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微动作
26987600000022

第22章 从生活习惯看内心(1)

推眼镜的动作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电视中常有用手指从鼻梁处向上推眼镜的人,这种人通常比较自信,性格含蓄,知识丰富,不张扬,不做作,善于抓住机会,通常都是某个领域的行家。《神探伽利略》中的汤川学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突发灵感时都会做一个很特别的推眼镜动作,虽然显得有些做作,但他的确是物理学领域的专家。

你的睡相如何?

人在睡觉的时候是最放松、最自在的,因此,从睡相中能够看出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有的人睡相很美,像白雪公主一样优雅、动人,让人产生亲吻的冲动;有的人睡成大字型,仰面朝天,四肢分开,姿势很不雅观,毫无形象可言;有的人睡觉时则一直动来动去,每隔一段时间,他的头就会转向不同的位置,身体姿势也跟着变化。

从不同的睡姿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性格,比如睡觉时缩成一团的人,比较没有安全感;睡觉时经常翻身的人,心事繁重,性格急躁;头从枕头往下滑代表消极悲观、内向胆小;枕在自己手上睡觉的人爱怀旧,感情比较细腻、丰富;张着嘴巴睡觉的人爱幻想,但缺乏耐心与毅力。

也有人按照金、木、水、火、土来区分人的睡相,比如大字型,就属于其中的“木形睡相”,这类人属于天真烂漫型,心无杂念,睡觉时将自己完全暴露出来。大字型睡相是装不出来的,不是没心没肺的人,会觉得这样睡觉没有安全感。火形睡相,双腿挺直或者呈八字张开,一只脚伸开,另一只脚曲起来,双手上下移动,这种人为人耿直,性格急躁,热得快冷得也快。

土形睡相的人将双臂弯起,或者将两只脚弯起,这类人性格忧郁,不开朗;金形睡相是将双手摆在头的上方,脚部弯曲,这类人消化器官不太好,人情淡薄;水形睡相则是仰天而睡,双手按着自己的胸部,此类人表面柔和,内心令人难以理解。

英国睡眠评估和咨询服务机构主任伊济科夫斯基教授分析了常见的六种睡觉姿势,并且发现了睡相和个性类型之间的关系。睡觉时蜷缩成胎儿姿势的人外刚内柔,外表坚强,内心敏感,第一次见到别人时,可能会感到害羞。在伊济科夫斯基的调查中,41%的人是这种睡相,其中女性是男性的两倍。

双手在身体两侧伸展,身体平躺,这类人比较容易相处,爱交往,很快就能融入人群,但是也容易被骗;侧卧,双手从胸前向外伸展,这个睡相代表人在某一方面比较开放,在另一方面比较保守、多疑,他们做决定比较慢,一旦决定就不会改变;仰面平躺,双手紧贴身体两侧,这种睡相的人比较安静、内敛,不喜欢忙乱,对自己和他人要求较高;俯卧,双手抱住枕头,脸靠枕头偏向一侧,这类人合群,性急,脸皮薄,不喜欢被人批评。

伊济科夫斯基教授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不喜欢改变自己睡觉的姿势,只有5%的人报告说,他们的睡相不太稳定,每晚的睡相都不同。对于那5%的人,一晚上可能换三四个姿势,因此,要他们控制睡觉的姿势是不可能的。选择一种比较舒服,同时能够快速入睡的姿势算是比较明智的吧。

侧卧是大多数人喜爱的睡眠姿势,尤其是向右侧卧,不过,有研究人员说,向右侧卧容易反胃酸。一位长期研究胃食管反流病的医生指出,向右侧卧会降低食道括约肌的弹性——食道括约肌相当于胃部的闸门——如果胃部本身就不太好的人临睡前还把胃里塞满食物,向右侧卧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胃酸反来反去。

右侧卧容易反胃酸,那左侧卧呢?貌似也不太好。心脏在胸口左侧,左侧卧会导致心脏受到其他器官的压迫,同时,控制心率和血压的交感神经系统会降低兴奋性。身体健康的人还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就很危险了。

侧卧,不管是左侧还是右侧,都有各自的问题,那么平躺吧。平躺也不是最完美的睡姿,人在平躺时,舌头会挡住气道,睡觉时喜欢打呼噜的人可能会因此阻塞呼吸,出现阻塞性呼吸停止。怎么睡都不行,难道要趴着睡吗?趴着睡更加压迫内脏器官,是最糟糕的睡觉姿势。到底怎么睡才好呢?任何一种姿势都有利有弊,更科学的睡眠姿势就是随着身体状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姿势。

如果你晚上和同事聚会,吃了一顿丰富的大餐,带着吃撑了的胃疲惫不堪地回家睡觉,记得不要向右倒下去,不然的话,吃的东西可能要“原路返回”了。对于心脏不好的人,避免向左侧卧就好了。如果是心脏病人晚上又吃了大餐呢?那么只能选择平躺了,躺下后,在膝盖下方放一个垫子或者枕头,可以保持脊柱的弯曲角度,让内脏器官处在正常的位置。

此外,要想美美地睡上一觉,还有许多注意事项,比如不能开灯睡;睡觉的地方不能太艰苦,如床板太硬、被子太潮之类的。“点灯说话儿,熄灯睡觉”是一句老奶奶逗小孩的话,这里面也蕴藏着了不起的科学道理——睡觉时点着小灯,看似浪漫,其实有害健康。灯光对人体有轻微的辐射,同时会刺激眼睛,人在睡觉时虽然闭起眼睛,但如果有灯光存在,人还是能够感知的。

睡觉时,除了避光,还要找一张舒适的床,配上柔软的被子,如此环境,才能收获美美的睡眠。不过,觉睡多了也有可能会头疼,因为睡得太久,人的呼吸变慢、变浅,大脑缺氧,产生碳酸血症,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多,颅内压力大,自然就头疼。

这样开车可以吗?

这是一个心理测试游戏,请选择与你的情况符合的一项。

当你开车时:

1.一边抽烟一边开车,停车时会把脚跷到方向盘上;

2.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就算路面很空旷也一样;

3.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开快车、超车,并且不能容忍别人超越自己;

4.顺着车流前进,力求平稳,有情况早早刹车。

选择1的人,个性独特,富有主见,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是个理想主义者,缺点是不够圆滑,以自我为中心,有时难免吃哑巴亏;选择2的人,遵守规则,脚踏实地,做事一丝不苟,缺点是不够风趣,缺乏冒险精神,有时过度谨慎;选择3的人,洒脱、自信,但是不够老练,傲气重,缺乏责任感;选择4的人,为人耿直、适应力强,做事有板有眼,希望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可惜有时不够自信,不能主动。

你的选择符合你的情况吗?不符合也没关系,首先,这个测试只是趣味测试,结果不一定准确;其次,我们还有更好的方法从一个人开车的习惯中看出其性格。

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透露其性格和品质,尤其在对方不再伪装自己,不再努力给你留下好印象,或者没有意识到你在观察的时候。因此,观察一个人的驾车习惯,也能看到他的真实性格。开车的习惯可以反映一个人控制情绪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开车时显得暴躁、不耐烦,这个人在与人相处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绪。

按照规定速度开车的人,守法尽责,做事风格比较中庸,不会骤然冒险,生活中是保守派。行车速度比规定的速度慢,这种人坐在方向盘后面没有安全感,没有自信,无法操控一切。这种情况多见于新手上路,如果是老司机还是这样开车,那么此人性格就是如此,不自信,不愿出彩,也不想犯错,是个良好的执行者,但无法担任管理者,更无法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

超速行驶的人则完全不同,他们不喜欢受制于人,憎恨权势,如果他的父母、老师是那种做事严谨,掌控欲强的人,超速行驶就会成为驾车人发泄情绪的方式。这样的人情绪化,竞争意识很强。

爱大声按喇叭的人喜欢尖叫、大喊、发脾气,性格暴躁,应对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阻碍时心态马上就变了,习惯用高声表达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开车不喜欢换挡的人比较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追求舒适、惬意的生活,希望所有事情都安排好,害怕麻烦,如果出了问题,喜欢将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不喜欢跟别人请教。

绿灯一亮就抢着往前冲的人,做事喜欢抢先,享受胜利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不想品尝失败的滋味。绿灯亮了,缓慢行驶的人不喜欢与人竞争,避免让自己锋芒毕露,并相信这样就会避免他人的拒绝和伤害。

遇到堵车时,开着车在车阵里钻来钻去,或者紧紧跟着前面的车子,对前面车的司机怒目而视,这类人好冲动,希望自己能够出类拔萃,但是处理不好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堵车了,仍然表现平静,不温不火,说明他的自控能力比较强。情侣出行,主动驾车的一位喜欢控制两人的关系。如果一个人非常喜欢操控方向盘,甚至在对方的车里也是如此,此人是典型的控制狂,不仅想要控制感情生活,甚至想要控制一切。

其实,随着汽车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个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人和车的关系已经不止是简单的使用者和工具之间的关系了。而且,男人、女人和汽车的关系还有些不同。宝马公司为了策划未来的车型,曾经做了一份心理学报告。报告中指出,男性开车时更喜欢单手操作方向盘,女性则恰好相反,双手紧紧地握住方向盘,原因是男性将车看作自己的一部分,驾车时比较轻松自在;女性则将车看成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和汽车的心理距离比较远。

而且,与人谈话时,男性偏爱讨论汽车,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情,男人在谈论汽车时就像在谈论自己,男性通常非常厌恶别人损害自己的车。在准备离开时,他们还喜欢含情脉脉地拍拍方向盘、仪表盘或者反光镜,好像在和车子说再见。

女性则倾向于直接表达感情,不管多么昂贵、设计多么精美、工艺多么精细的汽车,在女人看来都是身外之物。这便可以理解女性为什么会给自己的车起名字,因为对她们来说,那是另外一个存在,如《来自星星的你》中千颂伊的奔驰E400 Coupe闺名就唤作“小笨笨”。

调查显示,46%的男性将另一只手放在操纵杆上,27%的男性放在膝盖上;女性中,只有31%的人将另一只手放在操纵杆上,39%的人放在膝盖上。车内的杯托也能够反映驾车者的生活状态。经常使用杯托的人生活节奏快,很可能是工作狂,不愿意浪费一分钟的时间。

男性与女性在开车方面更大的不同在于,和女性相比,男性开车时的行为更像是“山顶洞人”,原始社会男性攻击、冒险的基因完全被现代男性继承下来。因此,男性开车时更具有攻击性,违反交通规则的频率比女性高,车祸发生率也比女性高。

Hi和Hello的不同

说“Hi”或“Hello”是美国人的打招呼方式,相比之下,“Hi”常见于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Hello”显得正式一些。当然,英语中还有更正式的打招呼方式,比如英国人在初次见到陌生人时会问“How do you do”,美国人则会问“How are you”。至于亲密朋友之间,打招呼的方式则更多样,也更随意。

不同国家的人打招呼的方式是不同的,中国人传统上是以肢体动作和人打招呼的,比如拱手、鞠躬;泰国人是双手合十,男性将双手放在脸部前方,女性则放在胸前,嘴里问候“萨瓦迪卡”;日本人见面行鞠躬礼,鞠躬时间和对对方的尊敬程度成正比;非洲通行的问候是举起右手,手掌向着对方,传达的信息是“我的手里没有石头”。

社会中不同职业的人打招呼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心理学教授见面可能这样说:“嗨,你看起来不错,我看起来怎么样?”原因是心理学研究采用观察法,教授想通过别人认定自己的状态;超声波无损检测员见面可能这样说:“昨晚拍X射线,拍到几点啊?”或者“怎样,又通宵了?”;气象学博士见面第一句话可能是“嗨,明天下雨不?”;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则会问“摇床关了没?”;时事评论员则会说:“嘿,美国跟叙利亚打起来没?”;熬夜加班的程序员则会这样问候彼此:“Hello world!”

原始社会的中国人喜欢用“无它乎”问候对方,意思是“你没有被蛇咬到吧?”当时人们的居所简陋,经常在熟睡中被蛇咬伤或者咬死,因此,人们见面首先关注的是生命安全。如今,招呼成为人们联络感情、沟通信息的方式,打招呼的方式既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同时体现一个人的素养。正因如此,我们才可能从不同的打招呼方式中了解一个人的心思。

人在打招呼时,不仅仅是口头语言上的交流,还有动作、表情上的沟通。性格开朗、待人亲切,喜欢照顾别人的人在打招呼时喜欢向人招手示意。当然,有时向人招手是因为对方相距太远,怕对方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只好用动作表达。

打招呼时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对方,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这种人自我意识很强,喜欢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具有攻击性。他们对人存有戒心,想要通过打招呼的方式试探对方,并且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亲密朋友之间打招呼时,喜欢拍打对方的肩膀,动作幅度大,而且非常亲密,表明朋友之间没有隔阂,不分彼此。如果是陌生人,对方毫无顾忌地拍你的肩膀,他不是在表示友好,而是想给你一个下马威,以显示他的优势。

性格胆怯,害怕见陌生人,有着强烈自卑感的人在打招呼时不看对方的眼睛,而是将目光移到他处,顾左右而言他。为人处世方面,他们总是显得不自信,遇事犹豫不决,常给人性格孤傲、看不起别人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