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纸币、票券鉴赏及收藏
27012100000009

第9章 地方票的鉴赏及收藏(1)

中国是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在纸币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由国家级中央票,各地方(省)银行纸币,商业银行纸币,特种银行纸币,在华外国银行纸币等组成。在这个纸币大家庭中,有一支不被政府重视的小成员——地方票,它无所挂靠,又不为国家承认,所属省区还不支持,全靠当时特定环境的需要,自生自灭。

地方票通行于民国初年,面值当时不超过壹元,是一种辅币(壹元以上称为主币,壹元以下的分、角均称为辅币)。在国家发行辅币奇缺时,如果没有地方票的参与,市场就会周转不灵,金融呆滞,因而,地方票的作用不同一般,深受民间欢迎。

地方票一般仅能在一市、一县、一乡流通,离开划定的范围无法使用。从广义上讲,“地方票”是统称,具体到地方又有不同的称谓,可谓五花八门。例如南方有的地方叫代价券,北方叫流通券;又如东三省叫救济券,江苏有的地方叫找续票,黔贵山区则称即票等。但是各地的地方票无论称谓如何,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商民需要方能产生,一旦国家投入大量辅币,它又自行消失。

地方票的印制各地并无统一规定。例如河北省赵县统一由当地商会印制,下发到各店铺,加印店铺名称后参与社会流通;有些地方则不然,处于一盘散沙状态,商店提供图案由印刷厂印制,再加盖商铺印章即可使用;村一级地方票更为简单,去印制厂购买早已印就待售的成品“地方票”,回来后加盖村章即可,如山西省村票。

下面将对一些主要的地方票作简单的介绍,每种地方票后的序号与实物图版的序号相对应。

一、河北省地方票概述

河北省地方票起于民国初年(1911年)以后。当时,民国初建银行皆以壹元为最小面值,辅币为方孔清代制钱,后为铜元。当这两种金属辅币不足时,即由商家或当地商会发行地方票以弥补不足。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河北省大片国土沦入敌手,河北省政府逃往西安。日寇为了进行经济战,将市面上流通的河北省银行纸币及法币搜索净尽,并利用河北省银行仓促逃跑时丢弃的河北省银行纸币钢版,大量翻印伪制河北省银行纸币,利用汉奸携带到国民党政府辖区抢购战略物资。为反击日寇经济战,减少损失,我抗日游击队于民国27年(1938年)3月在山西省五台山成立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在我游击健儿活动地区,一些县还以农村合作社名义发行流通券,这种流通券的功能,相当于钱币的作用,参与流通,如冀中区高阳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目前,已知有27个县发行了这种流通券。

河北省沦陷后,被占城市由汉奸组成维持会,为日军提供军需用品,农村则被迫挖成许多封锁沟,企图割断我抗日健儿与人民的联系,大片土地荒芜,粮食颗粒绝收。所以,在当地城市的商业店铺间流传着一句话:“农村没有收成,城里没有买卖。”日寇所到之处,农村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城市商业萧条。在市场交易中,河北省政府逃往西安以前,当地以铜元作辅币,日寇占领后,人民唯恐这些低面值的金属辅币为日军收缴去造枪炮,纷纷收藏起来,致使市面辅币奇缺,金融周转困难。于是,一些县由商会出面发行流通券,店铺或当地政府亦参与发行,初期就有衡水、冀县、宁晋、南宫、武强、故城、清河、枣强、新河、隆平等10县发行流通券280多万元。1938年2月11日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成立后,河北省境内的地方票被“联准券”强行收兑。

宁晋县救济农村流通券

民国26年(1937年)流通,由宁晋县救济农村委员会与宁晋县商会共同主办发行,面值有壹角、贰角、伍角三种。该券因为有县一级救济农村委员会监督,县商会联合当地商富担保,不会发生贬值或无处兑现等恶性事件。宁晋县所发流通券背面均有一告示,表明了该流通券发行的原因和办法等,现将宁晋县救济农村流通券面值贰角券的告示转载如下:

“吾宁灾害并至,金融枯竭,农商停顿,人民流离失所,为急谋救济起见,各界会商成立救济农村委员会发行期票,俾资周转,以一年为期,届时按地亩征摊,由商会负责办理,望各界一律行使,实不啻解义囊,以救倒悬也,谨此声明。”

冀县第四区金融委员会暂行流通券

冀县第四区于民国26年(1937年)以金融委员会的名义发行暂行流通券,图案设计全仿正式流通纸币形式,正面左为图案,右为面额,背面也有告示,券面上方有骑缝章和编号。这种流通券因有骑缝章及编号,避免了造假。

霸永信安镇乡公所临时流通券

此券目前已发现了7种版别,面额有以“枚”为单位的铜元票,也有以“角”为单位的辅币券。该券背面有一段文字:

“本券乃因非常时期,金融枯竭,为应付地方困难计,特由本乡公所召集商富会议议决,以乡公所名义,由商富担保,即刻施行,本券为临时性质,将来时局平靖,即行收回,乡民使用此券,必须慎重保存,倘有任意撕毁涂抹情事,本乡公所概不兑现。”

河北省冀县临时流通券

此券与同类河北省各县流通券相比,正面无大差异,但背面少了一则“告示”,只标有“一俟金融恢复常态即行回收销毁”字样,告诉后人当时金融属非常时期。

枣强县钱业同业公会临时流通券枣强县以钱业同业公会的名义发行流通券。“钱业”指当地钱庄银号,不包括公立县银号。“公会”系民间组织,一般起调解钱业之间、钱业与民众之间纠纷的作用。枣强县钱业同业公会临时流通券面额以“吊”为单位。面额“拾吊”即等于法币壹元。此券发行于民国25年(1936年),当时法币尚未发行到河北省枣强县,因此,券面注明:“法币到县即行收回。”此券为后人了解该县流通券起因提供了文字依据。

新河县临时流通券

新河县临时流通券,正面类似正式钞票,两侧印有“公私款项一律通用”,下面方形印章不是常见纸币“经理之章”或“副经理章”,而是新河县章和金融会章,并有英文签字及汉语拼音。新河县临时流通券有两种版别。直型票为辅币,从收藏实物看,其编号已是五位数,但发行量少于横型票。横型票为主币,参看本书。

冀中区流通券(25~35)抗战期间,冀中人民在共产党和边区政府领导下,普遍以县的名义建立了农村合作社,用来救济灾荒,发展生产,支援抗日战争,并发行流通券,以弥补晋察冀边区银行钞票发行量的不足。

冀中区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平汉、平津、津浦、石德四大铁路干线中间,全区近40个县,800万人口,在抗日战争期间,是敌我必争之地。

冀中区合作社流通券自民国28年(1939年)冬至民国31年(1942年)止,共发行了两年半时间,此间共有27个县2个专区以县和专区名义发行了总额约400万元的流通券,均为辅币,面值有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四种。

发行流通券的两个专区是:第五行政区(1940年8月1日改为第十行政区),下属雄县、固安、新城、永清、霸县、安次、静海7个县;第七行政区(1940年8月1日新设区),下属深南(今深县南部)、束冀(束鹿、冀县各一部分组成)、宁晋、赵藁栾(三地组成)、束北(今束鹿北部)、晋县、藁城、藁正获(三地组成)8个县。第五行政区由于担心群众对合作社流通券不了解,缺乏认识,故以旧社会通用的“银钱局”名义发行,以利推行。

这些流通券单面多为一种颜色,只有少数是双色套印,印刷较粗糙,印制地点在安平县等地。伍分券票幅为92毫米×51毫米,壹角券为95毫米× 55毫米,贰角券为98毫米× 75毫米,伍角券为120毫米× 60毫米。券面图案一般为农村劳动生活场景、当地名胜古迹或其他图案。其形式多为竖式,个别为横式。

冀中区处于日伪大中城市周围,斗争环境较为残酷,这些流通券除了回收兑换以外,有的为日伪政权所搜缴,流传至今的为数不多,因而,在河北、山西、山东三省地方票中,河北省票最为珍贵。

河北省(直隶)地方票发行简表

地名发行单位票种年份发行金额备注

任丘瑞记银号银角票1935该县许多商号、银号发行银角票

任丘县财政局救济券铜元票1935

河间城南辛庄崇兴和吊票

河间留各庄桥镇天祥酒厂吊票

河间卧佛堂德兴永铜元票1928面值伍拾枚

河间城里天恒利杂货庄铜元票1929面值伍拾枚

献县陌南镇鸿顺兴银角票1928

献县茂盛永银角票1937

献县各商店、号1936大量发行

献县南旺村天增义银角票1938

石家庄石门商会角票193250万元金融兑换券

获鹿商会、财政局1935商会救济券、财政局救济券

栾城商业银号银元票1935

正定县商会兑换券1929券名:救济市面兑换券

清苑当地商号钱帖

宣化积厚成、恒成德、同义德、京顺祥、义茂隆、万隆昌、京顺成、裕元兴、天兴恒钱票1922当地称“府帖”面值叁吊钱

沙城当地大量发行1935地方票

尧山县公会银角票1935尧山县民国期间属唐山

迁安公立银钱局铜元票

玉田商会铜元票1935券名:商会接济券

遵化平安汇通栈银角票

遵化平安城发行银元票

遵化县伪满警备司令陈天喜流通券19462000万元

吕黎德兴元、泥井镇义聚公吊票1929

昌黎庄头庄发行1929暂时救济金融券

抚宁县财政局角票1931流通该县临榆二区,面值壹、伍角

抚宁福生号17000余元

抚宁厚德福万余元

抚宁美元昌、汇增祥发行较多

束鹿美信号19133000元

束鹿美信号19193200元

束鹿美信号19203000元

束鹿张古庄镇育德号银角票1931

束鹿南四敏盛馆银角票1931

束鹿巨家庄六兴和杂货店银角票1932

束鹿辛集镇公所银角票1938

束鹿文兴和自行车行银角票1938

束鹿商会〖6〗该会发行救济券、铜元、银角票

行唐县商界维持金融救济会、各商号银角票

灵寿县财政局流通券1934后改发“代现定期券”不久被省府禁止

晋县县商会银角票1935

晋县城内大街路北“仁义馆”制钱票

藁城县商会银角票1935

藁城县财政局银角票1939

赵县旭半银号,保商号钱庄角票1916

赵县县财政局发行兵灾善后兑换券1925面值壹元

赵县大启银号、庆源兑换券1937后面值壹角、贰角

赵县广顺裕银角票1929

赵县各商号流通券1938数量相当大

深泽县商会、商号铜元票1935名称:救济券

深泽县商会、商号银角票1935名称:救济券

无极县城各商号地方票1935

赞皇县商号商号票1935

元氏商家店铺地方票192960000余元

元氏县商会银角票1935全县通用,券名:救济券

隆平县商会银角票1935

成安商号银角票1935

南宫商店地方票1916数百万当地称“土票”

任县本地发行地方票邻县高邑、曲周各有当地票

宁晋宁晋县银元票1935券名:救济农村流通券

宁晋银角票1935银元票有壹、贰元,银角票有壹、贰角

宁晋孟村公益兴银元券1938

宁晋西候高、义盛兴银角券1938

宁晋东旺西村同济号银角券1938

宁晋商口村公余号银角券1938

宁晋芜台村治安寨银角券1938

巨鹿县财政局铜元票

巨鹿商店、摊贩角票1935八九千元超资金一倍发行,如资本500元,发1000元票

保定当地钱庄钱票1912

定县全民银号银角票

定县商会银角票1935

定县县库铜元票

阜平易家庄义生成银角票

定兴因利官钱局银角票1935

唐县西洋大镇大德兴肉铺地方票

唐县罗庄聚宝恒银角票

安国县商会银角票1935

蠡县魁盛永记银角票1933

康保大昌茂银号钱票张北可通用,4000文兑银元1元

张北地方票每4000文兑银元1元

赤城商号钱票1935每5000文兑银元1元

独石口沽源利源商号、赤城商票钱票1935每5200文兑银元1元

沽源商号铜元票1935每6000文兑银元1元

怀来商号铜元票1935每5400文兑银元1元

涿鹿商会铜元票1935每5300文兑银元1元

涿鹿商号钱票1935面值壹~拾吊

围场公益钱局银元角票1915

兴隆商号铜元票1947还有角票、流通后县长限三个月收回

隆化县商会兑换券194650万元面值拾元,后被国民党政府追查而停止

永清裕泉号银角票1937面值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四种

永清南关镇广兴成银角票1937面值伍分、壹角、伍角三种

永清李家口福庆成银角票1938

水清董相庄仁大利银角票1938

大城广安镇宝昌号、台头宝瑞祥银角票1937

大城永德号银角票1937

霸县辛店三义公银角票1937面值壹角、贰角两种

文安双和永银角票1929

文安县商会发行临时取款凭条193615000元

文安胜记号藕粉庄铜元票1937

文安县商会1938全称:救济金融临时流通券

文安文记号铜元券1938

文安双和永记,麟记号铜元制钱票1938

文安桐茂祥、吉庆成新记铜元制钱票1938

文安义升恒福记银角票1938

深县县商会铜元票1935

深县清辉头村华兴永银角票

故城商号钱票1938九八吊票

武强天泉兴银角票1935还有天法堂银元票

枣强商号钱帖1929

武邑本县钱庄银角票还发行铜元票

万全大昌茂银号、商店铜元票1935有9种,4000元兑银元1元

蓟县邦沟镇三顺水、商会钱票192962万余吊

蓟县县商会吊票1935

注:此表以区域划分为序。

冀中区合作社流通券简表

流通券名称图号年份(民国)总金额面值

冀中区深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3〗28〖5〗伍分、壹角、贰角、伍角

冀中区南大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3〗29〖5〗伍分、壹角、贰角

冀中区武强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3028〖5〗伍分、壹角、贰角、伍角

冀中区定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3〗29〖5〗伍角安平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3〗28〖5〗壹角

冀中区深泽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3〗29〖5〗贰角、伍角

冀中区安平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3〗28〖5〗贰角、伍角

冀中区大城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3〗29〖5〗壹角、伍角

冀中区无极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3〗28〖5〗壹角、贰角

冀中区肃宁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3〗29〖5〗伍分、贰角、伍角

冀中区任邱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3〗28〖5〗伍角

冀中区徐水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27、2829〖5〗伍分、壹角、贰角、伍角(二种)

冀中区安新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3〗28〖5〗壹角、贰角、伍角

冀中区第五行政区银钱局流通券2928〖5〗伍分、贰角、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