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主沉浮
26946000000033

第33章 反哺

张省长顺利到任了,孙莉的前景还不是特别明朗。大禹号事件之后,省直机关和其他地市的许多人都在觊觎那个副省级岗位。这些竞争者当中,孙莉的年龄资历是最浅的。她既没有特别丰富的机关工作经验,也没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不可否认,孙莉到海州的工作成绩是瞩目的,但无论是汽车厂灭火,还是发展智慧城,都没有产生实实在在的政绩。汽车厂自不必说,很多人认为那是金融危机平息后的自然结果。智慧城就更是停留在口号和宣传上,如果说有所动作,那也是在设计方案上确实动了很多心思。连破土动工都还没有做,何来建设形象?而大禹号事件给孙莉加了分,在一部分人看来似乎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依靠一场灾难,依靠慰问家属表现出的善行,更像是一场作秀之举。诋毁孙莉的说辞逐渐在官场中蔓延起来。

孙莉自知自己的这些弱项,对那些充满敌意的说法也偶有耳闻。但是孙莉反视自己,应该找不到可以被对手击倒的硬伤。唯一的隐患是汽车厂卖给美国大通联合公司,然而整个过程既是当时形势所迫,也是集体决策的结果。至于后期大通联合公司又转卖给龙汽,那完全可以说是市场行为,与她更是不沾边。她知道后期的交易过程中,有天文数字的交易额,但是不论如何,也查不出和自己有半点关系。自己既没拿钱,也没有参与其中的谈判交易过程。她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相关人员。这笔巨款名正言顺地留在美国,成为美国大通联合公司的收益,从而变通成为相关人员的合法收益。这笔收益证明了这样一件事,她不但能够依靠母亲的关系进入仕途,也能够在仕途上反哺这层关系。反哺才是重点所在,不能反哺才会真正失去前进的动力。孙莉深知,一名副省长和一名副省级市长比起来,后者能够调动的资源更多。如果能够顺利晋升,那么反哺才会更加有力。因此,她一定要得到这个位置。

孙莉一方面在省内活动,通过自己过去的老领导和同事,展开人脉攻势,另一方面抓紧到上面开展活动。这个级别的干部已经不是省里能决定的,所以上面的意见至关重要,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而底下的作用虽是次要矛盾,但是也很重要,毕竟考察评议投票还是要经过下面的人。这上上下下的活动,既需要时间也需要经费。时间上好说,作为海州的一把手,没有人会过问她在忙什么,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时间和行程。经费是个问题,通常的差旅费可以正常报销,然而那些送礼的钱数额过于巨大,如果走财政的账目,将来肯定会造成隐患。如果通过海州的国有企业的账目,也不安全。柳岩、慕平这些企业家们,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异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既是企业家,也有海外身份,他们在境外的账目不会有人去查。况且,作为自己的代理人,他们也为自己留下了充足的活动经费。这些经费从来不会经过自己的手,只要她需要,可以随时支配使用。不但自己的上线需要用钱来供养,就连跟随自己的随从们,也需要用钱或权来维护。孙莉相信,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所有的感情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即使自己作为上级,如果不能给下级带来进步的空间或利益的预期,那么自己也不会得到他们的拥护。如果你对下级的需求无动于衷,那么自己不但得不到拥戴,反而会招致愤恨。这种愤恨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阻力,使自己的政令不能畅通,使自己的威信变得脆弱,甚至会把他们推向政敌的一方,使自己深陷囹圄。

李在然还没有明白反哺的道理。这也不奇怪,张省长是自己的岳丈,他心疼女儿自然会对自己的前程负责。况且张省长那个年龄段的人从计划经济时代走来,对金钱、权力这些资源的认识远不及后辈们深刻。他们经历了“****”后百废待兴的时期,踏踏实实干工作是必然的职业素养。他们的脑子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只要自己努力干好工作,群众会看见自己,上级组织也会看见自己。组织上无论把自己放到哪里,都是对自己的信任,都需要自己解决一切困难。他们很少跟组织提要求,尤其是个人进步的要求。这一点与孙莉等这些后辈们相比,在思想和行动上出现了明显的代沟。所以,张省长既不需要李在然的反哺,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反哺。他心中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李在然对婉婷好,只要李在然在官场上能跟上平均节奏就行。

孙莉对李在然也没有反哺的要求。因为他们之间配合工作时间很短,况且李在然手中也没有什么资源可以使用。孙莉对李在然的定位,就是当好一个棋子,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就行。等到将来机会成熟之后,再看李在然适合往哪个方向发展再决定去向。在智慧城项目上,李在然已经表现出比同龄人更加全面的优势,确实是个值得培养的人才。然而自己的前途在瀛洲,对李在然而言,既没有明显的政绩,也没有更多条件值得交换。虽然张厅长现在已经是张副省长,可是彼此之间都知道如果孙莉顺利当上了瀛洲市长,那么彼此之间还是一种互相尊重与和合作的关系。孙莉给张省长面子,但是犯不着去巴结他,况且自己的前程远大,而张省长即将日落西山。

当李在然问张省长,孙莉离开之后自己该何去何从时,张省长的回答是继续做好眼前的工作,等到新任市长到任后,再按照新市长的分工做事。当李在然问孙莉,如何考虑自己的前程时,孙莉也是如此回答。

李在然非常清楚张省长和孙莉是两个套路的人,他们俩对自己的前途出现了近乎一模一样的答案,这是不合乎逻辑的。必定是一个人是真心而言,另一个人是敷衍之语。他还不知道这是因为一个人不需要他的反哺,而另一个人没有得到他的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