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新创意的重点在包装盒子上,因其迎合了中小学生的喜好,也受到了机关企业及各界员工们的普遍欢迎,一经推出很快就成为热销商品。上市第一年就销售了300多万盒,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巨额利润。
此后,公司根据消费者的定位不同,不断进行改进,逐渐向高档化、立体化发展,在盒子里装上电子表、温度计等,使其功能更加多样化,外观更加精美、时尚,很快便风靡全球,普拉斯随之成为名牌商号。普拉斯公司之所以能在濒临倒闭破产的边缘起死回生,原因就在于经营者找到消费者的兴趣和嗜好所在,并针对这些兴趣和嗜好采取了切实的措施。
很显然,投其所好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经商计谋,对顾客、消费者以及客户如此,对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亦然。下面的这个故事同样能说明这个道理。
杜维诺先生为了把自己工厂生产的面包卖给纽约的某家饭店,连续4年每天都要打电话给该饭店的那位年迈的经理,并多次参加该经理的社交聚会,甚至还在该饭店订了个房间,住在那儿,以便成交这笔生意,但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杜维诺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经过细致研究,他决心改变策略,先找出该经理最感兴趣和最热衷的事情是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杜维诺先生发现这位经理是“美国旅馆招待者”协会成员,不仅如此,由于该经理为人真诚、做事热情还被选为协会主席以及“国际招待者”协会主席。不论协会在什么地方举行会议,这位经理一定会不远万里地去参加。
对此,杜维诺先生非常高兴,他似乎已经胸有成竹了。接下来,他再次前去拜见该经理的时候,开始与他谈论那个招待者协会组织,结果令杜维诺先生十分吃惊!这位经理竟然与他谈了足足有半个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的,而且一反常态地对杜维诺先生十分客气,语调也充满了热忱。
杜维诺先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满了喜悦,因为今天的拜访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经理不仅饶有兴致地和他谈了很多协会组织的事情,在他离开办公室的时候,还“卖”给他一张会员证。
过了几天,那家饭店的大厨打电话给杜维诺先生,要他把面包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杜维诺先生微笑着回复那位大厨说:“没问题!”
一周过后,杜维诺先生按照合同的约定把饭店订制的面包做好,大厨来取面包时,见到杜维诺先生奇怪地问:“真不知道您对那位固执的老先生做了什么,他居然同意你们长期供应饭店面包,要知道在您之前有十几个人来找过他都被拒绝了。”
杜维诺先生笑着说:“我根本没和老先生说一句面包的事!我只是了解他的兴趣所在,了解到他喜欢谈哪方面的话题,然后投其所好而已,就这么简单!”
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利而诱之”的应用较之兵战复杂得多。在经营中,从自己方面讲,要“因利而动”、“因得而用”,“有利则动”,“无利则止”,非见利不“起兵”,非得其利不用其计,要以能得“利”作为经营决策的目标,突出“利”,强调“得”,讲求经济效益。但从取利对象——顾客来看,顾客是商业活动的主体,而顾客所好是多方面的。
消费者的定位、需求和嗜好,对于生产商和经销商的经营决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经营者应认真研究顾客的需求取向,运用策略,投其所好,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赢得最大化的购买率,从而在商战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在商战中,“利而诱之”是经常被运用的策略,其正如“无利不起早”这个道理。在经营中“利而诱之”就是“投其所好”,其关键在于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仔细研究,认真分析,把自己置身于顾客的角度,想顾客之所想,求顾客之所求,从而追求适销对路的产品,探求最佳的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以满足各类顾客的需求。
灵感就是财富
罗伯斯上大学未毕业就退学了,他个矮结实、满脸有胡须,一年四季都穿着开领衫、蓝色工作裤及蛇皮靴子,戴着牛仔帽。
23岁时,罗伯斯就开始在家乡一带销售自己创造的各种款式的“软雕”玩具娃娃,与此同时,他还在附近的国家公园礼品店上班。
经过努力,以前连房租都缴不起、穷困潦倒的罗伯斯,如今已成了全世界最有钱的年轻人之一。然而,这一切不是归功于他的玩具娃娃讨人喜爱的造型或是它们低廉的售价,而是应归功于他在一次乡村工艺品展销会上突然冒出来的一个灵感。
那天,在展销会上,罗伯斯摆了一个摊位,将他的玩具娃娃排好,自己站在摊位前不断地调换拿在手中的小娃娃,向路人介绍说“她是个急性子的姑娘”,“她不喜欢吃红豆饼”。就这样,他把娃娃拟人化,不知不觉中,就做成了一笔生意。
不久之后,便有一些买主写信给罗伯斯,诉说他们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娃娃被买回去以后的问题。就在这一瞬间,一个惊人的构想,突然涌进罗伯斯的脑海中。罗伯斯忽然想到,他要创造的根本不是玩具娃娃,而是有性格、有灵魂的“小孩”。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开始给每个娃娃取了名字,还写了出生证书,并坚持要求“未来的养父母们”都要履行一个收养宣誓,誓词是:“我某某人郑重宣誓,将做一个最通情达理的父母,供给孩子所需要的一切,用心管理,以我绝大部分的感情来爱护和养育他,培养教育他成长,我将成为这位娃娃的唯一父母。”玩具娃娃就这样不仅具有玩具的功能,而且还凝聚了人类的感情,将精神与实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真可谓是一大创举。
事实上,罗伯斯的许多“小孩”是在佐治亚州克利夫兰的一家“儿童医院”中诞生的,该医院原来是一家诊所,罗伯斯把它改造成一家大百货商场,里面的售货员也都穿着医生和护士的服装。
在这里,“未来的父母们”可以亲眼看到颈上挂着听诊器、脸上戴着口罩、身着白色长褂的“医生”从摇篮里抱起他们的新生婴儿,然后拍拍它的屁股,表演得跟真的一样。
当这些“未来的父母们”去“收养室”宣誓和去收款处付款的途中,他们会经过“儿童医院”的手术室和保育室,可以透过窗户看到里面的“新生婴儿”。
就这样,数以万计的顾客,被罗伯斯这些异想天开的构想迷得神魂颠倒,他的“小孩”和“注册登记”的销售额,一下子激增到20亿美元。罗伯斯获得了成功,他的事业远远超越了同行,这应该归功于他那独一无二的创意。
孩子们通常都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大人,聪明的罗伯斯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灵感一来,便在这些“未来父母们”身上“捞”来了巨额财富。
巧妙地向客户求救
在长岛,有一位聪明的汽车商人利用赞美和请教的技巧,顺利地把一辆二手汽车卖给了一位苏格兰人。
那个苏格兰商人想买一辆二手汽车,这位汽车商带着他看过一辆又一辆车子,但他一会儿说这不合适,一会儿说那不好用,价格太高,使这笔生意一直没有做成。这位汽车商思索了很长时间,决定停止向那位苏格兰人推销,而让他自动购买。
几天之后,当有一位顾客希望把自己的旧车换成一辆新车时,这位汽车商就有了新的办法。他知道,这辆旧车对那位苏格兰人可能很有吸引力。于是,他打电话给苏格兰人,请他过来一下帮个忙。
那个苏格兰人来了之后,汽车商说:“你是个很精明的买主,你懂得车子的价值。能不能请你看看这部车子,试试它的性能,然后告诉我这辆车应该出价多少才合算?”
苏格兰人的脸上泛起笑容,他的能力已受到赏识。他把车子开出去试了试,然后开回来。“如果你能以3000元买下这部车子,”他建议说,“那你就买对了。”
“如果我能以这个价钱把它买下,你是否愿意买它?”这位汽车商问道。3000元,这是他的主意,他的估价。这笔生意立刻成交了。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重视,在营销中,真心地向顾客求教,是使客户认为在你心目中他是个重要人物的最好办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虚心请教客户时,要向客户的长处或爱好方面请教,并且要做到不露痕迹,这会让客户觉得全身都舒坦,请教得好,做得到位,就能赢得客人的好感。在真诚、谦虚求教之后再提出推销要求,进行推销宣传,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请君入瓮
在中国,有一个成语叫“请君入瓮”,它的意思是用某人整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在现代经商过程中,“请君入瓮”的计谋也被商家所经常运用。
1980年,当瑞典的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处境艰难之时,卡尔崇便临危受命而出任该公司总裁。这时,第二次石油危击使世界经济深受其害,而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则由于连续两年亏损而声誉日降。为了改变局面,卡尔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在空中、地面推行新的服务标准。
首先,卡尔崇决心以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因公出差人员。他对因公出差人员的心理进行了分析,认为他们对机票价格高低不太在乎,因为反正都要报销,而对服务质量却颇为挑剔。只要服务好,使他们感到满意,就从心理上征服了他们。为此,卡尔崇决定取消大部分航班的头等舱而开设欧洲舱。欧洲舱位于飞机前部,设有皮坐椅,座位宽敞,前后排间隔大,环境舒适,以满足因公出差人员要求服务好的心理。
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的大部分洲际航线,欧洲舱占30%,而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到欧洲其他地区的一些热门航线上,欧洲舱高达60%。为了进一步招揽顾客,卡尔崇对公司雇员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培训,反复向他们强调,要想招来回头顾客,就必须在“关键时刻”向乘客提供关键服务。
在卡尔崇看来,所谓“关键时刻”主要包括:办理登机手续时、登机以及出现问题时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卡尔崇发现,乘客一旦在飞机上落座,可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机会就寥寥无几了。而这时的服务,其他航空公司也会做得一样好,乘客不会产生什么心理感受。在关键时刻的关键服务,才会使乘客在心理上打上烙印。为了推行这一服务,卡尔崇还实行权力下放,如航班误点,机上服务人员不经许可就可以为乘客提供免费饮料等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卡尔崇还与世界上131家旅馆组成了一个服务网。比如:搭乘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的乘客在伦敦下机后,将其行李交给机场任何一个办理登机手续的柜台,就可去办事。当他到达所下榻的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所属的旅馆时,行李已在房间了。离开旅馆时,只需将行李交给旅馆前厅的营业柜台,领了登机牌,即可直接上飞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卡尔崇这种迎合乘客心理的优质服务就是“请君入瓮”的具体应用。这种策略使他获利颇丰,让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且毫无赢利的公司,一跃成为全球闻名的公司,据统计,1989年,该公司收入为46亿美元。
要想使“请君入瓮”的策略起到很好的效果,其关键就是要摸清别人的心理,然后根据别人的心理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且,有时为了让别人自动入瓮,经营者还要千方百计地设个圈套,抓住别人的把柄,拿着别人的短处,如此方能困住对手,让别人不得不认输。
杀一儆百
“人心所向”历来都是成大事者所必须具备的因素。对于致力于向权力场打拼的广大领导者来说只要能得到民心,就能构筑起无数钢铁长城。
古人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领导者才能创造“人和”的良好态势,也才有利于平定天下。朱元璋作为一代英豪的军事领导者,他同样也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是宝,因此,他是非常重视民心。
为了谋求新的发展,朱元璋率军进兵江南,每到一处地方,便收买一处的民心,军队所到之处深受民众欢迎,颇有点儿“鱼水之情”。
采石城是一个比较富庶的南岸城池,该城一破,红巾军千军万马顿时如潮水一般涌向城中的各个角落。对于久困和州,粮食供应紧缺,吃过伙食供应不足的苦头的将士来说,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那些牲畜、粮食是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尽管军纪严明,但出于囤粮为公的心理,都想把东西抢到自己的部队里去。因而采石城攻破之后,各路将士争先恐后,不管是仓里的还是囤里的,是官家的还是平民百姓的,也无论是衣是粮,鸡鸭猪狗,你抢我夺,抢到手就往船上装载,弄得满城鸡飞狗跳,乱作一团。
在这种情形下,军纪已难以制众,将士们全抢红了眼,此时就是杀几个人也难以遏止。将士们饿苦了,饿怕了,因而就是拼命也要抢掠一番,以便能吃上一段时间的好饭。对此,朱元璋很担心,士兵们都是只图这些眼前利益。
朱元璋是个很重军纪的人,他为自己军中的一些未直接管辖的部队犯忌而生气,于是抓紧派人组成了纠缉队在街头巡逻,城中秩序才渐归平静。他朗声向部队解释说:“我们这支队伍要成大事,不图眼前的这点儿小利。前面就是太平城,那才是个富庶的去处,兄弟们到那里去,一起去大开眼界吧!”经过这一鼓动,将士们的抱怨才算消退了。接着便是犒赏军队,好猪好牛好米饭,饱餐一顿。
经过这一风波,朱元璋担心在太平城中再起波澜,便在从采石城出发以前命书记李善长紧急起草了《戒缉军士榜》,意在约束军队,防止扰民。果然,在太平城,战斗刚一结束,士兵们在准备动手抢掠、大发横财的时候,却见城中的大街小巷贴满了榜文,上面赫然写道:敢有抢掠财物、杀害百姓者,杀无赦。朱元璋就是这样重视自己的队伍在民众眼中的形象,他所起草的榜文很有作用。
朱元璋杀一儆百,所以混乱的局面立刻变得井然有序,这样反而保护了战斗力。在战事结束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军士们都有一份。朱元璋的高明做法,既得到了民心,也稳住了军心。在得民心后,根据地得到了很好的巩固,朱元璋又在巩固扩大江南根据地的同时,再让自己的新政深入人心。
在占据应天后,朱元璋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欲挥师再攻镇江。镇江可是个鱼米之乡,富甲天下、美女如云,朱元璋深恐将士们经不起诱惑,故对部下严加训诫说:“我自起兵以来,从未随意杀掠。今尔等带兵出征,望能体察我的心意,严格约束士卒。城破之日,不得妄行杀掠。有违军令者,军法处治。倘再纵容,定当严惩不贷。”诸将战战兢兢,奉命而去,很快就攻下镇江。入城后果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这种情况迅速传到其他地方,各地士民都称颂朱元璋的军队是仁义之师,这给朱元璋经营江南带来很大便利。攻占镇江后,徐达又分兵占领了金坛、丹阳等县,面向张士诚占领区构筑了一道防线。
朱元璋知道得民心可以安定局面,利用民心可以增强自己的后备储力,是自己威力无形的延伸。对边界问题,朱元璋要求“睦邻守国,保境息民”。在攻克江浦时,朱元璋树起“奉天都、统中华”的金牌,他亲自出征,以便更能激发起人们心中的斗志。而此时敌军人心本已浮动,见救援无望,有些军官便联合起来,开门投降。朱元璋顺利进入婺州,在那里设立军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