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638篇经典营销故事
26716400000052

第52章

美国橡胶公司有一万余名员工,公司组织了许多小的团队——新产品小组。公司领导层给予小组灵活决策的权力,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公司把新产品小组派到世界各地,研究分析消费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发新产品方案,然后利用公司的全部资源,支持最新产品的研制营销。这样,公司就能将大小组织的优势集于一身。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绿色营销也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对于一个制造橡胶和塑料产品的公司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美国橡胶公司新产品小组在细微处寻觅机会。为减少白色污染,公司经开发研究于1991年推出“伙伴”洁净餐盒。这种具有环保意识的新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年销售额达数百万美元,在全美餐盒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2%。

成功的“伙伴”餐盒进一步利用优秀的品质和周到的服务,提升品牌效应,抵制小公司的“仿制品”。市场上一般的儿童餐盒的零售价为5~7美元,“伙伴”儿童餐盒零售价却要8~10美元,但照样畅销不衰。

在商业竞争中,创新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战胜对手和占领市场的最好武器。因此,与其让别人来打倒你的产品,不如首先先打倒自己,不断推出新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双管齐下

瑞士罗氏制药公司成立于1896年,在百年庆典时,罗氏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制药、营养素提取的重要企业。借百年庆典之机,罗氏主办了大型国际研讨会,邀请了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医学专家、营养学家、医药制品厂商代表。应邀采访会议的包括了世界上许多主要的通讯社、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

罗氏组织此次会议,真正要推广的是他们花巨资研制提取的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新型营养产品。但会议的中心议题却是有关脂肪和脂肪酸的研究开发对保障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百年庆典搞成了科学研讨,是不是有些离题?其实,这正是罗氏的高明之处。一个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的国际性制药企业,一百年来所走过的正是一条不断将最新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科研开发与生产结合之路。

创业百年之际,罗氏所需要的不是回顾来路,而是面向未来。为了能更好地把握制药业的发展机会,罗氏唯有将尽可能多的医药科研权威团结在自己周围,因为这是它下一个百年发展的根基。

在研讨会闭幕当天的晚上,与会者终于看到了罗氏精心准备的资料展示:百年罗氏之路。没有过多的文字,一大批选择恰当、制作精细的图片和数据图表,组成一幅罗氏发展的历史画卷。

罗氏制药公司利用百年庆典,花费数百万美元举办这次国际研讨会,可以说是一次十分成功的、独具匠心的营业推广,对其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对维护其在制药、营养素提取行业的权威地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个企业要想前进,就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不断创新。营销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另一个轮子,作为微观经济部分的企业,不能单纯强调“技术创新”,而是要一手抓技术创新,一手抓营销创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迎合的态度

1978年,可口可乐公司指定布莱思·戴森为美国分公司经理,上任后,戴森试图突破传统,尝试一种新的软饮料——节食可口可乐。为了迎战自己的强劲对手百事可乐,在新任少壮派领导人戈伊祖艾塔支持下,戴森开始组织实施节食可口可乐的研究。这项计划被称为“哈佛计划”。

1982年8月份,节食可口可乐在全国推出,并以较大的销售额迅速占领了市场。百事可乐受到极大的冲击。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公司又出现了重大失误。

1985年4月,戈伊祖艾塔向新闻界宣布,公司决定对可乐配方进行修改,生产一种新可口可乐,以挽回因甜度不够而失去的市场。新可口可乐上市,在饮料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来自老顾客的抗议电报和信件像雪片一样飞往可口可乐总部。亚特兰大总部的接线员们每天要记录1500个电话,几乎都是要求恢复老可口可乐配方的。

当时,修改还是恢复“7X”配方的论战成为报纸的头条新闻和电视新闻报道的新话题。包装商们声称,如果这种不利的宣传继续下去,可口可乐无论以何种名称出现,都会面临失去市场份额的危险,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被百事可乐夺去市场,再想收复失地就要困难得多了。

可口可乐咬着牙支持了三个月后,不得不再次宣布公司将恢复原配方,命名为经典可口可乐,新可口可乐也将继续销售。在重新问世之后的六个月,经典可口可乐又成为全国销量第一位的软饮料,以将近3∶1的优势超过了新可口可乐。

任何产品不可能一成不变,它们都会在不断改进中适应市场。可问题在于该不该公开宣布这种改进,这其中有很大的技巧。顾客的心理都有一种信任惯性,尽管各种试验都表明新可乐的口味并不错,但消费者只想维持正宗真品的信誉,抗拒接受新可乐。

虽然我们不能老是守着传统的思维,但革新的步伐也要三思而后行,切勿得不偿失。产品的改进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新观念、新口味,而不是强行改变消费者的固有生活。

最省钱的奥运会

犹太人中间流行一句话——除去老婆孩子不能卖,任何东西都可以当做商品一样出售。正如以前从来都是亏本生意的奥运会,到了尤伯罗斯手中则变成了摇钱树。

纵观洛杉矶奥运会以前的现代奥运会历史,举办奥运会对于所在国家和城市都是一大经济负担,并招来国际舆论的种种非议,而尤伯罗斯分析认识到,以往人们只注重奥运会的体育和政治功能,却忽视了它的经济功能。

把企业赞助当做奥运会的资金来源是人们的当然之想。按照习惯思维,对于赞助企业的数目,当然是多多益善。但尤伯罗斯并不这么看,他认为必须在成为奥运会赞助商的企业之间制造出激烈的竞争,企业之间有了竞争才肯出巨额资金赞助奥运会。因此,他另辟蹊径,没有采取对赞助企业敞开大门的方式,而是在经过仔细筹划后规定了本届奥运会可以吸收的赞助企业的数目,并规定了赞助的最低金额限制。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造成企图进入赞助企业行列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并给奥运会组委会带来更多的赞助。通过市场调查和科学分析,尤伯罗斯最后规定本届奥运会正式赞助单位只接受30家,每一个行业选择一家,每家至少赞助400万美元,赞助者可取得本届奥运会某项商品的专卖权。这样一来,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了尤伯罗斯自己的手中。

尤伯罗斯的这种策略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各大公司拼命抬高赞助额的报价,形成了一种尤伯罗斯渴望出现的“激烈竞争的”局面。

大家都知道,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历来是死对头。每一届奥运会都是两家交手的战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百事可乐占了上风,虽然赌注大了点,但毕竟打响了牌子,提高了销售量。可口可乐尽管自恃老大,也仍然显得相形见绌。这次洛杉矶奥运会上,可口可乐决心一定要挽回自己的面子。

尤伯罗斯向两家大公司抛出了400万美元的底价。百事可乐思想准备不足,还在犹豫之际,可口可乐已经胸有成竹,一下子把赞助费提高到1300万美元,高出尤伯罗斯提出底价2倍之多。

可口可乐的一位董事说:“我们一下子多出900万美元,就是不给百事可乐还手的余地,一举将它击退。”果然,百事可乐没有还手,可口可乐成了饮料行业的独家赞助商。

尤伯罗斯在笑纳了可口可乐公司的1300万美元后,又把目光对准了感光胶片的两位大亨:柯达公司和富士公司,底价同样是400万美元。然而这次可不那么顺利。

柯达公司开始也想加入赞助者的队伍,但他们不肯接受组委会的不得低于400万美元的条件,他们只同意赞助100万美元和一大批胶卷。尤伯罗斯没有答应,他还亲自飞到柯达公司总部劝说他们接受组委会的条件,但“心胸狭窄和傲慢”的柯达公司没有同意。他们满以为有把握不改变自己的条件便可获得赞助权,等待着尤伯罗斯的让步。

此时一向嗅觉灵敏的日本人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决心以此打进美国市场。富士公司同尤伯罗斯讨价还价,最后以7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洛杉矶奥运会胶卷独家赞助权。等到柯达公司醒悟时,富士胶卷已经充斥了美国市场,为此柯达公司广告部的经理被撤了职。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日本丰田等几家汽车公司的竞争,更是热火朝天,彼此都竭尽全力以拼抢这“唯一”的赞助权。尤伯罗斯作为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最大的成功之处莫过于对运动会实况电视转播权的拍卖。仅电视转播权一项,尤伯罗斯就给组委会多创造了1亿多美元的收入,相当于本次奥运会赢利总额的一半左右。

尤伯罗斯所创造的另一个奇迹是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广播转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从此结束了广播电台免费转播体育比赛的惯例。

尤伯罗斯充分体现了犹太人的精明,他甚至用在许多人看来异想天开的想法筹集资金。许多人做梦也不会想到可以靠传递奥运圣火来赚钱,但是尤伯罗斯却能够想到。

奥运会开幕前,要从希腊的奥林匹克村把火炬点燃空运到纽约,再蜿蜒绕行美国的3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途经41个城市和近1000个镇,全程15万公里,通过接力最后传到洛杉矶,在开幕式上点燃火炬。

尤伯罗斯发现参加奥运火炬接力跑是很多人梦寐以求、引以为荣的事情,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公平出卖参加火炬接力跑权利的办法,即凡是参加美国境内奥运火炬接力跑的人,每跑一英里,就要交纳3000美元。此语一出,世界哗然。尽管尤伯罗斯的这个做法引起了非议,他却仍然我行我素。最后大笔的款项还是收上来了,这一活动又筹集到了3000万美元。

经过长达5年的准备,尤伯罗斯迎来了令他激动不已的1984年。伴随着洛杉矶奥运会日期的临近,整个洛杉矶市已呈现出热烈浓郁的奥运气氛。由各公司赞助整修和重建的各种设施已焕然一新,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视察洛杉矶后满意地说:“洛杉矶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无懈可击的。”

终于,第23届奥运会如期在洛杉矶举行,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一个月后的详细数字表明,本届奥运会赢利25亿美元。

无疑,尤伯罗斯创造了现代奥运会历史的一个神话,也创造了世界经济史的一个奇迹。

尤伯罗斯通过成功经营奥运会所表现出来的无人可比的商业运作能力,再次印证了犹太人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商人”。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创新思维,不能固守陈规。

以诚为本

很少有人认为,承认自己的缺点或者不足是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利的行为。因此,当一个人首先承认自己某个方面的不足,然后将它转换为关联的优点的做法时,很多人会感到比较惊讶。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王拱辰是宋朝人,他自幼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无依无靠的母亲和4个孩子。王拱辰是长子,于是他就和母亲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王拱辰喜欢读书,而且非常刻苦,经常是天不亮就起床,半夜醒来也要翻一翻书。通过多年的努力,到20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写一手好文章,于是他就参加了乡试和会试,成绩都很优秀。

后来,王拱辰到京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皇上认真审阅了每一个考生的考卷,发现王拱辰的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独到,文笔流畅,没有人比得上他,决定评他为状元。可没想到的是,当第三天皇上把考中前三名的书生都召集到王宫的大殿上,在早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他们的名单时,其他两个书生都赶紧跪下磕头谢恩,王拱辰不但没有谢恩,反而说:“陛下,小生不配当状元,请您把状元判给别人。”顿时,大殿上的人议论纷纷,科举考试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从没听说过哪个人把到手的状元往外推,这真是天下奇闻。

皇上一听也觉得十分奇怪,便问他为何这么说。

王拱辰说道:“陛下,我也是十年寒窗苦读,做梦都想中状元。可是这次考试的题目不久前我刚好做过,所以被选上状元是侥幸。如果我默不作声当上了状元,我就是个不诚实的人。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说过谎话。我不想为了当状元,就败坏自己的节操。”

听了王拱辰的话,皇上万分感动,更加赏识他,认定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于是皇上就说:“此前做过考题,是因为你勤奋,况且从你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你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理应选为状元。再说,你敢于说真话,能够诚信做人,这才是一个状元应该具有的品质,你的诚实比你的才华更加可贵。因此,朕一定要选你做状元,你就不要推辞了。”

王拱辰就这样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诚信状元。他在朝中做官55年,以自己诚信正直的品格和过人的才华,得到百姓和官员们的尊敬。

营销者如果改变唯利是图的出发点,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主动披露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以诚为本,以心换心,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诚实的形象,换来消费者的信任,从而招来顾客,赢得市场。

学会放弃

有两个青年是好朋友,有一次,他们一起外出,准备找份工作养家糊口。在路途中,他们发现一片繁茂而无主的麻林,商量了一阵,就开始割麻,准备背回家去卖点钱用。

两人都割了一大捆麻,他们背着麻继续赶路。后来,他们看见一大堆无主的贝壳和丝织品等,其中一人放弃了背上的麻,而改拿贝壳和丝织品。他们继续走路,结果又看见一堆无主的银子。那个背贝壳和丝织品的人,改背起银子赶路。而另一个汉子却依然背着原先的麻。没过多久,他们又看见路旁有一大堆无主的金子。背银子的那个汉子对背麻的同伴说:“老兄!你看路旁有一大堆金子,咱俩一块儿把这些价值昂贵的金子背回去,把你背上那价值不高的麻丢掉吧?”

对于同伴的建议,背麻的汉子充耳不闻,还固执地说:“我辛辛苦苦背着麻走了这么长的路,可不想轻易放弃它。如果你想要的话,你自己把那一大堆金子全拿走吧,我不会在乎的。”

背银子的汉子觉得这个同伴实在愚蠢,伸手想要夺下对方背上的麻。对方却把麻看成宝贝似的,紧紧地拴在身上,一时竟取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