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主沉浮
26946000000055

第55章 东山

陈其中是东山村的老支部书记,他在这个位置上已经有近二十年时间了。刚对外开放的那一年,他还是村第二小队的副队长。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山村靠山临海,环境优美。然而,东山起初是一座穷山,除了山石和坡地之外,连果树都无法生长。当年全国农业学大寨,各地搞梯田建设的时候,东山村却无论如何也搞不出梯田来。不是村民不努力,而是自然条件实在不具备。改革开放之前,东山村一直是市县乡里的后进村。不具备自然条件,村民又被绑缚在土地上,久而久之,东山村就成为远近闻名的穷地方。女青年到了结婚年龄都往外跑,总算能找到婆家。外村的女青年只要听说介绍东山村的对象,几乎没有乐意来的。经历了“****”的严重破坏之后,村集体和村民的生存状况又进一步恶化。虽说不能用民不聊生来形容,但也实在是好不到哪里去。

陈其中从来就不是一个老实农民。他能当上小队长不是因为他根正苗红,而是他总能想方设法在上级的眼皮子底下搞点小花样。他所在组的五十多户村民居住在村东头,按血缘关系都能排出辈分来,陈其中在这里面算个长辈。那时候的农村都很在意辈分位次,虽然他年龄小,但是因为辈大,所以自然在这一族中有话语权,再加上他为人还算忠厚,平等待人,逐渐就赢得了族中老少爷们的信任。陈其中的头脑异常灵活,他不愿意挨饿受穷,时时刻刻都在想该如何过上好日子。老婆生孩子那年,家里没有营养品。眼看着老婆孩子没得吃,他就在自己家里捣腾了一具石头磨,磨豆浆喂孩子。有时候多出来几碗,他就分给族中老弱病残的人家喝。陈其中家里也没有多少豆子,慢慢地族中其他人家就开始拿出自己家的豆子,请他帮忙磨豆浆。这一来二去,大伙的生活改善了不少。由于那个年代磨豆浆不是件小事,自己用倒也没有人管,要是卖出去或替人加工,可是不小的罪过。所以大伙就悄悄地把这件事隐藏起来,生怕暴露出去。

有一天,陈其中跟族中几个长辈说,“城里人早餐喝豆浆,一碗能卖上一毛钱,你们想想,这豆浆大部分是水,豆子才有多少?我看,咱们不如想办法加工豆浆卖到城里去,赚点钱大伙都能改善生活。”大伙一商量,觉得这件事风险太大,自己喝倒也罢了,如果真要到城里去卖,怎么可能不暴露呢?所以大多数都表示反对。陈其中也不多劝,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应该可行。所以,他自己悄悄地跑到城里去寻找机会。第一天天不亮,他自己挑着两大桶豆浆,走了五里路来到县城,在一处居民区停下来,结果半小时不到,全卖光了。陈其中一算,竟然净赚十多块钱!要知道,他们村一个男劳力一天的工分也就是两毛多钱,十块钱要顶他干多少天农活?

陈其中就这样偷偷干了一个多月时间,每天都赚十多块钱。有一天,一位顾客问,“你一天最多能生产多少豆浆?”陈其中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就回答说,没多少。那人说,“如果你能生产三百斤,我们厂都要了!”陈其中一听,天大的买卖,一天能赚三十元,一年就是一万多元!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又强作镇静,仔细地询问对方情况。原来,对方是农机厂的总务科长,打算加工豆浆给工人当福利用。

陈其中回到家中,把族人召集在一起,先是把前面一个多月赚的钱分给了大家,然后把农机厂的事情说了一下。看着到手的钱,大伙还有啥好说的,谁愿意与穷为伍呢?但是,这件事情坚决不能在村里大张旗鼓地干,为了让陈其中能够专心干事,大伙决定统一按手印,说这是大伙自己的事,一定要共同担责。于是,陈其中把磨坊搬到了农机厂里,除了供农机厂使用外,多余的部分向周边居民销售。

一年下来,陈其中所在的组每家都获得了好收成,大家乐得嘴都合不上。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一组过好日子的消息慢慢在村里流传开来。虽然经常有人打听,但是由于大家都签字画押过,所以都坚决不对外人讲。等到三中全会开过之后,村委找到陈其中,说希望他能够想办法带动全村致富。陈其中盘算着,光靠磨豆浆卖豆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全村都带动起来。他跟村长说,“要全村致富光靠小买卖不行,我们现在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有的是劳力。现在城里到处都在搞建设,可以考虑以村的名义成立个工程队,外出揽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干。这样,村集体有了收益,村民也有收入。”村委研究后觉得这是条路,决定委派陈其中负责组建队伍并以村的名义外出务工。村里人听说陈其中牵头,都非常高兴,村里早就流传说陈其中心眼多会赚钱,都愿意跟他做事。陈其中也不负众望,从农机厂的厂房改造开始,东山村建筑队渐渐地在县里有了小名气。逐渐地,不但在县里干干活,还揽了许多外地的工程。一个近千户的大村就这样被带动起来,走上了工程致富的路子。陈其中也被大伙推举当上了村委书记。

陈其中看到全国各地的农民工都走上了工程致富的道路,他觉得恐怕这条路已经快走不通了。在城里时,他学会了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道理。他决定上马建材厂,从水泥预制件生产开始,逐步增加了钢材加工、铝合金加工等多个生产项目。80年代中期以后,东山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不仅早就甩掉了穷帽子,还成为全国闻名的致富村,陈其中本人也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

李在然接手大成县的时候,东山村的集体经济已经涵盖了旅游、建筑、纺织、房地产等诸多领域,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规模,是省内唯一可以与北海村媲美的农村。

李在然找到陈其中来谈旧改事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大成县还找不到任何一家国有或民营企业,能够像东山一样具有资金实力,能够像国企一样听话。严格来说,东山虽然不是国企,但是它的赢利能力和工作效率绝对不是任何一家国企所能超越的。李在然之前的历任县长都对东山村投入了巨大精力,给予资金、土地等各种扶持政策。李在然想,现在是该让它为大成县做贡献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