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食物是最好的医药
27009900000028

第28章 豆(1)

■ 黄 豆 ■

黄豆,又称大豆。黄豆既可食用,又可榨油。很多营养学家都呼吁,多吃肉不如多吃豆。用豆类食品代替一定量的肉类食品,是解决城市中的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双重负担的最好方法。

在植物性食物中,唯有黄豆的高蛋白、高脂肪可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故黄豆有“田中之肉”、“植物蛋白之王”、“绿色奶牛”等赞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

营养价值

黄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质量优。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是瘦猪肉的2倍、鸡蛋的3倍、牛奶的2倍。

黄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脂肪。脂肪含量为16%~24%,其中油酸占32%~36%,亚油酸占51%~57%,亚麻酸占2%,磷脂约1.6%,这些成分对于健康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

黄豆中还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要素,如8种氨基酸及钙、磷、铁、锌等重要微量元素,其中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和植物激素。

食疗功效

黄豆中富含皂角苷、蛋白酶抑制剂、异黄酮、钼、硒等抗癌成分,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皮肤癌、肠癌、食道癌有抑制作用。这就是经常食用黄豆及其制品的人很少患癌症的原因。

黄豆中的优质蛋白质在短期内能增加骨密度,从而促进骨骼的健壮。黄豆中的多肽可促进人体消化道内钙等无机盐的吸收,进而促进儿童骨骼和牙齿的成长发育,并能预防和改善中老年人骨质疏松。

黄豆中的多肽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来转换酶的活性,使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黄豆中富含纤维素,既能及时清除肠道中的有害物质,保持大便通畅,又能调节体内热能,维护血糖平衡,并可增强绝经期妇女阴道细胞的活力,增强老年妇女的健康。黄豆中的膳食纤维还可减短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

黄豆中的大豆蛋白质和豆固醇,能明显地降低血脂和胆固醇,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黄豆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大豆磷脂,有保持血管弹性、健脑和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

黄豆中的植物雌激素与人体中产生的雌激素在结构上十分相似,可以成为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最佳辅助食物,不但经济、有效,而且绝无副作用。

吃黄豆对皮肤干燥粗糙、头发干枯大有好处,可以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促使机体排毒,令肌肤常葆青春。

黄豆中的皂角苷类物质能降低脂肪的吸收功能,促进脂肪的代谢。

饮食宜忌

黄豆是更年期女性、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的理想食品,也很适合脑力工作者和减肥者食用。每天40克。

由黄豆磨成粉做成的豆浆、豆腐等既美味可口,又易于消化吸收。由黄豆粉加玉米面、麦面做成贴饼、山东煎饼,既松软香甜,又实现了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了营养价值。

黄豆中有一种抗胰蛋白酶因子,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但是必须煮熟才能将该因子破坏,而充分发挥胰蛋白酶所起的消化作用。因此,在食用黄豆时应将其煮熟,煮透。若黄豆半生不熟时食用,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患有严重肝病、肾病、痛风、消化性溃疡、动脉硬化的人,低碘者和对黄豆过敏者禁食。孕妇食用黄豆制品须谨慎。

黄豆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气体,造成胀肚,故消化不良、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应尽量少食。

服用补铁制剂、左旋多巴、四环素类药物、茶碱类药物时不宜食用。

保健食谱

◆黄豆烧鸡肫

黄豆50克,鸡肫500克,酱油25毫升,黄酒20毫升,白糖10克,桂皮、大茴香、葱、姜各适量,清汤500毫升。

先将鸡肫剖开,去净污物,剥去肫皮,洗净,放入开水中汆一下捞出,撕去筋膜,洗净;再将清汤倒入锅中,加入黄豆、鸡肫及调料等,用旺火烧开后,转入小火炖1小时,至鸡肫酥烂捞起,切片装盘。

此菜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和中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病症。

◆黄豆猪肝汤

大豆100克,猪肝80克,调味料少许。猪肝洗净切片,黄豆洗净;先将黄豆入锅中加水煮至八成熟,再加猪肝片共煮熟,最后少佐调味品调匀即成。

每日都可服食,2~3周后起效。本汤具有补脾养血之功效,适用于营血亏虚、面色萎黄无华等病症。

◆黄豆绿豆汤

黄豆30克,绿豆160克,红糖120克。将黄豆、绿豆洗净,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煮至豆烂熟,最后加红糖调匀即成。任意食用汤豆。

本汤具有清热凉血、消肿的作用,适宜于辅助治疗小儿痄腮红肿、荨麻疹等病症。

■ 黑 豆 ■

黑豆别名乌豆、冬豆子、大菽等。黑豆表皮呈黑色,有助于长筋骨,悦颜面,乌发明目,延年益寿。我们经常食用的豆豉,就是用黑豆发酵制成的,可以作为调味使用。

营养价值

黑豆含有丰富的大豆黄酮、大豆皂醇、蛋白质,并含有B族维生素、优质脂肪酸、胡萝卜素、叶酸、亚叶酸、核黄素等。

黑豆酿造的豆豉,含有大量的能溶解血栓的尿激酶,也含少量B族维生素和抗菌素。

食疗功效

古人认为,豆是肾之谷,黑豆形状像肾、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活血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

黑豆酿造的豆豉有解毒、除烦、宣郁的功效,并可以治疗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

黑豆制成的豆浆、豆腐等,是肾虚导致的须发早白、脱发患者的食疗佳品,故有“乌发娘子”的美称。

黑豆衣含果胶、乙酰丙酸和多种糖类,能养血疏风,有解毒利尿、明目益精之功效。黑豆可解百毒,下热气,善解五金、八石、百草诸毒及虫毒。

饮食宜忌

适合盗汗、眩晕、头痛、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痉挛、痈肿疮毒、阴虚烦热等症患者食用。每餐40克。

可直接煮熟食用,也可将黑豆制成黑豆浆、豆腐、黑豆面条、黑豆奶,还可制成黑豆咖啡、黑豆香肠、黑豆冰激凌等食品。

黑豆用水浸泡,捣碎成糊状,冲汤调服可解毒,外敷可散痈肿。

黑豆煮熟食用利肠,炒熟食用闭气,生食易造成肠道阻塞。

■ 红 豆 ■

红豆又名赤豆、赤小豆、红小豆。红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它具有“律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的功能,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

红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蛋白、低脂肪、高营养、多功能的杂粮。

营养价值

红豆中的皂角苷可刺激肠道,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患者均有益。

红豆含有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红豆中含有叶酸,产妇多吃红豆有催乳的功效。

饮食宜忌

每餐30克。宜与其他谷类食品混合食用,一般制成豆沙包、豆饭或豆粥,这些都是科学的食用方法。

水肿、哺乳期妇女适合食用。红豆利尿,故尿频的人应注意少吃。

被蛇咬伤者2~3个月内忌食。红豆不宜与羊肉同食。

保健食谱

◆红豆汤

红豆煮汤食,用于水肿。

又方:红豆煮浓汤食,用于产后乳汁不下。

◆红豆鲤鱼汤

红豆100克,鲤鱼1条,煮汤食,用于脚气浮肿、大腹水肿;也用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

◆红豆冬瓜汤

红豆50克,冬瓜250克,煮汤食。用于水肿。

■ 扁 豆 ■

扁豆别名眉豆、峨眉豆、羊眼豆、茶豆等,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其嫩荚长椭圆形,阔而肥厚,像月牙一样,扁平微弯。

扁豆开暗紫色花,豆粒和豆荚均可供食用,花、种皮可入药。扁豆有黑白之分,黑的古称“鹊豆”,白的叫白扁豆,或叫杨岸豆。白扁豆营养丰富,既可做滋补珍品,又可做盛暑清凉饮料。

扁豆的种子主要有红、白、黑三种,红扁豆又称“红雪豆”,用做清肝、消炎药,治眼生翳膜。白扁豆肉厚,形如半月,豆为白色,煮则绵软微甜,干炒则有韧性,可入药。黑扁豆周边红,愈如内中,色泽愈淡,未红处是青色,肉薄,极有韧性,且有白道如喜鹊的羽毛,故又名鹊豆。

营养价值

扁豆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钙、磷、铁、锌、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还有维生素A、B、C及烟酸、氨基酸等。

据测定,鲜扁豆含蛋白质2.7%,膳食纤维3.1%。

食疗功效

扁豆是甘淡温和的健脾化湿药,能健脾和中,消暑清热,解毒消肿,适用于脾胃虚弱、便溏腹泻、体倦乏力、水肿、白带异常以及夏季暑湿引起的呕吐、腹泻、胸闷等病症。

荚果紫色表示富含生物类黄酮,具抗氧化作用,可防突变,抑癌抗癌。扁豆高钾低钠(钾、钠比为47:1),经常食用有利于保护心脑血管,调节血压。

扁豆衣为扁豆的种皮,性味功用与扁豆类似,唯效力逊于扁豆,但毫无壅滞之弊,用于脾虚泄泻、浮肿、清热除湿等。扁豆花为扁豆开的花,有化湿解暑之功,主要用于夏季暑湿、发热、心烦、胸闷、吐泻等。

饮食宜忌

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胸闷腹胀、呃逆、霍乱吐泻、暑湿、脾虚泄泻、烦渴、酒醉呕吐、白带过多患者食用。每次50~70克。

扁豆的吃法很多,炒、煮、焖,做配菜都可以。扁豆供炒食,香糯可口。烹调前要先“抽筋”,即从果柄处抽去背、腹部两条维管束(粗纤维)。

扁豆含有血球凝集素,倘若半生半食吃,往往引起头昏、恶心、呕吐等。炒食时务必文火煨煸,烧熟煮透,使这种有毒物质在高温下变性失活,方可放心安全食用。

扁豆中含有名为皂素和生物碱的物质,这种物质有毒,人们吃了,轻者感到头晕、头痛,重者引起恶心、呕吐和腹痛。

防止吃扁豆中毒的办法是,做菜前先对扁豆进行加热。办法有3种:水焯法,将扁豆投入开水锅中,热水焯透,放入冷水中浸泡后再烹调;干煸法,把扁豆放入烧热的锅内煸炒,炒至豆荚变色;过油法,把扁豆放入油锅中炸一下,捞出滤干油再烹制。

如果不采用上述三法而直接煸炒,最好长时间地焖烧,这样较安全。

尿路结石者忌食扁豆。一次不可食用过多,否则会发生腹胀,易产气,使人不快。

扁豆种子烹调前应提前一天左右泡在水里,使豆子充分涨发。

用扁豆粉干搽患处,能解毒生肌,治痘毒引起的全身糜烂。

保健食谱

◆扁豆山楂糕

先将扁豆用水浸泡去皮,加水煮酥,再加白糖煮化,撒上山楂糕、葡萄干、糖桂花即成。该糕健脾化湿,消暑和中,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妇女白带过多。

◆麻酱扁豆

将扁豆在热水中焯熟后,放在容器内自然冷却,将调制好的芝麻酱浇在扁豆上面即可食用。该菜用于贫血。

■ 绿 豆 ■

绿豆,又称青小豆,是我国的传统豆类食物。它不但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还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有“济世之良谷”之说。在炎炎夏日,绿豆更是群众喜爱的消暑食物。

营养价值

绿豆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类食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粗脂肪,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铁、钙、磷等矿物质。

食疗功效

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夏天在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出汗多,水分流失很大,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遭到破坏,喝绿豆汤来补充是最理想的办法。

如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铅中毒、酒精中毒(醉酒)或吃错药等情况,在医院抢救前都可以先灌下一碗绿豆汤。

绿豆还有解暑止渴、消肿、降脂、平肝利水的作用,还可以预防动脉硬化。

饮食宜忌

每餐40克。冠心病、中暑、暑热烦渴、疮毒患者适宜食用。

绿豆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淀粉,煮熟后软糯松沙,与大米搭配食用,清香可口,而且可发挥谷类与豆类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使生物学价值倍增,对于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绿豆可烧饭,可熬粥,但切记未煮烂的绿豆腥味强烈,食后易引起恶心、呕吐。绿豆性凉,中毒性肝炎患者忌用,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食用。服药,特别是服补药时不要吃绿豆食品,以免降低药效。

在有毒环境下工作或接触有毒物质的人,热性体质、高血压患者、咽喉肿痛、大便燥结者,应经常食用绿豆来解毒保健。

绿豆忌与鲤鱼、榧子、狗肉同食。

保健食谱

◆绿豆汤

将绿豆煮烂碾碎,澄滤取汁,早晚饭前进食,名绿豆汁,用于消渴,小便如常。

又方:煮浓汁饮,并煮粥食,用于消渴饮水。

◆绿豆粥

绿豆、粳米,煮粥食。用于解热毒,止烦渴,凡病稍近热者,无不宜之。

◆扁鹊三豆汤

绿豆、红豆、黑豆各等量,调以甘草,煮汤食。用于消暑热,解疮毒。

■ 青 豆 ■

青豆是子粒饱满尚未老熟的大豆。青豆皮为绿色,形状浑圆,咸淡之间又略呈清甜,清闲嚼食或佐酒品茶,滋味隽永,满口清香。

按子叶的颜色,青豆又分为两种:青皮青仁大豆,青皮黄仁大豆。

营养价值

青豆富含B族维生素、铜、锌、镁、钾、纤维、杂多糖类。青豆不含胆固醇,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减少癌症发生。每天吃两盘青豆,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青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叶酸、膳食纤维和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赖氨酸含量为高。

食疗功效

青豆补肝养胃,滋补强壮,有助于长筋骨,悦颜面,有乌发明目、延年益寿等功效。

饮食宜忌

每餐50克。是更年期妇女、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的理想食品,脑力工作者和减肥者也适合食用。患有严重肝病、肾病、痛风、消化性溃疡、动脉硬化、低碘者应禁食。

■ 芸 豆 ■

芸豆,又称四季豆、刀豆、菜豆。它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中国在16世纪才开始引种栽培。芸豆的种类主要有大白芸豆、大黑花芸豆、黄芸豆、红芸豆等,其中大白芸豆和大黑花芸豆最为著名。

芸豆对日照长短的反应属中日性,在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结果。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可在春、秋两季栽培。

芸豆颗粒饱满肥大,色泽鲜明,营养丰富,可煮可炖,是制作糕点、豆馅、甜汤、豆沙的优质原料,其药用价值也很高。

营养价值

芸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粗纤维,还含有氨基酸、维生素及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

芸豆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肉,钙含量是鸡的7倍多,铁为4倍,B族维生素含量也高于鸡肉。

食疗功效

芸豆味甘性温,有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气等功效。

芸豆含有皂苷、尿毒酶和多种球蛋白等独特成分,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抗病能力、激活淋巴T细胞,促进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等功能。尿素酶对于肝昏迷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芸豆是一种难得的高钾、高镁、低钠食品,尤其适合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脂、低血钾症和忌盐患者食用。吃芸豆对皮肤、头发大有好处,可以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促使机体排毒,令肌肤常葆青春。

芸豆中的皂苷类物质能降低脂肪吸收功能,促进脂肪代谢,所含的膳食纤维还可减短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使减肥者达到轻身的目的。

饮食宜忌

每餐40~60克。可荤可素,清炒或与肉片合炒均可。由于色、香、味俱佳,在豆类蔬菜中算得上最受欢迎的一种蔬菜。

芸豆的家常吃法是煮粥,还可以制作成有名的民间小吃——芸豆卷。芸豆卷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

芸豆烹调时一定要烧透吃,因为在生芸豆中含有皂苷和血球凝集素,前者存于豆荚表皮,后者存于豆粒中。因此,食用生芸豆后会引起中毒,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致死。

芸豆特别适合心脏病患者和患有肾病、高血压等需低钠及低钾饮食者食用。

芸豆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气体,造成胀肚,故消化功能不良、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应尽量少食。

保健食谱

◆芸豆大蒜汤

芸豆100克,蒜米15克,调以白糖,煮汤食。用于水肿。

■ 蚕 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