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在实验前就根据年龄来估计儿童的工作能力,或是以他们帮不上忙为理由排斥其参与某项有待完成的任务,是大错特错的。教师应当永远为儿童开辟发展的路径,绝不能因为对儿童缺少信心就打击他们。即便是幼小的孩子也急于做点事情,而且他们比年长的儿童更急于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一个好老师会寻找让最小的孩子也能使得上劲的方法。比如,在准备晚餐的工作中,2岁半的小家伙或许可以帮忙端端面包,4岁半的孩子则可以端走盛着热汤的小锅。工作是否重要并不会影响儿童的积极性,只要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机会在环境中展现自己,没有被排除在外,他们便感到满足了。最好的工作莫过于能给每个儿童提供最大机会的工作了。他们就像福音书中的预言那样,有着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的雄心壮志。当他们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点时,将会引来众人的羡慕。邀请儿童用晚餐对儿童来说,可不仅仅是吃饭,他们会很高兴有这个好机会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以及实现更大的“抱负”(例如等待同伴或是念祈祷文)。他们没有浪费时间,因为他们很懂得利用手中的机会。你可以看到,一个小服务员系着白围裙,站在餐桌前,做沉思状——他刚刚才细致地铺好了桌布——他是在根据客人的数目,判断摆放餐具的最佳位置呢!你还会见到,一个小女孩面带微笑,缓缓地往玻璃杯中倒水。她既留意着不让水壶触及杯口,也控制自己不在桌布上洒下一滴水。还有一队“女服务员”敏捷地端来一摞摞盘子,将其一一放在每张桌子上。从工作中找到的满足感,如同音乐一般,带给他们优雅与惬意。
准确度
任何人只要跟这些儿童待上一段时间,都会察觉到有一个特殊的秘诀在促使着儿童成功地完成各种日常生活练习,即这些练习必须严格、准确地进行。与灌满水杯相比,用水壶往杯中注水,既不能触碰水杯边缘,也不能洒一滴水在桌布上,这样的任务可要有趣多了。如果必须记住香皂的确切位置和挂毛巾的地方,洗手也就变得更加吸引儿童了。
动作本身是未经修饰的,但尝试完善的过程增加了其价值。例如,洗手不再是简单地把手洗干净,而是要“完美”地洗手。这样洗手的时候,不仅双手干净了,而且孩子的动作也变得更加熟练了。与没洗手的孩子相比,他们还获得了某种提高。当儿童不仅能从活动达成的特定目标,还能从准确完成活动的每个细节中体会到快乐时,他们便为自己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换言之,运动教育应当具有倾向性:日常生活练习对教育过程而言,是永恒的动力。它们提供了驱动力,鼓励儿童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敏感期
儿童处于对运动格外感兴趣的年纪,似乎总是焦急地学习应当如何行动。他们正在经历生命的新纪元,正努力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人。从生理学角度,我们可以说,儿童的肌肉和神经正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二者在学习怎样和谐地一起工作。这个阶段对于个体的最终完善至关重要,良好的开端对孩子的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运用最少的力气“播下种子”
之后,教师会见到丰收的硕果。她在教的是那些确实如饥似渴地想要获取知识的人。
这样做时,教师会得出一个结论:与其说是在“教书”,不如说是在施惠,就像在行善举一般。当她在一群幼儿中播下这个特定年纪必需的种子时,她会感到自己像是在从事一件至高无上的慈善工作,就像在给饥民喂食一样。
稍后,儿童自己会对准确地完成动作,并变得粗枝大叶起来。他们对培养肌肉协调性的兴趣会开始减退。他们的心思会转移,不再有从前的那股子热情了。儿童的思想沿着一条既定的道路前行,既不取决于儿童的个人意志,也不取决于教师的意愿。对于在某个阶段出于热爱而自愿从事的活动,往后,责任感会敦促他们继续去做。这就意味着在某个阶段,儿童不得不从内心产生一种新的态度。在这个时期,可以教习幼儿如何分析他们的动作。
动作分析
每一个复杂的行为都是由一系列前后连贯的具体动作组成的。动作分析包括辨别和准确执行这些独立的分解动作。
例如,自己穿衣、脱衣是高级的复杂动作,除了特殊场合之外,我们成年人也是做得极不完美的。这时候的错误打乱了本应依次进行的动作,或是同时进行的动作。这类似于拼单词时把不同的音节混杂在一起,常常导致人们无法理解词义。一个人口齿不清,跟讲话的快慢无关,而是因为没有分析构成一个单词的各个音素,出现了漏音、错音。话是可以讲得又快又清晰的,但常读错音的人往往都是讲话很慢的。因此,讲话的速度不是问题,准确度才是问题。通常说来,我们的很多动作都是不标准的,而这源于教育的缺乏。即便我们意识不到,这些不标准的动作作为瑕疵的印记,仍将伴随着我们。
试想一下,我们穿外套时扣纽扣的过程吧。在我们完全把纽扣按进扣眼之后,就开始将拇指穿过扣眼,从另一头抓住纽扣——在我们用拇指探寻着纽扣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将它拉过扣眼扣好了。我们应当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外套的一边比着另一边对齐,让纽扣都对着扣眼的位置,穿过去,然后拉紧。事实上,这正是仆从给主人或裁缝给顾客穿衣服时的动作。这样,衣服就能长时间保持笔挺。如果用其他方式,扣个三四次之后,衣服就变形了。同样的错误情况还存在于用钥匙开门时:我们盲目地插钥匙,并搞错了转动钥匙和拉门这两个动作的先后顺序,结果弄坏了锁。
我们常常借用钥匙把门拉得半开——即便不是存心那样做的——可是门把手就显眼地钉在门上呢。同样,我们因为动作过于笨拙地翻动书页而损坏了一本好书。随意使用外在物件方便了我们自身,但因为动作粗鲁、笨拙,破坏了身体的协调能力。
精简运动
动作分析和精简密不可分: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不做多余的动作,简言之,就是实现最高程度的完美。这是审美运动和艺术态度的源泉。希腊人特有的动作,以及当今跟它类似的那些动作,比如日本舞蹈,只是一系列连续的绝对必要的动作。但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还是每个必要行为的普遍原则。
笨拙的行为通常受到与预期目标不相关的动作的负累。比如,一个人从马车中走出来时,在停车之前就把车门打开了一点儿,或是把脚放在了台阶上,他便无意识地做出了两三个无用的动作,因为他还不能下车。但就下马车而言,这些动作不能简单地被视作无用,它们也是一种粗野的标志。
教儿童做这类事情,可能看起来太过复杂,也难以教授,但在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肌肉和神经在锻炼中不断成长,个体习得的这些习惯将会在未来生活中成为他们有无教养的标志。而这一关键时期,正是童年阶段。
系扣框
通过系扣框给儿童提供动作分解练习。系扣框是木制框架,每个木框中有两块矩形布片,是可以扣在一起的。通常每个木框都有一种不同的系扣方式:纽扣、系带、缎带、搭扣、钩子和钩眼,等等。这些不同类别的系扣方式都会在穿衣服时用得着。首先,必须把两块布片边对边地放好,以便将用来系或扣的零件并排在两边。可能是孔眼,或者是纽扣和扣眼,要么是需要系在一起的缎带。各种类型的系、扣要求足够多样、复杂的器材,以便促使儿童分辨他们的连续行为。儿童必须完成一项工作,才能继续下一项。例如,必须用一只手捏着纽扣,另一只手拉扣眼,才能对上纽扣,然后把纽扣穿过扣眼,最后抚平整。在老师给一个孩子做精确示范之后,孩子就不断地把框架扣上、解开,直到能做到又迅速又灵巧为止。
下面的清单提供了类似的活动:给课桌或门上锁、开锁,区分水平地握住钥匙、插入钥匙、转动钥匙,然后拉开抽屉或打开门的动作;正确地打开一本书,轻轻地一次翻一页;从椅子上起立和坐下;搬运各种东西,停下,再把东西放下;四处走动时避开障碍物,不撞到人或家具。这些例子都是“儿童之家”经常用到的练习方法。
除此之外,“儿童之家”还引入了与社会生活礼仪相关的一系列动作。
例如互致问候、拾起和呈递他人掉落的物品、避免从他人跟前穿过、给人让路,等等。
走线练习
任何复杂活动都有一个理念,而这个理念可被当作解决一切普遍问题的钥匙。同样,出色地完成复杂的动作也有一把秘密钥匙,这便是平衡。
因此,我们设计了走线练习。这一方法在帮助幼儿保持平衡的同时,完善了他们的基础动作——走路。
“线”就是用粉笔在地上画的一个椭圆形,为了能保持得更长久,也可以用漆涂。老师要给孩子示范如何沿着这条线走路——把脚完全放在线上,也就是用脚的轴心踩住线。必须给孩子示范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脚准确地放到线上去,让脚趾到脚后跟都踩在线上。当儿童用这种姿势向前行走时,会感到自己随时会摔倒,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努力维持身体平衡。当儿童开始自信地行走时,要教会他们如何克服另一个困难——迈出的一只脚的后跟擦着近处这只脚的趾尖。这项练习不仅要求儿童要努力保持平衡,而且还要密切关注脚下,以便把脚放在指定的位置。
人们已经注意到孩子们喜欢在平板或窄横木上行走,而这一锻炼方法满足了儿童的这一本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儿童会对这项“走线练习”如此感兴趣,以及“儿童之家”采用这项练习的原因。
在此过程中,教师弹钢琴、拉小提琴或风琴,不是为了让孩子跟着音乐的节奏行走,而是为了协助他们有活力的行动。
同步练习
今天,“儿童之家”标准器械的一部分,就是一排插着各种小旗子的架子。这些小旗子色彩明丽,很吸引人,孩子们都很喜欢把它们握在小手里。
如果儿童克服了直线行走与保持平衡的困难,就可以让他们拿上一面小旗,高举着走线。如果他们不太留心举胳膊的方式,旗子就会慢慢垂下去。因此,他们必须一边留意把脚放在线上的方式,一边还得留意用手举着旗子。
下列的练习更加困难,要求练习者具有更强的动作控制力。一套装满各种颜色的水的玻璃杯,孩子必须端着水杯行走,且不能把水洒出来。他们必须借助同样的意志力,控制好双手的动作,才能得体地在直线上行走。
铃铛是孩子们走路时必须拿着的另一个物件。当孩子们沿着直线行走时,不能发出一点声音。如果走神了,铃声会立刻提醒他们。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变得对克服更大的困难感兴趣起来。他们热情高涨地参与这项活动,逐渐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儿童的自信经常是无畏的。我见到过一个儿童捧着一摞垒起来的木块,搬着它们到处走,木块却没有掉下来。其他人则把篮子放在头顶上,小心地到处走动。
不动与安静
训练控制行为的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形式就是使得儿童尽可能保持最大限度的安静。这不是通过静坐和一言不发达到的安静,而是一种只能逐步获得的提高。这种安静包括不发出一点声响,不制造最轻的噪音,比如脚步声、拍手声或沉重的呼吸。绝对的安静类似于一动不动。当我们做感官练习时,会再次讨论安静的含义。
开放的路径
这类练习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练习者的自控力。个体可以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遥遥领先的人,有能力做很多事情,其行为的完善也会带来一些实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