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老子右手孙子:千古成大事之道
26972700000019

第19章

自然的法则,就像拉弓一样,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把它抬高一点。太紧了放松一些,太松了拉紧一些。自然的规则,是减少有余的,补充不足的。人类社会的现实法则,就不是这样了,它是剥夺不足的,用来供奉有余的。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人呢?只有遵循天“道”的人才能如此。因此,圣人做了好事而不占为己有,胜利了而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评析]

本章揭露了统治者“损不足而奉有余”的贪婪欺诈,从反面阐述无为的为政之道。老子针对社会的贫富悬殊等种种不合理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他意在体贴百姓、减轻百姓负担。

第七十八节

[译文]

世界上的事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克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它,任何东西也不能代替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的人没有不懂这个道理的,但是没有人照此去做。因此圣人说:承受得起国家屈辱的人,才能够做国家的君主;承受得起国家灾难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合乎“道”的话,往往和世俗人情截然相反。

[评析]

本章仍然申述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老子用“水”做比喻说明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老子再三盛赞水柔弱、居下的德性,希望执政者能具备水一样的德生,不仅尚柔、居下,而且能受垢、受不祥,这样做才能有国、有天下。

[应用]

承受耻辱与灾难——忍辱负重成大事(第七十八节)

《道德经》中的“是以圣人云: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原意是:因此圣人说:承受得起国家屈辱的人,才能够做国家的君主;承受得起国家灾难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忍辱负重成大事。

老子说,承受得起国家屈辱的人,才能够做国家的君主;承受得起国家灾难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把老子的话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可以理解为:忍辱负重成大事。

看古今中外,许多成大事的大人物,都是经历了常人克服不了的困难与屈辱,突破重重阻碍,最终走向成功的。在成大事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遭到屈辱,一个人是否可以成大事,全在于能不能克服困难、忍受一时的屈辱。在成大事者的眼中,任何困难与屈辱都不足以让人心灰意冷,相反更能鼓舞土气,激发起一定要做成事情的欲望。

中国历史上,忍辱负重而成大事者不乏其人,张良就是其中之一。《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末,张良在博浪沙谋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居。有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一位白发长须、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鞋子掉到了桥下,要他去拾。张良觉得很惊讶,甚至想拔拳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拾回了鞋。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得寸进尺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干脆好人做到底,默不作声地替他穿上了鞋。

张良的行为,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于张良。张良得到这本奇书后,成了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

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而不与老人争执,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在自我完善品格。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同志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忍辱负重”的典范:任何大的磨砺他都能承受得了,坚强地渡过危机。

1929年,******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到南宁领导广西党的工作,与张云逸、韦拔群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权。

1930年10月,****中央领导人命令红七军攻打大城市。******不赞成,因而失去了前委书记的职务。******没有因此消极、抱怨。他泰然自若,不放弃自己的主张。结果,攻打大城市失败,部队伤亡惨重。实践证明,******是对的。他被恢复职务。

1966年,他成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打倒。到1973年3月10日恢复副总理职务,相隔8年的时间。这8年,是忍辱负重的8年。

1969年10月,他被发配到江西,在南昌市郊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当钳工。工人们称赞他是“最好的钳工”。他平易近人,最讲礼貌,深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每天定时读书,读二十四史、马列著作,每天在院子里散步一小时,是他集中思考的时间。三年的时间,一切大的问题,他都深思熟虑了。他忍耐、等待而不消极,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8年之后,他重返工作岗位的时候,立即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整顿,恢复被****打乱的生活和经济秩序。******的威望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心中迅速提高。

恢复副总理职务二年后,1975年1月,******担任了****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中央党政的日常工作。这是毛主席提议的。毛主席说:******“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

1975年底,发动了“批邓,反击****翻案风”。第二年的4月7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政治局决议,撤销了******的党内外职务。刚刚工作了三年,就又一次被打倒!

******从领导住房又搬到了普通住房,又一次不再享受中央领导的各种待遇,又一次过起了平民生活。虽然如此,他仍然没有消极。

一年以后,党的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职务。他又成为****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

******的故事向世人昭示,只有能够经受住磨砺考验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业。

无论是国家大业还是个人事业,能够忍辱负重的人,往往是能够笑在最后的人。吴士宏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吴士宏从一个护士做到IBM(中国)公司的总经理,可以想象得到,她的奋斗历程一定很不一般。

在多年以前,吴士宏还是一个护士。她到IBM去应聘时,IBM的招聘地点在长城饭店,这是一个五星级的饭店。在这之前,她凭着一台收音机,用一年半的时间学完了许国璋英语三年的课程。这些努力,她为的就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试想,当年的吴士宏,一个连温饱都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护士,来到长城饭店这样的五星级饭店门口,自惭形秽是难免的。在长城店门口,她足足徘徊了五分钟,呆呆地看着那些各种肤色的人如何从容地迈上台阶,如何一点也不生疏地走进门去。她之所以徘徊了五分钟不敢进去,就是因为她的内心深处无法丈量自己与这道门之间距离。幸好,到最后她还是咬紧牙关走了进去。

在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她顺利地通过了两轮笔试和一轮口试,最后到了主考官面前,可以说就要大功告成了。

主考官问:“你会不会打字?”

她本来是不会打字的,但是本能告诉她,如果说不会,她就前功尽弃了。

她只说了一个字:“会!”

主考官又问“一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

她说:“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说“每分钟120字。”

她稍稍的环视了一下四周,考场里没有发现一台打字机,所以她回答:“没问题!”

主考官说:“好,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

实际上,吴士宏根本不会打字。面试一结束,她就飞快地跑去找一个朋友借170元钱买了一台打字机,然后开始没日没夜地练习。一星期后,居然达到了专业打字员的水平。她被录取后,IBM公司根本没考她的打字水平,可是买打字机所借的170元钱,她好几个月才还清。

她虽然进了世界著名的INM,可是,她只是这里的一名普通员工。开始她在这里不是白领,而是扮演着一个卑微的角色:主要工作是泡茶倒水,打扫卫生。她不能不为此感到自卑,触摸传真机成了她的一种奢望。此时,唯一能给她安慰的就是能够在一个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而又安全的地方做事。

可是,就连这样的日子也过不安稳。一天,吴士宏推着平板车买办公用品回来,门卫把她拦在大门口,故意要检查外企工作证。她没有外企工作证,于是在大门口僵持了起来,进进出出的人就像看大街上耍猴的那样,个个都投来一种异样的目光,她的内心充满了屈辱。她知道这份工作得之不易,所以,把这件事忍了下来。

还有一件事情给了她深深的刺激,有个香港女职员,资格很老,总是在吴士宏面前颐指气使,随意地支使她干这干那。后来,竟然诬陷吴士宏偷喝她的咖啡!

忍受着这些屈辱,吴士宏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给瞧不起自己的人看看!有朝一日,我要去管公司里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外国人还是香港人!

忍受着委屈的人,一旦化屈辱为动力,那么,她的力量就是惊人的。吴士宏每天除了工作就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求早日出人头地。她的努力没有白费,与她一起进IBM的,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第一批成为本土的经理,第一批成为赴美国本部进行战略研究的人、第一个成为IBM华南地区总经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南天王”……最终,吴士宏登上了IBM(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宝座。

看看,这就是“忍辱负重”的结果!如果没有那些困难与屈辱,吴士宏未必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张良的忍辱负重成就了自己;******的忍辱负重改变了整个中国;吴士宏的忍辱负重使事业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楷模,他们的忍辱负重让遭到困难与屈辱的人看到了希望,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忍辱负重”者能成大事。

第七十九节

[译文]

和解了深重的怨恨,肯定还会有遗恨留下来,这怎么能算得上好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有如拿着借债的契券,却并不向人索取偿还;有“德”的人,掌握着借据而不催讨。没有“德”的人,则苛刻计较。天道对谁都没有偏爱,只是经常帮助有德的人。

[评析]

本章告诫为政者不得积怨于民,要与人为善。不要用税赋来剥削百姓,用刑法来压迫百姓。而是以德化民,辅助人民,给予而不索取,不骚扰百姓。这才符合天道,也就可以获得天道辅佑。

第八十节

[译文]

国家要小,百姓人口要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珍惜生命、看重死亡,不朝远处迁移。虽然有船和车辆,也没有使用的必要。虽然有各种兵器,也没有人去使用。使人民复回到结绳记事的远古时代。这样百姓就会感到吃得香甜,穿得舒服,住得舒适,满足于现有的生活和习俗。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鸡和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听得清楚,但百姓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评析]

本章描述了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思想,进一步阐述了“无为”的世界,要人们抛弃一切先进的东西:工具不使用,车、船不使用……人们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表达了老子复古、倒退的思想。这种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

第八十一节

[译文]

真诚的言谈不漂亮,漂亮的话语不真诚。优秀的人不自我夸耀,自我夸耀的人不优秀。真正有学问的人不自我卖弄,自我卖弄的人没有学问。“圣人”不私自保留什幺,他尽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尽可能给予别人,自己就越充足。自然的法则,是利于万物而不加害它们;圣人的准则,是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功。

[评析]

本章通过美与真、辩与善、博与知二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为而不争”的“圣人之道”。老子开篇提出了真假、美恶、美丑等矛盾对立的一系列问题,阐述了他的辩证思想。最后,劝诫统治者如果要想管理人民、治理国家就要尽力帮助百姓,多给予,少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