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文登县诞生了一个专门从事机绣品加工业的县办集体小厂,起名叫文登县绣品厂。这在文登县集体工业的机绣行业史上,它已经是第三代厂家了。它的上一辈是当时的文登县刺绣厂,再上一辈是当时的文登县被服厂,然而,讲单纯从事机绣品加工业的工厂,它还是文登头一家。
其实,文登县绣品厂没有正式挂牌成立之前的1981年5月份,便已经开始孕育和筹备了。那时候,机绣品只是刺绣厂的一个工种,相当于一个车间。当时,除了绣花厂有少量的机绣工种以外,这是文登县唯一的一处机绣产品加工工序。当时被服厂和刺绣厂仍处于分体未分家的两代同堂状况,一楼两厂,南北而居。厂房十分拥挤,加上刺绣厂新上的生丝绣衣工种发展很快,逐渐取代了机绣品原来的重要地位。本来就先天不足的机绣品就越发显得软弱无力。后来就像遭到后娘的孩子一样,被迫离家而去。在当时的文登县修配厂(现文登电机厂)的屋檐下,搭起了一面坡瓦房,类似现在的修车铺,作为行政办公室。又在文登县家具厂(原刺绣集团公司艺美家具分厂)腾出了两间破仓库,作为全部生产加工车间。行政与车间两地分居,难得见上一面。生产经营日趋衰落。建厂时机绣品只是生丝绣衣产量的10%左右,且继续处于低落趋势。
为了挽救机绣品这一宝贵的新兴工艺,发展和扩大机绣品生产,1981年10月,文登县经委、文登县轻工业局批复决定,将机修工序从刺绣厂分离出来,正式成立机绣品专业加工厂,即文登县绣品厂。人员由原班机绣人马不动,一共39人。其中包括亦工亦农在内的固定工35人,外加4个临时工。主要设备10台缝纫机和一台万能机,所有设备均已十分破旧。全部固定资产原值2.85万元,净值2.15万元,唯一的产品品种是刺绣的枕套(内销)。到建厂时,月产能力1.1万对,产值5万元。原有乡下机绣工839人,同时移属本厂,其中318人为学手人员。绣品厂就这样组成了。
分得的“家产”虽然不多,可总得有个家。因而,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租借了位于龙山路抱龙桥南首、文登县工具厂(即后来的威力工具集团公司)的一层楼作为厂址,面积不足200平方米。1981年11月5日,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上级为新成立的绣品厂配备了领导班子,以贺传章同志为首的三人党小组,贺传章同志是小组长兼厂长。提起贺传章同志,现在的李国贤赞不绝口,反复说这是个好人,让我多写他几笔。那么贺传章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拨开历史的烟尘,我发现贺传章先生也是文登家纺行业的重要人物,既是这行业的创始人见证人之一,也是一位做出了自己应有贡献的功臣人物,历史不应忘记他,人民也不应该忘记他。
贺传章是今环山办事处东坑人,1948年出生。1965年,17岁的贺传章就到刚成立不长时间的文登服装厂工作,由于他好学上进,表现突出,后提拔为副厂长。1980年从文登服装厂分离出刺绣厂,贺传章任文登刺绣厂副厂长,1981年从文登刺绣厂分离文登绣品厂,贺传章又任文登绣品厂厂长兼党小组(3人)组长。1984年又调回文登服装厂任厂长,1988~1989年,文登成立棉纺厂,贺传章又被任命为文登棉纺厂厂长,后调任威海并在威海退休。
2014年6月18日,应李国贤的邀请,贺传章在儿子贺军、朋友韩宝龙的陪同下回到了文登。在文登,首先是云龙集团办公室主任赵红旗、司机崔小杰、刘同喜等人接待了他。然后,在云龙集团6楼会议室,接受了我的采访。
通过接触了解,我发现贺传章先生是属于那种胸有大志而命运坎坷的人,他好像是一头拓荒的牛,老是在拓荒,但他胸怀坦荡,无怨无悔,勤奋工作,好好做人,每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深深脚印和良好的口碑,从而得到了应有的社会尊重。
中午,李国贤特意安排了部分同志与贺传章作陪,其中有原文登市劳动局副局长郭世平夫妇,原文登市经委党委副书记邢喜华夫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殿太先生,李国贤的丈夫洪玉峰先生。
文登绣品建厂初期,贺传章任厂长,李国贤任书记,王殿太任副厂长,他们三人心心相印,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带领绣品人负重前行,开始了艰苦而豪迈的创业之旅。30多年后,三位企业创始人重新相聚,可以说百感交集,感慨万端!我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情景十分感人,贺传章特意鼓励我把这部书写好,他还在我的采访本上留下了感言:祝云龙绣品前程似锦,事业腾飞!
1981年,绣品厂在贺传章的带领下,11月7日,建厂的第三天,所有的工序开始恢复运转。但是谁也不能说绣品厂就此站住了脚。一个枕头套子,毕竟太原始太落后了,两只脚站在一个品种上,不但迈不开步,也很难站稳。贺传章清楚地认识这一严峻形势,带领人员,多方联系,终于在11月中旬产生了绣品厂第一个新品种——机绣鞋帮。别看鞋帮不起眼,还真起了作用。建厂当年11月份,便生产鞋帮近两万双,加上1.1万对枕套,共实现产值5万多元。产品有了点眉目,可是管理也不可忽视。11月底,又从人员机构上做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确立了财供和生产两大科室,并在原有验装车间、裁刷车间、收发部的基础上增设了技工车间,并分别确立了负责制,制定了建厂第一个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守则》,召开乡镇加工点招呼会,检查机绣生产点,加强了上下的衔接和联系。基本上稳定了各环节、各工序的工作程序。与此同时,通过多方努力,争取了旅游产品的定点生产,12月份生产枕套12640对,鞋帮44172双。产值6.1万元,比上月增了12%,首次实现了产值上升。年底农村绣工增加到了5000人,且仍在大量增加。至此,初创时期的绣品厂在贺传章这位有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扎实苦干的临时负责人带领下,总算在艰难的环境下站稳了脚跟。
就在当年12月份,一个重要人物登场了,她就是李国贤。
1981年12月中旬,以贺传章同志为首的三人党小组取消,也就是说绣品厂结束了临时领导班子的历史,组建了正式的领导班子,贺传章仍然担任厂长,李国贤同志被任命为绣品厂党支部书记。那个年代,企业管理实行的是书记负责制,也就是说李国贤是厂里的一把手。不久,王殿太又被任命为副厂长。从此,绣品厂开始了风风火火的壮阔创业之路。也开始了李国贤与贺传章短短四年的并肩作战,与王殿太长达20多年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