣,粉红色的,橘黄色的,毛茸茸,像一个个小太阳,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烘烘手。
“爸爸,你来看……”
他希望这种美好的画面,能让爸爸觉得身心一快。
可是爸爸却没有回应。
杨略回过头去,只见爸爸弓着腰,捂着肚子,脸上肌肉扭曲。他惊呼一声:
“爸爸,你怎么了?”
爸爸的身子从长椅上滑下去。
“快,快叫妈妈。”
杨略赶紧将他扶起来,只见他面如白纸,额头上流淌着大滴大滴的汗水,显然是忍受着巨大的痛楚。
“妈妈,爸爸肚子疼了!”
杨略将爸爸抱到床上。爸爸高大的身躯,居然变得这么轻,像一把干柴,还在不停地燃烧。
在游戏里,爸爸一直神采奕奕,谈笑风生,东奔西走,加上杨略的内心不愿相信爸爸得了重病,似乎已忘记爸爸时刻都会陷入危险。直到此刻,他忽然意识到,爸爸可能真的不行了。
或许,之前爸爸每次的突然消失,都是因为腹痛难忍……
杨略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喃喃地说:
“爸爸,你要坚持住,你的课还没有上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