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哲理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2000000008

第8章 心态的力量(2)

一位七旬老翁到辇前跪下启奏:“因喜对弈,村镇未逢敌手,故村民以匾相赠,望万岁海涵。”

乾隆听罢,对老翁说:“愿同朕对弈吗?”

“小老儿岂敢同万岁对弈。”

乾隆说:“下棋本是益智之事,朕不怪就是。”于是,乾隆入宅同老者对弈起来。只十几步,乾隆就占了上风,不一会儿,便把老者杀得片甲不留。乾隆冷笑责道:“朕念你寿高,摘掉匾牌,不许再称‘棋王’。”

老者伏地叩头请罪。

乾隆剿灭入侵之敌,班师回朝,又路经聚贤镇。见老者的牌匾重新油漆、书写,金光闪闪,气得七窍生烟,便传旨缚老者来问罪。老者坦然跪在辇前。

乾隆道:“大胆刁民,牌匾为何重新油漆、书写!”

老者说:“启禀万岁,小老儿自知欺君之罪,当灭九族。只是上次与万岁对弈输棋,是因为没有施展出真实本事,所以专候万岁凯旋回朝,小老儿冒死相请,再赌输赢。”

乾隆虽心中不高兴,但想到老者不服,也许真有绝技,不如再对弈。如果他输了,那时再治罪也不迟。于是,乾隆又与老者入宅对弈。

不过,这次是老者12岁的孙子与乾隆对弈。乾隆本想施绝技,速战速决,置小孩子于死地。没想到小孩出手不凡,只十几步就把乾隆杀得捉襟见肘。老者一边观看,一边担心孙子把皇帝“将”成死棋,不好下台。恰好此时一阵风把几片落花吹到棋盘上,老者乘拾花之机偷掉孙子的一个棋子。聪明的孙子领悟爷爷的用心,故意走出破绽,让皇帝吃了二子,最后走成和棋。

乾隆连连称赞小孩的棋艺。当他得知小孩师从其爷之时,便道:“前次对弈,为何输棋呢?”

老者回答:“因万岁亲自出征,应每战必捷。小老儿宁可败棋,也要祝万岁棋(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啊!”

乾隆暗叹:“聚贤镇果然名不虚传!山野之民,竟如此通晓大义。”于是令人取来文房四宝,御笔亲书“棋界圣手”四个大字,以示奖赏。

老者的一番策划,既让乾隆暗悟“棋界大王”的厉害,又不伤及皇帝的脸面。世事如棋,可见其功力之深。

一个人的才智,其实是个变数。谦虚使一个人的才智增值,自负使一个人的才智贬值;谦虚使一个人的才智增色,自负使一个人的才智逊色;谦虚使一个人的才智更具魅力,自负使一个人的才智产生斥力。

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下下智。才智就像是宝石,如果用谦虚来镶嵌,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意志坚定成大器

孔子师徒一行来到陈国时,陈国正被吴国层层围困。楚国派兵解救,不料楚昭王病死军中,楚军只好挥师回国。

吴国军队趁此良机,率军长驱直入,包围了陈国都城宛丘。面临战乱,孔子师徒不得不再次南下,往楚国奔去。

数年来的长途跋涉,加之处处碰壁,不免使孔子的学生们有些心灰意冷。在路上,孔子师徒的粮食吃光了,只好采集野菜野果充饥。

一次,子路又出去找吃的,找了半天,仍然没有找到,他有些忍不住了,就问孔子:“我听人说,对行善的人,上天是会给他幸福的,而作恶的人,上天则会用灾祸去惩罚他。先生你积善多年,具有许多美德,为什么不见上天降福于你呢?”

孔子知道子路的意思,于是耐心地劝子路说:“有些事情,看来你还没有理解透彻。你以为所有有才干有品德的人都应该得到重用,但实际情况却未必这样,否则王叔比干也不会被挖去心肝;就是忠君之人也不是一定会被重用的,否则关龙逢也不会被桀杀害了,敢于谏诤的吴国伍子胥就不会被肢解在姑苏城外了。”

“所以,能否被赏识重用,不仅是有德才的问题,还有个机遇问题;贤能与否,却靠的是你自身的资质。许多德才兼备的贤者,一生因缺乏机遇而未被重用,这样的人又何止我孔丘一人呢?”

子路听后,有点省悟,但仍有些愤愤不平。

孔子看出这一点,但他并不急于讲这些道理,而让子路自己来发问。果然,子路呆坐片刻,又问道:“贤德的君子,也会有困窘的时候吗?”

孔子肯定地点点头。接着说道:“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即使被困境所阻,也能意志坚定,百折不挠,而小人一遇困境,就改变自己的志向。”

孔子让子路坐下,语重心长地说:“香草芷和兰生长在茂密的深山老林中,没有人去欣赏,它们照样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我们修身养性,也并不是为了显达,而是磨炼我们自己的意志。只有意志坚定了,我们才能不被困难吓倒,在困顿中继续前进。”

“至于能不能被重用,那需要时机。晋国的重耳之所以能称霸天下,是因为他在受困时磨炼了自己的意志。会稽山之败更加坚定了越王勾践称雄的决心。齐桓公也是在莒国逃亡的途中更坚定了富国强兵的信念。”

“子路,只有经过磨难方能坚定人的意志,有了坚定的意志,方才能成就大业。君子修身不能不看重这些。”

子路听了孔子的话,心绪平静下来,他更加感到老师的伟大,于是又轻松地上路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中和事业上随时随地有不测之变,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不可能的。

真诚赢得尊重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庄王率军伐郑,围困了郑国的都城。

郑襄公无奈,只好派人向晋国求救,然后坚守了半个月,军士死伤甚众。后来楚将攻破城门,郑襄王只得亲至楚军,谢罪请盟。

楚庄王班师回朝时,晋国的援军赶到,晋军以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先觳为副帅前来救郑。楚庄王遣使去晋国,要求罢兵讲和。荀林父答应了,但先觳却反对,向楚使骂道:“楚夺我属国,又以修和缓我,即便元帅许和,我也决不允许,务要杀得你们片甲不存!”

楚晋交战,先觳违命私自出战,进不成进,退不成退,终致丧师辱国,大败而归。晋景公闻报怒气冲冲,喝令将荀林父推出斩首。荀林父叹息道:“我身为三军统帅,兵败而丧师,死而无怨。请国君吸取这次失败的教训,让晋国再强大起来……”

群臣都低下了头,觉得荀林父有功于晋国,打一次败仗就处死刑,不合情理,便有人为他求情。

“败军之帅,罪大当诛。有再多言者,与荀林父同罪!”晋景公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这句话出口,谁也不敢再说公道话了,大家都怕暴怒中的国君砍自己的脑袋。

“主公请赐臣一死,留下晋国统帅!”死一样沉寂的宫殿里响起一个声音,是大夫士会挺身而出,死谏犯君。“你、你好大胆——”晋景公正要下令,一见是他平素喜爱的重臣,内心真舍不得杀掉士会。

“荀林父是晋国的栋梁,屡建战功,进则尽忠,退则思过,这样的人杀了,只有敌国高兴啊!”士会接着又说,“国君一定还记得城濮之战吧,晋军大败楚军,缴获无数兵械财物,但先君晋文公仍怀忧虑,他说:‘楚帅成得臣善战,只要他活着,晋国便无安宁。’后来,成得臣自杀于归楚途中,晋文公高兴得手舞足蹈。果然,楚国两代一蹶不振。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一个有治军能力的统帅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

晋景公静静地听着,怒气渐消。他听从了士会的意见,斩了违抗帅令的先觳,恢复了荀林父原职位。命六卿治兵练将,为伺机复仇作好准备。

如果不能忠于某个目标,那么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便不会精力集中;你一向真诚,坚持原则,你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买鹿弱敌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谋略过人,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并且征服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但唯一令齐桓公没办法的就是楚国,齐桓公屡派大兵攻打楚国,但都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挂帅攻打楚国,但却遭到了宰相管仲的激烈反对。

管仲认为眼下齐军疲惫,不宜久兴兵事,他命人日夜抢铸铜钱。

一天,管仲派一百多名商人到楚国宣扬一头鹿两枚铜币。当时,鹿是较为普通的动物,楚国盛产梅花鹿,人们把鹿当做肉食动物,两枚铜钱买鹿已经是天价了。众人争先把手中的鹿卖给商人。

有人问商人:“为什么要用这么多钱来买鹿?”

商人回答说“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购买。”

楚成王听到后认为齐桓公是在玩物丧志,便鼓励人民去山上捉鹿。这时那些商人纷纷竞价,最高时把鹿的价格升到了四十枚铜币一头。

楚人见一头鹿的价格竟与万斤粮食等同,在利益的驱使下,农民不再种地,改行做了猎人;战士不再练兵,背起弓箭偷偷上了山。

一年之后,楚国国内铜币堆积如山,但却田地荒芜,粮源断绝。管仲又向各诸侯国发号施令禁止与楚国交易,违者处斩。楚国人拿着大把的铜币却买不到粮食。

日渐消瘦的战马和吃不饱饭的士兵令楚成王彻夜难眠。他知道可能中了齐国人的奸计了。

不久,齐桓公便集合八路诸侯人马,浩浩荡荡开往楚国边境。楚成王内外交困,忙派大臣向齐国求和,同意从此听命于齐国,永不反悔。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光是为了金钱。过分注重金钱,最终将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给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瘦羊博士

在我国汉朝,每年的十二月祭祀的时候,皇帝都会赏给博士们(负责教授学生、制定风俗礼仪的学士)一些羊。

但对于羊的分法,历来却没有严格的规定,常常是买来一群羊,让这些博士们随便挑选。但是羊有肥有瘦,有大有小,这样的分法显得很不公平,使一些没分到好羊的人不免怨声连连。

这一年又到了祭祀分羊的时候,主管博士的人想了一个好主意,他提议把羊全部杀掉,然后按重量平均分配给博士们,这样就显得比较公平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再好不过的办法了。可是,唯独甄宇不同意这么做。

由于这个办法没有获得一致通过,主管为了照顾甄宇的意见,只好作罢,另想其他办法。于是又有人提出通过抓阄来决定,这样全凭个人的运气好坏,谁也不用抱怨。这也得到了大家的同意,可是甄宇还是不同意。

这下博士们按捺不住了,纷纷对甄宇怒目而视,有人问他:“你到底想怎么样?难道想分最好的羊吗?”

甄宇却说:“如果按照你们的办法分羊,那可真是太丢人了,我们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士,为了区区一只羊,竟然闹到这种地步,太丢人了。”

说完自己牵了一只又瘦又小的羊走了。大家看到这儿,也都不再说什么了,自知这样分羊的确有辱自己的身份,于是都默默地随便牵一只羊走了。从此以后,博士们没有再因为分羊的事情出现什么不和的情况。

一个人不要为了一些微小的利益蒙蔽了自己的心灵,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会使一个人离高尚越来越远。生活中还有许多比物质利益更重要的东西。如果我们总是把眼睛盯在物质利益上,时间长了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会被金钱、利益所填满,自己的生活也会越来越世俗化,道德水平也会越来越低下。

杞人忧天

先秦时期有个小国家叫杞国,那里有个人整天都在胡思乱想。

有一次,一群人聚集在一块讨论各自都在想些什么?有个人突然说:“天随时可能崩塌下来,地也随时可能陷落下去,这样一来,我们到时候恐怕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了。该怎么办呢?”大家听到他的话以后都感到很害怕,于是都在那里议论了起来,一直到晚上也没有什么结果。

那个提出问题的人回到家后更是忧心忡忡,茶饭不进,睡眠不安。

有个热心人听说此事,暗暗好笑,跑来开导这个杞国人说:“天不过是一团积聚的气体,到处都是气,人运动呼吸也是在这气当中,怎么可能崩塌下来呢?”

杞国人将信将疑地说:“就算天是积气,可是难道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落吗?”

“不会!不会!”那人回答,“日月星辰也不过是一团会发光的气体,就是掉下来打着头,也不会伤人。”

杞国人还不放心,又问:“那么地陷下去怎么办呢?”

热心人又回答:“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到处都是这样的土地,它怎么会陷落下去呢?”

杞人听罢,豁然开朗,心头像放下千斤重担,那个热心人也很高兴。

一切毫无实际根据的忧虑都是不必要的,它只能使人们自寻烦恼,陷入颓废和混乱的精神状态。

为何不称“左曾”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

曾国藩年长于左宗棠,并且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颇为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

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中则无曾公。”

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沉思良久。

谦卑不失身份,反而使人得到更多的尊重。

各自的本事

惠施听说梁国要选一位贤能的人做宰相,于是前去面见梁国君主,想要做宰相。在路上,他乘船渡河时,由于没站稳,掉到河里去了。船夫把他救上来后,问他:

“你这么急急忙忙的要到哪儿去呀?”

“梁国现在缺个宰相,我是去做宰相的。”惠施拧着湿衣服说。

“哈!哈!别吹牛了,”撑船的人笑出声来,“看你刚才落到水里一点办法也没有,要不是我,你恐怕早就淹死了,你的本事这么低微,怎么可能做宰相呢?”

惠施说:“各有各的本事。要说撑船、游泳,我当然比不上你,但说到治理国家,你又怎么比得上我呢?”

人都是各有所长的,不要因为别人有些方面不行,就认为别人无用。也不要因为自己某些方面做得好就盲目自大。

楚王见利忘义

公元前314年,秦惠王准备派兵讨伐齐国,但当时,齐国和楚国是盟国,秦惠王怕齐楚联手,成为他称霸的障碍,就派张仪到楚国挑拨离间,拆散齐楚联盟。

张仪精明过人,更兼巧舌如簧。他先找到楚怀王最宠信的大臣靳尚,又是送礼又是许愿,极尽拉拢之能事,然后去见怀王。

张仪说:“秦王派我来与贵国交好,可惜大王却与齐国通好,若大王与齐绝交,秦王愿把商于之地六百里献给楚国。”

楚怀王是个目光短浅而又刚愎自用的人,一听说能得到商于之地六百里,就很高兴地说:“秦肯还楚故地,寡人何爱于齐?”

此事遭到大臣陈轸的极力反对,他说:“齐、楚联盟,才使得秦国不敢攻打齐国或是楚国。秦国愿送六百里土地给楚国,目的就是要拆散齐、楚之盟。如果同齐国断了交,而张仪又背信弃义,不肯交出土地,那该怎么办?”

“到那时,如果齐国和秦国再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楚国岂不是要灭亡了吗?大王不如先向秦国讨要商于之地,再去同齐国绝交,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三闾大夫屈原则当庭斥责张仪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劝楚怀王万不可信张仪的谎言。

靳尚却为之辩护说:“不同齐国绝交,秦国肯归还我国的土地吗?”

楚怀王于是以相印授张仪,并赐其良马、黄金,之后就与齐断交,同时派使臣随张仪去秦国接受商于之地。

张仪回秦都咸阳后,称病不出,等到离间齐楚之目的达到后,便向楚臣道出他的骗局,说献给楚怀王的土地是六里而不是六百里。楚怀王因此而恼羞成怒,于公元前312年派十万大兵攻打秦国,结果兵败将亡,丢失楚地六百里,真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贪利不得反失利。

一个人要摆正自己对金钱的追求态度,“金钱不是万能的”,至少金钱不能买到亲情;再者,就是不要利令智昏,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对待利益和诱惑,才能正身修性。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的一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