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26973200000013

第13章 孙子造势 老子立身(13)

威尔逊的成功,在于他的思想比别人更深远。在别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他发现了这块地皮日后的巨大价值,因此大发其财。

第四节 老子之道:做事先做人 有道者得人心

以德为本 立世之道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原文释意]

崇高的德行就好象水。水具有种种美德,它滋润万物有利于它们生成,而又不和万物相争保持平静,甘心处在人人都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它接近于 “道”。

——《道德经》第八章

[智谋分析]

老子说,美好的德行好像是水一样,处处居于他人之下,这却是最接近“道”的行为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为:“以德为本,立世之道”。

有德之人,处处与人谦让、友善,从不与人计较,也不会打击、报复他人。这种人表面上看似吃亏,实际上,却能够赢得世人的广泛赞誉,人们乐于与之相处、乐于与之共事、更乐于帮助他,结果,有德之人不吃亏反而受益。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以德为本 立世之道

刘备占西川

秦朝末年,战乱纷纷。刘璋请刘备入川,帮他抵御张鲁,他们约定在成都以北的涪关见面。刘备的军师庞统对他说:“主公四海为家,不是长久之计啊。刘璋是个无能之辈,如果此时主公把他杀死,西川就是我们的了。有了落脚之地,主公才可图大业啊!”

刘备摇了摇头说道:“你只看到了有利的一面,却没有看到这样做的负面影响。我以仁义号召天下,如果无缘无故地杀了刘璋,天下人又会怎么评价我呢?他们如果都以为我是个伪君子,谁还会归附我呢?”

刘璋和刘备见面时,刘备对待刘璋十分亲热,与他开怀畅饮。庞统让魏延在堂上舞剑,想找机会杀了刘璋,刘备看出了庞统的用意,把魏延喝斥了下去。

刘备事后对庞统说:“西川之地我是势在必得,但不是用此等卑鄙的手段。你这样做,我即便是得了西川,也没有人心作为统治的根基,是不能长久的啊!”

刘备继续推行他的仁义政策,他严命手下不许扰民,对百姓之所求也是尽量满足。不久后,当地的百姓都被他的仁厚所感动,纷纷表示拥护他。

此时,有人责怪刘备说:“主公爱护西川的百姓是好事,但为此我们浪费了太多的钱粮,如此给刘璋积德,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刘备说:“我和刘璋是宗亲,我既然答应帮他,就该实心实意地去为他做事。我关爱他的百姓,别人就不会说我心不诚,何况西川的百姓渴望明主,我这么做,岂不更能体现出刘璋的不足之处吗?”

不久,刘备向刘璋借兵借粮,刘璋害怕他实力一强威胁到自己,只给了他很少的粮食和一些老弱残兵。

刘备借机对众人说:“我好心来帮刘璋抗敌,对他一片赤诚,没想到他如此不仁,真是太让我失望了,你们说该怎么办呢?”

刘备的手下异口同声地请求讨伐刘璋。当地的百姓听说后都纷纷前来归附了刘备。刘备遂起仁义之兵,很快便战败刘璋得了西川。

刘备智取西川,不但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而且还使他的仁义之名广为传播,四方豪杰纷纷来投,这就是他以德为本的巨大收获。

[一语点“睛”]

刘备之所以能够在群雄逐鹿的年代立于不败,最终成为三国之中的一位君王,必有着过人之处,他懂得以武力征讨,即使得胜,也不能稳固,遂“以德为本”得民心,最终名利双收。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以德为本 立世之道

董卓无德终丧命

东汉末年,奸臣当道,董卓篡权,他废掉了汉少帝,扶持年仅九岁的刘协上台,号称汉献帝。

董卓在朝内专横跋扈、为所欲为,他对心腹说:“我现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接下来我要再控制全国的财富。权利和财富一样都不能缺少,否则就要受制于人。”

董卓遂派人把秦始皇在长安所铸造的铜钟、铜马等熔化并重新铸成钱币,使货币贬值,他从中牟取暴利。

董卓又组织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专门掠夺大户人家的财富。他还让人挖陵盗墓,窃取陵墓中的陪葬财物。他连汉灵帝刘宠的文陵都不放过,拿走了墓中所有的珍宝。东汉诸帝的陵墓及公卿墓冢,大都被他盗取一空。

这时有人劝董卓说:“你要征服天下,有钱有权还是不够,如果没有仁义道德,天下人就不会心服。你做的太过分了,人们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如果哪天有机会,他们一定会群起而攻之。”

董卓听后却骄横地说:“只要有权有钱就足够了,讲仁义道德又有什么用呢?我现在只恨权还不大、钱还是不多,哪里去管他仁义道德有多少呢?”

随后,董卓更加恣意地横征暴敛起来。他征集了几十万民众,在郿县为自己建造了一座行宫,取名“郿坞”。郿坞中存储黄金、白银各几万斤,堆积着无数的珠宝锦缎,还有足够军队食用几十年的粮食。

有了这些积蓄,董卓便更加狂妄了,他甚至在公开场合对众人说:“我若取皇位成功,凭这些东西足可称霸一方。万一失败了,守在这里也是吃穿不愁,富过帝王啊!”

他的心腹提醒他道:“争夺天下,东西虽不可缺,但若只凭这些,恐怕还是远远不够的。人心不能用钱财去收买,你应该实行仁政,以道德服人,这才是当务之急啊。”董卓根本不听。

董卓自知作恶太多,想诛杀他的大臣很多,所以时刻生活在恐惧之中。他严加防备,即便平日,也是身穿铠甲,身带利器,不许佩戴刀剑的人接近。

后来,大臣王允周密策划,通过献貂蝉使用“美人计”激怒吕布,设计杀死了董卓。

[一语点“睛”]

董卓只知聚敛财物,追名逐利,为此用尽了损人利己的手段、干遍了丧德的勾当,引起天下人的公愤,结果落得被杀的下场,这就是无德之人的结局。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以德为本 立世之道

“第一银行家”严厚信

很多工商界人士都知道有个名震海内外的“宁波帮”,它的奠基者严厚信还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银行、第一个商会、第一批机械化工厂的创办者。而他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也不是完全凭着过人的才华,最关键的是凭着他的好品德,换来了贵人相助。

严厚信原籍慈溪市,少年时,因为家里贫困,只上过几年私塾,辍学后在宁波垣业钱庄当学徒。他经同乡介绍在上海小东门宝成银楼当学徒。在此期间,他手脚勤快、头脑聪明,很快掌握了将金银熔化的技术,并掌握了打铸钗、髻、镯、戒指和项圈等各种首饰的技巧。不仅如此,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和绘画,并常常临摹古今名家的作品,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

后来,严厚信在生意中结识了“红顶商人”胡雪岩。

一次,胡雪岩在宝成银楼定做一批首饰,是严厚信亲自动手制作的,做好后又亲自送去。胡雪岩给了他一包银子,要他点一下,他说:“我相信胡老爷,不用点。”但是,当他拿到店里一过数,竟发现少了2两银子,他不声不响,将自己的辛苦工钱暗暗地凑在里面,交给了老板。

又一次,胡雪岩又要宝成银楼的首饰,严厚信送去之后,又数也不数拿了一包银子回来。可是,一数,吓了一跳,多出了10两银子!10两银子在是一笔大数目,当时相当于一个小伙计的几年辛苦工钱。然而,他想起家里大人的教诲,绝不能要昧心钱。于是,次日一早,马上送还给了胡。

其实,前后两次一少一多,都是胡雪岩有意在试他的品行。自然,他得到了胡雪岩的欣赏。继而,严厚信以自画的芦雁团扇赠给胡雪岩,深得胡雪岩的喜爱,称赞他“品德高雅、厚信笃实,非市侩可比。”

不久,胡雪岩将严厚信推荐给中书李鸿章,使他得到了在上海转运饷械、在天津帮办盐务等美差,因此积累了一些金钱。尔后,在天津开了一家物华楼金店,开始了他的大事业。

[一语点“睛”]

有时候,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前提,只有具备坦荡的胸怀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有了信任才会赢得贵人相助。这是一种恒久不变的因果规律。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以德为本 立世之道

从孤儿到富商

京津沪等地的“八大样”是个历史悠久的老商号,其创业老板姓盂。有个叫张云德的孤儿,靠亲戚帮忙,过继给盂家,在布店做小伙计。入店后,张云德勤快、踏实。

一天,老板叫张云德带8匹马去济南田家做一笔绸缎生意,根据路程限定他次日返回。到了傍晚,张云德准时把布送到了济南田家。第二天一大早,田老板将货钱给了张云德。张云德没有数钱就将钱包好上路了。

后来,他趁中途休息的时候,悄悄点了一下货款——竟然多出了好多银子!怎么办?他觉得这笔钱应该如数送还给田家,这才是生意人的本份。于是他让其他伙计先回家,自己重返济南。当他把多余的钱送到了田老板手里,田老板不但不感谢,反而责骂了他一通。

张云德怕影响到老板的生意,不敢争辩,只好忍气吞声。当第三天回到章丘,又遭到了老板的大骂。没想到做了好事反而里里外外挨骂,他只得把眼泪往肚里咽。

很快,张云德的命运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就在第二天,他被老板委任为大掌柜。原来,这次事件是老板有意安排考验他的,是他的好品德赢得了老板的信赖。

成了大掌柜,他可以以身股参与分红了,并用分红办了自己的店铺,后来发展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商。

[一语点“睛”]

张云德的命运转变告诉我们,良好的德行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它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以德为本 立世之道

“八百半”的成功之道

日本八百半商社的创业者,是从沿街叫卖蔬菜起家的,创业者是和田良平与他的妻子加津。

八百半在创业之始,和田良平夫妇深知自己“底薄”、“业小”,先天基础不足,只有勤勤恳恳、诚信无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才有可能得以发展和壮大。为此,夫妇俩把“童叟无欺”作为自己经商的信条。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后,和田良平夫妇终于有了自己的店铺,称作“八百半热海分店”。但是,热海市连遭大火,将成千上万的人家被烧得一贫如洗,“八百半热海分店”也被烧成一片灰烬。

这时,“八百半”有一批货在大火后运到,由于许多菜店葬身于火海,热海的蔬菜价格暴涨。和田良平夫妇却没有“趁火打劫”,他们知道,现在大家都很困难,不能赚这笔不义之财,而且在这种困难时期,如果还以平价出售,更能证明自己讲求信义,“童叟无欺”将对菜店的长远利益更为有利。

因此,和田良平夫妇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坚持以平价出售,立刻就赢得了市民们的好感和尊敬,“八百半”也因此而一举扬名。与“八百半”有联系的四十多家批发商得知后,主动提出免去或迟收“八百半”的货款。

通过这件事,“八百半”赢得了市民和批发商两方面的赞扬,为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百半”认为经商当以信誉为本,否则,就无法发展壮大,和田良平夫妇每次都按月凑足现金结账,得到批发商们的一致好评,因而都不断地为“八百半”提供优厚的条件,共同资助“八百半”的发展。

虽然一场大火将“八百半”烧得一无所有,然而,大火过后不久,“八百半”却在废墟上建起了二层楼!

真是因祸得福。因祸得福的背后,全靠和田良平夫妇对顾客“童叟无欺”、对批发商讲求信义的经营策略。

和田良平夫妇事业有成后,又对经营方针进行了改革,大胆实行了明码实价经营——在当时的日本,敢于这样做的商店只有10家,这样做就是以真正最低廉的价格向顾客销售最好的货物。

有一次,加津曾这样对丈夫说:“如果把每件商品的毛利增加一分钱,我们就能赚大钱!”

和田良平思索良久后,说,“这与我们发展事业的方针相矛盾。我们以后不仅不加价,还要将商品的毛利下调百分之一。”

这样一来,“八百半”的顾客又增加了一倍。

后来,“八百半”发展成为一个跨国际的商贸集团,在新加坡、美国、巴西等国都设有分店,都以信誉卓著而闻名。

[一语点“睛”]

小小疏菜店竟发展成为跨国大集团,在当今世界上,除了“八百半”之外,可能没有几家。这巨大的成功背后,定有着其独特的经营奥妙。原因很简单——和田良平夫妇是以良好的德行为根本立足于商界,进而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言必有信 无信则不立

[原文]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原文释意]

统治者若不值得信任,臣民自然就不信任他。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智谋分析]

老子说,言而有信是立世做人的基础。若一个人不值得信任,那么,就很难成事。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为:“言必有信,无信则不立。”

做人、做事守信,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的根本,若是言而无信、谎话连篇,那么,就连身边的亲人也会轻蔑他。

做人要厚道、守信,这是一个人品格好坏的的具体体现,有些时候,这能决定一个人的荣辱兴衰。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言必有信 无信则不立

晋文公守信成霸主

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立为嗣君,设计害死了长子申生,同时也将公子重耳和夷吾逼走了。

重耳历尽千辛万苦,经过齐、曹、宋及郑国,过着流亡的生活。很多国家对重耳态度冷淡,有的甚至不肯收留。在曹国,曹共公听说他肋骨长得不同寻常,趁他洗澡时偷看,使重耳感到很羞恼。

后来,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热情地接待了他,这让他非常感动。

一天,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席间楚成王问重耳道:“如果公子能够回到晋国做国君,将怎样报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