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主沉浮
26946000000078

第78章 培训

陈其中给李在然打电话,请他到MK地块来一趟。李在然问,“出什么事了?”陈其中说,“你来看看就知道了!”

李在然赶紧乘车赶到现场,只见一排排简易工棚已经搭建起来,每间工棚的大门边上都有标记,有的写着“普焊三班”,有的写着“氩焊一班”,有的写着“休息室”,有的写着“考试室”……李在然一看,心里明白大半,问陈其中,你把培训班搬到这里来了?

陈其中回答说,“前段时间您跟我说过办培训的事,我想了很久。给MK征地的过程中,我详细了解了MK下一步的用人情况,初步统计,开春后会需要5000多名员工上岗。所以,我就把MK的员工招聘和培训工作承包下来。现在是隆冬季节,建筑工地无法施工,所以就利用这四个月的冬季时间,集中开展培训和招聘工作。所有的培训都是按照MK提出的要求进行,培训班最短的需要一个多月时间,最长的需要三个多月时间。培训后考试合格将正式聘用!”

李在然问,“培训费谁出?是学员自己掏还是MK付费?”

陈其中说,“培训费我们承担。我是这样想的,一方面借着这次机会把培训学院办起来,另一方面是成立一家劳务派遣公司,从给MK派遣员工开始做起来。MK给的工资价格不错,从每名员工工资中拿出三分之一作为派遣公司的管理费用,剩到手里的还有3000多元。县城周边旧村里有大量年轻劳力,把他们培训好,由东山劳务公司派遣到MK里面做事,这样一来三方共赢。这条路走通之后,就能够为其他企业提供类似服务。我仔细想过,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而针对性一定是指有就业出路。所以,抓住了大企业就业的路子,培训业就办起来了。以前您提到的利用东山模式旧改的题目,我想东山自身作为龙头有局限性,也不可能消化那么多劳动力,但是完全可以再加上这种方式,就是通过给大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并组织劳务的方式,来将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吸纳到工厂当中去。由于经过系统的技能培训,以及有东山劳务公司的组织管理,所以这些劳力上岗以后就和正式工人没有什么区别。培训费每人一个月需要1000元左右,如果培训费让个人承担,他们就会考虑是否划算的问题,而如果是东山付费,那么就会吸引很多人来参加培训。MK给的工资里面包含了技能训练项目,但是只能正式录用之后才有。我就是打个时间差,提前垫付了培训费,将来工人合格录用后再从工资里扣掉。”

李在然说,“你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对MK来讲,成千上万名工人的培训和管理都是个大问题,但是现在变成了它跟劳务派遣公司之间谈判的事情,一下子简单了许多。”

陈其中说,“不仅如此,MK的机械加工水平比我们高,所以给它培训人员的过程,也是给我们自己培训的过程。有一些员工先到东山来实习,做初级工作,然后再安排到MK去,将来在MK工作的员工也可以回来提升东山的工艺水平。我把东山的员工也全部都装进派遣公司去了,这样一来,所有的员工都要经过系统培训,然后按照各个岗位的需要进行调剂,能够避免窝工现象和用工荒现象。比我们原来一直沿用的生产队的管理办法要好很多。”

李在然问,“纺织厂那边的员工你打算怎么办?”

陈其中说,“说实在的,纺织厂设备严重老化,东山能用的真不多。但是纺织厂女工多,除了岁数太大即将办理退休的之外,很多人都能用起来。东山纺织的布料已经进入了全国一二线服装品牌的供应队伍,下一步我想尝试上马服装厂。服装和布料的赢利能力不同,我在开人代会期间与几家大银行建立了关系,未来几年他们的员工服装会优先向东山采购。西服和制服类服装没有设计难度,也没有频繁的市场变化,只要价格合适,质量有保证,销路应该不会有问题。纺织厂员工最大的优势是素质要高于农民工,经过培训后完全能够胜任。”

李在然笑着说,“你想的还真多!可是现在市场上这类企业已经很多了,像雅戈尔、新郎、红豆等品牌非常多,难免会有激烈的竞争!”

陈其中说,“这个我知道,他们的成功正好说明市场有需求。我们刚起步,肯定不会跟他们去正面竞争,而是走错位发展的路子。再说,关键是价格和成本优势。我们有自己的布料企业,这是其他服装企业所不能比的。而且,给银行做工装的思路打开之后,我们立刻想到,国内外这类企业非常多,对工装有大量的需求,我们只需要抓住其中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就足够了。我有时候想,东山服装的牌子不响亮也没有关系,如果我能够把服装的质量做到足够好,成本做到足够低,那么我给其他品牌代工也可以。如果我能做到服装界最好的制造企业,那么不管给多少品牌代工,实际上还是起到了占领市场的目的。”

李在然说,“你这个思路很新颖!以前我听孙省长讲过台湾有一家富士康,专门做代工,现在已经做到世界五百强了。如果你按这个思路做下去,专门做工装和西装生产,说不定将来哪一天也能像富士康一样,成为代工大王了呢!”

陈其中说,“我想把东山纺织和建材两部分整合起来,上市融资后,一方面投资到服装企业中去,另一方面收购政府的电厂项目,上马电解铝项目。”

李在然说,“你这个想法很好。现在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产业链通吃,从原料到制成品,每个环节都有,压缩产业链成本,提高整体效益。另一种是抓住产业链中一个环节,做到最有最强,从而做大做优。我看,可以再增加一个思路,那就是劳务培训和派遣,针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需求,把培训人才的过程当作储备人才的过程。前两个思路都是讲控制‘物’,而第三个思路讲的是控制‘人’。我们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如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这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那么就可以随时上马任何一种产业。这种灵活性就像日本的JIT生产法一样,你就有足够的能力来调配资源,达到按需生产的目的。如果MK造船厂的员工,从设计到生产到管理,都是你派遣的,那么你自己也具备造船的能力。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陈其中说,“您的思路让我茅塞顿开!以前说培训的时候,我还只是停留在具体哪一个工种的培训方面。现在看来,视野应该再放宽一些,不但是眼前几个企业需要的员工培训,还应考虑到社会面上的需求。这样一来,培训就成为员工储备环节,大到造船生产,中到服装加工,小到餐厅饭馆,有了足够的储备,当条件具备时,随时都可以上马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