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主沉浮
26946000000063

第63章 电厂

陈其中对李在然一直在观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和张省长曾经有过来往,所以对李在然的背景情况也自然略知一二。当初李在然和婉婷的婚事在海州也算是一件八卦,陈其中对李在然为了进入豪门宁愿娶跛脚媳妇的做法,既不感到惊奇,也不感到厌恶。如果当年他自己有这样的机会,他也会做出类似选择。张省长在担任海州市长期间,对东山的扶持不可谓小,陈其中当时也是心存感激。当因为汽车厂困境造成张省长被迫离开时,陈其中甚至还觉得有些惋惜。后来孙莉来接班,陈其中与她的来往不少。他非常清楚孙莉的年纪就意味着发展潜力,至于孙莉对海州市面上做了什么工作,陈其中并不关心,他最关心的是孙莉对自己和东山有什么帮助。

村办企业在经济架构中处于最底层,有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加上近年来兴盛起来的民营企业的竞争,村办企业无论从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任何一个方面来看,都不具备竞争力。陈其中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总是希望能够借助联合、攀亲的方式来提升东山企业的层次。然而,在一个有几千年恶农传统的社会中,想要改变人们的观念谈何容易?当东山再一次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孙莉及时出现了。陈其中看来,孙莉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开始,起码对他来讲,新农村经济是对过去集体经济转型的新机遇。新的时代一定需要新的特色与亮点,北海与东山可以说应运而生。陈其中看来,新农村经济与过去集体经济的本质不同在于,新农村经济鼓励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做事,治理结构上主要突出的是股份制,更加重视企业的效率,而过去发展集体经济只能坚持集体所有制,重视让大伙都有饭吃,体现的是公平性。陈其中对过去那种宁愿大家都受穷也不允许个别人富的观念非常痛恨,而且至今还有人打着公平正义的名义来限制竞争。

陈其中看来,孙莉自己虽然不懂经济,但是她懂政治,也知道上面需要什么。因此,借助孙莉熟悉上层意图的优势,把东山发展起来,是陈其中当时的主要思路。孙莉上层人脉广,能争取到的牌子和名誉多。孙莉自己也跟陈其中说过,要努力参照北海村的发展模式,争取更多上级资金和示范试点。孙莉不但这样说,也这样帮助陈其中去做,并成功将东山打造成为全国闻名的新农村经济的典范。

陈其中从当初磨豆浆开始,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迈过了三次大的台阶。先是得益于抓住了几个机会积累了原始资本,实现了村办企业从无到有的过程。然后是走出县城,膨胀规模,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最近一次是借助新农村经济的机会,实现了从大到强,从无名到有名的过程。前两个台阶全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而第三次台阶的跨越则完全不同,基本上全是依靠政府提供的补贴、奖励、贷款,而贷款也是旧贷未还新贷又来,基本上没有还款的压力。所以陈其中养成了一个惯性思维,那就是不用政府资金不可能快速发展,政府资金能赖就赖,名气越大融资越容易。东山村的发展看似红红火火,但是陈其中自己清楚,除了早期真正有些资本之外,其他的都是靠政府款项建起来的,如果严格按资产负债率来看,恐怕是资不抵债或资产略有盈余。这就是为什么陈其中与李在然谈蘑菇种植时,一定要坚持不出资或少出资的原因,他实在是无资可出。

对李在然的观望还在于,李在然既没有孙莉一样的背景靠山,也没有强大的资金资源。陈其中认为李在然能被安排到这个岗位上来,能得到孙省长的重视,这里面主要是张省长的作用,让他到这里来镀金,最多过两三年就走人。李在然提出的倍增计划在陈其中看来也不可行,因为东山的发展过程证明,如果没有资本的倍增投入,就不可能有倍增的产出。大成县的财政早就困难重重,这点家底恐怕还没有陈其中的多。上一年年底县里财政困难,还是借东山的钱来发工资。

陈其中对融资上市的题目有兴趣,但是自己一是不懂,二是觉得一帮泥腿子搞上市,与痴人说梦无异。李在然既然有兴趣,那也不必得罪他,县里愿意用他的平台,倒也无所谓。反正挣钱了有自己的份儿,亏钱了他几乎没有损失。但是孙莉打电话给他说,一定要重视大发公司的事情,这一点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如果孙莉参与其中了,那么这件事可能不但可行,而且充满了希望。

李在然提出过,准备拿大发公司的融资去搞电厂,这对陈其中启发很大。电厂就是印钞机,从来没有什么行业如此稳定而又如此暴利。如果真的能上市,真的能把电厂建起来,那么不但能满足大成县未来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谁建电厂谁受益。陈其中跟李在然提出,能否把电厂项目转让给东山,从而令东山能够再迈上一个大台阶。李在然当时没有表态,只是说再议吧!陈其中感觉一定是当初李在然被自己怠慢了,回想起自己当初一副铁公鸡的架势,真是后悔不迭。

陈其中觉得应该跟李在然做交易,他感觉李在然不简单。虽然他年轻,但是很会捕捉机会,也懂经济,善于抓住热点。能有孙莉那样的人支持固然好,但是如果能够把李在然握到手中,可能也是一张好牌,而且李在然和孙莉都在支持他,本身就说明了一切。他决定改变方式,拿出一副朴实淳朴、逆来顺受的形象来和李在然交往。

其实李在然对电厂的事情有自己的考虑。电厂在谁手中不重要,关键是电厂的资产能否再次实现裂变,在什么时机用什么方式来实现。电厂之外,还有不少题目可以做。金仁厚告诉李在然,今年年底之前还本付息的压力有六个多亿,明年还要多,大概一直要持续十年的时间。每年六个多亿,这就是前任政绩的代价,也是自己需要为前任去填补的窟窿。如果他在这里干两届,也就是十年的话,就必须在填补窟窿之后才有资金发展倍增计划,而这些资金加起来的话几乎是天文数字。

对东山这个坐地户,李在然对陈其中的期望更高。他看重的不单是东山的经济,还看重它的品牌和影响力,另外还有东山作为地头蛇对当地农民的控制力。MK征迁事件发生后,机关里面处理了几名干部,其他的钉子户关系户都被东山给撵了出去。金仁厚没有跟李在然说陈其中用了什么办法,陈其中自己也没有讲,反正很快土地就腾空了。那些关系户纷纷吃了哑巴亏,找于文华想办法。于文华看到李在然把事件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给自己留了面子,而且东山村也参与其中,实在不好再找茬,也就忍下了这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