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
26716700000007

第7章 新生儿疾病(7)

⑴换血指征:①新生儿出生时脐血血红蛋白低于120g/L(12g%),伴水肿、肝脾肿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②血清胆红素达342μmol/L(20mg/dl)或情况良好无嗜睡拒食症状的较大体重儿可达427.5μmol/L(25mg/dl)或以上换血。③凡有胆红素脑病症状者。④早产及前一胎病情严重者适当放宽指征。

⑵血型选择:Rh溶血病用ABO同型(或O型)Rh阴性的肝素化血,如有特殊血型的冷冻血,经解冻等处理即可使用。不得已时也可用无抗D抗体的Rh阳性血(最好是未接受过输血的男孩南血员和示妊娠过的女性献血员),ABO溶血病用AB型血浆加O型红细胞混合后的血。

⑶抗凝剂:每100ml血加肝素3~4mg,抗凝效果好,换血后能用肝素半量的鱼精蛋白中和。一般枸橼酸盐保养液抗凝要占血量1/5,使血液稀释,纠正贫血效果差,并可结合游离钙,引起低钙血症,故每换100ml血应缓注105葡萄糖酸钙1ml,换血结束时再缓注2~3ml。

⑷换血步骤:换血前可先照耀,静注白蛋白或血浆可换出更多胆红素。停喂一次或抽出胃内容物以防呕吐。必要时可肌注苯巴比妥钠、口服水合氯醛使镇静。换血应在手术室内进行,室温维持25℃左右,换入的血液先置室内预温,有螺旋加温管使血液达37℃再进入体内更佳。新生儿仰卧、暴露腹部、手脚分别用夹板棉垫绷带固定于手术台上,皮肤消毒后覆以无菌巾,静脉切开者要局麻。术前须将换血涂过硅油的注射器、大字形五能或三能活塞、塑料管装配就绪后,先在肝素等渗盐水内(200ml等渗盐水+0.1ml肝素)抽注润滑检查,接好出入血皮管,放好废血盆。术中停止输液以免干扰。

⑸脐静脉换血:保留脐带者,剪剩5cm左右后,断面可见壁薄、腔大的脐静脉,导管插入时稍偏向右上方约30度角,插时有困难者,可选用探针试插通顺后更换导管。脐带脱落者,可去除痂盖后试插,不能利用者,则在脐轮上1cm处局麻后切⒈5cm长的半圆形口,分离软组织,剪开筋膜,在正中线稍偏右处找到宽约0.5cm的灰白色脐静脉,切开外面包被的胶质膜,在腹膜外游离脐静脉、挑出切开、插入导管4~6cm、边插边抽,抽血通畅后结扎固定导管,换血开始及终末一次抽出的血,分别留送胆红素等化验。

当换人等量有抗凝剂的血之后,即把导管提起垂直于腹部测静脉压可减少凝血机会。以后每换100ml测一次,静脉压超过8cmH2O者,宜多抽少注,以免发生缺血性休克。一般出入差不超过30~50ml。

换血量以150~180ml/kg计算,约为婴儿全面量的二倍,总量约400~600ml,此量可换出约85%的致敏红细胞。每次抽、注血量20ml,速度要均匀,每分钟约10ml,抽吸过急,导管的侧孔与静脉擘吸着,反而不能抽出,组织内的胆红素回入血管也需时间,故不必操之过急。体重小、病情重有明显贫血和心衰者,每次抽注量减半,以减少静脉压波动,换血总量亦可酌减,并用血浆减半的浓缩血。实际换血时血瓶内用二只长针头(采浆针),进气的针头穿过血平面,取血的针头可按需调节,先用上层血浆,后用下层血细胞,或直接取下层血细胞。一般我血结束时,换入较多血细胞,可减少术后贫血。换血过程中切忌有时须随时更换,在肝素生理盐水中冲洗。若系导管因素则稍变更其插入深度,有阻塞可能时应换管垂插。

换血结束,拔出导管检查各通道有无凝血现象,脐带远端两道结扎,继续包以无菌纱布,浇上1:5000呋喃西林保持湿润,以防再用。如作脐上切口者,则结扎脐静脉,缝合筋膜及皮肤,作无菌包扎。

⑹同步换血:插入两根导管,脐动脉抽出,脐静脉注入,同步进行,优点是静脉压波动减少,避免了单一导管每次注抽时浪费管内约1ml的新鲜血,缩短了换血时间。缺点是多插一根导管,增加穿破出血和感染机会。操作时必须先插脐动脉,方向向下,与腹壁呈45°角,并处理好导管经脐环(约2cm)、膀胱壁附着处(约4cm)和髂内动脉入口处(约7cm)三个生理性转折。遇到阻力可轻旋推进或消退再进,切忌急躁,以免穿破血管,失败时可改插另一根脐动脉,要求管端进入约14cm达第4腰椎水平(可由X线证实)。脐静脉管较粗插管较易,与脐静脉换血相同,约插入6cm,回血通畅即可。若先插脐静脉可导管脐动脉痉挛而插困难。结束时若防再次换血,可用肝素液维持通畅保留导管,但需严防感染。脐动脉拔管时拔至距管口2cm处稍停片刻,以刺激前段收缩,而后拔出,以减轻出血。

⑺换血后处理:继续光疗,重点护理,每4小时测心跳呼吸,注意黄疸程度及嗜睡、拒食、烦躁、抽搐、拥抱反射等情况,黄疸减轻即可解除。使用维生素3天预防感染,拆线后改一般护理,继续母乳喂养。

血常规、有核红细胞计数等每1~3天化验一次,胆红素每天一次,至黄疸退后停止。出生二个月内出院后每2周复查一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若血红蛋白低于70g/L(7g/dl),应小量输知纠正贫血。康复期中早给足量铁剂口服,或能使贫血时期缩短,程度减轻。

一次换血后,组织内血管外区的胆红素可回入血浆,加上致敏红细胞的溶血、以及换入红细胞的分解,可使血清胆红素再次上升,此时可按指征考虑再次换血。过去有重点换四次而救活者,现在用光疗后需要换血或换二次者减少。

【预防】

近年利用被动免疫学说,制成抗DIgG免疫球蛋白,遇Rh阴性未免疫妇女第一胎娩出Rh阳性新生儿72小时内一次肌注300μg,以中和进入母体的D抗原。在羊膜腔穿刺或流产后也需注射。它对抑制Rh免疫反应的效果甚佳。失败率约⒈5%~⒉0%之间。我国由于Rh血型不合的发病率较低,很少妇女在怀孕第一胎前已知自己为Rh阴性,故上海中心血站虽已制备而实际应甚少。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可减少本病发生率。

【预后】

轻型病例,只需补充葡萄糖不作特殊处理即能很快痊愈。重型病例,生后及时治疗,也能很快好转,成长后与正常儿无异样。早期胆红素脑病换血后仍有痊愈可能,晚期者常有后遗症,全身水肿者,虽经积极治疗,成功机会也少。

(第十四节)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综合征,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其中以寒冷损伤为最多见,称寒冷损伤综合征。以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

一、诊断方法

⒈临床表现

本病常发生在寒冷季节,以生后不久或1周内的婴儿多见,多有环境温度偏低,保暖不够的病史,由于早产、感染等因素引起者也见于夏季。患儿体温降至31~35℃,甚至26℃左右,可用我国自制的低体温计(30~40℃)检测。

临床表现为:哭声低弱或不哭,不能吸吮,肢体自发动作少,皮肤先为深红色,后转为暗红色,严重者呈苍白或青紫。四肢和躯干冰冷,脉微弱不易扪及。皮肤和皮下组织先有水肿,以后变硬,严重者似硬橡皮样。硬肿先发生在小腿、面颊和肩部,以后大腿外侧、臀部、上肢也受累,甚至累及全身。因胸腹硬肿而发生呼吸困难,因面颊硬肿而不能张嘴。患儿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反应低下、尿少甚至无尿,以后口鼻流出血性液体,发生肺出血而死亡。

⒉实验室检查

⑴血常规

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

⑵DIC筛选试验

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6项检查:

①血小板计数:常呈进行性下降,约2/3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100000/mm3)。

②凝血酶原时间: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d内者≥20s,日龄在第5d及以上者≥15s。

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s。

④血浆凝血酶时间:新生儿正常值19~44s(年长儿16.3s),比同日龄对照组>3s有诊断意义。

⑤纤维蛋白原<1.17g/L(117mg/dl),<1.16g/L(160mg/dl)有参考价值。

⑥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生后1d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3P试验可以阳性,24h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IC晚期3P试验可转为阴性。

⑶血气分析

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⑷血糖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⑸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

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⑹心电图改变

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血压、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⒊硬肿症病情诊断分度

目前尚无统一意见,也有根据硬肿范围、一般状况、体温,以及有无休克、肺出血而分为轻、中、重度者。

⒋皮肤硬肿范围诊断

按照皮肤硬肿范围大小分轻、中、重三度。轻度:硬肿范围小于30%;中度:硬肿范围在30%~50%;重度:硬肿范围大于50%。

⒌硬肿症皮下脂肪韧度诊断分度

Ⅰ度:皮下脂肪稍硬,肤色轻度发红;

Ⅱ度:水肿较明显,皮下脂肪弹性基本消失,肤色稍暗红;

Ⅲ度:水肿明显,皮下脂肪弹性消失,似橡皮样坚硬,肤色暗红。

⒍危重硬肿症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妇幼司儿童急救项目办公室所拟定的“危重病例评分法试行方案”规定以下两项指标。

⑴肛温在30℃以下,硬肿Ⅱ度以上,不论范围大小;

⑵肛温在33℃以下,硬肿Ⅱ度以上,范围超过60%;

凡符合上述两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危重硬肿症。

【辅助检查】

⑴血常规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

⑵DIC筛选试验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6项检查:

①血小板计数常呈进行性下降,约2/3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100000/mm3)。

②凝血酶原时间: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d内者≥20s,日龄在第5d及以上者≥15s。

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s。

④血浆凝血酶时间新生儿正常值19~44s(年长儿16.3s),比同日龄对照组>3s有诊断意义。

⑤纤维蛋白原<1.17g/L(117mg/dl),<1.16g/L(160mg/dl)有参考价值。

⑥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生后1d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3P试验可以阳性,24h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IC晚期3P试验可转为阴性。

⑶血气分析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⑷血糖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⑸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⑹心电图改变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血压、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二、治疗

一般疗法:采用复温、输液,维生素E、抗菌素,部分应用激素、能量、碱性液等。

⒈复温

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

①轻症患儿在温水浴后,棉被包裹复温。用预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热水袋,水温从40℃渐增至60℃,体温可较快上升至正常。

②中度和重度患儿可先安放在远红外线开放型保暖床上,将温度调节到高于小儿体温1.5~2℃处,约每30分钟能使体温升高1℃,随患儿体温的上升继续提高保暖床的温度,当体温达34℃时可移至封闭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温在35℃左右。为减少幅射失热,在稍离小儿身体的周围罩一透明塑料布。将头面部露出塑料布外,头上戴一小帽保暖。

③复温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温水浴、温盐水灌肠各种方法。

④如正在用静脉补充液体或高营养液时可在瓶的周围用热毛巾包裹,使进入体内的液体有一定温度。供给的氧也要预热。

⒉营养和液体

要保证供应足够的热卡和液体,开始时热卡至少应达到基础代谢的需要,以后渐加至正常需要量。液体量一般控制在60~80ml/kg?d,缓慢滴入,速度约4ml/kg?h,因低温时心肾功能减低,输液量不宜过多。对低血糖小儿适当提高葡萄糖进入量。

⒊药物

⑴对心肾功能较差者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宜用小剂量2~5μg/kg?min静脉滴入,因小剂量有扩张肾、脑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多巴酚胺有药物治疗。

增加心肌收缩的作用,但不增快心率,剂量2.5~5μg/kg?min静脉滴入,可和多巴胺合用。也可用其他药物如654-2,静注每次0.1~0.2mg/kg,15分钟1次,约3~4次,若面色、心率好转即可以1~2mg/d静滴维持,继续治疗一周。

⑵抗生素的应用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尤为重要,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少用。寒冷损伤综合征虽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广谱抗生素预防。

⑶肝素治疗,第一次剂量1.5mg/kg静注,以后每6小时静滴0.5~⒈0mg/kg,至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正常后渐减少给药次数,7天为一疗程。

⑷中药:以温阳祛寒,活血化瘀为主,可静滴丹参、红花、附子注射液,或用川芎、红花注射液,或复方桃红注射液,缓慢静滴,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