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控力成就杰出少年(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27034000000033

第33章

梁启超说:“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不造因则断不能结果,既造因则无有不结果,而其结果之迟速远近,则因其内力与外境而生种种差别。”意思是说,我们一旦用心做事,必然会有结果。只是这结果可能立竿见影,也可能姗姗来迟,可能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栽柳柳成荫,又可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总之,要来的迟早要来。做事尽心尽力,便立于不败之地。而畏葸不前,或是一旦没有看到成果,就半途而废,只准备投机取巧,那只能立于全败之地。我们此时的用功,或许在高考成绩中体现出来。即便暂时不能,人生很长,如果持续用功,必会在未来有所建树。

第四,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

著名设计师包益民写过一篇文章《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题目振聋发聩,文章同样发人深省。他说,“从艺术史上可以看到,许多所谓‘怀才不遇’的艺术大师,事实上并不像世人所认为的一辈子潦倒、默默无名而含愤去世。他们往往在世时就是许多人公认、推崇的艺术家。例如穷困潦倒、割耳示爱的艺术大师梵高,在生前就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家,作品受到一些收藏家的喜爱,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所以,只要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出才华,必能得到应有的认可。我们若能将如此心态放到学习之中,就能平心静气,焦虑渐消。

考前紧张不起来怎么办?

另外有些学生,情况似乎完全相反。让我们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马上就要高考了,黑板上写“距离高考还有80天”,教室里弥漫着大战在即的气氛,同学们临阵磨枪,每日三点一线,脸上都是紧绷绷的。

可唯独马鑫好像是个异类,越临近考试,他心里越是松弛,明明知道有许多知识点还没背熟,手里拿本小说,居然会一直读下去,把课本丢在一边。表面上神定气闲,可内心里却惶恐不已,像摸着黑走路,不知道下一脚会不会踩进什么深坑里。

你或许会认为他是个散漫惯了的学生,已经破罐子破摔了。其实不是的!他的成绩还不错,高一高二在班里都名列前茅。到了高三上学期,他也努力了一把,在几次模拟考试中,成绩都还不错。可是从这学期开始,这种劲头开始消退了。他有些疲倦、厌学、无所事事,看到书本和习题就觉头疼。

家里人问他:“你有压力吗?”

他嘟哝道:“我最大的压力就是没有压力!”

家里人以为他成竹在胸,都很高兴。但马鑫知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又能跑多远呢?所以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如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肯定考不好,影响日后的前程。

其实马鑫目前紧张不起来,激发不起最后一搏的尽头,不是因为心里松驰,而是因为长期紧张过度,造成了心灵的紧绷和麻木。所以,针对这个情况,我的建议是三步法:

第一步,想一想十年后,你会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一次讲座上,演讲者和听众互动。

“各位,请想一想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中失败了多少次啊!他放弃了吗?”

“没有。”

“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他们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他放弃了吗?”

“没有。”

“那么,麦克基特放弃了吗?”

“——麦克基特是谁?”

“他半途而废,轻易说了放弃,所以并没有名垂青史。”

如果放弃,你终将被人忘记,而且,你也将被自己厌弃。当然,读书的目的,并不需要你一定要名垂青史。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令人深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所以,持续的努力读书,短期内也许看不出效果,但十年以后,它却会决定你是被迫谋生,还是能自主选择喜欢的工作,并生活得有尊严。

第二步,感受周围迎考的气氛,融入到积极迎考的氛围中去。

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所以,如果感觉紧张不起来,你可以找一些成绩相仿、情趣相投的同学相约高考,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互相竞争,看谁能发挥得更出色。这样,你时时不会松懈,并且能保持心情的愉快,平时和同学们多交流体验与看法,让他们的情绪感染你。

第三步,制定复习计划。

很多考生在高考前几个月,一方面觉得时间紧迫,一方面又觉得复习内容太多,于是都变得盲目而不知所措。但慌张是没有用的。你应该思考的,是明确目标,制定道路,并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去行动,避免各种不必要的纷扰,给自己注入一剂兴奋剂。同时,你要及时总结,找到复习的自我效能体验。这样会让自己觉得踏实与真实,避免坐在考场上因心虚而过度紧张。

趣味测试&;魔鬼训练之超常发挥篇

克拉克是澳大利亚1960年代的长跑健将,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然而,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连连发挥失常,没有拿到奖牌,这都是因为他不能在国际大赛中很好地调整心态。

所以,在运动心理学上,克拉克的临场发挥失常被称之为“克拉克现象”。在考场上,学生面对试卷就心跳加快,脑海一片空白,这也是典型的“克拉克现象”的表现。

与此相反,有些考生坐在考场上,精神高度集中,思维非常快捷,处在一个高度心理流畅的状态——也就是我们上文说的“心流体验”——极大限度地激发一个考生的答题热情和能力,不仅得到超常发挥,而且非常享受整个考试过程。

你知道吗,我在考高考语文时,写最后的作文题,发现越写越流畅,嘴角就带着笑意,让监考老师非常意外,以为我作弊得逞呢,就不停在我身边转悠。幸亏我心无旁骛,所以“思维如奔驰,下笔如有神”,最后果然成绩不错。而在这当中,平常所学当然是基础,但考试时的良性焦虑也起到了极大激励作用。

其实,在每年的高考当中,有许多考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知识不扎实,也不是因为不懂考试技巧,而是因为他们过于焦虑不安,思维短路,最终导致临场发挥失常。

如何达到良性焦虑呢?

那就需要积极的心理调适。所谓心理调适,就是在帮助考生养就对高考的积极心态,并练就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心理暗示及放松方法。心理调适的核心在于合理变通,有效自控,就是通过积极有益的心理调适方法,来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化压力为动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量,并不受种种不良外界因素的干扰。

具体地说,心理调适希望培养考生以下四条:

一、坚定的高考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与实力,相信自己会尽力而为的;

心理学家西恩·贝洛克说起一个有趣的故事,他面对数千人演讲时,一开始也觉手足无措,但他脑海中飞速地闪现摆在书架上的获奖证书以及学位证书,于是心里有了底气,避免了思维短路。他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了自信心,能有效抵抗心灵焦虑。

所以,作为考生,可以在考试之前,花几分钟写下自己曾有的业绩,罗列各方面的优势,重新肯定自己,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增强你的表现力。同时也能让你意识到,一次考试的分数并不能判定你的终生。

写下你的优势:

二、适度的考试焦虑——将自己的考试焦虑调适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地步;

(一)把自己的担忧写下来,让最坏的状况罗列于眼前:

(二)然后再问自己:我能接受这样状况吗?能:____不能:____

(三)如果能,心理压力就会减少。如果不能,那么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该改变这种状况吗?

在高考中,最糟糕的情况就是考砸了,重读一年,晚一年上大学,天不会塌下来。更何况,按现在的成绩只要正常发挥,不可能考砸,哪有何必担心呢?只要按部就班学习就行了。这样的三步,可以消弱高压环境下心里的焦虑感和对自己的质疑。

三、有效的心理暗示——不断地磨练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

马家军主帅马俊仁最懂得心理暗示法。临到比赛前,他编了几道口令。当队员跑了一圈后,马俊仁高喊:“现在心里想什么?”队员回答:“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再跑了一圈,他又喊:“现在想到什么?”答:“比起革命前辈,这点苦算什么!”又跑了一圈,“该想什么了?”队员回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到最后冲刺阶段,当队员跑到他的位置时,只听马俊仁与队员一起高声疾呼:“不成功,便成仁!”

长跑训练是一项极为枯燥的运动训练,运动员必须在长时间内忍受巨大的紧张压力,此时搞一些心理调适活动,无疑会强化人的行为动机。他的语言暗示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无独有偶,传奇班主任王金战也为学生设定了许多名言,让他们反复吟咏,在激情澎湃的诗歌中振作。

立志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情操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勤学篇。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挫折篇。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你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座右铭,时时默念,激励着你前进。

四、正能量——如果你想快乐,那就微笑吧。

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表现”原理,它认为情绪影响行为,同时行为也能影响情绪。他说:“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你像是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操纵自己的行为,获得某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积聚,从而获得正面的情绪。这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如此简单:如果你想变得快乐,那先微笑吧;如果你想变得自信,那先昂首阔步吧。

五、简便的放松方法——不断地磨练出一套对自己有效而又简便的身心放松方法。

要取得好成绩,要保持节奏和作息规律去学习。课间的放松很有必要。比如听一首钢琴曲,想象一幅诗情画意祥和的田园诗般画卷,由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或广袤的沙漠为背景,触发你所有的感官去体会。你能嗅到空气中弥漫淡淡的花香?你能听到鸟儿欢唱,感觉到清风拂面吗?你不能区分哪一个是想象图景哪一个是现实?焦躁不安时,冥想吧,它会给你带来安静。

一晃儿三个月过去,到这里,自控力的十堂课全部讲完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实践,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用强大的自控力去赢得高考,也希望自控力永远伴随你们左右,帮助你们获得幸福、充实、开阔的人生。

祝福你们!

你们的大朋友

杨启清

11月17日

杨略照例把邮件打印下来,趁中午时分在教室里读信。他不太相信威廉·詹姆斯所说的行为决定情绪。毕竟,我们因为悲伤才流泪,而不是流泪了才悲伤。不过,身体与意识之间的关系,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或许真的不是一主一仆,而是互为因果啊。

他尝试着放松肌肉,对着镜子,脸上露出笑容,并且发出呵呵的笑声。顿时觉得心里的淤塞打通了,一流清泉淙淙而过,眼前的景色空明起来。

一旁的曾泉说:“大清早的吃错药了?傻笑什么呀。”

又过了几天,一个消息传遍了全班。陈子轩的一组漫画完成,在网上发表了,据说将在《绘心》上发表了。这杂志可不得了,汇集了国内众多漫画名家,诸如夏达、口袋巧克力等人都在上面发表作品,在青少年中极有声望。所以,陈子轩平常不显山露水,现在算得上一举成名,让人刮目相看,大家争相传阅。

杨略把自己的学习小组叫到一起,要给陈子轩庆功。

陈子轩倒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推脱:“这都要考试了,还庆什么功啊!”

杨略说:“得庆功啊,你这可是向理想迈进了一大步!在我看来,这比高考得了高分还重要呢!”

陶坷坷也说:“干脆,明天是周六,我们去郊游。最近都憋坏了!”

葛怡和曾泉自然也响应。于是时间确定下来,第二天上午一起去爬西湖边上的宝石山。

虽然是十一月了,但宝石山上草木依然青翠。偶有悬铃木、无患子的叶子转黄,飘落在生满青苔的石阶上,在阳光下色彩明丽。宝石山不高,少男少女身体轻便,不多时便到了山顶。在累累的巨岩上,保俶塔如青锋刺破蓝空,让宝石山在妩媚中添几分英武。站在山顶,西湖全然入目,水面如镜,苏堤白堤如纵横两条绸带,飘入水中,加上垂柳如烟,游人如织,真是如诗如画。

杨略看得心旷神怡,就对陈子轩说:“你做一幅画,我给你配诗。”陈子轩也不推脱,就拿出速写本,在一旁静静作画。杨略也拿出本子,写一些诗句。陶坷坷和曾泉围着保俶塔给葛怡拍照。

过不多时,陈子轩画好了,杨略的诗也写好了。曾泉拿过画,展开在面前,一副行家的派头,开始评点:“嗯,这满纸烟云,啊,这湖光山色,不错,很有意境!”

葛怡则开始念杨略的诗,《十月的江南》:

在秋风与鸟声中微笑的江南

到十月还不曾改换毛色

那些清秀的小山着急了

没有树叶作被,怎么抵御严寒?

十月的江南桂花渐落

十月的江南残荷未残

一杯清茶还未饮尽

一串雁鸣便惊醒猫一样的江南

真该和你一起,站在宝石山顶

对着蓝天高呼:风啊,风啊

风就来了,吹动杯中轻漾的江南

真该和你一起,静静坐着

让风吹动你,再吹动我

让我们白衣飘飘地,坐在十月的江南

念着这首诗,葛怡想到了和杨略的约定,一时有些愣神,风轻轻吹着她的脸。陶坷坷在一旁叫好,说诗画相和,堪称双绝。曾泉却咧着大嘴说:

“我看啊,还有一绝,这读诗之人,和诗画也是绝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