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2695800000037

第37章 战火下的中大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

八年的长期抗战,祖国的半壁河山陷人敌寇铁蹄蹂嘴之下,地处大后方—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教授们,面临敌人封锁,物资奇缺,物价高涨,生活极端艰苦困难,敌机又不断狂轰滥炸,在这种情况下,仍在坚韧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如李学清教授的陕南矿产考察;李赦旦、郝景盛、任美愕教授等的西北考察;梁希教授的川西大渡河流域木材松脂采集;张可治教授的公路考察;金静庵教授的石门村汉墓发掘。张任哲教授暨研究生高淑舒,1941年赴甘肃临挑观察日全食,获天文史上的珍贵资料。此外,如1944年4月,国防科技促进会悬奖十种研究专题,中央大学有三项获奖:物理系王恒守、陈廷美的直接镀镍于钢铁的方法,获奖2万元;化学系方振声的汽油精,获奖1万元;梁守渠的耐酒精涂料,获奖7千元。

中央大学每年都有许多新著问世,深获学术界的好评。如:农艺系金善宝的《中国小麦区域》,邹钟琳的《普通昆虫学》,地理系胡焕庸的《中国经济地理》,朱炳海的《普通气象学》,黄厦千的《航空气象学》,教育系艾伟的《高等统计学》,肖孝嵘的《教育心理学》,畜牧兽医系罗清生的《家畜传染病学》,心理学系播菠的《普通心理学》,地质系孙湘的《岩石学》,史地系缪凤林的《中国通史要略》,社会学系孙本文的《中国社会间题》,中文系常任侠的《汉唐之间西域乐舞百戏东渐史》,罗根泽的《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等等。

中央大学还经常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座谈会等活动。潘寂、梁希、金善宝、干铎等教授组织“自然科学座谈会”,提倡既要学科学又要学哲学。汪辟疆教授的“唯美主义诗人李义山”,宗白华教授的“歌德与浮士德”,卢翼野教授的“元曲之艺术”,王玉章教授的“牡丹亭”等学术报告,都深受师生的欢迎。艺术系则经常举办画展,如张书旗教授的“港美画展”,傅抱石教授的“重庆画展”,徐悲鸿教授在南洋举行画展,以售画所得,捐献40万元(当时国民政府的“法币”)支援抗战。这些学术活动在国内外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此外,中央大学还经常约请校外学术界人士来校讲课或讲话,如请郭沫若讲“屈原”,邵祖平讲“楚辞”,茅以升讲“桥梁工程”,舒舍予(老舍)讲“现代文艺”,冯友兰讲“贞元三书”以及数次请马寅初讲“战时经济问题”等等。这些做法,对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都有着积极有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