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纸币、票券鉴赏及收藏
27012100000002

第2章 纸币概述(2)

从印刷特点看真币以凹版印刷为主,制版复杂,版纹深,油层厚,图纹由线条组成。假币常用平版印刷,由网点组成,复印型由粉粒点堆积而成或由小竖线条组成,均有图案容易失真模糊、光洁度差的特点。

从油墨看真币的油墨是专门配制的,第四套(1980年版)真币多使用同色异谱油墨,小面额的号码和大面额凹印纹景还使用磁性油墨,这些油墨具有耐酸、耐晒、耐磨等特点。假币印刷者无法了解油墨的配方,不可能配制出和真币完全一样的颜色,最多只是相似而已,通过对比研究,就可鉴别。

从号码特征看复印币多为相同的号码,若在复印时隐去号码后补入,这样也会在纸纹上留有破绽,只要反复仔细观察,就可识别假币。

五、真假美元的鉴别

据说世界上流行的美元伪钞多达1.5万种。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假美元也开始流入我国。

鉴别美元真假,有五种方法:

听。真钞纸张是由一种含2/3棉花、1/3亚麻的特殊纸张印制的,钞票表面散有不规则的红蓝纤维丝;钞纸质地优良,对水、油及一些化学药物具有抗腐蚀的能力,钞票折叠后无断裂现象,虽经多次流通,四周纸边不起毛,用手指轻弹钞纸会发出“清脆”的声音。伪钞纸张多数是代用纸,韧性较差,纸面光滑,手感发软,不挺实,用手指轻弹钞纸会有“沉闷”的声响。

看。用肉眼看,真钞颜色呈深浅色,正面人物肖像显得有“神儿”,背面花纹、建筑图案及“上帝与我们在一起”一词的印刷清晰度高,比例大小均匀。假钞人物—肖像无立体感,人物眼睛呆板、无神。真钞正面右侧绿色的国库库印曲尺内是13颗五角星,而假钞多是13个小圆点,且库印齿轮芽大小不一致.真钞钞票号码排列整齐,假钞号码字体大小,粗细不同。真钞油墨是特制的,印迹清晰,与纸张亲合性好,图案线条精细而不渗化。假钞油墨颜色较暗,无光泽,印在纸上会渗化。

摸。真钞四周的花纹、人物肖像、行名、四个角上的面额数字,用手摸起来有凹凸感。假钞版纹粗糙,图案层次不分明,油墨平滑无手感。

挑。真美钞票面的空白处,应有一些细小的红色、黑色丝,为特制金属丝,用针尖可将其挑出,但却不易折断。但一些制作精良的假钞也有金属丝,也可用针尖挑出来,但真钞的金属丝在质量、选材、比重等方面与假钞有本质的区别,只有通过特定的仪器才能测量出来。这应值得注意。

擦。真美钞票面正面右侧的绿色徽记和绿色号码,在白纸上用力一擦,纸上应留下“绿痕”。

鉴别美钞也像鉴定古董文物一样,要从整体入手,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的鉴定。

六、真假港币的鉴别

(1)1000元面额港币的真钞号码字头是AA、AB、AC、AD、AE及ZZ,假钞则使用其他字头。

(2)在灯光透视下,真钞的安全线较粗,假钞的安全线较细。真钞背面一对狮子的线条及轮廓鲜明,假钞则较暗淡。

(3)真钞上汇丰银行的六角形徽号十分清晰,假钞较模糊。真钞的纸质较韧,凹凸感强,假钞纸质较松,而且平滑。

(4)在荧光灯照耀下,真钞1000元字样反光较强,水印狮子头发光,而假钞不发光。

七、第一套人民币纸币珍品的收藏

中国人民银行从1948年12月1日成立至今,共发行了四套纸币,它们中间的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广大钱币收藏爱好者和收藏家关注的目标,有些品种甚至成了稀见的珍品,目前第一套人民币已退出流通领域,但作为一种收藏品,不但有交换价值,同时从纸质、印刷、构图版式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设计、发行时的历史背景、经济状况、审美情趣、民族风貌,具有欣赏价值与研究价值。

第一套人民币的收藏难度最大,权威人士认为第一套人民币60种很难集全,集20种称为初等水平,21~42种为中等水平,43~54种为上等水平,55种以上则成为风毛麟角的佼佼者了。其难就难在被称为“十二珍品”的纸币上,这“十二珍品”分别为:壹万圆驼队图、壹万圆牧马图、伍仟圆牧羊图、伍仟圆蒙古包、壹仟圆牧马图、伍佰圆瞻德城(以上六种票背有维文或蒙文)、伍万圆新华门、伍万圆收割机、伍仟圆渭河桥、壹佰圆帆船、贰拾圆打场图、伍圆水牛图。其中以票背有蒙文或维文的六张与两张伍万圆最少见。这是因为1951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布关于统一关内、关外币制的命令,当年5月发行印有蒙文的人民币两种,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的流通券,11月发行印有维文的人民币四种,限期收回新疆省银票。这六种票分别于1955年4月1日、1955年5月10日停止使用,因其发行的时间短、数量少、使用范围较小,现已很难收集。而伍万圆两种票则主要是发行数量较少所致。这八张成为第一套人民币中收集难度最大的纸币,台湾出版的纸币目录中,这些纸币的标价约在6万新台币左右。带有蒙文、维文的六张纸币,每张国内约5000元左右,两张伍万圆价格略低。

这十二张纸币中最容易收集到的是贰拾圆打场图。

值得一提的是伍圆水牛图,是由延安光华厂印制,故称延安光华版,其纸张印刷上较为粗糙,但在构图上能打破第一套人民币四边框对称的固定格式,其票面右为水牛图,左为犁图,中间为农收图,把两个面额压在左右图景下面,在纸币上并用三种图景的设计,别具一格,这在纸币史上都是很少见的。

伍仟圆渭河桥,是一张唯一的“五三”版,不但票面上的年份是1953年,就是其中文的排版,也改为从左至右(而其余的均为从右到左),两颗银行职务章,也改成“行长”章在左,“副行长”章在右,而这些均是第二套人民币才具有的模式,却在第一套老版人民币中出现,令人称奇。而两张伍万圆的纪年很有意思,其中伍万圆新华门的纪年是“一九五○年”。这十二张珍品中的纪年用“中华民国”纪年者只有两种(伍圆水牛图,贰拾圆打场图)。银行的小官章用“总经理”,“副经理”的是伍圆水牛图、贰拾圆打场图、壹佰圆帆船图,其他的都是“行长”与“副行长”章。

另外,这十二张纸币中的四张有暗记。它们分别是:贰拾圆打场图票面中人的脚下有“人”字,壹佰圆帆船票面左下几何图中有“田”字,伍佰圆瞻德城票面、票背均有暗记,票面的右下花球内有“☆”,票背花球中有“500”字样,壹万圆驼票背左侧花团有“民”字。

暗记是防止伪造而采用的一种识别手段,尽管这套纸币版式图案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就是由董必武先生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柳体字,这是事先制就原版给各地翻印的结果。

八、第三套人民币纸币的版别和收藏

人民币除本身具有的货币职能外,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相当多的钱币爱好者将人民币作为收藏和研究的对象。早巳退出流通领域的第一、二套人民币已成钱币爱好者广泛征求的目标,许多纸币已成为珍品。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6年48号文件颁布,第三套人民币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流通,作为一种历史遗物和时代象征,必然蕴藏着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潜力,一些有远见的收藏家、钱币投资者,已经看好第三套人民币市场,并且开始有意识地大量收集和求购。但是,作为一种收藏投资,必须首先了解第三套人民币的一些基本情况,掌握各种版别以及市场行情等,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套人民币发行概况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套人民币是从1962年4月20日发行枣红色一角券开始,到1980年4月15日发行一角、二角、五角和一元4种金属币为止,经过了18年的调整和更换,除金属币外,共陆续发行了12种券别,其中十元券、五元券、贰元券、一元券、五角券、二角券各1种,一角券和分币券各3种。

其基本特征:

(1)第三套人民币具有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它发行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票面上主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这段历史的写照,币面主景表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新风貌,如角券分别是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武汉长江大桥、纺织车间等画面;元券分别是女拖拉机手、车床工人、炼钢工人、人民代表步人大会堂等画面,充分反映了当时我国国民经济的方针。作为一种历史见证,其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