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建筑科学探索发现全纪录
26730200000020

第20章 世界建筑瑰宝(8)

凡尔赛宫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宫殿及园林的代表作。它宏伟壮丽的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时期在文化上的古典主义思想所产生的结果。几百年来欧洲皇家园林几乎都遵循了它的设计思想。

阿尔罕布拉宫:宫殿之城

阿尔罕布拉宫,全称是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格拉纳达的象征。阿尔罕布拉宫带着浓厚的摩尔文化气息,堪称是西班牙摩尔艺术顶峰的代表。阿尔罕布拉宫原是摩尔人作为要塞的宫堡,但建成后,其无与伦比的神秘而壮观的气质,使得这座宏伟的宫殿不仅成为伊斯兰艺术开放在西班牙最璀璨的花朵,更是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阿尔罕布拉宫,位于西班牙格拉纳达的一个孤险的山上,并用一圈3500米长的红石墙围起来,蜿蜒于浓林绿丛之中,这也是阿尔罕布拉宫“红堡” 得名的由来。阿罕布拉宫占地14.16万平方米,四周环以高厚的城堡和数十座城楼,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此宫在格拉纳达,见证着昔日摩尔人在安达卢西亚的辉煌岁月。当地有谚语说“世上最不幸者,即是生于格拉纳达的盲人”,用以说明那里精美的建筑艺术。

阿尔罕布拉宫,曾是西穆斯林最大的政治与贵族化中心,除了作为阿拉伯国王及其随从下榻和居住的纳萨里风格的建筑之外,宫殿建筑群由非常美丽的长方形院落和为数众多的喷泉组成。最古老的建筑是宫中的城堡阿尔卡萨瓦堡。从最重要的建筑物瞭望塔上可以欣赏到阿尔罕布拉宫最美丽的风景。其中的狮子庭院和喷泉则是整个宫殿建筑群中最美丽的景色。

狮子院为一长方形庭院,35米,宽20米,周围环绕着124根大理石圆柱,它们不规则、挤挤攘攘地排列着,组成稍巧的游廊。这纤丽精巧的券廊从强烈而不安定的光彩变化显示出狮子院的娇媚。中间有模仿西妥教团净手间形式的建筑,轻灵的圆形屋顶饰有金银丝镶嵌做工精美的图案。宫院的地面用彩砖铺砌,四周的墙壁镶以1.5米高的蓝黄两色相间的彩砖,上下还有靛蓝和金黄两色瓷釉的饰边。室内布满色彩鲜艳的几何形纹饰和阿拉伯文字图案。宫院中心就是狮子泉,是一个雕有12头象征力量的白大理石狮子簇拥着雪花石膏的盘子形水池,狮子造型雄劲,气势夺人,这就是狮子院的得名,附近还有姐妹厅,有数达5000个小而凹陷,形态各异的蜂窝状的屋顶,这是摩尔人钟浮石穹顶的代表作。

在阿尔罕布拉宫的外围建筑物中,以建于13世纪的“营造商花园”中的别墅最为有名,阿尔罕布拉宫的自然环境宁静而清新,花园中的玫瑰,桂树和桃金娘为摩尔人所遗,芬芳馥郁,在园中还有一棵榆树,这是1812年英国威灵顿公爵从英国移植到这里的。

阿尔罕布拉宫的第三个宫殿也是最漂亮的皇宫,是皇室家族休息的地方,这个地方到处充满雕刻。过去这里雕刻有四种颜色: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现在颜色都已褪去,但看起来还是非常美。宫廷由124根纤细的雕花圆柱组成,环绕着狮子庭的喷水池,由12头狮子支撑,过去12头狮子可以计时,每过一钟头就有一个狮子喷水。庭中四条道路象征天堂上的四条路,分别由奶、酒、水、蜜糖制成。城堡里精心设计的花园,像迷宫一样的草场,水花四溅的喷泉,都让人感觉到回教的气息。看见宫殿的奢华,可以推想当时王朝的盛世。“装饰”在阿尔罕布拉宫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在西班牙伊斯兰园林中,最有意义的装饰元素包括:铺砌釉面砖的壁脚板、墙身、横饰带、覆有装饰性植物主题图案的系列拱门,以及用弓形、钟乳石等修饰的顶棚等。在这些装饰性元素的作用下,中庭回廊的外观显得豪华而耀眼。

阿尔罕布拉宫始建于13世纪阿赫马尔王及其继承人统治期间。1492年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建筑物开始荒废。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的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与其子、孙三代进行长期的修缮与复建,才恢复原有风貌。

阿尔罕布拉宫是伊斯兰教世俗建筑与造园技艺完美结合的建筑名作,是阿拉伯式宫殿庭院建筑的优秀代表,1984年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阿尔罕布拉宫内部的天花板设计和墙上的雕刻装饰精美无比,是宫殿闻名于世的重要原因。阿尔罕布拉宫也是摩尔建筑艺术在世界上的经典代表,是欧洲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卢浮宫:举世闻名的艺术殿堂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7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了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万平方米,全长680米。卢浮宫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

卢浮宫始建于12世纪末,由法王腓力二世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防御的城堡,边长约90米,四周有城壕,其面积大致相当于今卢浮宫最东端院落的1/4。当时的卢浮宫并不是法国国王的居所,而是被用来存放王室的财宝和武器。

14世纪,法王查理五世觉得卢浮宫比位于塞纳河当中的城岛的王宫更适合居住,于是搬迁至此。在他之后的法国国王再度搬出卢浮宫,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才成为居住在卢浮宫的第二位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建筑师皮埃尔·勒柯按照文艺复兴风格对其加以改建,于1546—1559年修建了今日卢浮宫建筑群最东端的卡利庭院。扩建工程一直持续到亨利二世登基。亨利二世去世后,王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集中力量修建杜伊勒里宫及杜伊勒里花园,对卢浮宫的扩建工作再度停止。

波旁王朝开始后,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修建了连接卢浮宫与杜伊勒里宫的大长廊,又称“花廊”。路易十四时期曾令建筑师比洛和勒沃对卢浮宫的东立面按照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加以改建,改建工作从1624年一直持续到1654年。

1682年法国宫廷移往凡尔赛宫后,卢浮宫的扩建再度终止。路易十四曾计划放弃卢浮宫,并将其拆除,但后来改变了主意,让法兰西学院纹章院、绘画和雕塑学院以及科学院搬入卢浮宫的空房,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和艺术家被国王邀请住在卢浮宫的一层和大长廊的二楼。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了拆除卢浮宫的计划。但由于宫廷开支过大,缺乏足够的金钱来雇佣拆除卢浮宫所需的工人,该宫殿因此得以幸存。

1789年10月6日,巴黎的民妇集群前往凡尔赛宫,将法王路易十六挟至巴黎城内,安置于杜伊勒里宫,该时期对卢浮宫进行了简单的清理打扫工作。法国大革命期间,卢浮宫被改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拿破仑即位后,开始了对卢浮宫的大规模扩建,建造了面向里沃利林荫路的北翼建筑,并在围合起来的巨大广场中修建了卡鲁索凯旋门,作为杜伊勒里宫的正门。拿破仑三世时期修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农庭院,完成了卢浮宫建筑群。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临失败时,曾在杜伊勒里宫和卢浮宫内举火,试图将其烧毁。杜伊勒里宫被完全焚毁,卢浮宫的花廊和马尔赞长廊被部分焚毁,但主体建筑幸免。第三共和国时期拆除了杜伊勒里宫废墟,形成了卢浮宫今日的格局。

卢浮宫的收藏品多达40万件,由古代埃及艺术、古代东方艺术、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艺术、中世纪文艺复兴雕塑艺术、现代雕塑艺术、工艺美术及绘画艺术等7个部分组成。卢浮宫馆藏虽丰,但慕名而来的观众却难窥其庐山真面目。因为它的6个展馆仅在星期一、三两天基本全部开放,其余4天轮流开放,星期日只开一半。而且目前的展品仅占全部馆藏的1/3。如今它的藏画就有1.5万件,但平时用以出展的不过2000多件,因此有幸目睹卢浮宫全部珍藏的人寥寥无几。置身于40万件艺术珍品的包围之中,无论是谁都会对艺术本身或隐含其中的历史的、情绪的沉积浮想联翩──卢浮宫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卢浮宫的陈列分为7个部门:古东方文物伊斯兰艺术、古埃及文物、古希腊与古罗马文物、工艺品、绘画、雕刻以及负责筹划短期和长期展览的平面艺术部门,分布在黎希留馆、绪利馆和德农馆三个馆区从地下夹层到三层中。每个楼层细分为10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内展示厅都按参观方向编号。卢浮宫的镇馆三宝──《米罗岛的维纳斯》、《萨摩屈拉克胜利女神》和《蒙娜丽莎》肖像,是精品中的精品。

卢浮宫是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王宫。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1981年,法国实行了“大卢浮宫”计划,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设计了一个玻璃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总入口,它与古典式的宫殿形成特殊的对比。

卢浮宫有着非常曲折、复杂的历史,而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国的历史错综地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到这里当然是为了亲眼看到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想看卢浮宫这座建筑本身,因为它既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也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过。

布达拉宫:高原圣殿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被誉为“高原圣殿”。

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辉映,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布达拉宫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就其功能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地方,一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和各类佛殿。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白宫。白宫始建于1645年,历时8年,以松赞干布时原有的观音堂为中心,向东向西修建起一片巨大的寺宇。整个寺宇的墙面被涂成白色,远远望去,分外醒目,人们称之为“白宫”。白宫高7层,位于第4层中央的“措钦夏”(东大殿)面积717平方米,由38根大柱支撑,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历代达赖喇嘛在此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第5、6两层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最高的一层(第7层)是达赖喇嘛冬宫,这里采光面积很大,从早到晚,阳光灿烂,俗称“日光殿”。殿内陈设豪华、金盆玉碗,珠光宝气,显示出主人高贵的地位。宫殿外,有一个宽大的阳台,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拉萨城。远处是起伏连绵的群山,美丽的拉萨河宛如一条缎带,从天边飘来。近处是片片田陇阡陌,绿树村舍,还有古老的大昭寺金碧辉煌的金顶;第二部分主要集中在红宫。红宫建于1690年,当时,清康熙帝还特意从内地派了100余名汉、满、蒙工匠进藏,参与扩建布达拉宫这一浩大的工程。红宫的主体建筑是各类佛堂和达赖喇嘛的灵塔。宫内有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大、最华丽,高14.85米,塔身用金皮包裹,镶珠嵌玉。据说共用黄金11万余两,珍珠、宝石、珊瑚、琥珀、玛瑙等18677颗。红宫中最大殿堂“司西平措”(西大殿)面积725米,殿内正中上方高悬乾隆所赐“涌莲初地”匾额,设有达赖喇嘛宝座。殿中还存有清康熙帝赠送的大型锦帐一对,是布达拉宫的珍宝之一。殊胜三界殿是红宫最高的殿堂,一旁的经书架上,还置放着雍正皇帝赐与七世达赖喇嘛的北京版《丹珠尔》经书。红宫最西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高14米,传说殿内的坛城是用20万余颗珍珠串缀而成的。布达拉宫内部精美豪华的装饰一方面是藏族艺术的宝库,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旧西藏贵族与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之间的巨大差别。红宫主要是宗教活动场所和灵塔祀殿,而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居室和政治活动中心。红白两色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特征。自从白宫落成后,五世达赖喇嘛即由哲蚌寺移居这里,一直到他去世。此后的历代达赖喇嘛都将布达拉宫作为自己居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于是布达拉宫成为喇嘛及信教群众顶礼膜拜的圣地。

布达拉宫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包括山上的朗杰札仓、僧官学校、僧舍、东西庭院和山下的宫前雪老城内的原西藏地方政府的马基康、雪巴列空、印经院以及监狱、马厩和布达拉宫后园龙王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