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2695800000036

第36章 战争时期的中央大学研究生教育

1934年11月,中央大学设立理科研究所算学部和农科研究所农艺部。1935年1月设研究院筹备委员会,罗家伦、邹树文、陈剑伟、艾伟等为筹备委员。至1936年8月算学部和农艺部开始招生,学制二年,成绩合格授予硕士学位。在此之前于1935年,开始招收的机械特别研究班(航空)虽不具有研究所学部的要求,但也是招收大学工科毕业生,修学一年半,具有研究生班的性质,1936年12月首届毕业生21人。后由于抗日战争、学校迁渝等情况,研究院的成立推迟了。但是校长罗家伦一直认为:“没有研究工作的大学,在教学上不但不能进步,而且一定会后退”。尽管在战时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困难,仍决定创办国立中央大学研究院。

研究院1938年成立,1939年9月正式招生,1941年7月首届研究生毕业7人,均获硕士学位。

研究院院长由校长兼任,下设研究所,所内按学科设立学部。

当时中大7个学院,以学院为基地设了7个研究所,每所又有若干学部,其内部结构为:1.文科研究所设:①哲学、历史学部②外国语文学部2.理科研究所设:③数学部④物理学部⑤化学部3.法科研究所设:⑥政治经济学部⑦国际政治学部⑧法律学部4.师范研究所设:⑨教育心理学部⑩教育学部5.工科研究所设:⑩土木工程学部(包括水利)⑩机械工程学部(包括航空)⑩电机工程学部6.农科研究所7.医科研究所设:⑩农艺学部⑩农业经济学部设:⑩生理学部⑩公共卫生学部中大研究院距今已有60年。以中国传统纪元,60年为一大循环。历史经过螺旋式的上升运转,似乎又回到了当初的起点:目前众多的专业在削减,口径在拓宽,学科在规范。我们从当年的学科设置中似应找到一些可借鉴之处。如将“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政治学”归在法科的下面,就是比较妥当的,这为法律学领域的健全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学科群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