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位CEO给青少年的礼物(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27033200000002

第2章

这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夏日午后,少年杨略却开始追忆自己的童年。他站在窗口,像是坐在一列火车上,看窗外许多光阴迎面而来,又倏然而逝,似乎卷走了他,又似乎独独留下了他。

他惊讶了一下,眼前的景物忽然放慢脚步,让他看得分明。水泥马路上照例是焦干滚烫。汽车突突跑过,释放出更多的热量,空气里有种燃烧似的气息。路人很少,仅有的几个也是匆匆地走过,帽檐下眉头紧锁,像是被海浪冲击过的礁石。两边的行道树叶子晒得懒得动了,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蝉在枝叶间长鸣,将夏日的午后拉扯得格外焦灼漫长。

一成未变的景物。可是真的未变吗?每到夏天,无论何处,都能听见蝉的鸣叫,都能看到树叶的飘摆。如果不刻意去想,我们会以为一直都是它们,处处追随着我们。可事实上它们已经生死相继了若干次。正如我们每天醒来,身体的细胞已经新陈代谢,更换了许多。

那么我还是以前的我吗?

他仰起头,云片洁白蓬松,轮廓分明,悠闲地浮在苍蓝的天上。这让杨略想起童年仰浮在水面上看到的天空。那是在乡下的奶奶家,村口就是一条小河,岸上柳丝低垂,河里水草随着水流柔摆。农人们都在家里休憩,放任田里的西瓜静静躺着,麦子静静站着。他和伙伴们破坏了小河的宁静,童年肆无忌惮的叫声、笑声,在乡村的田野悠悠回旋。那时的他,一定不知道时隔数年,会被自己从记忆深处捞出,细心回味,品咂再三。那么,再过若干年,在另一个漫长的午后,那时的我,会不会追忆此刻的自己呢?

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这个午后的不同了。

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看看室内,沙发、茶几、电视机、地毯、壁灯都呆呆站着,一如寻常。只有时钟的声音,咔嚓咔嚓,像一把无形的剪刀将时间剪成碎片,又撒落在不知名处。太安静了。忽然隔壁厨房那边似乎有点响动,吱吱咯咯,他很疑心那里潜伏着一个人。一阵战栗,很多恐怖片的场景在脑中驰过。愣了半晌,他终于壮着胆子,悄然走过去。一无所有,只见窗外的树枝轻轻触着玻璃。从窗口往下望,可以看见一个花园,百花正开得萎靡。

他安了心,知道了自己还是一个人在家。这本是极平常的事情。爸爸是一家公司的老总,平时忙于业务,走南闯北,在家时间很少。妈妈是外科医生,突发手术很多,常常需要加班。他是独生子女,家境富裕,爸妈管得又少,难免会有些娇贵任性。而且,他与爸妈的缺乏交流,因此性格有些孤僻,眉宇间常常流露出一丝忧郁的神情。

他今年十六岁,下学期就是初三学生了,却没有感觉到升学的压力,一如既往地浑浑噩噩。他面容清秀,身材修长而略显单薄,生性顽皮,活泼好动,对篮球十分痴迷,腿上臂上都是打篮球留下的疤痕。爸爸常说,你要是能把打篮球的劲头用一半在学习上,那重点高中就手到擒来了。确实,他成绩不尽如人意,时好时坏,与他的认真程度成正比,是个典型的脑子聪明而不愿用功的孩子。

暑假里他每天呆在房间里,在空调下,每日除了玩电脑游戏,就是找同学玩耍,开始倒也悠闲,久了就觉无聊。课本已经束之高阁,很久没有去翻看,或许已经积了厚厚的灰尘了。今天自然也是一样。

他走回房间,打开电脑,播放了周杰伦的歌《七里香》,歌声放荡懒散,咬字不清,如同梦呓,似乎真诚,又似乎玩世不恭。配乐像一道河水,水波粼粼起伏,却无大浪涌起。歌手乘一叶扁舟,随波逐流,并不思虑前方的险阻,也并不陶醉于此刻的光阴。周杰伦的歌都是这样,不煽情,不愤青,既不满意于现在,也不希冀有更好的未来。这种歌声倒与杨略的心境有些相符,因此摇头晃脑地应和,顺便也驱赶一下刚才的怯意。

他又走到窗前,趴在窗口看风景,心潮逐渐平息,却觉得找不回刚才如梦似幻的感觉。窗外的景物在他的眼睛里,就像雁影偶尔印于湖水之中,浮光掠影,不留痕迹,再没有那种神魂飘荡的感觉。

我这是怎么了?

邮递员踩着墨绿的自行车过来了。他在楼下停住,取出一摞报纸信件。杨略心想,反正呆着也没事,去取份《体坛周报》看看也是好的。他和爸爸都喜欢篮球,《体坛周报》每期必看。而且,回想起来,看体育新闻似乎是他们父子交流的主要方式。父亲总是那样忙碌,回家也是神情严肃,不苟言笑,这让他有些害怕,所以常常躲着他。只有在看球时,一大一小坐在电视机旁,立即成了哥们,大呼小叫,常常忘情,关系异常亲密,分明能感觉到他们身上流着的是同一种鲜血,能够互相应和。不过球赛结束,则恢复了原状,开个玩笑也觉得尴尬。空气自是闷闷的。

有时上街看到别人父子散步时亲密无间的情景,他就觉得十分羡慕。不过他想不出办法来改变现状。

杨略匆匆跑下楼,打开信箱,将几份报纸取出,锁信箱的时候,从报纸间滑落出一封信,啪地落在地上。蓝色的信封,宽宽大大的。他捡起来一看,收信人一栏中,写着“蓝庭小区8幢三单元502室,杨略收”,寄信人地址不明,只有一个陌生人的名字:倪甫清。从邮票上盖的邮戳看,是昨天从本市寄出的。

这让他十分意外,因为现在很少有人写信了。而他除了学校里定时寄来的成绩单和入学通知,几乎没有收到过任何信件。

他有些好奇,掂量了一下,鼓鼓囊囊的,里面似乎有一沓纸张。

该不会是宣传单吧?这年头,宣传单铺天盖地,他们家的信箱常常被塞满花里胡哨的印刷品。他不免有些泄气。

他上了楼,顺手把门带上。将身体往沙发上随意一扔,顿时深深陷下去,而后轻轻弹了一下。他把报纸放在一边的茶几上,撕开信封,取出信瓤,是电脑打印的信,足足有十来张。方格字体,整齐精美,还飘出一股油墨香味,似乎是刚打印出来不久。

信中的第一页字体很大,仅仅是几行字:

年轻人,你年方十六,正是初升的太阳,充满着希望。你是要去高远的天空中放射光芒,给人间以无限的温暖;还是仅仅在地平线上优游,不思进取,浪费时光?

他平静下来的心突然颤抖了一下,仿佛一道电流从手中穿过心脏。却又有种快意,似乎久等的物事忽然到来似的。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现在都做了些什么呢?他忽然又接上了那段童年的回忆。五六岁时,午后大家围坐树下乘凉,大人就问他长大要做什么。“科学家——”脆生生的童音,拖得老长老长。

“略略真乖。”大人爱抚着他的头,一脸笑意。

可现在呢?同学们似乎已经没有人讨论这个问题了。记得一次道德修养课上,老师询问同学们的理想。没有人主动举手回答,最后老师只能点名。点到名的十分腼腆,忸怩半天,挤出几个字,或者是“画家”,或是“医生”。

而旁边的同学挤眉弄眼,表示不信,似乎谈论理想是很老土的事情。

他的同学余振的回答最酷,他站起来说:“找一份好工作,娶一个爱我的老婆,了此残生。”满座哗然,余振也为自己卖弄了点文采而顾盼自雄,老师再三示意也不能止住。也许好多人真的是这种想法呢。

可是我们真的不需要理想了吗?我真的甘心一事无成,了此残生吗?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在世界上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杨略觉得自己从漫长的睡眠当中苏醒过来,观看身边的事物,突然觉得有些不同。尽管沙发还是原来的沙发,茶几、电视机、地毯、壁灯,也还都是原来的样子。但是他却觉得其中有个神秘的暗示,丝丝缕缕的,浮浮荡荡的,牵着他的心灵。他突然悔恨起自己浪费的许多光阴来,心中一阵茫然。只有时钟的声音,咔擦咔嚓,又将许多时间剪成碎片。

他突然想起了以前爸爸买给他的一本书——《苏菲的世界》。书中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里面有几个问题:“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齐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思考的问题。她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她用少女的悟性和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世界这个大谜团。

当时,他也是14岁,刚刚开始喜欢上看书。苏菲总是在花园中的一个密洞里看神秘的来信,而自己房前虽然也有花园,但草木稀疏,路人很多,根本没有灌木交缠的地方。但他有通往楼顶的钥匙。有一次他走到顶楼,看到是管理员一时疏忽,将钥匙留在门上。他兴冲冲地去配了一把,从此一有心情郁闷的时候,就独自来到楼顶。

楼顶覆着青瓦,呈人字形,与奶奶家老屋相似,据说这样可防雨水渗漏,而且通风凉爽。青瓦前面还有一带水泥平地,宽约两米,通往楼顶一侧的水塔。顺着铁梯爬上水塔,塔上是窄窄的平地,杨略常常在上面扶着栏杆,俯瞰脚下的城市,看市民如蝼蚁般往来奔波。有时也枕着手臂躺下,遥望远山,遥望蓝天,心中平静,却无端端会产生一些怅惘。

水塔下面也有遮阳处,风毫无阻拦地刮过来,即使夏天,也是个极清凉的去处,适合乘凉或看书。那天他坐在屋顶上,整整一个下午,他捧着那本书读得如饥似渴。尽管书中讲述的哲学内容,他未必都能全然明白,但却为苏菲的奇遇而神往不已。他现在还清晰地记得,看完一百页的时候,他略作休息,偶尔抬头,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沉了。晚风吹拂,天边的云朵一片醉红,或如奔马,或如雄狮,形态各异。他神情气爽,像是第一次看到世界。

想到这里,他心中漾起一阵兴奋:难道我也有这种奇遇啦?胸口有一种快乐爆炸开来,溅到四处,到处都是明晃晃的,新崭崭的。

他悄悄走到顶楼,躲在阴凉处取信来看。

亲爱的杨略:

见字如面。

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很意外。其实你无须惊讶。因为世界每天都给我们无数的启示,而我的信或许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大多数人熟视无睹,匆匆地走自己的路,并且年纪越大,对这种启示越是麻木。等到年华老去,才发觉一事无成,于是后悔莫及。这是很值得悲哀的事情。

有位哲人说过:“音乐只对真正具有音乐耳朵的人开放。”而我的信也只对有悟性的心灵开放。你拥有这样的心灵吗?

看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枯燥无聊,那么请你把信扔到一边,我也不会怪你,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有个老师在耳边聒噪。

如果你觉得心灵受到了震撼,那么,请你接着往下读。

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风向都是逆风

“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理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这是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言,数十年前便印在我脑海之中,一直鞭策着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后生,逐渐成长为别人眼中的事业有成者。如今,我不经意间已经步入了中年,站在人生旅程的中途,重新来回味这句话,回首那些峥嵘岁月,不免有了更多的感触。

杨略,如果你不甘心一辈子碌碌无为,你希望明白自己究竟在为谁读书,并且希望出类拔萃,在各方面成为同龄人的榜样,在以后的工作中出人头地,那么,趁着年轻,树立你远大的理想吧,因为它能带领你走出平庸,走向辉煌。

赫伯脱说:“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风向都是逆风。”可对许多人来说,比起选择随波逐流的游弋式生活,设定一个目标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他们一直迷茫地走在没有目的地的道路上。因为迷茫,他们感到了空虚,于是他们利用所有的时间来追求享乐,参加对己对人都无益的活动,在嘻笑怒骂中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他们就像一群毛毛虫,不停地绕着同一个圈子,他们的结局并不比开初时好。

漫无目的的游弋或许就是一种消遣方式,但是只能占用几天的假期,而不能用来耗尽整个人生。我国正处于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之中,不少青年,不论是处于困境中的还是事业得到成功的,都感觉到前途渺茫,要追问人生的意义。

曾经在贾樟柯执导的影片《任逍遥》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年方19岁的少年,瘦削苍白,未老先衰,他没有工作,每日只是在山西一个小城中无聊地游荡。一天他面无表情地对同伴说:“人活到30岁就够了,活那么长干吗?”他的话令我震惊不已:如此大好年华,居然说出这样绝望的话来。这当然与残酷的现实分不开,可是有那么多人从这样的小城中出人头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在生活中找不到方向,他迷失在人生的旅途中。上天永远庇佑那些自立的人。

由此可见,理想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是多么重要,而对于十六岁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你们是一艘艘稚嫩的小船,刚刚驶出父母温暖的港湾,船上的水手都是初次出海。大风大浪也许不能让你们惊惧,因为风浪的磨练能赋予他们铁黑的肌腱、坚强的性格,但若是没有理想,没有目标,那么,生命的小船只能在浩淼无边的瀚海上彷徨回旋,找不到出路,终不免缺水断粮,甚至触礁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