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27000400000023

第23章 揭秘心理真相,直击对方心理深处(3)

这些无不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无论大小,任何一件不好的事都可能是个“引爆点”,如果在其萌芽之初不及时加以重视矫正,就可能连续生成发展出诸多相似的“引爆点”,最终形成一个全面“引爆”的糟糕局面。当它形成一种“气候”的时候,就表明糟糕局面已经出现了,此时再来重视矫正,难度可想而知。就仿佛一座河堤上的一个小小的蚁穴,倘若没有及时发现并修补,可能会导致溃坝,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怎么才能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呢?不禁让人想到了很多地方制定的零容忍制度。零容忍,顾名思义就是零度容忍,不能容忍。

在很多地方都有零容忍规则的存在:NBA新规则中规定,球员和教练如在比赛中因判罚和裁判纠缠或是对裁判出言不逊、做出侮辱性手势,都会被判一次技术犯规;韩国和瑞典的法律规定,不该拿的钱一分都不能拿,拿了就是受贿;针对日趋严重的交通肇事行为,交通部规定对于飙车、超速、非法改装、酒后驾车等危害交通安全的行为,严惩不贷,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这些零容忍政策从根本上杜绝了“破窗”的出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用上这种政策。其实破窗效应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有力的一面。

纽约的地铁原来一直是一个犯罪高发的地方,为了整治地铁犯罪,警察们想尽各种办法,但成果不大。纽约交通局局长却另辟蹊径:严厉打击地铁逃票行为。果然,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下降了,治安也大幅好转。

其实很多犯罪行为都是从最初的小偷小摸开始的,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温床。针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章行为大力整顿,自然就大大减少了刑事犯罪的发生。

抓票的举措成功后,纽约人又开始治理地铁车厢的卫生。车厢干净了,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也随之整洁了,随后街道也干净了,然后旁边的街道也干净了,后来整个社区干净了,最后整个纽约变干净了。

环境好了,不文明的行为也会跟着变少了。所以平时我们常常强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身边的一切。

5—8、用心理除法影响对方的心理

虽然很忧郁,可是有些事情不得不做,怎么办?

你觉得你的能力很差,你肯定完成不了某件事情,怎么办?

也许从下面这则寓言中你能够找到答案。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两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哪!三千两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两百万次。

小钟为什么开始说“办不到,办不到”呢?原因就是听了第一只老钟说的话——三千两百万次,被这个数字吓倒了,认为这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而听了另外一只老钟的话——每秒只要“滴答”一下,让它觉得这样太简单了,于是完成了任务。可见,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如果提出的方式不同,对人们心理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一般来说,人类对于一件很难完成的工作缺乏干劲,主要是在人的潜在心理中,有一种对“达到欲望”的期待(比如期待完成工作后的喜悦),如果这种期待遥不可及,人们就会感到厌倦,甚至拒绝接受。相反,当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人们能够预想到完成后的喜悦,那么“达到欲望”就会受到充分的刺激,人们就会本能地想办法促成工作的完成。

可见,在给人一个大的目标时,不妨先给对方传达一些听起来目标较易达成的信息。那么如何传达呢?有一个方法非常实用,那就是,采用“心理除法”的战术,将目标缩小,让对方感觉目标容易达成。这样诱导对方更具功效。

日本幕府时代的丰臣秀吉,是日本首推会激发别人干劲的专家。他最善于运用“心理除法”,将目标缩小。他所居住的青州城的城墙,经历了100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破旧不堪,急需赶快修补。丰臣秀吉首先将100个间隔的城墙分成50个部分,然后给每个负责人分2个间隔,并命令他们要在3天之内,将所负责的2个城墙修补好。

如果从接受命令的人的角度看,等于是将100个间隔的城墙,突然减少到只有2个而已。原来听到要修补100个间隔的城墙,就觉得很烦,现在突然减少到每个人做2个,当然会使他们产生干劲,从而保证青州城墙在3天内修补完成。

当某人对难以达到的目标失去干劲时,领导者不需要降低目标,而只要将目标稍微加工一下,然后用诱导的口气说:“如果这样做的话,就很容易完成了。”其实,最后达到的效果是相同的。

利用“心理除法”来激发“达到欲望”,还可以用来说服自己。

刘燕敏的《分段实现大目标》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例: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利用“心理除法”来激发“达到欲望”的策略还能用在其他地方。要队友帮你做个项目时,可以说:“帮我一会儿行吗?”对字迹潦草的同事可以说:“只要再工整一点就行了。”对忙碌的客户可以说:“只要说几句就好。”这样的尝试,未尝不是一种抛砖引玉。

5—9、先否定再肯定

王夏涵是我的邻居,今年10岁,非常聪明,每次他想让母亲给他买什么礼物、总是心想事成。原来他有一个伎俩:先说一系列“不”,再说“好”。

一次,王夏涵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和语文都拿到了优+,母亲为了奖励他的出色表现,决定送他一件礼物,但前提是价格不能高于500元。

王夏涵前几天刚逛过商场,恰好看上了一组变形金刚,标价800元。他知道,一般情况下,妈妈是不会掏腰包的。

于是,他又故伎重演。

“儿子,想要什么礼物呢?”还没有进商场,妈妈就问。

“我又没有看,怎么知道,看看再说。”

“儿子,这件衣服是新版,很多小孩都喜欢,你喜欢吗?”

“不要,我才不想和他们穿的一样呢!”

“这个拉杆书包也不错。喜欢吗?买了?”

“不要,我现在的书包很好,我很喜欢。”

就这样,每次妈妈问王夏涵“喜欢吗?”他都说“不要”。

结果,他们母子俩整整逛了一个下午,仍然一无所获。

妈妈实在累得不行了,开始生气了,说:“你到底喜欢什么东西呢?带我去,咱们买了回家。”

“好!”正中下怀,王夏涵高兴极了。于是他把妈妈带到玩具部,指了指那组变形金刚说:“我就喜欢它。”

尽管妈妈看了看价格,超出了自己的要求,但是她实在不想再逛了,加上答应给王夏涵买礼物。结果,王夏涵如愿以偿,买了自己早已看中的变形金刚。

为什么妈妈会轻易地推翻自己的预算?因为王夏涵给她设计了一个圈套——先说一系列“不”,再说“好”。

不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不能随便说“不”。它不仅可以给人带来刺激,也可能给人带来不快,打击人的积极性,但它还可能给人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

在人际交往中,别人总是以“不”来否定你的意见,你肯定会很失落。可是,一旦在一系列“不”之后,对方说“OK,你的意见很棒”,你一定会认为“我的意见获得同意,真不容易”,从而心情愉快。

回过头来看看,王夏涵频繁地对他妈妈说“不”。这样做,是想给妈妈造成一个什么样的感觉?他想让妈妈知道给自己送礼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事情的发展来看,他的目的达到了。

妈妈在一系列“不”之后,累得不行了,生气了。这时,妈妈说:“你到底喜欢什么东西呢?带我去,咱们买了回家。”王夏涵说:“好。”这样给妈妈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终于可以回家歇歇了。在这种心情下,做出意想不到的让步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先说一系列‘不’,然后再肯定”的策略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梦想实现,还可以完成工作中看似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上面下达了死命令,这个月如果没有完成6万元的销售任务,奖金全部扣除。”经理到总公司开完会后,回来说。

“这是淡季,一个月完成6万元的销售任务,怎么可能。”小王回答。

“我也知道,但没有办法。如果不想让奖金被扣光,现在大家就开始想办法。”

“还有什么办法可想,像平时一样呗,能不能完成任务就听天由命了。”小刘说。

“也不是没有办法。”站在一旁的小张发言了。

“什么办法?说来听听。”大家异口同声地问。

“我这个办法就是,先对顾客说一系列的‘不’,然后肯定。”

“行吗?”大家又问。

“行不行,试试不就知道了。”小张自信地说。

一会儿来了一位男顾客,站在一件夹克旁看了很久,这时小张走过去问:“这位先生,你觉得这件夹克怎么样?”

“款式我非常喜欢,就是这标价1000元,太贵了。要不打个6折,怎么样?”

“不行,少于800不能卖。”

“650,可以了吧?”

“不行,真的卖不了。”

“再加30,能卖不?”

“不行,这样我还是要亏本的。”

“700,能卖就卖,不卖我到别的地方去买。”顾客已经不抱希望了,要知道,这可是正规的商场。

“700,好,赔钱卖你了。”

顾客二话没说,交了现金,拿了衣裳就走。

“行啊,小张,难怪你每个月总比他们卖得多,原来还有这招。”经理走过来说。

“过奖,过奖,我这招也只对确实想买这件衣服的人管用。”

就这样,他们不仅完成了销售任务,还超了10000元。

学会说“不”确实对你很有帮助,但还是少说为妙。为了让你在说“不”的时候,不具备威胁性,不妨用肯定的语气讲出来。

5—10、利用自己的“弱点”麻痹对方

《三国演义》里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个是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的曹操;一个是寄人篱下,军事上远不如曹操,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的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就是对他们两人心态的最好刻画: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

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

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这一段故事发生在曹操在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献帝和刘备论上了亲戚,并称刘备为皇叔。谋臣劝说曹操早日干掉刘备,免得刘备日后做大,曹操嘴上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实则还是有所顾虑,刘备之仁义天下知道,而关羽、张飞都是虎狼之将,于是就发生了曹操对刘备的考验,发生了以上精彩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