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主沉浮
26946000000073

第73章 圣人

老王的事情终于有了进展,被免于起诉,降级使用。这是孙省长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老王和李在然的经历让孙省长对自己的执政处境再一次有了深刻认识。这里与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差异显著,尤其是“望人穷”的思维方式比较普遍。孙省长过去的经历告诉自己,人心齐泰山移。然而,可能是由于资源有限,或者竞争过于激烈,所以这里的官场很少表现出心齐的一面。老王已经是牺牲品了,如果李在然也保不住的话,那么他就无法左右官场局面,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优秀干部被排挤出去。劣币驱逐良币虽然是经济现象,但是在官场中依然有迹可循。如果说这里的官场生态中有齐心现象的话,那一定是对优秀干部的羡慕嫉妒恨,把所有人内心的“恶”给连接在一起。

孙省长本不想对当地官场文化有过多的评价,但是如果不认真对待它的话,就有可能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老王的事情本来很简单,可是差一点陷入了保守派对改革派的围剿当中。李在然的事情也不复杂,然而却表现出空降兵与地头蛇的斗争。他感觉这里的官场生态远不是自己原先预计的,依靠一个宏伟远大的目标,一颗勇于奋斗的雄心,一番干事创业的激情,是远远不够的。他不得不抽出精力来从形形色色的检举揭发信中去甄别真伪,不得不花心思去研判究竟谁是真正的表里如一的好干部,而谁是戴着伪善面具的坏干部。他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下面人当成风向标,如果自己委屈了一个好干部,就会让更多好人吃亏,也是变相地帮助了恶人。如果自己对伪善的面孔不能有所辨识的话,那么就一定会有更多更加伪善的面孔出现在自己的周围,而自己也会被真善、伪善两种势力都标上“瞎眼”的标签。

孙省长认为自己是否能做一名能“君”很重要,但是要做一名明“君”更重要。从政多年来,自己坚持按照曾参所言“吾日三省吾身”,坚持按照魏征所提出的“兼听则明”来要求自己,也能够坚持做到对事不对人。孙省长年轻时深受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影响,圣人或明君政治在他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思考。对于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巨大,个体素质差异性巨大的社会而言,圣人政治明显要优于一般意义上的民主政治。圣人政治比民主政治对从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体制中,任何一位担任一把手的人,都必须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都必须全方位地提升自己,以满足各个不同方面的期望。这种体制下,统治者要具备至善至美的道德水准,无所不能的力量,振臂一挥的号召力。统治者的个人魅力与理想成为团结一切势力的目标和纽带。这种体制不允许犯错,也不能容忍异己思想,即便是圣人自己也几乎不能前后不一、表里不一。

孙省长认为圣人政治必须要形成统一的思想,就如当前全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样,这必须是全省各级干部群众的中心工作和中心思想。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一定是有相反的势力在从中作梗,如果不能及时消灭掉这种势力,或者将其影响降至最低,那么就必定会养虎为患,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被不断蚕食,最终被彻底颠覆。

保护老王和李在然,就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忠实拥趸,保护他们就是保护自己的权威不被侵犯,保护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不被颠覆。为此,所有与之作对的人,比如于文华之类的人物,不管他曾经有过多大贡献,也不管他的背景如何,一定要狠狠打击,对这种人手软就是对自己人作恶。经历过“****”磨炼之后,孙省长更加坚信不但当前需要圣人政治,而且在全社会素质差异趋于缩小之前,需要更加强化圣人政治。

维护圣人政治不代表排斥民主政治。但是民主政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参与方的素质基本相差无几,而且基本能做到理智和理性。古罗马议会是民主政治的范本,但也是限于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体制。反观当前的村民民主自治,之所以乱象丛生,原因就在于许多人的素质不高,为了家族、派别的利益,甚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出卖选票。这样的民主自治,尚不如过去依靠乡绅治理更能维系基层稳定。然而时代已经与过去不同,当前的基层政治应该依靠陈其中这样的能人,把基层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依靠经济纽带把村民联系起来。可以说,股份制集体经济是基层民主的经济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村民就会变成市民,而脱离了这个基础,不论哪种民主形式都不可能持久。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培养更多像陈其中一样的能人、圣人。任建民和李在然抓住了这个要害,通过运用现代工具,进一步做强东山不说,还创造出更多的平台和载体,成为吸纳农民的有力手段。如果有更多的县市领导干部能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实现跨越发展不但不是梦想,甚至有可能在全国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没有任何一种思想是永恒的,也没有一种做法是万能的,但是对孙省长而言,当前社会发展的矛盾决定了,圣人或明君政治是当下最好的选择。而对孙省长不能控制的方面,他也不得不妥协,甚至有时候必须接受对自己不利的选择。老王的事情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压根就不应该算作违纪违法行为,但是他所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保住这样一位干事的好干部。他有时候也在想,自己是否也会像老王一样,陷入这样一个荒诞的困局当中去,干事越少风险越少,功劳越大风险越大。这种困局一天不破解,就始终有一把剑悬在自己头上。对干事创业的干部来讲,都希望这是一把尚方宝剑,上斩昏君,下斩佞臣。然而现实当中,这把剑却是达摩克利斯之剑,经常错伤无辜,挫伤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