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当她开始明白哪些行为应当制止、哪些行为需要观察的时候,便产生了强烈的无力感,并开始质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这样的任务。
事实上,未经训练的教师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无助与困惑。反之,教师的科学知识越扎实、实践经验越丰富,就会越快地理解生命绽放的奇迹,也就越能激发她的兴趣。
诺塔里(Notari)的小说《我的百万富翁叔叔》生动地描述了维持纪律的旧式方法。故事中的这位“叔叔”在孩提时显然被宠坏了。他顽劣、淘气,把整个城市闹翻了天。家人在绝望之中,把他送到一所学校接受管制。
在那里,当“叔叔”福福见到身旁可爱的小福费塔(Fufetta)肚子饿了却没东西吃时,平生第一次受到了触动。
他环顾四周,又看看她,拿出自己的午餐篮,一言不发地放到她的腿上。
随后,他跑开了几步,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垂下了头,眼泪夺眶而出。
我叔叔自己也不明白这没来由的情感爆发原因何在。
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了一双温柔的噙满泪水的眼睛。他的感情受到了触动,而同时,他也感到了在饥肠辘辘的同伴身边大快朵颐的羞愧。
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也不知道该找个什么理由好冠冕堂皇地把午餐送给她,他完全被小小心灵里最初的波动吞没了。
福费塔充满困惑,马上跑到他面前。她无比温和地拉开他遮住脸颊的胳膊。
“福福,别哭。”她轻轻地柔声说道。福福又伤心又羞愧,但她却慈爱而关切地看着他,就像在跟她的布娃娃说话那样。
然后,她亲了亲他。叔叔再次向他内心的情感屈服了。虽然仍旧安静地啜泣着,却伸出双臂,拥抱了她,不假思索地吻了吻她的脸颊。
接着,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抬起袖子擦去脸上的泪水和鼻涕,恢复了平静。
这时,一个尖锐的声音从院子远处的一个角落传来:“你,还有你,你们俩给我下来!快点!进教室去,你们俩一块儿!”
这是老师,他们的监护人。她用处理两个打架的孩子一样盲目、粗鲁的方式,破坏了一个叛逆的心灵中最初的温柔悸动。
回教室的时间到了——人人都得遵守。
这个事例说明了“儿童之家”的年轻教师在最初时的轻率表现。她们几乎不自觉地想让孩子们回归到不动的状态。既不对他们进行观察,也不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区分。例如,一个小女孩把同伴聚到一起,让他们绕着她围成一圈。她在中间走来走去,一边讲着话,一边做着庄严的手势。而她的老师马上跑过来,制止了她的行为,要求她保持安静。但据我观察,这个孩子正在扮演其他孩子的教师或者母亲,她正用夸张的手势教他们念圣徒的祈祷文、画十字。她已经表现得像个领导了。
另一个小男孩,经常不服管教,调皮捣蛋,老师认为他不正常。一天,当他开始专心地搬动小桌子时,老师立刻制止了他,让他停下来,因为他弄出了太大的声响。然而,这正是这个孩子“最初的表现”。他的动作协调、受控地朝着有用的方向发展,因此,这是一个应当受到尊重的行为。事实上,从此以后,只要他桌上有可以摆弄的小物件,他就开始变得跟其他儿童一样安静了。
当教师把用过的工具放进箱子里时,有时会有一个孩子走过来,拿起工具。这一动作显然是想模仿教师,但教师的第一反应却往往是劝告着把他送回座位:“别管了,回到你的座位上吧。”其实,孩子通过这个行为表达的意愿是有益的,这正是教他如何有序摆放物品的好时机。
还有一次,孩子们吵吵嚷嚷地围在房间里的一个水盆旁边,里边漂浮着一些玩具。一个还不到两岁半的孩子由于独自落在了圈子外,极度的好奇心让他看起来很有活力。我饶有兴趣地远远观察着他:他走进人群,想用小手把里边的孩子推开。当他意识到没那么大的力气给自己推开一条路后,便停了下来,四处张望。他那稚嫩的脸蛋上呈现出的思索的表情十分有趣。如果我当时拿着相机,一定会抓拍下这个表情。随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张小椅子上。显然,他想到把椅子搬到那群孩子后面,自己再站上去。他的小脸上升起了希望,随即朝着那把椅子走过去。然而,就在此时,老师走过来粗鲁地把他抓了起来(在她看来,也有可能是温柔地),举过其他孩子的头顶,让他看到水盆,还说道:“小可怜儿,你也来看看吧!”虽然孩子看到了那些漂浮着的玩具,却并没有体验到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后将会获得的那种喜悦。这些玩具的样子对他来说一点儿帮助也没有,而自己巧妙的努力却会让他的内在力量得到成长。
教师阻止了这个孩子的自我教育,却没有提供任何相应的补偿。他原本正要体验到胜利带来的激动,却发现自己被两只手臂高高举起,仿佛他毫无力量似的。那曾令我很感兴趣的焦急、希望与喜悦的表情,都从他的脸上消失了,只剩下一种知道别人会替自己做所有事情的那种呆呆的表情。
当教师厌倦了我的观察法时,他们就开始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看到有些孩子把脚跷到了桌上,手指挖着鼻孔,教师却没有用任何方式加以纠正。我见到有人在推搡同伴,脸上开始显露出暴力的表情,可教师却没有注意到一丁点儿。这时我不得不耐心地出面干预,让教师们明白,制止和一点点铲除那些儿童应当避免的行为是多么有必要,这样儿童才能清楚地辨别是非对错。
这是纪律必须经历的起点,也是最考验教师的时期。为了培养活跃的纪律,儿童必须学习的第一个概念就是对与错的区别。防止儿童像在旧式纪律方法中那样混淆不动与活跃、好与坏,则是指导者的责任。我们的目标是,训练儿童的主动性,去做有益的事情,而不是不动或者始终被动。
在我看来,儿童为了有益的事情,能够轻巧、自由地在教室里四处走动,行为不粗鲁无礼,那就是纪律良好的表现。
为了让儿童像在普通学校里那样坐成排,给每个人指定一个座位,让他们坐好,整个班级都安安静静地严守秩序——这种状态作为集体教育的起点,过些日子是可以达到的。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需要集体安静地坐着的情况,例如听音乐会或听讲座的时候。我们知道,这对成人来说,也是需要有所牺牲才能做到的。因此,儿童可以在适合他们的地方排好秩序。最重要的一点,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让他们理解这个概念,以便他们能学习和领会集体秩序的原则。
如果在习得了这个概念之后,他们还站起来、讲话、换座位,那是因为他们想这样做,不再是懵懵懂懂、不加思考地这样做了。换言之,他们已经充分理解安静、有序的状态,在有秩序地从事自愿的活动。他们也知道哪些行为是禁止的。这种理解会让他们分辨对与错的差别。
日子一天天过去,儿童的行为从有序的状态变得更加协调、完善。事实上,他们学会了反思自己的行为。现在(儿童已经理解了秩序的概念),观察孩子的行为从混乱转变为自发、有序的——这就是教师“手册”。这必将是鼓舞教师行动的手册。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阅读和研究这本“书”,也只要读懂它就够了。
每个儿童都流露出了自己的天性,如果我们谨遵这个程序,引人注目的个体差异将会无比清晰地凸显出来。
仍会有些儿童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动于衷,昏昏欲睡。还有些儿童则会站起来高声说话,击打、推翻各种东西。还有一些孩子则朝着完成某项确定行为努力着,比如擦拭椅子并试图坐上去,挪动一张桌子,或是看一幅画。儿童将会表现出他们是智力迟缓(也可能是生病了),或是个性发育迟缓,还是聪慧、顺应环境,也将会表现出他们的爱好、兴趣、注意力,以及忍耐力。
独立
我们观察一个自由的儿童时,不能采用跟观察植物或者昆虫生长一模一样的做法。儿童,由于出生时先天的弱势,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身份,周围充斥着限制他们活动的镣铐。
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应当以帮助儿童获得自由为目标,其具体目标应当是解除限制儿童自发表现的束缚。随着儿童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他们将会日渐明确、真实地自由表现自己,从而展示他们的独特天性。
这就是为何最初施加给儿童的教育影响,应当以引导儿童走上独立之路为目标。
不独立,无自由。因而,为了获得这种独立,个体自由的主动表现必须在其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加以引导。自断奶开始,儿童就在朝着危险的独立之路前进了。
断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儿童不再依赖母乳的哺育了。隔断了这种营养源,他们将能够拥有上百种不同的食物选择。这就是说,儿童的生存途径更加多样化了。他们得以有机会选择,而最初他们只能局限于母乳这种特定的食物。
然而,因为还不能行走、梳洗、穿衣,也不能清楚地说出自己需要什么,儿童仍然不能自立。但是到了3岁,儿童就应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独立、自由了。
我们尚未真正理解独立的崇高理念,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仍然缺乏独立性。只要还存在仆人,社会环境就无法滋养独立的理念。正如奴隶制盛行时,解放的理念晦涩不明一样。
我们的仆人并不依赖于我们,反倒是我们依赖于他们。如果不是普遍低劣的道德标准,我们是不能容许这样的根本性错误的。
我们常常相信,因为没有人命令我们,而且我们还能命令他人,自己就是独立的。然而,需要仆人这个事实,就表明了主人自身独立的不足:
瘫痪病人因为疾病而无法抬腿穿鞋;王子是因为社会习俗不能这样做,但他与瘫痪病人实际上却是在同样的处境中。
任何接受奴役观念、相信被人服侍高人一等的种族,都认为奴性是一种本能。事实上,我们乐意享受他人的服务,仿佛不这样,我们就压根没有向他们表现出完美的殷勤、友善与仁爱。
然而实际上,受服侍而不是接受帮助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丧失了独立性。人格尊严应当让他们这样说:“我不想被人服侍,因为我并非无能;相反,作为社会人,我们应当互帮互助才对。”只有这样的态度成为普遍趋势,人类才会感到自己拥有了真正的自由。
幼儿教育要有效,教师就必须帮助儿童沿着独立之路前行。教育必须鼓励儿童从事能够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活动,让他们不会因无能而成为他人的负担。我们必须帮助儿童学会自己走路、奔跑、上下楼梯、拾取掉落的物品、穿衣、脱衣、自己梳洗、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一切都是独立教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