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智谋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2200000007

第7章 为人篇(6)

时任淄青节度使的李正己,为了给皇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为了试探新皇上对自己的态度如何,特意上表献钱三十万缗,这可是一笔相当大的礼,是其他官员的好几倍。

当礼物送到德宗皇帝手里时,新皇帝不知道如何处理才好。如果接受,恐怕被李正己欺骗;如果拒绝,可又说不出拒绝的道理。

于是,唐德宗召集大臣们一起会商此事,大臣们的意见也不一致,有的说李正己献厚礼是欺诈,有的说李正己献厚礼是向皇上表示忠心。

这时,宰相崔佑甫上前奏道:“依臣愚见,李正己送礼确是欺诈,但朝廷也不必对他采取什么赏赐,只要把他所献的钱原封不动地退回去,就说是慰劳淄青将士。如果李正己按照朝廷的旨意去办,这是陛下对将士们的恩惠,如果他不肯这样做,岂不是他自露马脚?恐怕也没人会相信这是朝廷在向他行贿吧。”

唐德宗一听大喜,连称此计甚妙。

后来,李正己接到诏书,无可奈何,只好乖乖地按照朝廷旨意将这笔钱赏赐给了部下将士。

只有诚实谦虚,才会把事情越做越好。遇到难题,就要向唐德宗一样,同大臣们讨论,集思广益,谦虚地采纳正确的意见。

马燧以诚止干戈

唐末,军阀林立,一些军阀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不时发动叛乱。李怀光发动叛乱时,朝廷派遣将军马燧和浑瑊一起去讨伐他。

朝廷的军队要攻下李怀光盘踞的城池,首要任务就是要攻下长春宫。而驻守长春宫的则是李怀光的部将徐庭光。

当时,敌人守备很严,简直是固若金汤,如果强攻,旷日持久不说,而且劳民伤财。最后,马燧决定亲自去说服徐庭光。

于是马燧来到城下呼叫徐庭光,徐庭光是一个讲礼节的人,见到马燧来访,就率领将士在城上向他叩拜,以示还礼。

马燧见他如此,知道他是个深明大义的人,没有顽抗的意思。于是马燧向城上喊道:“我是朝廷派来的命官,你应当朝西叩拜。”徐庭光一听,果然又面朝西叩拜。

这下,马燧更坚定了说降徐庭光的心意。他说:“你们这些将士,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你们现在为什么要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呢?还好你们还没有真正做出伤天害理的事。今天只要你们听我的话,按我说的去做,不但可以免于遭祸,而且还可以获得富贵。”

徐庭光等人没有吭声。为了打消徐庭光等人心中的疑虑,马燧又开口说道:“我并没有骗你们,如果认为我是骗你们的,你们可以马上用乱箭把我射杀。”

说罢,马燧将衣服猛地拉开,露出腹部。徐庭光等人见马燧如此,都感动得哭了,于是徐庭光大开城门,率众投降。

浑瑊后来不无感慨地对人说:“看马燧说服徐庭光等人,才知道他确有过人之处。我实在不如他啊。”

所谓诚可感天,马燧不用花言巧语骗人,而是以自己的生命相许,如此诚挚之心,怎能不让人心动。

唐宣宗擢拔李行言

唐宣宗有一次假扮猎人出去打猎,路上碰到一个砍柴的农夫。由于宣宗一身猎装,农夫不知道他就是当朝天子,两个人就在路边聊了起来。

宣宗问农夫是哪个县的,农夫回答说是泾阳县人。

宣宗又问农夫泾阳县的县令是谁,农夫回答说是李行言。

宣宗再问李行言为官怎么样。农夫回答说:“李行言性格固执。前段时间县里捉到几个强盗,被关押在县监狱,北司禁军来县府要人,李行言就是不放,把这伙强盗全斩了。”

唐宣宗听完这番话,默默地点了点头。

后来,唐宣宗回到宫里,就把李行言的名字、事迹写在一个帖子上,挂在自己寝室中的柱子上。

这年冬季,海州刺史出现空缺,大臣们纷纷推荐,宣宗却力排众议,让李行言去做了海州刺史。

李行言入朝谢恩时,宣宗问他:“你可知我为什么要用你为海州刺史?”

李行言不知如何回答,于是宣宗将路遇农夫及随后写帖的事都告诉了李行言。李行言听完后,十分钦佩宣宗的明察秋毫。

农夫寥寥数语,宣宗即得一良臣。可见,只要有心,天下万民之口皆可出“金玉良言”。

高仁厚优待降敌

唐僖宗时,邛州牙将阡能反叛,侵扰蜀州,四川节度使陈敬宣派尚书高仁厚任都招讨,领兵五百前往讨伐。

部队出发的前一天,有卖饼的小贩神情可疑,被巡逻的士兵捉住讯问。原来这人是阡能的探子。高仁厚命令给他松绑,亲自审问。

那人回答说:“我是村民,阡能把我的父母妻子都关起来,威胁我说:‘你探得真实,就免你一家不死,不然全都杀掉!’我并不是想干这样的事,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高仁厚说:“我相信你说的都是实话,我哪里忍心杀你。现在我放掉你,让你去救你的父母妻子。然而我成全了你一家子,你也要为我办点事,回去告诉寨中盗贼们,就说:尚书怜悯你们都是良民,被逆贼所挟制,出于不得已。尚书想拯救你们。如今尚书来了,你们应放下武器。尚书会使人在你们背上写‘归顺’二字,放你们回家,让你们各自营生。该杀的只是阡能、罗浑擎、勾胡僧、罗夫子和韩求五个人,此事跟你们无关。”

于是,高仁厚就把这个密探放了。

第二天,高仁厚领兵来到双流,把截使白文现出来迎接,高仁厚环视四周,看到堑濠栅栏,大怒道:“阡能所役使的男子,大多都是种田的百姓,并非经过训练的军人,你竭尽一府的兵力,一年多了还无法擒获。今天看到这些堑濠栅栏,一重又—重,如此牢固严密,确实可以高枕无忧,饱食终日,养寇邀功啊!”

于是,命手下人将白文现推出去斩首,监军竭力求情才免于一死。高仁厚命令将所有堑濠填平,栅栏拆除,留五百个士兵守卫,其余的士兵全部跟随他去讨贼。随后又相继召集了几个寨子的兵力。

阡能听到高仁厚来到,派遣罗浑擎在双流西面设立了五个寨子,在野桥菁布下伏兵一千人,等候高仁厚的军队。

高仁厚刺探到这一情报,派人脱掉军服,混入敌营中,用昨日对密探说的话告诉众人。众人听了大喜,纷纷扔了兵器投降高仁厚。罗浑擎见事不妙,仓皇出逃,却被士兵捉住,送到高仁厚跟前。高仁厚给他戴了刑具,押往官府。命令将这五个寨子全部焚毁,只留下寨中的旗帜。

第三天早上,高仁厚对那些归降者说:“原想立即放了你们,只是因为前面的营寨中不明白我的心意,请你们为我到前面,把背上的字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快快归降。等到了延贡,就可以让你们回去了。”

于是取来罗浑擎的旗帜倒挂着,每五十个人拿一面旗,让他们走在前面,挥着旗子大声疾呼:“罗浑擎已被捉住,送往官府了。大军就要到了,你们快些出来投降,立刻就是良民了,官府不会为难咱们的,保证不会有事的。”

到了穿口,勾胡僧在这里设有十一座营寨。寨中的人听到双流降兵的话,都争着出降。勾胡僧大惊,拔出剑来阻拦,士兵们群起而攻之并活捉了他,献到高仁厚跟前,他的五千士卒全部投降。

第四天早上,又把营寨烧掉,让归降的人拿着旗帜走在前面,直到新津。就这样,韩求安置在这里的十三座营寨也归降了。韩求自己跳进深堑摔死。众将士正想烧寨子,高仁厚制止道:“投降的士卒还未吃饭呢,先把粮食和财物运出来,然后再放火烧寨。”

第五天,高仁厚让双流、穿口投降的士兵先回家,又让新津降兵拿着旗帜前进,告诉他们:“到了邛州境内,你们也可以回家了。”

罗夫子在延贡设置了九座营寨,这里的叛军前天晚上就望见新津火光冲天,已经彻夜不眠等待投降了;等到新津那些劝降的人一到,叛军立刻全部出营归降。罗夫子好不容易脱身,放弃了寨子奔阡能处而去。

第六天,罗夫子、阡能计划全军出动,与官军决战。计划还未定,各营士兵已呐喊着奔出,活捉了阡能、罗夫子,将其献给官军,拥到高仁厚马前,大叫:“百姓衔冤很久,现在遇到尚书大人,就如乌云见到了红日,又像死而复生!”

高仁厚出兵只有六天,五位叛贼全部扫平。

高仁厚以给人自由作为条件,巧妙利用众人心中对自由的渴望,不费力气就达到了目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人心所向,万众归一,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郭进不杀仇人

宋太祖时,郭进官拜西山巡检,当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来控告他。

宋太祖对那人进行审讯后得知,这事纯属诬告,就派人把这个军校交给郭进,让郭进亲自杀了他。

当时,郭进正率部与北汉交战,郭进就告诉那人说:“你竟然敢诬告我,看来你的胆子还不小。现在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我给你一支部队,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推荐你。如果你被打败了,就自己去投河,不要弄脏了我的剑。”

后来,那位军校在与北汉的战争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居然打了大胜仗。郭进果然信守诺言,出面向朝廷举荐,使他很快就得到了提升。

容忍别人的小过失,他必将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酬答;宽大自己的仇人,他必将会以死来相报。只因为要报答恩人的感情激荡在胸中,所以他的长处一遇机会就会发扬光大,他的才干一受到激励,就会尽量发挥。

宋太祖克勤克俭

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即宋太祖。他行伍出身,深知历代兴亡的原因。

北宋将后蜀灭掉以后,有人将蜀主孟昶用七彩宝石装饰的尿壶送给赵匡胤时,赵匡胤大怒,将壶摔在地上说:“用七彩宝石镶成一个尿壶,那又要用什么东西来装粮食呢?后蜀有孟昶这样一个奢侈腐化的皇帝,怎么可能不遭到灭亡呢?”

另有一次,吴越王钱俶送给赵匡胤一条宝带,赵匡胤接了对钱俶说:“朕有三条宝带,和你的不一样。”钱俶忙问那是什么做的宝带。

赵匡胤笑着说:“我的三条宝带,分别是汴河、惠民河、五丈河。”

钱俶听完后惭愧万分。

赵匡胤十分注重国计民生,当时,北宋不断对南方诸政权用兵,使得赵匡胤更加注重节俭。

赵匡胤总是将平时的开销降到最低,衣服经常是洗后再穿,所用的乘舆,都很朴素,寝宫中的帷帘都是用青布包边,宫中帷幕也与普通百姓家的无两样,赵匡胤经常把布衣等物赐给左右近侍,说:“朕过去当兵时就穿这些。”

赵匡胤还严格要求他的家人也不能贪求奢侈享受。

一次,赵匡胤之女穿了一件由翠羽装饰的衣服进宫来见他,赵匡胤见了后,非常生气。他对公主说:“回去把它放起来,别再穿了,从今以后,不要用翠羽做装饰了。”

公主却认为,做一件衣服用不了多少翠羽,没什么大不了的。

赵匡胤正色道:“你穿这样的衣服,宫中其他人必会争相效仿,这样一来京城翠羽价格便会上涨了,百姓见有利可图,就会从各个地方贩运来,就要影响市场秩序。”

一旁的皇后闻言对赵匡胤说道:“您贵为当今皇上,就不能用黄金装饰一下车马吗,也好出去以后显得气派一些。”

赵匡胤说:“我朝富甲天下,就算将宫殿全用黄金来装饰,也可以办到,但朕是一国之君,怎么可以乱用国家的钱财呢?古人说,以一人治天下,怎可以天下奉一人呢?如果自己奢侈无度,那么天下人又会怎么做、怎么想呢?你们以后不要再提这种事。”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开国之君必知其艰难。居上者有德,万民自会景仰,无德,自会屏弃。

宋太宗的恢宏气度

宋太宗时,孔守正官拜殿前都虞候。

有一天,孔守正与王荣等大臣在北园陪伴皇上饮酒,孔守正喝得酩酊大醉,就和王荣在皇帝面前争论起守卫边境的功劳来,两人越吵越气愤,失去了做下臣的礼节。

这可是对皇上“大不敬”的重罪啊,其他陪臣请求皇上把他们二人送交吏部去论罪,但是宋太宗却不同意,还派人将他们两人送回了家。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清醒过来,一齐去向皇上请罪,太宗说:“我那时也喝得太醉,许多事情都模模糊糊记不得了。”

对下属,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讲究威严。但是,对一些小的毛病或无心的冒犯,却用不着大动干戈。一个领导者的成功,离不开恢弘的气度,而恢弘的气度,往往就在这点体现出来。恢宏的气度对任何人都重要,对领导者更重要。

吕端留母降子

宋太宗在位期间,党项酋长李继迁时叛时降,经常骚扰西部边境。有一回保安军禀奏皇上说,已经抓获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准备把她杀了,以警戒叛逆的人。

太宗单独召寇准来商量。寇准退朝时,经过宰相府,吕端问寇准:“皇上告诫过你不将此事告诉我吗?”寇准说:“没有。”就将事情告诉了他。吕端说:“准备如何处置她呢?”寇准说:“要将她在保安军北门外斩首,以儆戒叛逆之人。”吕端说:“如果一定要这样做的话,就不是恰当的计谋。”

说完,他立即入宫上奏道:“从前项羽打算油烹刘邦的父亲,刘邦告诉项羽:‘如果油炸了我的父亲,希望也分给我一杯肉汤喝。’陛下今日杀了他的母亲。明天是否就能捉住李继迁呢?如果捉不住李继迁,那只能结冤仇,更加坚定他反叛的决心罢了。”

太宗说:“那么应当怎么办呢?”吕端说:“以我的愚见,应该把她安置在延州,派人好好看视她,以此为诱饵招徕李继迁,即使他不立即投降,也终归可以牵制他的心,而他母亲的生死操在我们手中。”太宗拍着大腿连声说好:“没有你,差点要误了我的大事。”

后来李继迁的母亲老死在延州。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终于向朝廷请求归顺,这都是吕端的功劳。

只有善待别人,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以情动人,这是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王旦慧眼荐李及

宋真宗时,曹玮在边陲秦州任职很久,曾多次上奏朝廷,请求另外派人接替。朝廷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所以将此事交给王旦处理。于是王旦推荐了李及,宋真宗同意了。

众人对此都持怀疑态度。李及虽然谨慎、忠厚、行为检点,但不是驻守边疆的将才。韩亿将大家的意见告诉王旦,王旦没有作任何表示。

李及到秦州上任后,当地一些将领及属吏也很瞧不起他,经常给他出点难题。

不久发生了一件事,有个士兵大白天在街上抢夺妇女头上的银钗。有关官吏把这个士兵抓住并报告给了李及。

当时,李及正在看书,听到报告后他随即令人把那个士兵召来,略略加以审问,那人就服罪了。李及也不再与下面的官吏商量,马上命令将他斩首,又像刚才那样看起书来,好像根本就没有发生那件事似的。官吏们都惊叹不已。

不久,李及的声誉就传到了京师,韩亿听到后,去见王旦,说:“宰相您当初起用李及时,外界议论纷纷,都怕李及不能胜任这一职位。现在看来,才觉得吃惊,想不到李及的才能和气度竟是这样出众。”

王旦笑着说:“戍边的士卒干偷盗的事,主将将他斩首,这是一般的事,有什么值得惊异的?因为曹玮出任秦州七年,羌人都畏惧、佩服他。边境各种事务,曹玮的处理已很恰当,假如派遣别人前去任职,一定会玩弄一些小聪明,对曹玮所处置的事情进行各种各样的更改,败坏曹玮的成果。之所以要派李及去,只是因为他稳重忠厚,一定会谨守曹玮的事业罢了。”

韩亿通过这件事,越发叹服王旦的见识与器量了。

一个人的长处,很可能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显露出来。而能发现这种情况的人,必须要对这个人有深入的了解和对世事的敏锐洞察力不可。

王旦深谋远虑

王旦是宋真宗时的宰相。

一次,王旦作为朝修使去兖州修筑景灵宫,与他同往的还有内臣周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