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建筑科学探索发现全纪录
26730200000002

第2章 世界建筑大师(2)

彼得·贝伦斯还为AEG做了大量的平面设计,AEG的标识在几年时间内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识之一。作为工业设计师,彼得·贝伦斯设计了大量的工业产品,如弧光灯、电风扇、电水壶等,奠定了功能主义设计风格的基础。他把外形的简洁和功能性作为工业产品的审美理想,从1908年设计的台扇和1910年设计的电钟上看不到任何的伪装与牵强。他通过改变容量、局部的几何形状、材料和装饰的途径,设计了电水壶系列,基础模式有圆底、椭圆底与六面体,后者被称为“中国灯笼”。彼得·贝伦斯把纯粹的几何图形与简洁而精致的装饰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这些产品具有自身的、而不是从手工艺那里借用的价值。如电壶,贝伦斯设计出三种壶体、两种壶盖、两种手柄及两种底座,从中选择并加以组合,共有24种样式;电壶有水下加热电阻丝,锤击的效果及藤条覆盖的手柄显示其为手工制作。他是第一个改革产品设计使之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设计师,他设计的电水壶充分考虑了机器批量和标准化生产的特点,水壶的提梁和壶盖都可以和别的造型的水壶配件互用。

彼得·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担任过迪塞尔多夫实用艺术学校的校长、维也纳与柏林普鲁士两地美术学院的建筑系系主任。1910年间,沃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和勒·柯布西耶等,都在柏林彼得·贝伦斯的办公室工作过,他们后来都成了20世纪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所以他更重要的意义是影响和教育了一批新人,使这一批人成为第一代成熟的工业设计师与现代建筑设计师。

1900年黑森大公召彼得·贝伦斯到达姆施塔特艺术新村,在那里他由艺术转向了建筑,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成为现代工业建筑师。他尽管参加了新艺术运动,却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工业产品设计的先驱,被视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彼德·贝伦斯一直关注“维也纳分离派”的设计探索,逐渐看清了设计艺术改革与发展的道路,认识到新时代的设计必须将工业生产技术和材料工艺紧密地结合才能拥有活力。从20世纪初开始,贝伦斯开始探寻适合大工业机械生产方式的设计道路,在设计的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彼得·贝伦斯写了许多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主张对造型规律进行数学分析。他拒绝复制历史风格,而在研究植物、花卉的造型和动物界、植物界线条的基础上坚持理性主义美学原则。他的风格接近几何图形,因而易于转向纯工业形式的创作。彼得·贝伦斯还指出,在关于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中,与艺术家所坚持的传统相比,技术更能够确定现代风格,同时通过批量生产符合审美要求的消费品可以逐渐改善人们的趣味。技术和文化的结合是文化的新源泉,与其说它服务于生活的审美改造,不如说它服务于全民的社会利益。因此贝伦斯在考察艺术形式时,一直力图表明视觉形式对于作为人类文化一部分的物质环境而形成的意义。

促进现代建筑产生的需求因素之一是高层建筑,另一个因素则是现代工厂建筑。现代工厂对空间、照明、流通的要求都促进了现代建筑的发展。彼得·贝伦斯于1909—1912年参与建造公司的厂房建筑群,其中他设计的透平机车间成为当时德国最有影响的建筑物之一,被誉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法兰克·洛伊·赖特:放荡不羁的贵族牛仔

法兰克·洛伊·赖特,是20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的瑰宝。法兰克·洛伊·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法兰克·洛伊·赖特,1869年出生在美国威斯康辛州。他在大学中学习土木工程,后来才从事建筑设计。他从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经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等人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过。法兰克·洛伊·赖特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19世纪末的芝加哥是现代摩天大楼诞生的地点。但是法兰克·洛伊·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大楼。法兰克·洛伊·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型住宅。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最初的10年中,法兰克·洛伊·赖特在美国中西部的威斯康辛州、伊利诺州和密执安州等地设计了许多小型住宅和别墅。这些住宅大都属于中产阶级,坐落在郊外,占地宽阔,环境优美。建筑材料是传统的砖、木和石头,有出檐很大的坡屋顶。在这类建筑中法兰克·洛伊·赖特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建筑处理手法。他认为住宅不仅要合理地安排卧室、起居室、餐橱、浴厕和书房,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家庭的内聚力,他的这一认识使他在新的住宅设计中把火炉置于住宅的核心位置,使它成为必不可少但又十分自然的场所。

法兰克·洛伊·赖特这个时期设计的住宅既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它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这些住宅建筑被称为“草原住宅”,虽然它们并不一定建造在大草原上。

在19世纪法兰克·洛伊·赖特的青年是惠特曼和马克·吐温的时代。法兰克·洛伊·赖特的祖父和父辈在威斯康辛州的山谷中耕种土地,他在农庄里长大,对农村和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在向大自然索取的艰苦劳动中他了解了土地,感悟到蕴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的力量和潜在的生命流,体会到了自然固有的旋律和节奏。他的“塔里埃森”就建造在这片祖传的土地上,他在80岁的时候谈到这一点还兴奋地说:“在塔里埃森,我这第三代人又回到了土地上,在那块土地上发展和创造了美好的事物”,对祖辈和土地的眷恋溢于言表。在建筑艺术的范围内,法兰克·洛伊·赖特确有其独特的方面,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问题。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有安静隐蔽的特色。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法兰克·洛伊·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像勒·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乖张。

法兰克·洛伊·赖特的主要作品有:东京帝国饭店、流水别墅、约翰逊蜡烛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古根海姆美术馆、普赖斯大厦、唯一教堂、佛罗里达南方学院教堂等。

法兰克·洛伊·赖特的一生经历了一个摸索建立空间的意义和它的表达的过程,从实体转向空间,从静态空间到流动和连续空间,再发展到四度的序列展开的动态空间,最后达到戏剧性的空间。布鲁诺·塞维如此评价赖特的贡献:“有机建筑空间充满着动态,方位诱导、透视和生动明朗的创造,他的动态是创造性的,因为其目的不在于追求耀眼的视觉效果,而是在寻求表现生活在其中人的活动本身。”

法兰克·洛伊·赖特的建筑作品充满着天然气息和艺术魅力,其秘诀就在于他对材料的独特见解。泛神论的自然观决定了他对材料天然特性的尊重,他不但注意观察自然界浩瀚生物世界的各种奇异生态,而且对材料的内在性能,包括形态、纹理、色泽、力学和化学性能等仔细研究,他指出,“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故事”,“对于创造性的艺术家来说,每一种材料有它自己的信息,有它自己的歌”。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年出生于德国柏林,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1903—1907年,他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彼得·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1914年在科隆举办的现代工业设计大展上,他依据预制设计原理所作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设计使他在建筑界名声大噪。他在此时曾致书魏玛大公,陈述他建立新型的艺术与工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的理想。1919年3月16日,魏玛政府内务大臣弗里希正式任命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为魏玛的撒克森大公艺术学院和撒克森大公艺术与工艺学校校长。3月20日,经大公同意将两所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建筑设计学院,即“包豪斯”。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坚定地贯彻自己的原则,决心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团结艺术家和建筑师、工程师一起创造新的实用而美观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工业制品和房屋。为培养能担负这个任务的新型设计人才,包豪斯的教学采用了“工厂学徒制”,学生入学后须先经过半年的基础教育,学习的内容包括基本造型、材料研究或工厂原理与实习。基础教育完成后,学生方能进入工厂和工作室,接受三年的学徒制教育。成绩合格者获“技工证书”,成绩优异者可经过考试升入“包豪斯建筑研究部”,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才能得到“包豪斯文凭”。

由沃尔特·格罗皮乌斯起草的《包豪斯宣言》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文献,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最高纲领。它的主要思想也是它的主导思想是“我们都应该回到工艺上去”,他盼望着未来的新结构,“这种新结构将像一种新信念的水晶那样,通过工人的手伸向天空”。在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看来,艺术家和工匠之间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虽然艺术是无法教会的,不过工艺和手工技巧是能够传授的。他的学校是以工艺为基础的,是真实的劳作的世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把教师称为师傅,把学生称为学徒,把以往互不相干的若干学科和手段结合在一起,就能创造出一个综合的整体的艺术作品。沃尔特·格罗皮乌斯说:“未来几年将会显示出,手工艺将是我们这些艺术家的救星,我们将不再是手工艺的旁观者,我们将是它们的一部分。”

1928年,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与勒·柯布西埃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协会副会长。1934年,他离开德国赴英国开业。1937年,他定居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和主任,1952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强调在建筑中运用精确的数学计算,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后来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为主的设计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此外,他对玻璃幕墙的构造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还在学校里专门创办了建筑系,并由他亲自领导,建立起教学—研究—生产于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格罗皮乌斯在此期间设计的包豪斯校舍被誉为现代建筑设计史上的里程碑。这座“里程碑”包括教室、礼堂、饭堂、车间等,具有多种实实在在的使用功用,楼内的一间间房屋面向走廊,走廊面向阳光用玻璃环绕。格罗皮乌斯让包豪斯的校舍呈现为普普通通的四方形,尽情体现着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本身质感的优美和力度,令世人看到了20世纪建筑直线条的明朗和新材料的庄重。特别是,对于建筑的外层面,不用墙体而用玻璃,这一创举为后来的现代建筑所广泛采用。今天,在世界许多城市依旧可见许多格罗皮乌斯“里程碑”式样的楼宇,它们矗立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视野中,证明着一种富有预见的思想和行动的伟大。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做成大片连续的轻质幕墙。法古斯鞋楦厂的幕墙由大面积玻璃窗和下面的金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线充足,缩小了同室外的差别;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展览会办公楼正面两端各有一个全玻璃幕墙的圆塔。里面的螺旋形楼梯与上下楼梯的人全部暴露出来。这些做法在后来的现代建筑中,特别是在百货商店和疗养院之类的公共建筑中广为应用。上述两座建筑不仅提出了新的功能,表现出了新的美学观点,并且说明功能和美观是同现代材料和结构技术分不开的。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早在包豪斯学校任教时期,他便致力于研究使家具器皿等日用品和建筑设计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大规模建筑并降低造价。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后来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玻璃幕墙的缔造者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德国建筑师,也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了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的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