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之最全知道(图文本·珍藏版)
26801600000052

第52章 医学篇(1)

最早的叩诊

临床医生给病人做体格检查时,少不了叩诊,因为“视触叩听”是西医诊断疾病中最基本的四种技能。关于叩诊的形成,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300多年以前,奥地利南部格拉兹镇上有个酒店,终日顾客盈门。酒店老板有个儿子名叫奥延布斯加,他常到酒店来玩。

有一次,奥延布斯加看到父亲在酒桶上用力拍打,甚为纳闷,便向父亲请教。父亲向他解释说,他拍打酒桶,并根据所发出的不同声响,从而估计酒桶里有多少酒;还告诉他说,假如酒桶上部声音响亮,而酒桶下部声音沉闷,说明只剩下半桶酒了。

后来,奥延布斯加当了一名医生。当时医生看病,只能根据病人的体征和表象来观察判断病情,很容易造成误诊。善于思考的奥延布斯加想起儿时父亲拍打酒桶的情形,并由此得到启示。

这样,他便在家人及病人身上进行叩打试验,经过仔细的辨别,发现腹部、胸部出现某些病理变化时,叩打所发出的声音与健康人会有所不同。

根据其临床经验,在1761年,他写了《新的诊断法》一书,详尽阐述了叩诊法。但是,由于保守势力的影响,此书问世后,非但没有给奥延布斯加带来荣誉,反而招来了一片嘲讽。因此,叩诊法一时得不到社会的承认。

40年后,法国医生柯尔比萨在旧书摊前偶然发现了《新的诊断法》一书,遂欣然买下,认真地阅读后,经过反复验证,证明了奥延布斯加这一发现的实用价值。于是,柯尔比萨便向临床医务工作者大力宣传。

不久,这种叩诊法不仅为医学界所接受,而且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如今,这种方法和视诊、触诊、听诊、嗅诊共同组成了西医的检查体系。

最早发现的磺胺药

磺胺药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一类抗菌消炎药,其品种繁多,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了。可是,最早的磺胺药却是染料中的一员。磺胺药问世之前,西医对于炎症,尤其是对流行性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总是棘手得很,因无特效药可施。

19世纪后半叶,微生物学家发明细菌染色法后,有人观察到某些燃料的杀菌作用,可是后来又发现,不少染料在试管内虽有杀菌作用,但对人体却有毒性而不能应用。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虽获得一些疗效,但它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未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在试验偶氮染料过程中发现,“百浪多息”对于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做实验,获得成功。此间,杜氏的小女儿正巧因手被刺破引起感染,不久发生了败血症,虽经名医多方医治,均无济于事。杜氏在焦急不安之中决定用“百浪多息”给女儿一试,结果她竟从九死一生中得救。

1935年初,杜马克发表论文报告了他应用“百浪多息”的效果。当时许多学者对这种染料在试管内无杀菌作用,而在动物及人体内竟会有如此大的功效,为此都感到惊讶与迷惑,因此纷纷对这种奇妙的红色染料进行研究。不久,法国特利弗尔等研究认为,上述染料的抗菌消炎作用,是由于它在体内分解为氨苯磺胺(简称磺胺)的缘故。

他们将“磺胺”进行动物实验,发现对链球菌的疗效与“百浪多息”相同,于是磺胺的名字迅即在医学界广泛传播。其实,氨苯磺胺早在1908年就被化学家合成了,可惜它的医疗价值当时没有被人们发现,因而默默无闻了20多年。磺胺药迄今仍然是消炎杀菌的重要“武器”之一。

最早发现的抗菌素

抗菌素是由各种微生物天然产生的一大组抗菌剂组成的,它们具有选择性的抗菌活性。抗菌素在控制动物致病微生物方面的成功,使它们有可能应用于食品防腐方面。可是,由于担心经常使用抗菌素会产生微生物抗药性,有的国家已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但是,有的国家却允许限制性地使用少量的抗菌素。

抗菌素的发现时间应追溯到1928年,当时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工作的细菌专家弗莱明教授,有一次,他无意中把一块带有细菌的培养皿平放在窗台上。不久以后,在这块培养皿上长出了一团团青绿色的酶花。更出人意料的是,酶花附近的细菌有的死亡,有的枯萎。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弗莱明的极大兴趣。

经过反复的研究,弗莱明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那种形成青绿色酶花的青霉菌,能够分泌出一种杀死或防治细菌生长的物质。弗莱明把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并在1929年6月,把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的《实验病例学》杂志上。

最早的避孕套

避孕套在英文词汇中称为Condom,这是根据它的发明者、17世纪晚期的一位英国医师约瑟夫·康德姆(Joseph Condom)的名字命名的。康德姆发明的避孕套,是采用小羊的盲肠制成的。他先将羊肠剪成适当的长度,然后晒干,接着用油脂和麦麸使它柔软,直至变成薄薄的橡皮状。

由于康德姆发明了避孕套,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封他为骑士勋爵,他的发明被英国人称为“愉快的发明”。

然而,历史材料证明,康德姆并不是避孕套的鼻祖。因为,类似的“性爱工具”在古埃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品上都有所描绘。这种最早的避孕套,是用动物膀胱或鱼鳔制成的。

1492年,哥伦布的水手们把梅毒从美洲的海地带回了西班牙,一年后又传至法国、德国和瑞士。凭着爱情的翅膀,梅毒横扫了欧洲。十年后,这种病毒便传遍了整个世界。

对此,人们很快作出了反应。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解剖学教授加布里瓦·法卢拜于1523—1562年发明了一种用亚麻布套制成的避孕套。法卢拜声称这项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性病,其次是用来避孕。有学者认为,避孕套的发明权应归功于法卢拜。

进入19世纪后,避孕套的材料逐渐为乳胶质避孕套替代。第一个乳胶避孕套,是荷兰物理学家阿莱特·雅各布博士在1883年发明的。

最早发现凡士林的国家

凡士林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保健以及许多的工业部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它的发现还要从美国的早期移民生活说起。

美国早期的移民生活很艰苦,经常会因劳作出现各种创伤。当地的印第安人无意中发现,将一些水面上蒙着的那层油涂于烧伤和创伤处,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于是,他们便将这些油装入瓶里,当药出售。那时,移民们将这种油称为“印第安油”。

此后,有个名叫乔治·毕索尔的英格兰年轻教师对这种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通过钻井方式来取得较浓的油,便和他的朋友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的泰特斯维尔附近打井。对这一行为,当地人难以理解,称之为“疯人之举”。万万没想到的是,当钻到25米左右深处时却意外地找到了石油。

发现石油的消息迅速传到纽约州,当时一位年轻的化学家鲍勃·奇斯布勒,正在致力于从煤里提取煤油的实验。至此,他的这个“大事业”自然告吹了。于是,他来到了泰特斯维尔。

在与钻井工人接触中,善于观察的鲍勃发现,大型钻头上总附着一种像蜡一样的物质,而钻井工人每当划破了皮肤或烧伤时,总是将这些物质涂于伤口。他便将这种物质带回实验,提取出一种干净的糊状油膏,具有较强的止痛、治疗刀伤、烧伤等功效。他立即向政府申请了专利权,并将它取名为凡士林。

最早的体温表

体温表是临床医生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也是许多家庭中常配备的医疗用品之一。它是由欧洲人桑克托留斯医生发明的。

桑克托留斯医生是伽利略的朋友,他一直都在寻找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判断病人体温的方法。一天,桑克托留斯医生去访问伽利略,发现伽利略正在研究气体温度表,桑克托留斯医生从中受到了启发。

1595年,当伽利略完成气体温度计后,桑克托留斯医生按自己的设想和诊病的需要,对气体温度计进行了改进。在1600年,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体温表,当时温度计的管子里装着的是红色酒精。

1714年,德国科学家华伦海用水银代替酒精,由于水银在零下39度才开始凝固,350度才开始沸腾气化,可扩大测量温度的范围。并且把水在一个大气压下的冰点定为32度,把沸点定为212度,中间划分为180格,每格定为一度,这就是华氏温度。

摄氏温度计产生于1742年,它是把一个大气压下水的冰点定为零度,沸点定为一百度,中间分为一百格,每格一度,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摄氏温度。

第一个听诊器

听诊器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至今还只有160多年的历史。

在听诊器问世之前,西医对胸膜、心肺疾病的听诊,是用耳朵直接贴附于病人的胸部来进行的。这种方法在遇到肥胖病人时就显得无能为力,甚至一无所获。

1816年,法国名医兰尼克由家到医院的路上,看到一些儿童在玩别针划刺木头的游戏,即在一端划刺木而在另一端听声音,他受到很大的启发。他迅速地走到医院病房内,临时找到了一本薄书本的封面,他把它卷成圆筒状,将圆筒的一端放置于病人心脏的位置,另一端贴在自己的耳朵上,结果使他大为吃惊,因他所听到的声音竟比以往用耳朵直接听诊更为清晰。兰尼克的发明,可以说是听诊器的雏形。

后来,兰尼克继续进行思考和试验后,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木制的听诊器。

最早的注射器

从医学史书的记载可以看出,注射器出现的最初形态是灌肠器。

我国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他的《伤寒论》“阳明全篇”中写道:“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随后,在“猪胆汁方”一文中又明确指出:“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陈醋少许,以灌谷道(肛门)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接着,他对“灌谷道”的解释为:“以小竹管……内入谷道中。”这种小竹管就是灌肠器——注射器的雏形。

15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人体的组织结构,纷纷进行尸体解剖。为解决尸体防腐问题,意大利著名解剖学家欧斯达狄士等借助“注射器”,将防腐剂注入尸体的血管里进行防腐。

1851年,法国医生普拉威茨研制了一个金属注射器。在同一时期,爱尔兰医生德林也用自己制造的金属注射器给病人注射镇痛剂。

1896年,德国科学家路尔成功地制造出第一个玻璃注射器,并从此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最早的麻醉术

据文献记载,世界上最早的麻醉术要算是我国的名医华佗发明的麻沸散了。早在公元2世纪,华佗就应用中药“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进行全身麻醉剖腹手术,这使祖国医学在麻醉学上和腹腔手术方面遥居世界前茅。

19世纪初,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化学工业的发展,为麻醉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英国化学家戴维在一次很偶然的机遇猜想氧化亚氮有麻醉作用。后来,威尔士的学生摩顿对老师的失败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又从化学家杰克逊那里得到启发,采用乙醚进行麻醉,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1846年10月获得成功。

很快笑气、氯仿、乙醚等麻醉药物广泛用于解除手术病人的痛苦,使手术治疗疾病时更为人道。之后麻醉学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最早的国家医学院

从文献来看,医学史上最早由国家开办的医学院是公元6世纪中叶隋代的“太医署”。

据《旧唐书》记载,隋代所创设的“太医署”即是当时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同时还担负一定的医疗职能,其中配备有医药学教学人员、医务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共1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