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哲理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2000000051

第51章 管理的迷思(1)

黄帝迷路

上古的时候,一次,黄帝带领了六位随从到贝茨山见大傀,在中途迷路了。他们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

于是,黄帝上前询问牧童:“小孩,贝茨山该往哪个方向走,你知道吗?”

牧童说:“知道呀!”于是便给他们指明了前去的方向。

黄帝又问:“你知道大傀住哪里吗?”

他说:“知道啊!”

黄帝吃了一惊,便随口问道:“看你年纪小小,好像什么事你都知道啊!”接着又问道:“你知道如何治国平天下吗?”

那牧童说:“知道,就像我放牧一样,只要把牛的劣性去除了,那一切就平定了呀!治天下不也是一样吗?”

黄帝听后,非常佩服:真是后生可畏,原以为他什么都不懂,却没想到这小孩从日常生活中得来的经验,就能归纳出治国平天下的方法。

治大国如烹小鲜,许多事物的道理是触类旁通的。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倾听和采纳年轻人的新见解、新创见,说不定能收到意外的效果。

不皲手之药

宋国有个人善于炼制一种预防皮肤冻裂的药膏。在冬天如果把这种药膏涂在手上的话,就能够防止手冻裂,所以他家祖祖辈辈就靠冬天的时候,在河边把这些药膏卖给洗衣服的人们来为生。

有个外地人听说他们家善于炼制这种药膏,便寻上门来,情愿出100个大钱买下他的药方。这家人在农村里生活了几十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这些钱足够他们全家什么都不干生活好几年了,但是考虑到是祖传的秘方,他也不能擅作主张。

于是他召集全家商议说:“我家在河边卖了几辈子的药膏,也挣不到几个钱,现在只要卖掉药方,一下子就可以拿到100大钱。怎么样,卖了吧。”家人一听说这么多的钱,心跳都快停止了,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还等什么,卖了吧!”

那个外地人弄到了药方,便去献给吴王,并让吴王派太医照着药方制造这种药膏。不久,越国大举侵犯吴国。吴王命令他统率军队迎战,当时正值朔冬腊月,两军在水上大战。吴国军士涂上药膏,手脚皮肤没有冻裂,一个个生龙活虎,杀得越国人望风而逃。

吴王大喜,划出一块土地封赏给他。

同样是这种预防皮肤冻裂的药膏,有的以此封地得赏,有的则只能靠漂洗棉絮为生,这原来是用法不同的结果啊!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同样的东西所派用场不同,效益就会大不一样,对于人才的使用也是如此。

四肢无心

春秋时期,齐景公好打猎。

他经常把朝政大权委托给大臣,自己却带着侍卫和随从去打猎。

有一次,他和以前一样把朝政委托给大臣,自己带着随从外出打猎,结果17天没有返回朝廷。

宰相晏子听说了以后,亲自乘车前去见齐景公。

当晏子赶到齐景公的打猎地点后,他连衣服帽子都没有来得及整理,就上前拜见齐景公。

晏子虽然生活俭朴,可是平时在上朝时总是穿戴整齐,给文武百官做出表率。

齐景公看到晏子今天穿戴不整的样子,感到很惊讶,还以为朝廷出了什么大事呢。

齐景公问道:“相国为什么这么匆忙?莫非朝中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吗?”

晏子说:“对,有急事。都城的人都认为君侯被别国的坏人抓去了呢!”

齐景公笑笑说:“多虑了!齐国现在国泰民安,怎么会出这种事情呢?”

晏子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鱼鳖厌恶深渊,游到浅滩,所以被鱼钩钓住,被渔网捞取;禽兽厌恶深山,下到湖泽,所以会被猎人捕获。现在君侯外出打猎,17天没有返回朝廷,人民的疑虑怎么是多余的呢?”

齐景公问:“朝政怎么样?”

晏子说:“君侯不在朝廷,朝政都快乱套了啊!”

齐景公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安排了专人负责,然后才放心外出打猎的,于是就对晏子说:“不会这样的。是国内外来的宾客没有人接待吗?有子牛在朝廷负责这件事啊!是没有杀牲畜祭祀宗庙吗?有太宰子游在朝廷负责这件事啊!是处理案件不公正吗?有大理官员子几在朝廷负责这件事啊!是国家钱粮盈余或不足的事吗?有巫贤在朝廷负责这件事啊!寡人有这四个大臣,就像人有了四肢一样,什么事情都可以代替寡人去做,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啊!”

晏子说:“当然。如果有心脏在,四肢代替心脏工作,自然是好的;假如光有四肢,而没有心脏指挥它们,这个人17天能不死吗?”

齐景公恍然大悟,说:“相国的这番话,说得好啊!”

于是,齐景公拉住晏子的手,同乘一辆车返回了朝廷。

首脑人物对一个单位是非常重要的,他的作用只能是他亲历亲为,不能由属下代替。

陪葬何益

春秋时期,秦国的惠王早年驾崩,宣太后一直守寡在宫中,由于受不住寂寞,于是十分宠爱大臣魏丑夫,两人明来暗往也不避嫌。

后来太后染上重病,一病不起,临死前越想越舍不得魏丑夫,便下了一道命令:要魏丑夫为她陪葬。

魏丑夫吓得面无人色,大臣庸芮便对太后说:“死人还有知觉吗?”

太后支支吾吾地回答:“没有知觉。”

庸芮说:“既然没有知觉,为什么还要把生前所爱的人,活活弄到坟墓里同死人埋葬在一块呢?再说……”

庸芮看看太后的脸色,说:“要是死人还有知觉的话,那么先王积怒也应该很久了,太后到了阴间连请罪还来不及,哪有什么空儿去同魏丑夫相好呢?”

太后沉吟了半晌,才咬咬牙说:“那就罢了。”

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何等拙劣可笑,何等利令智昏!

因小失大

春秋时期,有个仇由国,是个山区小国。国内只有几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和国外通连,交通十分不便。

它的邻国晋国是个大国,晋国的掌权人智伯早就想吞并它,已准备随时踏平仇由国,但是因为仇由国的道路狭窄,大队人马进不去,于是智伯便想出来一个办法:他花费了好多钱铸了一口大钟,这钟比仇由国的道路还宽大好几倍。智伯让人告诉仇由国国君说,不久就要送去,让仇由国准备迎接。

仇由国国君听了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为了迎接这口大钟,他下令让大家赶快砍树凿石准备修路,把道路修得又平又宽,好迎接智伯送来的大钟。

仇由国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名字叫赤章曼枝,他是仇由国的第一谋士,也是国君的军师。当他知道这件事后,立刻去见国君。

他对国君说:“这条路千万修不得!现在许多小的国家都灭亡了,而我们的国家还存在,周边的一些大的国家也不侵犯我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怕我们,而是因为我们是个山区小国,道路狭窄,交通不便,紧要关隘,只需要用几百名兵士就足以守住,所以我们才得以太平。如果把路修平加宽,就等于给侵略者的军队铺平了道路。一口钟事小,失国事大,请大王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仇由国国君听了哈哈大笑说:“真是少见多怪,我们不花一个钱,得到这么大一口钟,怎么是个小事呢?晋国是一个大国,人家能送给我们一口大钟是看得起我们,是要和我们友好往来,建立亲密的邦交关系,怎么说人家要侵略呢。”

赤章曼枝说:“国君有所不知,晋国的智伯是个阴谋家,他对我们国家早就垂涎三尺了,一直虎视着我们国家,不是他不想消灭我们,而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路使他们进不来,以臣之见,他要送给我们大钟是假,想吞并我们的国家是真。等您把道路修好,他前脚送来大钟,大队人马随后就会跟进来。那时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我们的国家。这实在是个大阴谋,千万不能上他们的当呀!”

仇由国国君非常生气,不由分说让人把赤章曼枝赶了出去,然后继续修路。路修好之后,张灯结彩,鼓乐喧天地准备迎接大钟的到来。

不久,智伯前脚把大钟送来,随后就灭了仇由国。

领导者在推行新的制度或要举行活动时,应该从善如流,勇于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

富弼拒赏

宋代名臣富弼克己奉公,为官清正,颇有廉声。

富弼出任枢密使时,宋英宗赵曙刚登上天子的宝座。赵曙上台后,将其父仁宗皇帝的遗留器物,都拿来赏赐给朝廷重臣。众臣叩头领赏之后,一起告退。赵曙却单独请富弼留下,又在惯例之外,特别赏赐他几件器物。

富弼先叩头谢恩,然后就坚决推辞不接受这份额外的赏赐。赵曙有些不高兴,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东西又不值什么钱,你没有必要推辞呀!”富弼恳切地说:“东西虽然很微薄,但关键是额外所赐。大臣接受额外的赏赐而不谢绝,万一将来皇上做出什么例外的事来,凭什么劝谏呢?”最终富弼还是推辞掉了这份赏赐。

作为一个领导人,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千万不要授人以柄,特别是自己的下属,否则常常会因小失大。能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别人,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扬威。

挥泪斩马谡

三国时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

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在山上扎营,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其重要的维系力就是团队纪律。要建立团队的纪律最首要的一点是:领导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

王珐鉴才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作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徵。”

“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比不上戴胄。”

“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明,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

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每个领导者必须学会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掌握及管理团队。企业组织领导应以每个员工的专长为思考点,安排适当的位置,并依照员工的优缺点,作机动性调整,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

神偷请战

春秋时期,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

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

这时神偷请战。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

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

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一个团队总是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劲,再逊的人也总有一方面较他人厉害。一个成功的领导人不在于他自己能做多少事情,而在于他能很清楚地了解每个下属的优缺点,在适当的时候派“逊色”的员工去做他们适合的事情,这样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贤淑的长孙皇后

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分不开。

长孙皇后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边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像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尽着孝道。

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为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见的。

长孙皇后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无言地影响和感化着整个后宫的气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心料理军国大事,难怪唐太宗对她十分敬服呢!

虽然长孙皇后出身显贵之家,又贵为皇后,但她却一直遵奉着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因而也带动了后宫之中的朴实风尚,恰好为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政策的施行做出了榜样。

长孙皇后不但气度宽宏,而且还有过人的智慧。

一次,唐太宗回宫见到了长孙皇后,犹自义愤填膺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徵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长孙皇后柔声问明了原由,也不说什么,只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面容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

她这一举措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而吃惊地问:“什么事这样慎重?”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臣妾听说只有明主才会有直臣,魏徵是个典型的直臣,由此可见陛下是个明君,故臣妾要来恭祝陛下。”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得甚是在理,于是满天阴云随之而散,魏徵也就得以保住了他的地位和性命。

自古常言,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所以,男人在择妻的时候,也不得不慎重。拥有一个好妻子,胜过一切荣华富贵,妻子内心的财富胜过身外的财富。

宓子贱放权

孔子的学生宓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

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贪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好。于是他请教宓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宓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应该能够正确地利用部属的力量,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不仅能使团队很快成熟起来,同时,也能减轻管理者的负担。在公司的管理方面,要相信少就是多的道理:你抓得少些,反而收获就多了。

县令买饭

南宋嘉熙年间,江西一带山民叛乱,身为吉州万安县令的黄炳,调集了大批人马,严加守备。一天黎明前,探报来说,叛军即将杀到。

黄炳立即派巡尉率兵迎敌。巡尉问道:“士兵还没吃饭怎么打仗?”黄炳却胸有成竹地说:“你们尽管出发,早饭随后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