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中知识点清单-语文卷
26983500000009

第9章 现代汉语(9)

【分号(;)】标点符号的一种。表示一句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主要用法有三种:1.用于并列的大分句之间,如:“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就会断头:车摇快了,线抽慢了,毛卷、棉条就会拧成绳,线就会打成结。”(吴伯箫《记一辆纺车》)2.用于并列的分句之间,为了强调分句的独立性,用分号,如:“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表示同情。”(鲁迅《社戏》)。3.只要分句内部用了逗号,分句之间就用分号表示。如:“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衣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冒号(:)】标点符号的一种。表示提示语(引起下文的词语)之后的停顿。主要用法有四种:1.提示语后用冒号表示提示。如:“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2.总括性词语的前边用冒号,表示总结上文。如:“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二者必居其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3.用在注释与被注释之间。如:“我这回在鲁镇见到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祝福》)4.引语前用冒号。如:“宋朝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问号(?)】标点符号的一种。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以后的停顿。主要用法有四种:1.疑问句末用问号。如:“在沉思默想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一种深沉有力的呼喊:人们啊,在你自己的一生里,你究竟打算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呢?”(魏巍《路标》)2.设问句和反问句的末尾用问号。如:“什么3.表示疑问语气的非主谓句的末尾用问号,如:“怎么?来过一回!他说什么来着?”(《白毛女》)4.对某一词语表示疑问用问号。如;“萨福(公元前610一?)古希腊女诗人。”

【叹号(!)】标点符号的一种。表示一句感叹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主要用法有三种:1.感叹句末用叹号。如:“敌人看来是强大的,但决定历史命运的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是人民自己,是当代的‘风流人物’!”(方纪《挥手之间》)2.祈使句末用叹号。如:“‘走吧!’躺在山上的人都起来了。”(周立波《娘子关前》)3.呼语后面用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如:“啊!我亲爱的老同志I我亲爱的新战友!”(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

【引号(“”)】标点符号的一种。表示文中的引用部分。主要用法有五种:1.引语用引号表示。如: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周先慎《简笔与繁笔》)2.对话用引号表示。如:“谁告诉你的?”“罗世文同志。”“什么时候?”“一九四六年三月十八日。”(罗广斌、杨益言《红岩》)3.特定的称谓用引号表示。如:“四人帮”。4.含有特殊意义和需要强调的内容用引号表示。如:“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一记得什么书上说的,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鲁迅《狂人日记》)5.表示“所谓”、表示否定或带有讽刺意味的用引号表示。如:“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无论哪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鲁迅《“友邦惊诧”论》)引语里还有引语,就要先用双引号,次有单引号。如:众人看了,笑道:“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情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曹雪芹《红楼梦》)

【括号()】标点符号的一种。表示文中注释部分。主要用法有五种:1.表示注释。如:“就是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五寸至二尺长),然后削平表面,在上面用毛笔写字,每片可以写八到十四个字。”(崔金泰、宋广礼《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2.表示序次的数字。如:(一)、(二)、(三)、(四),(甲)、(乙)、(丙)、(丁)等。3.表示引言出处。如:“祥林嫂,你放着罢!”(鲁迅《祝福》)。4.表示补充性词语。如:“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I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鼓掌)”(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5.表示剧本中关于环境的描写说明和人物情态。如:“(幕启:王大妈正坐在自己门前-个小板凳上,给二春缝着花布短褂,地上摆着一个针线笸箩。)四嫂从屋里出来,端祥自己的打扮,特别是自己的新鞋新袜子。”(老舍《龙须沟》)除了最常用的圆括号之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方头括号(【】)等几种。

【破折号(一)】标点符号的一种。表示底下是注释、说明的部分。主要用法有五种:1.表示注释和说明。如:“一切都和来时一样,可是又觉得不一样。原来多了一群旅伴一成群的蝴蝶。”(《澜沧江边的蝴蝶》)2。表示语意转折和中断。如:“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一色一但你却看不透她!”(朱自清《绿》)3.表示语意的跃进。如;“据说一个人在江中打鱼,突遇狂风暴雨,船覆灭顶。他的妻子抱着小孩从峰顶眺望,盼他回来,一天一天,一月一日,他终未回来,而她却依然不顾晨昏,不顾风雨,站在那儿等候着他一至今还在那儿等着他呢。”(刘白羽《长江三峡》)4.表示语音延长。如:“苏林教授手持纸条,不知从何处找起,忽然听见对面的楼窗口,有一个孩子有事没事地张口唱着:“咪一咿一咿一咿一,吗一啊一啊一啊一”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何为《第二次考试》)5.文章副标题前后,用破折号表示。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破折号有时双用,即解释说明的词语前后都用破折号。如:“宣统元年九月十四日一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一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蓬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鲁迅《阿Q正传》)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有时单用,有时双用。在使用上的区别有:1.不会引起误会的,用单破折号;容易引起误会的用双破折号。2.注释在句末,一定用单破折号。凡由破折号标出的词语,是全文的组成部分,一般要念出来,用括号表示注释的词语,一般不要念出来。比较重要的注释,又可以与正文连读,是属于正文的,要用破折号;至于一般的注释,没有它也不影响句子意思的完整,可用括号表示注释。

【省略号(……)】标点符号的一种。表示文中省略部分。主要用法有五种:1.表示说话的断续。如:“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莫泊桑《项链》)2.表示列举的省略。如:“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鲁迅《故乡》)3.表示说话的中断。如:“我立刻胆怯起来,我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就不清,……。其实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鲁迅《祝福》)4.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如:“原来如此……”(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5.表示引文的省略。如,墨江发绿水微波万花掩映江之沱倾城看花奈荷何人人同唱樱花歌(冰心《樱花赞》)省略号和“等等”都表示文中省略部分。有两种情况不能通用:1.后面句子成分紧接或用来总结上文列举的各项,只能用“等”或“等等”,不能用省略号;2.表示余意未尽,让人思索,只能用省略号,不能用“等”或“等等”。

【书名号(《》、())】标点符号的一种。表示书籍、文章、戏剧、歌曲、报纸、杂志等的名称。只用一种书名号时,用双书名号;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一般先双后单,如《<指南录>后序》,或用引号代替单书名号,如《“共产党人”发刊词》。书名、篇名同时出现,常见的是书名在前,篇名在后,其间用间隔号(·)隔开,前后用双书名号标明。如《庄子·庖丁解牛》。书名号每边各占一个字的空格,过去常用“一”表示书名,现在书报为排印方便起见,使用双尖角号的书名号(《》)。

【间隔号(·)】标点符号的一种。也叫“分读号”,表示年月日的分界,音译的名和姓的分界,书名和篇名的分界,诗词格调名称和诗词具体题目的分界等。如“一二·九运动”(月日的分界),“列·托尔斯泰”(音译的名和姓的分界),“《呐喊·药》”(书名和篇名的分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格调和诗词具体题目的分界)。

【连接号(-)】标点符号的一种。表示时间、地点和数目的起迄,也表示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联系。如“白居易(772-846)”(时间的起迄),“北京-东京”(地点的起迄),“温度10-20℃(数目的起迄),“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假项链”(事物的联系)。

6.修辞

【修辞】有三种含义:1.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2.语言的修辞规律本身;3.研究语言的修辞规律的科学,即修辞学。

【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相对,又叫“高级修辞”、“艺术修辞”。它以鲜明、生动、形象、深刻为标准。要求不仅表达得明白、正确,而且说得动听,写得出神,能引起美感,呈现出具体形象,具有感染力。其内容可分两部分:1.属于语言要素的选择,如语音、词汇、句式的选择等;2.属于修辞方式的选择或创造。通常所说的“修辞格”都是积极修辞的方法。

【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相对,又叫“普通修辞”、“规范修辞”。它以内容上明确、通顺、周密为标准,要求表达得明白、正确,不出现用词造句或逻辑上的错误。应用于各种语体,特别是在科学、公文、法令、应用语体中更应重视,这是积极修辞的基础。

【词语修辞】即锤炼词语。古人叫“炼字”。我国古代的作家非常讲究“炼字”,有所谓“百炼成字”之说。为求一个稳妥的字“绕室终日”,在寒夜里久久不眠。其目的都是为了词达意顺,为了使词用得准确、鲜明、生动,都要下一番推敲辨析、斟酌使用的工夫。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篇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生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他认为一篇文章的完成,斟酌、推敲词语,是最基础的一环,每一个词语选择得精当而不妄用,是完成一篇精采文章的基本保证。如杜甫《春夜喜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选用“知”字,被认为传神之.笔。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选用一个“绿”字,也为人们所称赞。这些都是在词语修辞上倍用工夫的佳话。

法国名作家福楼拜说:“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一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思索困难,而用类似的词敷衍了事。”这段话说出了在词语修辞上应持的严肃态度。

【词语修辞的基本要求】大致有四点:1.看清对象。表达的对象不同,作为读者或听者的对象不同,所选用的词语应有所不同。2.切合题旨。思想内容不同,为思想内容所决定的态度感情不同,所选用的词语应有所不同。3.考虑语境。应结合语言环境选择词语,要求做到用词准确,避免义有两歧的含糊费解的情况出现,必要时也可利用词的多义性构成含义丰富、生动风趣的修辞方法。4.力求明晰。在采取一般性修辞时,一定要做到词语明晰;在采取特殊性修辞时,首先要做到词语明晰。要避免浮艳夸饰哗众取宠的花言巧语和堆砌词藻不切实际的陈词滥调。

【词语修辞的内容】指对词语的意义和色彩等方面进行锤炼。

1.词语的意义要求做到用词准确。它包括:(1)辨析词义的着重点。例如:①概括:着重指总括、提炼。综合:着重指组合、集合,使成为一个整体。②巩固:着重指在原有基础上更加不易破坏,不易动摇。坚固:着重指物质结合紧密,物品结实。牢固:着重指特别牢固,经久不变。(2)辨析词义的轻重程度。例如:①丁宁:词义比“嘱咐”重,叮嘱:词义更重,是反复多次嘱咐。嘱咐:比“丁宁”、“叮嘱”词义轻。②抱怨:责怪的程度较重。埋怨:责怪的程度较轻。(3)辨析词义范围的大小。例如:①包含:着重指“内里含有”。着眼于事物的内在关系。包括:着重指“总括’。着眼在数范围上列举各部分或其中一部分。包罗:着重指网罗很多或一切,着眼于广大的范围,众多的事物。②清洁:一般只指“没有尘土、油垢等脏物”。只形容身体、环境、物品等。干净:还可以指“没有杂质或多余的东西”比喻思想、语言、文章,做事等。(4)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例如:①淳厚:着重指宽厚、厚道。一般只形容人。淳朴:着重指朴实。除形容人以外,还可以形容语言。质朴:着重指实在,不做作或不修饰。除形容人、语言以外,还常形容文章、见解。②标准:常跟表示高低、正误之类的词搭配。尺度:比“标准”更常跟表示宽窄、伸缩之类的词搭配,但不像“标准”那样正式。(5)熔铸新意。指突破词语原有意义范围。赋予它特殊的意义。例如:“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寅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瘪三”是上海云言词。这是用它来形容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一语言无味,就把那种干巴无味,贫乏无力的语言形象化了,使人们由“瘪三”的形象联想到党八股语言的丑陋可憎。(6)化静为动。指将景物间的关系的静态变为动态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例如:“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框,都围着一圈黑线。”(鲁迅《药》)“围着”比起说“有”或“是”,要有动态感,这样写也使老栓一宿未眠,十分疲惫的神情,非常强烈突出。

2.词语的色彩要求做到用词鲜明。它包括:(1)感情色彩。指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例如:①幻想:中性词。可以指想入非非的、不能实现的;也可以指以一定现实为基础的,富有积极浪漫性的。空想:贬义词。着重指想象或想法是脱离实际的、凭空的。梦想:中性词。可以指敌人的痴心妄想、荒谬的打算;也可以指人民的渴望。②典范:褒义词。除指事物外,还可以指人。典型:中性词。泛指具有代表性、概括性的人或事物。(2)语体色彩。指口语和书面语两大类。例如:①诞辰:书面语体,带庄重、尊敬色彩。生日:口头语体。寿辰:适用于庆贺的场合,带较强的庄重、尊敬色彩。②歌唱:一般只指用歌曲、诗歌赞美。多用于文学语体。歌颂:不限于用歌曲、诗歌赞美,也可以用于文章、言语等。更强调颂扬这一层意思。

【语音修辞】利用语音现象进行修辞。讲求词语的音韵美。

【语音修辞的基本要求】大致有三点:1.念起来顺口;2.听起来悦耳;3.记起来容易。

【语音修辞的内容】包括“叠音”、“拟音”、“谐音”、“双声”“叠韵”、“声调”、“儿化韵”、“押韵”和“音节”等。它包括:1.音节要匀称整齐。选用词语要注意音节多少的调配,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如:“现在的事物和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都比古代复杂,下笔以前多思索,多酝酿,仍常常只能完成一个图样,一个计划,还需要下笔以后边写边改边充实,来修改,总是需要写完以后根据自己的审查和别人的意见来再三修改,来最后写定。”(何其芳《谈修改文章》)

例中,单音节的“边”和“来”,“来”和“来”相呼应;双音节的“充实”和“修改”相呼应;三音节的“多思索”和“多酝酿”相呼应,四音节约“一个图样”和“一个计划”,“下笔以前”和“下笔以后”,:再三修改”阳“最后写定”相呼应,形成了和谐的音节。

2.平仄要相间。平仄相间,声音抑扬顿挫,可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如‘阳关大道”,“阳关”为平声,“大道”为仄声,平仄交错,声音起伏,和谐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