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五日,杭州将军鄂密达、浙江巡抚李卫谨奏:为钦奉上谕、恭缴朱笔谕旨事。雍正四年十月十三日,臣李卫准到兵部大票内开,内廷发浙江巡抚,杭州将军同开看黄匣一个。事关紧要,相应马上飞递该衙门交投等因。臣李卫随即密行知会臣鄂密达,公同望阙叩头,启封默读皇上朱笔密旨。臣鄂密达即调副都统富森,臣李卫即令刑部额外郎中朱伦瀚、杭协副将李灿会同一处,密将旨意备细传令遵行去后,随于十六日,据富森等回称,当于十三日密带兵役,连夜前往海宁县,带令知县钟维楷领路,星宿同往,于十四日到海汾桥地方查嗣庭家。所居周围水荡,止有西邻房舍数间,其附近河下,泊有尖头船三只。即一面将船只看守,一面将嗣庭住宅前后左右分绕防范。入其宅内,随将合家大小,分别男女,各令关闭空房之内,即于一切房屋,逐间细加搜检,凡箱笼橱柜以及抽桌、木盒、纸卷、包裹、瓶甕等类,尽数开看;床橱周围,悉行照遍;遇有地板房屋,砖板俱行揭起;其墙壁地面,凡有可疑之处,俱行拆掘;所有堆贮书屋,并搁放橱柜等处字迹书本,俱搜集一处,令亲身所带之人看守。次日,即将押往船内,起出包箱,公同一一开看,其男女衣服行李等类,逐件翻寻讫;仍恐内外搜检,或有遗漏,复又将从前所查之处,再加细搜,并将包裹什物,以及狼藉抛弃一切字纸,尽行抖出收贮,始将关闭等人放出。除妇女不问外,当即讯。据查嗣庭之子查沄、查克上及家人夏连等供:嗣庭于九月十三日在江西省城起身进京,即着查沄带同夏连于本日一同分路,令其回海宁接取家眷上京居住,于二十九日到家。十月十二日,在嘉兴雇船三只,择于十五日起身开行等语。已经搜出十二日雇船文契三纸。又再三查问查沄查克上等,有无寄顿别处字迹书本,同供并无隐匿寄顿,查出甘罪等语。其查嗣庭现住房屋以及衣服器皿外,又于各处所见零碎银钱,约共一百余两等项,因未经奉行,不便擅动,止将搜了一切字迹书本尽数押送前来等情,于十六日午后到省。臣鄂密达随将解到书籍,暂行加封看守,俟臣李卫于十八日武闱报竣,公同点检,并派令驻防章京二人,及因公在省知府五人,一同将所搜书籍册本,逐张一一细加揭看,除板刻旧本通行之书及八股文章、京报、契账等类,暂行开明封固,交署杭州府徐有纬收财外,所有一切字迹、钞录书本,以及往来书札笔迹,不论片纸零星,凡有可查者,尽数密加封固,遵旨解部再查;奉到谕旨内令将一应字迹抄录书本,搜出封固送部,所有衣服、器皿等类,臣等未敢擅便,仍交令海宁县收藏原屋。谨将字迹书本开具细册,会差千总张永胜领催楞太赍解进京,送交兵部,并咨明将应发何部查收之处,具奏请旨钦遵外,缘奉密旨事理,合将搜查情由,会同复奏。所有钦奉上谕一封,恭同赍缴,伏乞皇上睿鉴施行。谨奏。
尽管查抄得如此细到,可是雍正对这次查抄的结果并不满意。他在奏折上批的是:“前谕甚明,止令搜察字迹,衣服,器皿何必封(贮)耶!”
当时的查抄清册上无非都是些与治罪无关的史籍书目:
查家家藏往来字札并手录书籍编后。计开:《二十一史》抄本十九套,又七本,共一百十四本。抄白《明史》二本,稿本《酌中集》一套八本、又《酌中集》八本,《宋翰林燕石集》四本,《罗享信集》一本,《唐殉集》一本,《唐文粹》二本,《十七帖述》一本,《孝义》一本,《野获编》四本,《南渡大略》一本,《熊勿轩集》二本,《声画集》二本,《辛已泣蕲录》一本,《汴围湿巾录》一本,《外篇香草》一本,《中兴御侮录》一本,《禹贡》二本,《后汉摘典》一本,《姚东泉集》一本,《唐诗》二本,《十七史蒙求》二本,《建炎朝野记》一本,《唐摭言》四本,《渔隐丛话》二十本,《钱氏家宝》二本,《目科》二本,《青溪弄兵录》一本,《礼记》二本,《玉壶清话》二本,《东林点将录》一本,《幸存录》一本,《靖康孤臣录》一本,《杂录古典》二本,《陈子元书》一本,《东华集》一本,查前案学考试册二十四本,查氏自作诗文并账目杂记十本、二帙作一包,《万寿颂奏疏》一本,《秋锦诗抄》一本,《尺牍》一本,拟《四书》题一本,书夹板号目一本,《丙申诗抄》一本,《秋兴集》一本,《戊戊诗抄》一本,瘦竹斋《公车新艺》一本,海汾日用账目一本,杂录诗文二帙,以上十本,二帙一包。检搜 查嗣庭一应字迹书札诗文开列于后:一应新旧来往书札共一百三十三件,一伊致他人字札共一十七件,一切新旧家书一百四十一件,伊戚友书札共一百八十四件,一众人托带京书十四件,一诗文一杂稿百九件,一零星杂录时文一包,一细字小文章六十五张,一纸绫字对共二十二件,一纸笺字对共十七件,一杂抄共十一本;一款扇十柄。册后署雍正四年十月,铃有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关防。
次年(雍正五年)二月,雍正迅即查处了与查嗣庭在江西主考官任上与之有联系的官员:江西巡抚汪漋,“违法将房屋卖给查嗣庭,降四级,以京官调用”。布政使丁仕一,“由部务特简荐陞布政,辜负朕恩,着革职发往高其倬处。或者有应修城工,或别地方工程,派伊出资效力”。副主考俞鸿图,自认出“日省月试”一题“予以免罪”,“着革职在翰林院编修任内行走”,但又追出所谓“收受举人牌坊银两”,不久,在一次出学差时,被加上“仍不知检束”的罪名,最后还是逃不了“论死”,枉送一命。
查嗣庭既被“革职拿问”,打入天牢,“交三法司严审”,其苦楚不可言喻。他自知这次获罪,绝无生还之望,就在雍正五年阴历三月廿二日申时,在监狱里服毒自尽。
查嗣庭的自尽,引起了雍正更大的震怒。五月初七日,“内阁衙门议奏:查嗣庭蒙恩擢用,历官至吏部侍郎,阴怀二心,忍行横议。臣等谨将查嗣庭所著日记悖逆不道大罪,并夤缘请托,关节私书,逐款究审,嗣庭亦俯首甘诛,无能置喙。除各轻罪不议外,应照大逆律,凌迟处死,今已在监病故,应戮尸枭示。查嗣庭之兄查慎行、查嗣琛,子查沄、侄查克念、查基应斩立决。查嗣庭之子查克上,在监病故,次子查长椿、查大梁、查克瓒、侄查开、查学,俱年十五以下,应给功臣之家为奴。所有财产,查明入官。”
得旨:“查嗣庭着戮尸枭示,伊子查法,改为应斩监候。查慎行年已老迈,且家居已久,南北相隔路远,查嗣庭所为恶乱之事,伊实无由得知,着将查慎行父子俱从宽免,释放回籍。查嗣庭之胞兄查嗣琛,胞侄查基,俱免死,流三千里。案内拟给功臣之家为奴各犯,亦着流三千里。其应行拿解之犯,该抚查明,一并发遣。查嗣庭名下应追家产,着变价,留于浙江,以充海塘工程之用。”
查家是个世代和睦的大家庭。案件初发生时,全家老少包括僮仆因受株连而被抓送北京刑部监牢的人口,一次就有上百。查嗣庭之子查克上,原来已官至内阁中书,早在查嗣庭自杀之前两天,即三月二十日死于狱中,无论是病死还是自尽,这对查嗣庭之死肯定有直接的影响,也即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紧接着,被杀的被杀,自尽的自尽,流放的流放,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家破人亡了。
查嗣庭的继室史氏闻讯后,与儿媳(查克上之妻)浦氏相约自尽。史氏悬梁自杀;浦氏本来也出身官宦之家,是嘉善浦文焯之女,这时也吞金而死。据邑人管庭芬在《海昌丛载》卷四《查氏妇女》一文记载,浦氏临死前还写了一首绝命诗:
罔极恩深未少酬,空贻罪孽重亲忧。
伤心唯恨无言别,留取松筠话不休。
查嗣庭的一个女儿远徙边塞,生死不明,在流放途中写了一首哀婉动人的题壁诗,读了真让人扼腕叹息:
薄命飞花水上浮,翠蛾双锁对沙鸥。
塞垣草没三秋路,野成风凄六月秋。
渤海频潮思母泪,连山不断背乡愁。
伤心漫谱琵琶怨,罗浮香消土满头。
受株连的年纪最大、官职最高的是查嗣庭的二哥查嗣瑮,这时已七十六岁高龄,被流放到人烟稀少的关西。没有生还,于雍正十一年(1733)九月廿四日,客死异乡。
大哥查慎行和他的长子查克建、幼子查克念等人,算是一门中最幸运的:最初案发之时,“阖门就逮,先生怡然,抵京自陈:‘实不知本末。’诸大臣闻讯,亦喟然日:‘彼固敝屣一官者也,其弟仕京,相隔辽阔,宁复知之?倘以此株连,不亦枉乎!乃共以其情上闻。世宗亦雅悉先生高节,特令释之,并其子。”查克建成进士较早,这时已就任刑部郎中,早年还在任束鹿知县时,就以为官清正得到康熙赞扬②,总算剩他和他们的儿子逃过了这场大难。
查慎行从雍正四年(1726)十一月初八离开海宁老家,雍正五年(1727)正月初八全家入狱,无论在押解路上,还是狱中,都历尽艰辛,浑身毒疮,又加生虱。几个子侄都在牢中生病。一次牢墙倒塌,还险些被压死。直到三月初十日,也即半年之后,方得出狱。当初北方赴诏狱的有九个子侄。查克念在京,首先投狱,这时放归故里,除了他兄弟查谨(信庵)父子以出继获免之外,就只剩查慎行和他小儿子查克念了。从此,查慎行郁郁寡欢,南归后才一个多月,于雍正五年(1727)八月三十日病逝家乡。
查嗣庭案虽然也归入文字狱一类,但因同隆科多、蔡埏两案联结一起,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质。实际上是雍正为了削弱和打击隆科多一派的势力,进一步除掉隆科多的“连环案”。
隆科多是雍正的亲舅父。在康熙去世之前,以皇后佟佳氏弟弟的特殊关系,担任理藩院(掌管蒙、藏、新疆少数民族事务)尚书兼步军统领,掌握京师警卫部队,并在康熙身边侍疾。康熙死时,正是通过隆科多,篡改了康熙的遗命,宣布由雍亲王(雍正即位前的封号)继位。雍正即位之后,表面上对隆科多格外重用,但对他和年羹尧这两个帮助自己夺到帝位的人极不放心。既怕他们把篡位的秘密泄露出去,又怕有朝一日他们故伎重演,扶植别的亲王干掉自己。因此,在查案发生之前,首先向年羹尧开刀,借口汪景祺案,依靠身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的蔡埏,解除年羹尧的职权,扣上九十二条罪名,责令自杀;但雍正又怀疑蔡埏与他好友李绂在搞朋党(政治小集团),又将蔡埏定罪。查嗣庭曾经隆科多和蔡埏荐举,相互间免不了有交往,这就必然会被看做隆科多和蔡埏的同伙。再者查嗣庭平时在对待现实政治、对待满汉关系等有时也表现一些不同看法,甚至发泄一些不满情绪,这对于时刻都在密切注视着臣下的政治思想动态、政治嗅觉特别敏锐的雍正来说,自然要当做敌对势力,眼中之钉,必欲除之而后快了。所谓“试题”、“荒谬”,实际上只不过一种借口而已。
查嗣庭之狱结案后没几个月,雍正就直截了当地除掉了隆科多,以罗织拼凑的四十一条大罪为名,使这个“连环案”宣告结束。
(三)汪景祺《西征随笔》案
汪景祺(1672-1726)原名日祺,字无已,号星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汪霖,曾任户部侍郎,其兄汪见祺,曾任礼部主事。
汪景祺少年即有才名,但“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其仕途坎坷,久困名利场,一直熬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才考中一个举人,雍正二年(1724)初,由京城往西安投奔时为西安布政使的胡期恒,胡期恒为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亲信,汪景祺由胡期恒引荐而得求见年羹尧。曾给年羹尧写信,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此信名为《上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陕甘总督年公书》收录于他所著的《西征随笔》里。
后汪景祺被年羹尧延请入幕,在年羹尧的西宁大营中,当过两年幕僚,随年西游,著有《读书堂西征随笔》二卷,称年羹尧是“宇宙之第一伟人”,又说历代名将郭子仪、裴度等人“较之阁下威名,不啻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哉!”,并将二卷书献给年羹尧收藏。
在查抄年羹尧杭州邸宅时,《西征随笔》被侍郎福敏发现,呈送给了雍正。雍正在此书首页题字:“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
年羹尧被赐自裁一周后,谕旨称汪景祺“作诗讥讪圣祖仁皇帝,大逆不道”,亦将其枭首示众,脑袋被悬挂在菜市口的通衢大道上,一挂就是十年。其妻发黑龙江给穷披甲人为奴,其亲兄弟、亲侄都被革职,发配宁古塔,其五服以内之族亲现任、候选及候补者也都被革职,令其原籍地方官管束,不得出境。
直到雍正驾崩后,乾隆上台,经左都御史孙国玺上书,才将汪景祺的头颅择地掩埋。
(四)雍正停浙江士子乡、会试
雍正查看了这批案件中的文字资料,借口其中有“科场怀挟细字”(实际上这很可能是查嗣庭任山西、江南主考官时查缴得来之物),又联系到惩处的汪景祺也是浙江人,紧接着在十一月间,下令停止浙江籍的士子参加科举考试:
停浙江士子乡、会试
上谕:查嗣庭日记,于雍正间事无甚诋毁,且有感恩戴德之语,而极意谤讪者,皆圣祖仁皇帝已行之事。谁无君父,能不痛心切齿?昔孔子作《春秋》,历代因之,以为法戒。若悖逆之人颠倒是非,私行记载,则史册皆不足凭岂非千古罪人。浙江风俗恶薄如此,挟其笔墨之微长,遂忘纲常之大义,则开科取士,又复何用?且巡抚李卫等从查嗣庭家中搜出科场怀挟细字,密写文章数百,为查氏子弟如此,浙江人习以为常,不但藐视国宪,并且玷辱科名。应将浙江乡、会试停止。至生员岁考仍旧举行。乡、会试既停,且使浙江人中所生同年请托营求为之肃清,将来人心共知改悔,风俗赴于淳朴,朕确有见闻,再降谕旨。朕为风俗人心,不得不严加处理,以为久安长治之计也。内阁九卿等定议具奏。会议奏,乡、会试既停,生员止岁考一次,愈加放旷矣。请将科考照岁考例,以六等考校,不许一名不到。俟风俗稍移,皇上再降谕复旧制。从之。
案件就这样扩大化了。这样一来,浙江等地更加人心惊惶,谣言四起。当年民间就有海宁、平湖阖城屠戮之谣,“比时惊疑相煽,逃避流离者有之、(引自《大义觉迷录》。雍正闻讯,又派光禄寺卿印国栋任浙江观风整俗使,以“省问风俗、安抚人心”的名义,暗地里加紧“稽查奸伪”,专职监视土人,进一步严厉镇压;继而又推广到东南各省。
两年之后,也就是雍正六年(1728),大臣们看看雍正的气也消得差不 多了,所以就几个人一起联名呈上了一个奏折。他们的奏折里大意是说,浙江的那些读书人经过这一次的禁止考试,他们都深刻地反省过了。他们都认识到了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那些读书人中间的思想观念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了,浙江那里的风俗也改变得很好了,不会再和以前那样的好高鹜远,大家都已经思过了。所以请求皇上法外开恩,再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允许他们和其他省的读书人一样可以来参加科举考试,来谋取一官半职好为朝廷效力。雍正随即就准奏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浙江的读书人才恢复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