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国后,为巩固统一,相继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代的一般服饰仍然沿袭战国的习惯,款式比较简单。在军事上,秦国效法赵武灵王的胡服,改为上襦下裤的形式,秦始皇兵马俑即可证明。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后,为了标榜自己的功绩,制造了大规模的随葬品——兵马俑。从这些兵俑可以看出,级别不同的人,穿着的服饰也不同。在秦代,军官可分为高、中、低三级。
高级军官,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铠甲,下身穿长裤,脚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顶部列双鹖的深紫色鹖冠,颌下系一根橘色冠带,打八字结,胁下佩剑。秦代将军陶俑
中级军官的服装有两种:第一种是身穿长襦,外披彩色花边的前胸甲,腿上裹着护腿,脚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双版长冠,腰间佩剑;第二种是身穿高领右衽褶服,外披彩色花边的齐边甲,腿绑护腿,脚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双版长冠。
低级军吏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腿扎行縢(裹腿)或护腿,脚穿浅履,头戴长冠,一手按剑,一手持长兵器。此外,少数下级军吏俑穿轻装,即没有铠甲的服装。
士兵根据兵种可以分为轻装步兵、重装步兵、骑兵、战车驭手等。轻装步兵身穿长襦,腰束革带,下着短裤,腿扎行縢,脚穿浅履,头顶右侧绾圆形发髻,手持弓弩、戈、矛等兵器。重装步兵的服装有三种:第一种是身穿长襦,外披铠甲,下穿短裤,腿扎行縢,脚穿浅履或短靴,头顶右侧绾圆形发髻;第二种的服装与第一种略同,但头戴赤钵头(绛帕),腿缚护腿,脚穿浅履;第三种服装与第二种相同,但在脑后梳扁形发髻,不戴赤钵头。骑兵战士身穿胡服,外披齐腰短甲,下着围裳长裤,脚穿高口平头履,头戴弁(圆形小帽),一手提弓弩,一手牵拉马缰。战车驭手的服装有两种:一种是身穿长襦,外披双肩无披膊的铠甲,腿缚护腿,脚穿浅履,头戴长冠;另一种服装是一种特殊的铠甲,这种铠甲经过了特别加工,脖子上有方形颈甲,双臂臂甲长至腕部,与手上的护手甲相连,对身体防护极其严密。
除了这些军服外,秦代的官服还有什么特点?秦始皇在官服制度上,废除了六冕,只采用一种祭祀礼服,即上衣下裳都是黑色的大礼服。袍是继深衣之后出现的一种长衣,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秦时的男子多以袍为贵。袍服的样式以大袖收口为多,一般都有花边。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绿袍,一般庶人穿白袍。官员头戴冠,腰间佩刀,手执笏板,耳簪白笔。
儒生和普通老百姓怎样着装呢?在秦代,儒生是十分重要的阶层,他们的服饰表现出独特的一面,既拘泥于古代,又有所创新。他们穿着的衣服和当时流行的服装款式有所不同,但质地却是一样的。儒生们所穿衣服的领子是方正的,这是很独特的。儒生们衣着很朴素,通常是冬天穿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夏天穿褐衣,即便是在朝为官,衣着也很一般,一点都不华丽。一般农民的服饰式样主要是用粗麻、葛等制作的,有褐衣、缊袍、衫、襦等。普通老百姓身穿交领、窄袖长衫,有的束发髻,有的戴小帽。
大开眼界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骑兵俑、武士俑、车兵俑、弓弩俑、马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何已会成为丝绸之路起点的一个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