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名石鉴赏及收藏
26992600000001

第1章 名石概述

一、岩石与赏石

岩石是由含有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集合体,它是地球的外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也是直接构成地球外壳最主要的成分。人类所需的各种矿物资源,几乎都产在地壳的岩石中,而且许多岩石本身就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和观赏石资源。

由一种矿物颗粒组成的岩石,如大理石(云石),它由单一的方解石晶体所组成,在观赏石中占据很高的地位,其结构形式很多,有微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微粒隐晶质结构等十多种,正是这样的结构组成,因而形成了晶莹白洁、素雅娟秀、气若浮云、变幻万端的可供欣赏的赏石品类。以二氧化硅质粉砂岩或硅质凝灰岩为主要成分的彩陶石,石肌似彩陶,它虽属沉积岩,但经过渗透、置换以后,含硅质成分为60%以上,形成了质地致密、纯净无瑕、沉静幽雅、细腻润泽的可供观赏的赏石品类。

由两种或多种矿物颗粒组成的岩石,如花岗岩,它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等多种矿物晶粒所组成,其中石表圆滑、色泽深沉的河源石等石种,更可以成为可供观赏的赏石品类。

岩石的种类繁多,形态、结构都不一样,如果按岩石的生成原因,可以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岩类,而每一类岩石中又有很多种观赏石。

火成岩

它是呈融熔状态的岩浆固化以后所形成的岩石,是由火山喷发出的熔岩冷却、凝固而成。火成岩又分为花岗岩、流纹岩、黑曜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等。

火成岩一般呈块状,石质非常坚硬,没有层理,也不含任何化石,主要矿物有石英、长石、辉石、闪角石、云母及榄榄石等。许多景观石和其他造型生动的造型石都是火成岩中常见的观赏石品种,如岩浆岩中含斜长石斑晶的基性和超基性岩经过后期变质而生成的洛阳牡丹石,杏仁状的安山岩经变质后的梅花玉(梅花石),由凝灰质硅质岩形成的彩陶石,稍带黄色的脉石英风化而成的黄蜡石等。由火成岩形成的精彩纷呈的观赏石品种至少有数百种,只是有时与其他的岩石类型互相渗透而已。

火成岩不仅是构成地球外壳的主要岩石,而且还赋存着许多矿产资源,其中金属矿产有铬、镍、钛、钒、钨、锡、钼、铜、铁等;非金属矿产有金刚石、明矾石、叶蜡石、蛇纹石、石棉等。所以,其中也蕴藏着许许多多有观赏价值的矿物晶体和各类宝石和玉石,如矽卡岩类型的铜、锌、钨、铅矿床中的矿物晶体形成的宝石和玉石(有红宝石和蓝宝石),它形成于高温富铅贫硅的条件下,在碱性及基性的岩浆或变质岩中。自然界中刚玉并不稀见,但红宝石和蓝宝石却十分罕见。另外,具有特大矿物晶体的火成岩,常见脉状产生,它以伟晶岩的面目出现;一些花岗岩伟晶岩有时还含有稀有元素的矿物,形成如绿柱石、褐帘石、祖母绿、海蓝宝石、金绿宝石、水晶、紫水晶、黄水晶等矿石;在汞矿床中的矿物晶体或组成的岩石,可形成含汞(辰砂)的鸡血石,也可形成紫水晶和黄水晶等。主要观赏石品种中的雨花石和三峡石,也属于热液火山成因的二氧化硅变质胶体凝聚而成。

沉积岩

沉积岩是地球外壳最接近地表处的最上部的成层岩石。它在地表处分布极广,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75%,其最显着的特征是具有层理,有水平层理、波纹状层理、斜纹层理和交错层理,这些层理就是成层构造。从层理的侧面看过去,仿佛是在海边或湖边所见的砂层、泥层及砾石层。

沉积岩大多是由于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等物质流入海中,再一层层地沉积在海底所形成的。依据沉积物大小,可将其分为砾石、砂岩、粉砂岩与页岩;组成沉积岩的矿物,主要有石英、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此外,生物遗骸(如贝壳碎片)组成的矿物则叫石灰岩。一般将含砂砾岩50%以上的岩石称为砾岩,含砂50%以上的称为砂岩,含泥50%以上的称为页岩。

由沉积岩形成的观赏石,无论从种类和数量上都是相当丰厚的。如常见的图纹石就是由波纹层理、水平层理、斜纹层理、交错层理经过外力的作用,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各类巧夺天工的美妙图纹。此外,各种景观石、状物象形石,都属于沉积岩类观赏石。

在沉积岩类观赏石中,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可以说是这类观赏石中最大的“家族”。如出现在寒武纪晚期,直到奥陶纪、志留纪的鹦鹉螺化石,生存于泥盆纪至白垩纪的菊石化石,生存于古生代的节肢动物、三叶虫化石,像树枝和草叶一样漂浮在晚奥陶纪海洋中的观赏类“笔石化石”,生活在三叠纪海洋中的床板珊瑚和八放珊瑚等,现今都属于极其珍贵的沉积岩类观赏石。

在沉积岩类的观赏石中,我国的四大名石以及堪称新派石种的彩陶石和大化石,也是沉积岩类观赏石中重要成员。所谓四大名石即指太湖石、英德石(英石)、灵璧石和昆山石(昆石),它们都是在碳酸盐岩(包括石灰岩、白云岩)经过二三亿年甚至六七亿年以上的地质作用和风化后所进行的坡积或坡残积形成的,有的硅化、有的铁化,质地致密而富音乐感,从而成为沉积岩类观赏石中的上品。

变质岩

地壳中原已存在的岩石,比如火山岩或沉积岩,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在受到较高的温度或压力的影响下,尚未达到熔化的程度时,很可能改变了原来的矿物或岩石组织,经过这种变化后(变质作用),形成了新的岩石,就称为变质岩。这类岩石的特征一方面取决于原岩;另一方面由于经受了变质作用,因而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都有特殊的表现。

变质岩根据原岩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由火山岩变质而成的正变质岩以及由沉积岩变质成的副变质岩两类。而变质岩的结构则可分为叶片状和非叶片状两类。其中,叶片状结构又可分为板岩状、片岩状和片麻状三种。变质中最常见的岩石有:由页岩变质而成的板岩或片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由花岗岩变质而成的花岗片麻岩,以及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大理石。

变质岩绝大多数都比较坚硬,抗风化能力强,易形成高耸的山岳,分布十分广泛。

由变质岩类所形成的观赏石同样也很多,如具风姿绰约的菊花石,其“菊花”花瓣属热接触变质岩。再如大理石,是一种石体主要由黏土岩、黏土质粉砂岩和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变质作用重结晶而成的岩石,其中以方解石(碳酸钙)和白云石构成的大理岩因结构致密,被称为“汉白玉”;而含有蛇纹石等绿色矿物的大理石则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若具有类似山水云雾和人物、飞禽之类图案花纹的,俗称“彩化石”。此外,还有千枚岩形成的图纹石、动力变质岩形成的彩霞石、粉砂质泥岩经变质形成的天峨凸纹石、灰岩硅化后形成的灵璧石、石英岩形成的各种景观石,这些都是由变质岩类所形成的观赏石。

综上所述,岩石是融汇观赏石精华之所在,岩石是观赏石之本源。

二、赏石的起源与历史

赏石文化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早期基础,早在母系社会为主体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逐渐奠定了,这从西候度出土的石器、元谋人使用过的刮削器中就可以看出端倪。距今1.8万年左右,周口店山顶洞人的石器加工已趋精细,许多器物开始演变成装饰品,如钻有细孔的石坠、带孔的小连珠、形状具有赏石美感的自然石砾等。在贵州观音洞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器中有80%是刮削器,还有砍砸器、尖状器,这些石器多以硅质砂岩为主,同时已包含了一定的观赏成分。

石器时代是人类初期对石文化的重要实践过程,石器的制作,是人类长期对石文化了解、实践、总结所得经验而积累起来的。由此可见,石器、石制工具此时已初步进入了岩石文化的阶段。

在良渚文化中还发现了十分对称工整的石耕田器和玉璧,这些器物圆形光洁,且由注重外形到注重质地和色彩。这是由劳动的石器向石文化的发展,直到出现玉石、宝石。由于各种被应用的优质石种、玉石的陆续发现,因而此时已进入了玉石文化时期。

岩画的出现,从总体上反映了远古时代的经济、生产状况和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从而使岩画达到了史前艺术第一次繁荣时期的顶峰,也包含着人类初期的各种审美意识和观念,为史前石文化艺术向第二次繁荣过渡准备了基础条件。

随着岩石文化的绵延,赏石文化逐渐产生。赏石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结构及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性化的进程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与中华民族同源同步发展,经历自然崇拜、大山崇拜、巨石崇拜、灵石崇拜、玉石崇拜和旧石器时代制造工具的实践,成为深厚的文化沉淀,从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赏石文化体系。

赏石文化的历史记载

从晋唐到明清,从陶渊明到任颐,在这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可以看到赏石文化在绘画艺术表现上的悠久历史,从思想内容到形式、技法,画家们对观赏石的情有独钟;从爱石、赏石、玩石、藏石,直到画石,赏石文化在中国绘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此外,赏石文化还出现在诗、文、书等各种艺术形式中。

(1)魏晋南北朝:这个时代的社会形态,促使了许多种艺术形式的转变,崇尚自然之风,社会审美意识的变化,都推动了诗、文、书、画、园林赏石走向蓬勃发展的阶段。绘画中大量赏石文化的出现,足以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赏石文化承前启后的历史性的阶段。

(2)唐代:由于唐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昌盛,因此文学、诗歌、音乐、舞蹈、雕塑、书法、工艺、建筑等各种艺术都相当发达,其中尤以绘画、赏石文化更是兴旺,出现了专意描绘奇石的画幅,唐代是赏石文化的初盛期。

(3)宋代:宋代的园林和赏石文化与文学艺术一样,达到了鼎盛时期,赏石在造园和绘画中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绘画的主题,内容以及宋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宋代是我国观赏石历史上的全盛期。

(4)元代:元代的赏石文化处于低谷时期,一些文人雅土寄情于书画中,以物抒情多见于元代的赏石绘画中,对赏石描绘而使用的各种技法都进入佳境。在许多传世作品中,如李衎的《双勾竹石图》、高克恭的《竹石图》、赵孟頫的《秀色疏林图》,在赏石文化中脍炙人口、独树一帜。

(5)明代:这一时代,皇家园林发展迅速,爱石、赏石、藏石的人数超过任何时代,以文徵明为代表的文人画家,积极参与造园活动,把造园、绘画、诗文、书法、赏石、画石融为一体。赏石在明代绘画中,仍多于其他绘画内容;夏昶、金湜、文徵明对园林赏石的绘画,产生的影响颇大,他们的《拙政园图册》、《真赏斋图卷》、《兰竹石图卷》、《杂画四段图卷》是赏石绘画的一大瑰宝。徐渭的《牡丹焦石图轴》、陈洪绶的《玉堂柱石图》都是赏石文化中的佳作。

(6)清代:清代的造园艺术大大推动了赏石文化的发展,但总体而言赏石之风略逊前朝。在清代的画家中,爱石者相当多,他们爱石、赏石又画石,不但独特地塑造了许多奇石的形象,对拓展奇石的审美情趣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如龚贤、石涛、弘仁、郑板桥和晚清的任颐,使赏石绘画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形式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