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居处
山林深处,固然是美好的境地,独自一人前往会有许多阻碍,人多又会觉得喧闹嘈杂。要使人能回归自然,最好是在心远地偏,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之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方圆十亩左右的平坦之处,便可构造房屋。
如果有力量扩大,可到二十亩。但不能太广,地广了需要劳心经营,更为烦恼。如果左右相映,一带有岗阜等地形,就为上等好地。地势好,居住也平安,没有其他想法。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何谓安处
怎样才算是安处呢?安处并非指住处华丽、深阔,在宽阔的床上铺着厚实的褥垫。而是指面向南而坐,头朝东睡;阴阳适中,明暗相宜。
居所四边都有窗户,遇刮风时即关闭,风停即开。居室前帘后屏,太明则放下帘,以调和室内的光线;太暗则卷起帘,以使外面的日光进入室内。
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则心安。明暗尚且这样,况且有太多的情欲和太多的事虑,这样怎能够安其内心和耳目。因此,养生之人把安处作为养生的重要内容。
(唐)司马承桢《天隐子养生书·安处》
房屋打扫
精美的房屋应该经常打扫,然而打扫当中也有很多的学问,不为僮仆所知。要除去灰尘,必须先洒水,这是古人传下来的方法。
扫地先洒水,现在十个人当中只怕只有一两个人能这样做了。这是因为僮仆生性懒惰,嫌提水太麻烦,只扫地不洒水,把两件事并成一件事来做,以图省力气。
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不只是僮仆把洒水的事忘了,连主人也不知道扫地之前还有洒水这件事。他们只知道把两事合一是省事的办法,却不知正是因为他们这种偷懒行为,才把一件事变成了几十件事。不仅做事的人为此而感到苦恼,而且指使做事的人也觉得事情繁多,然而,自始至终也不知这几十件事都是因为扫地偷懒所导致的。
精致的房屋内,除了要窗明几净以外,还有图书、字画、古董、玩器等东西,没有一件不忌讳灰尘的。不洒水就扫地,势必尘土飞扬,飘落到每一件东西上,连栋梁、椽子也不例外,须一件件地擦才能现出物品的真面目。不停地干半天才能完事儿,不是太辛苦了吗?
如果扫地之前先洒水,那么扫过之后,只需用拂尘一拂,一清晨的事就干完了,哪里用得着指使仆人忙乱不堪呢?所以,洒水不能省掉。
然而,人们知道勤扫不如勤洒的道理,而不知道多洒不如轻扫的道理。就算他善于洒水,也不可能每一角落都洒到,毕竟还是干的地方居多。
扫地的人不懂,以为既然已经将地洒湿了,随意挥扫没有什么关系。结果随意挥舞扫帚的时候,灰尘也更多。所以,扫地时挥舞扫帚不能太用力,每次歇手时要让扫帚的尾部着地,不要让它悬空。如果扫一下提一下扫帚尾部,则与随意挥扫没有什么差别,这是把灰尘扬起来,而不是把尘土压下去。这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还有关门扫地的秘诀,不可不知。比如打扫完房屋再打扫台阶,应先把房屋的门关紧,等扫完台阶后,过一会儿再开门,这样灰尘才不会跑进屋里。仆人不知道这一点,认为房屋扫完就没事儿了,之后再扫门外,与里面绝对没有关系,哪知道会顾此失彼呢?
顺着风扫地,一扫帚扬起的灰尘可以抵得上十扫帚,比没扫的时候更厉害了。这都是人们常忽略的地方,所以把它指出来告诉大家,但未免有点多嘴。
洒水和扫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有时只做一种反而更妙,这又是不能不知的。先洒水后扫地,说的是一般的情况,如果每天早晨都这样,就会使土和水胶合起来,积淀在地下扫不去,一天比一天厚,使得砖、木板空有其名,实际上却成了土阶。
所以,洒过几次水之后,—定要有一天不洒水,只让童仆用扫帚轻轻地扫,不致扬起灰尘,使几天存积的尘土一次全都扫掉。这样水和土交相为我所用,而不会交相来害我了。
(清)李渔《闲情偶寄》
藏垢纳污
想要把房屋收拾得干净整洁,先要准备一个放垃圾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喜欢干净整洁的人,只要有一物不整洁,就像眼中长了刺,势必去之才肯罢休。
然而,一个人要做的事很多,怎能保证样样都干净整洁呢?就像文人不停地写文章,刺绣的女子不停地刺绣,弄得满地都是丢弃的绒线头,漂亮的闺房也会因此失去光彩。
写文章弄得满屋子都是废稿纸,精致的书房也会因此失去雅趣。文人的笔墨本是非常有情趣的东西,尚且会使人感觉失去情趣,何况其他的东西呢?
所以,一定要在房屋的左右,另盖一间小屋,就像复道,俗称套房。凡是有残弃的纸笺稿纸、砚台秃笔,及一时来不及处理的物品,暂且放在那里,等有了空闲再处理。女人的房间也是这样,残留剩余的脂粉每天都有,每天都将其收拾干净也来不及。
这样的套房不论大小,只是一定要有。如果家里穷,可用箱子代替,放在桌旁或床后面都可以。先有藏垢之所,然后才能将房子收拾整洁。所以,藏垢之地不可少。
至于纳污的地方,更是不可缺少。只要是人,喝了水就要撒尿,吃了饭就要大便。一天中大便比较少,可在猪圈厕所以外进行,不必另寻他地。
但是,小便较为频繁,一天不知道有多少次,如果不择地方随地小便,就会使净土变成粪土。如果避开干净的地方,选择脏地方撒尿,就需要跑来跑去,让人疲惫不堪。
这是针对那些平常爱干净的人而言的。如果是文人写作,每当写到得意的时候,思路一断,就难以接上了。然而,睡觉和吃饭可暂时不顾,尿却不能不撒。
不是有俗话说“官急不如私急”吗?常有这种情况,刚想出一句妙句,正要把它写下来,却因为要撒尿而被打断,等撒完尿再去想这句话,却再也想不起了。
所以,准备好方便之所是最要紧的事。可在书房旁边的墙上挖一小孔,中间嵌上一根小竹子,尿通过它流到外面,一点秽气也闻不到,就像没有撒过尿一样。不论阴晴寒暑,都可以不出房屋。
(清)李渔《闲情偶寄》
居处宜雅素净洁
至于居住之所,不要过分华丽,以免使人贪得无厌,此乃患病的根源。居处只要干净素雅,无风雨暑湿之害为最好。平时所穿的衣服及日常用品,不要用金银珠宝之类,这些东西难免有得失之患,这是使人产生烦恼的根源。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不处大室,不为高台
房屋过大,则多阴气;台过高,则阳气盛。阴气多就会得寒疾,阳气多就会得痿病。这是阴阳失去平衡所带来的隐患。
因此,先王不住大房,不筑高台……古代先王建造苑囿园池,只要可以供眺望、活动身体就行了;建筑宫室台榭,只要可以避开干燥和潮湿就行了。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重已》
平为福,多为害
平是福,多余是害。任何事物都是这样,而财货更甚于此。
如今的富人,耳朵要听管乐之声,嘴巴要尝美酒厚味,以刺激他的情意,遗忘他的事业,可以说是迷乱了;依仗着气盛,沉溺于追求,像背着沉重的包袱上坡,可以说是劳苦了;贪财而招致怨愤,贪权而耗费精神,闲散就会沉溺于嗜欲,身体充盈就会意态骄满,可以说是病患了;为了求富逐利,积财高过墙头还不知足,且贪求不舍,可以说是取辱了;聚财而无所用,专意求荣而不舍,满心烦恼,希求增多而不知停止,可以说是忧虑了;在家里担心小偷盗窃,在外又怕盗寇的伤害,家里楼房严闭,外出不敢单独行动,可以说是畏惧了。
这六种负担是天下的大害,大家都遗忘而不知省察,等到祸患来临,想用尽心思竭尽钱财,只求平安无事也不可能得到。到头来从名来说看不到名,从利来说得不到利。竭尽全身之功,终日心神缭乱地去争求这些东西,岂不糊涂吗?
(战国)庄周《庄子·盗跖》
书室
学习不能因为年老而终止,终日盘桓于书室浏览书册,可以排遣时光。书室要朝南,以便于采光。《洞灵经》中说:“太明伤魂,太暗伤魄。”我认为魂为阳气之英,魄为阴体之精。眼睛能体验到这种伤害,如从明亮处到暗处,眼睛便什么也看不见,这是阳气受损的缘故;如从暗处到亮处,则会因光线的刺眼而眯上眼睛,这是阴气受损之故。另外,《吕氏春秋》中说:“房屋太大则多阴,多阴则痿。”痿就是四肢松弛无力、心神涣散之意。
书室当开设门户,秋冬季节垂幕,春夏季节则垂帘,皆为挡风而设。天气晴暖时,可卷起帘幕,以汲取阳光。《黄帝内经》中说:“风者,百病之始也。”又说:“古人避风,如避矢石焉。”用这样的话来郑重警告,所以,要留意避之。
三秋之时凉气尚弱,垂幕恐嫌其太过致密,可以竹帘做里,蓝色轻纱做面,做成双层。这样,日光掩映,葱翠照入几榻间。正如许丁卯诗中“翠帘凝晚香”一样,可以养天和、清心目。
每日清晨,打开门窗,打扫一遍,即便室中本是洁净的,也要打扫,否则日久渐生“故气”。故气乃郁蒸之气。此气经口鼻而入会损害脾肺,因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
潮湿之地不可居住。《黄帝内经》说:“长期受地之湿气所侵,易致皮肉筋脉受损。”地砖铺的年头久了,即有湿气上侵,一定要更换新砖。铺木板,这样湿气较少。板上还可铺毡,这样不但举步和软,而且毡能吸收湿气。《春秋左氏传》中记载:“晋平公患病,秦伯派医和探病,医和说这是雨淫腹疾。”说的是感受雨湿之邪气,而导致泄泻。所以,梅雨季节尤其要远离湿气。
南北皆宜设窗。但北则窗户宜经常关闭,盛夏之时可偶尔开一下,以使室内通风换气。陶渊明常说:“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太古之人。”话听起来不错,但若真如此,入秋没有不病的,不要为古人所骗。
窗户应做成可左右开合的,窗户要低,这样通风效果好。最好做上下两扇,俗称为“合窗”。天气晴朗时,挂起上扇,仍有下扇可以挡风。即使坐在窗下,风也不会直接吹到身上。
窗棂宜稀疏才明亮,窗上糊纸才严密。冬日三九日至南方,阳光射入窗户,最为惬意。如院子东西有墙,则日已出而窗户依旧不亮,日头才斜而窗户顿暗。只有两旁空阔,整天都是红日满窗。
曾作《园居》诗,有“好是东西墙放短,白驹挽得驻疏棂”之句。室前庭院宽大,则举目开朗,心情舒畅。庭院更须树阴疏布,明暗适宜。如果庭院过小,阳光少而阴气多,易致湿气入室。北向院小,则更为潮湿,则不要放坐榻。
长夏时节,院中阳光普照,挂蓝色布做的窗帘为好。如果嫌光线刺目,不如用荻帘,既可透进疏落的阳光,又能通风。也可用带叶的松枝做棚遮阳,还有阵阵松香之气随风飘来,更觉惬意。如果用席来遮蔽,虽也很幽邃,然而久居其中,偶见太阳反易中暑。
高楼下阳光难以直射入内。西向的楼,过了中午楼影即向东移,三伏天时可暂时把书室迁到这里,在檐前挂上垂帘,遮挡阳光。南窗应经常打开,北窗应常关闭,起居其中,尽可消夏。
(清)·曹庭栋《老老恒言》
书几
几,像案或桌子,其式样各异。书几用来放书和笔砚,终日坐在它的对面。其长宽可随用者舒适而随意设定,一定要有两三个抽屉,以便陈放文房之物。抽屉不宜深,约二寸左右,太深则占下面的空间,坐时碍膝。若在左右两端设抽屉,把坐的地方空出来,则深浅都可。
檀木、瘿木制作的几极佳,但质地太硬不能吸收湿气,梅雨时往往有汗蒸出,只有香楠木无此弊端。有的以漆擦抹,但其弊病仍在。黑漆显得光线暗,杜少陵诗中“拂拭乌皮几”说的就是黑漆几。随着呼吸,几面就会浮有水汽,手触黑漆会留下痕迹,既粘纸又污书,不适合作书几。
几上文具可放置于盘,俗称多陈盘。或在几边上做矮栏,不需雕饰,高一寸左右,前面与两旁相同。两旁的栏稍短,约几的一半,则手无障碍。用此陈放文具,得有遮拦,比用盘要好。
大理石和肇庆石,坚硬、洁白、光润,都可用做几面,暑月尤其适宜。也有以洋玻璃做几面,用檀木镶边,下面放一方池,里面养金鱼及荇藻。静心观赏,可忘记暑热。
冬月将毡子铺在几上,并非为了增暖,是为了手触不冷,又觉和柔适意。苏子由有诗道:“细毡净几读文史。”《汉旧仪》中说:“冬月在几上加一层粗厚光滑的丝织品,称之为绨几。”铺毡便可称为毡几。夏月铺以竹席。《尚书·顾命》中说:“敷重笱席。”竹席原本是用来坐的,现在铺于几上,是因为它凉滑祛暑。竹席边下垂数寸,使席不致移动,也可作为几的装饰。
《礼记·玉藻》中说:“君子总是面对着门而坐,叫做‘何明而坐’。”凡摆放书几,应向南,偏着东壁为宜。若是面南的屋子,可设书几向西,以便写字时光线可以照到手部。这些都应因人因地制宜,不必拘泥于古。
曾经写了一首题书室诗:“萝薜缘墙松倚天,园居爱此最幽偏。面西一几南窗下,三十年来坐榻穿。”回想当年二十八岁,开始居于此室,到今天已有五十年了,几、榻更换过多次。
几下的脚踏矮凳,是坐时必需的。凳的制法是:面一般为方棂,仅供脚踏。应将它削圆,其两端要宽松一些,使其像辘轳一样可以转动。脚心为涌泉穴,踏处时时转动,心神也为之流畅,这种凳叫“滚脚凳”。或在几足下,四周镶作辘轳式,宽如几面,更觉踏处舒展。
(清)曹庭栋《老老恒言》
坐榻
有的卧榻宽而长,有的坐榻仅可容身。服虔《通俗文》中说:“榻者,言其榻然近地也。”经常坐的则坐榻才舒适。元微之诗说:“望山移坐榻。”是说榻较轻,便于移动。因其后有靠背,旁有倚靠,通常称为椅子,也叫环椅。椅垫宜厚一些,冬天用小条褥做背靠,下面铺上椅垫,用皮的更好。
卧榻也可以坐,以盘膝而坐较好。如没有背靠,可弄一竖垫,用灯草充实它,就不会下滑了。若旁边没有倚靠,可在左右各设一个隐囊,比有靠、有环之椅有过之而无不及。隐囊像枕头,但比枕头高,俗称靠枕。《颜氏家训》中说:“梁朝全盛时,贵游子弟,坐棋子方褥,凭班丝隐囊。”
环椅有背、有倚,盘腿坐着比较舒服。但空间较小,不能容膝,须另备凳子,高低与椅相等,放在椅子前面,上面铺上褥子,冬天用最适宜。偶尔想正坐,去掉小凳子也很方便。
有一种叫“醉翁椅”的椅子,斜坦背靠,再加上枕头,把左右之环放直而使其加长。坐时伸足,分置左右,头卧枕,背靠着斜坦处,虽坐似眠。偶有疲倦时,可心就此稍稍休息。
还一种椅子叫“飞来椅”,即卧榻装上背靠。用木做框,再穿上藤,无面无足,像镜架一样。其端圆滑似枕,可以枕头。后面有横杆撑起,分为高低数级,随意所便,与竖垫类似。用的时候各有各的好处。
安置坐榻时候,如果不贴着墙壁,就会被后面吹来的贼风所侵袭。所以,要做三扇屏风,中间高两边低,宽不超过一丈,围在榻后,称为“山字屏”。陆游诗中所说的“虚斋山字屏”即是。
可在屏上书座右铭或格言。《李氏一家言》中说:“有一种暖椅,脚下四周镶板,中间置炉火,还不温暖?”但老年肾水本就亏损,肾恶燥,怎能整天忍受如此熏灼?北方寒冷,每天坐在暖炕上,也只适宜于北方。还有一种凉凳子,在凳子下面做一方池,里面放入冷水,很是凉爽。
(清)曹庭栋《老老恒言》
枕
《释名》中说:“枕,检也,所以检项也。”脖子的两侧叫颈,后面叫项。如果枕头太低,则项会下垂,阳气不畅达,人难免会头目昏眩。如果枕头太高则项会过于屈曲,或者导致项酸疼,头不能转动。
斟酌枕头的高度,以侧卧时头与肩膀恰好保持水平比较合适,这种高度的枕头仰卧时,头也会感到舒服。《显道经》说:“枕高肝缩,枕下肺蹇,以四寸为平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