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主沉浮
26946000000029

第29章 牌子

回到海州后,李在然把深圳之行的情况作了专门汇报。他跟孙莉说,“深圳的互联网产业做得非常好!这趟考察访问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作为特区,深圳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个领域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深圳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即便是简单照搬深圳模式,我们也会把智慧城项目做起来!”他在说这番话之前,心里面掂量了许多次。如果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肯定会遭受批评,搞不好还会被孙莉认为没胆量没魄力。他承认自己的境界无法像孙莉那样看得更高更远。所以,他只好说出些貌似有道理,实则无用的话来,希望能够从孙莉那里得到进一步启示。

孙莉说,“你的看法很准确。深圳是一线城市,海州是个三线城市,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但是海州完全可以在借鉴深圳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来。这一点很重要!前两天,我又到上面的几个部委去跑了一趟,这些部长们非常认同我们的设想,都纷纷表示要给予大力支持。国家计委最近正在酝酿打造20个智慧城市试点,初步决定把我们列进去。国家经贸委正在酝酿树立互联网产业发展示范城市,我们也很有希望拿下这块牌子。”

李在然说,“还是您看得远!示范试点这样的牌子来得太是时候了,简直是及时雨一般。有了这个国家级的金字招牌,我们在对外宣传、招引企业和人才的时候,简直是如虎添翼!”

孙莉说,“牌子的重要性不单是宣传的问题,关键是一个资源集聚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体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为了做成一个产业,树立标兵的形象极其重要。为了树立标兵,上面会不计代价地投入资金和扶持政策。就像瀛洲的北海集团一样,被列入新农村的模板之后,各类无偿资金、无息贷款如同雪片似的落到了北海的头上。从来也没有人说要它还这些资金,而它用这些资金不断扩张规模,已经扩张了五十多倍的土地面积。”

李在然说,“我明白了,这就是大而不能倒的道理。就像过去的国企一样,因为肩负了太多的责任,无论如何也不会破产。北海的情况我听说过一些,金融危机刚发生时它的资金链都断了,但是为了维护它的形象,为了证明它的正确,不断有资金注入。危机过去几年后,它不但没有破产,反而比危机之前更加庞大了。”

孙莉说,“牌子有两种。一种是选择一个自然产生的优秀者树立牌子,另一种是先给牌子再树立。深圳不需要牌子,它已经足够好,但是我们迫切需要这个牌子,这样才能往下走。智慧城这个工作,不是单纯地建设、招商,要把牌子的作用用好、用足才行!上个月,我参加省里组织到南方考察医药产业的活动,江苏一个城市做得特别好,集全省全国之力打造出一个中国医药城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力争把智慧城也打造成全省全国的标兵!”

李在然说,“市长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说实话,刚从深圳回来的时候,我都快崩溃了,深圳和我们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如果按照自然发展的速度,恐怕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超越它!您刚才讲的让我明白到,高点定位就是要把我们自己打造成为全国的标杆,这样才能够有机会集全国资源于一身,这样才能打造成为中国智慧城!”

孙莉说,“看来你的悟性不错!这个事情先说到这里。那个墙改办归你们局管吧?”

李在然说,“是的,您有什么指示?”

孙莉说,“有一个人要调到墙改办去。你去办一下。”

李在然问,“这人是什么情况?”

孙莉说,“回头张秘书会让他找你去。你不用问太多,这个人很有能力。你只管办好调动手续,将来有机会再好好使用!”

李在然在回自己办公室的路上,琢磨着孙莉的想法。她和张厅长的套路不一样,可以说孙莉更关注的是形象和影响力,她有调动上层资源的能力和办法。李在然觉得孙莉其实和自己一样,对海州和深圳对比情况有清醒的认识。不同的是,自己处在底层,看问题的时候难免有局限性。而孙莉在上层,她能调动的资源多,也知道体制的规则,所以视野上基本不受限制。特别是在争取国家级牌子这个问题上,自己从前没有想到,或者说没有认真去想,而孙莉就很清楚这个牌子的重要性。张市长在任时,创建过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这些牌子是在给城市打上一个个标签,创造出有吸引力的品牌效应。说到底,牌子带给人一种想象力,在事物本身具备实实在在的优秀品质的基础上,对它的未来产生的一种良性预期。比方说,提起全聚德烤鸭都知道它是名牌,那是基于百年老店品质的事实,所以认为未来品质会一样好。然而近些年来,却出现了一种打造名牌、包装名牌的做法。就像眼前要做的智慧城一样,内容还没有做到,形式上的牌子已经包装出来了。有了牌子,剩下的就是如何充实内容了。这的确是特殊国情背景下的一大特色。

李在然想,环境决定意识的道理一点不假。前天在深圳时的想法跟现在完全不同。那些天自己对智慧城的实施计划失望到了极点,可是在听了孙莉的计划之后,又感到前途一片光明。听组织的话、跟领导走,这真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你能策划出一个足够好的题目,这个题目又能够获得上级的青睐,然后就能借助领导的资源把这个题目做起来。资金往往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题目是否能迎合领导的胃口。领导满意时,你想不出政绩都难。想起皇帝和两个裁缝的故事,李在然觉得这简直就是现实社会的写照!可是转瞬之间,他又觉得用这个故事来比喻社会的想法很龌龊。人总是需要新目标,社会也总是需要新目标。如果一个带头人不能做到及时地提出新题目新主张,那就无法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就无法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就无法凝聚人心。虽然有时候目标是荒唐的,但是在名利社会中,又有谁会揭露权势人物的荒唐呢?

李在然觉得智慧城这个题目不但不荒唐,反而特别贴近当前的潮流。先戴上高帽子,穿上漂亮外衣,然后再具体实施的办法恰恰是实事求是的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