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伯阳说:“耳、目、口三宝,宜封藏而不宣发泄。”此三者为何被称为三宝?因为耳为精窍,目为神窍,口为气窍。如果耳沉迷于声乐,精从耳窍耗散而不能固守;眼睛被颜色所感,神就随色散而不聚;口说话,气就随言而不聚。如此重要,怎能不称为三宝?修身养性之人,不注意这三宝,以及保养精、神、气,则大错特错。
若精从下泄,气往上散,水火相离,而不能相互交融,都是心导致的。如果心无爱念,则精不下流;不生愤怒,则气不上散;万念不生,则各种思虑消失,水火自然互济。
若无思虑,按照常理,则心情安定。如果一向清静,而此灵涣散,称为顽空,也称为痴,痴就是指不灵。所以,佛教有贪、嗔、痴三戒。贪即欲,嗔指发怒,欲与怒是水火不济的根本原因。没有贪嗔,则专一;不痴,则聪明。聪明与专一相结合,则易得道。
(明)高濂《遵生八笺》
鼓呵消积滞
有因进食不当而致饮食不消而停滞于肠胃,也有因气滞运行不畅而积者,长期如此,则脾胃损伤,即使用药也难治愈。
如若能够节制饮食,避免愤怒生气,不使之出现积聚当为最好。假若已有积聚,此时可坐直身体,闭气调息,缓缓进行深呼吸,待气满后再缓缓将气呵出。如此行五至七次,到胸腹舒畅后即停止。
歌诀上说:“脾虚气滞饮食将难以消化,胸腹中气满而胀最难调理,缓缓做深呼吸以鼓动肠腹,再缓慢将气排出体外,则身体安泰舒畅。身体安和后,不要过度劳累。”
(明)冷谦《修龄要旨·导引歌诀》
叩齿牙无疾
牙齿有病,是由于脾胃有热,循经上蒸而致。每天早晨睡醒时,上下牙齿相互叩击三十六次,后舌在齿内外搅动,不计次数,到津液满口为止,然后分三次缓缓咽下。大凡解小便的时候,需紧闭口,咬住牙齿,待小解完即可开口,这样则永远不会患牙病。
歌诀上说:“热极生风易引起牙病,每日清晨睡醒时上下牙齿相叩,用津液漱口后咽下。假若经常这样做而不间断,即便到老也没齿病,且如少壮之人一样。”
(明)冷谦《修龄要旨·导引歌诀》
乐观鬓不斑
思虑过度,则耗神劳伤气血而致两鬓斑白。应在夜间二十三点至一时,握拳盘腿而坐,集中心神摒除杂念,使两眼目光上视脑,意念中的光从脑至尾骶骨,然后再从尾骶骨上升到脑,下降入丹田,往返运行九次。长久地导引存想,则使人全身气血充足,精力充沛,头发可由白变黑。
歌诀上说:“神清气和可使人精气充足,通过禁食,意念中存思真气,紧守丹田,以养成神仙之体。心中思虑的诸多事都消灭,要学神仙也不是很难的事。”
(明)冷谦《修龄要旨·导引歌诀》
运睛除眼翳
伤于热或伤于气,或肝肾虚损,可导致眼睛昏花,视物不清,若长时间不进行治疗,最终会致双目失明。每天睡起时,盘腿而坐,集中精力,摒除杂念,闭目合上双唇,并将双眼轮回运转十四次,双眼紧闭一会儿,再突然睁眼大瞪,长久锻炼而不间断,则眼睛疾病都可以消除。此时切忌贪图色欲及书写细小字。
歌诀上说:“喜怒伤神而致眼睛不明,此时应合上双唇,闭上目眼睛,以养肝肾之阴,肾精足则气化健,气化健则精神旺盛,眼内的诸疾便可自行消除。”
(明)冷谦《修龄要旨·导引歌诀》
托踏以轻骨
四肢也应该经常进行锻炼,就如经常转动的门轴不至于腐朽一样。模仿熊、鸟的动作做各种吐纳导引之势,这些都是养生的方法。
平时双手向上托,如举大石,两脚前行,如走平地,意念存想神气,按四时行嘘呵诀十四次,那么就会使身轻体健,能耐寒暑。
歌诀上说:“精气充盈平和则五脏安和,四肢健而骨强坚,虽然不服用药物,即使居住在尘世上,也可生活得像地间神仙一样。”
(明)冷谦《修龄要旨·导引歌诀》
搓涂自美颜
面色憔悴,是由于耗费心思、劳累过度所致。每天早晨盘腿而坐,闭目凝神,摒除杂念,存想气从体内到达体外。将两手搓热,趁热按摩面部七次。然后用漱的津液涂于面部,反复揉搓数次。不间断的做半个月,可使皮肤光洁柔润,比平时增色许多。
歌诀上说:“少思少欲可使人气血充盈,这样五脏就能安和而无疾病,衰老的容颜也会变得容光焕发,从而不再羡慕人世间最荣耀的事情了。”
(明)冷谦《修龄要旨·导引歌诀》
无心得大还
返璞归真的养生之道,是修炼养生的最高境界。无心之人能保持心神的永远清净。人能保持清静之心,则能洞察天地万物并与之和谐统一,怎么会达不到返璞归真的最高境界呢?《清静经》已经作了十分完整的论述。修炼的人,能够自己身体力行的去做,想达到清静虚无的境界,则易如反掌。
歌诀上说:“有所作为的修炼虽说很重要,而无声无息的修行更有其独到之处。如同中秋子时的月亮,无声无息的照射着大地。”
(明)冷谦《修龄要旨·导引歌诀》
调息之法
养气之人,走路要缓慢而稳健,站立要稳定而恭敬,坐要端庄而正直,说话声音要低而柔和,各种动作均须端庄自在。应当从动中练习存想之法,应变时求得精神安定,使整个身体保持阴阳调和的状态。行之日久,则自然有明达的贤士形象……
人生活于气中,如鱼生活于水中,气充养人之身而人不自知,水育鱼而鱼不自觉。养气之人应从调理呼吸入手。调息有四种。凡是用鼻呼吸,能发出声音的,是风呼吸,停留于此阶段则使气散。虽呼吸无声音而鼻中自觉涩滞,这是喘呼吸,停留于喘呼吸则使气机结滞。
呼吸没有声音也不觉滞涩,但自觉有气的存在,这是气呼吸,停留在气呼吸则伤气。所谓的息,是呼吸极度微弱,若有若无,自觉无气出入鼻中。
朱熹在《调息铭》中说:“调息到极度安静,呼气时默念‘嘘’字,自觉如同春天池沼中的鱼,生机焕发。动极而呼,则如百虫伏藏,其伏藏后则无任何形迹。”春天的鱼得温和之气则开始活跃,但它的活动很少。冬天百虫含寒气而伏藏,其不留任何足迹。
调息要练到使呼吸极度柔和,若有若无。这样,呼气时全身的毛窍都可泻浊气,吸气时全身的毛窍都开启让清气进入体内,调息不停,则真气也充盛,这确实是重要的方法。
人身的气有好多部分,有行气、横起气、诸节气、百脉气、筋气、力气、骨间气、腰气、脊气、上气、下气,如此等等,各气都有其相应的位置和功能,不能使其发生混乱。乱就会变为邪气,重则生癫狂之病,甚至致人死亡,轻则出现虚损、邪实之病。虚则身痒,实则身疼,疾病随之而生,皆由于气机紊乱所致……
如行走过久,想坐时,这是由动入静,就座前应先缓行数步,使其气略为舒展,渐渐放松身体,使静止的气来,运动的气去,随之而坐,则粗气不会干扰精细之气。如果坐久想行走,这是从静到动,应当先稍微活动一下身体,或伸展手足,或作自我按摩,然后坐起,慢慢地走,不然,有静气在身,与动气相悖。其他各种动作,均应依次而行。
最初习练调息时,需要意想有一股气从脐部出入,练至呼吸极度细缓后,不用口鼻呼吸,只用脐呼吸,这时就像婴儿在胞胎中呼吸,故称作胎息。
开始时吸气一口,然后停闭呼吸,用脐进行呼吸,默数呼吸次数,数至八十一次,或一百二十次,从口中呼气一口,呼气要极度柔和。把鸿毛放在口鼻上,呼吸时以鸿毛不动为法度。这样逐渐的练习,日久可数至一千,能使人变得年轻。
气宜柔而不宜强,宜顺而不宜逆,宜定而不宜乱,宜聚而不宜散。所以,最忌发怒。怒气一作,则气强而不柔和,气逆而不顺,乱而不定,散而不聚。如果勉强行闭息之法,就会使人咳嗽……另外,过食生菜肥鲜的食物,也使人的气难以通畅。不按时而食,吃引起动气的食物,也让人气逆。过多思虑则气乱,过多言语则气散,这些都是应当戒禁的。
(明)袁黄《摄生三要》
呼吸深则精固
人的精气藏在肾中,就像井水下行潜藏在深深的九泉。井水下行后而又能向上,是依靠汲水器上的绳索。精气下行后而又能向上,则是靠呼吸。
呼吸的功用就像汲水的绳索一样。汲水的绳索长,那么打水的桶就能下行到水里而后上升;汲水的绳索短,那么打水的桶还下不到井沿。呼吸深长的,能够让气贯彻脚底涌泉穴,再上贯泥丸,其精常常能够周流全身;呼吸短促的,其气运行到半路就停止了,则其精不能充盈其身,于是产生疾病。
庄子说:“真人者,其息深深。”又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以踵,就是呼吸的气要下行到足跟;以喉,就是气的出入只在喉部而已。
人有生命,不过是气所汇聚而成。而气的出入,在呼与吸之间。少年和壮年时期,吸入的气较长,呼出的气较短,所以其气一天一天壮盛,而身体也逐步发育完备;到了老年,呼出的气较长,吸入的气较短,所以其气一天天耗散,而身体也趋向灭亡。
(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
胎息之法
《胎息铭》中说:“咽气三十六次,胎息修炼以咽气为先。吐气要细缓,吸气要柔而长,行立坐卧均应这样。习练的环境宜清净,忌食腥膻之物。名为胎息,实则是内丹术,此法不仅能治病,而且可以延年益寿……”
以上所论胎息之法,不论行住坐卧,均可进行锻炼。一呼一吸,气皆从鼻出入,吸气要长,呼气应缓慢柔和……习练时,先调匀呼吸,舒展四肢,再用鼻微吸清气,并缓缓的伸缩手足,使手足之气机通畅,吸至气满,再细细的呼气。这样一呼一吸,称之为一咽。待呼吸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再用鼻吸气,如此呼吸三十六次,称之为三十六咽。
咽完后,调匀呼吸,自觉呼吸极度微细。此时凝神定息,闭口和鼻,将气沉于丹田,自觉此时呼吸在脐肾之间,而不是口鼻在呼吸,这才是真正的胎息。
若此时凝神入定,任其自然呼吸,自觉进入一种昧蒙混沌的状态,与整个自然界融为一体,这时才真正体会到进入一种绝妙的境界。
(清)冯羲《颐养诠要·修炼》
苏东坡养生法
每晚子时起床,披衣盘足端坐,面朝东或南,叩齿三十六遍,双手握拳,屏气,闭目存想五脏,肺为白色,肝为青色,脾为黄色,心为赤色,肾为黑色。
再意想心火光明洞彻,下入丹田之中,屏气至腹满气极时,即慢慢地呼气。待呼吸调匀后,用舌在唇齿内外搅动,以使津液渐生,勿咽下。再如前,屏气,意想五脏之色,降心火于丹田中,调均呼吸,舌在齿唇内外搅动,以生津液。
如此进行三次,待口中充满津液,即低头咽下,意想津液随气进入丹田。锻炼时,要精神专注,意念精纯,津液咽下时要汩汩有声,直入丹田。
按照上述的方法锻炼,共闭息九次,咽津三次。然后用手按摩两脚心、脐下及腰背,使其发热。再用两手掌搓热,趁热用手掌按摩两眼、面、耳、项,皆使其极热,按捏鼻梁五七次,用手指梳头百余遍,再入睡至天亮……
练习闭息要循序渐进,使闭息的时间逐渐延长,以脉搏的跳动来衡量呼吸的次数,脉搏每跳五次呼吸一次。近来,闭息的时间已经逐渐延长了,每闭一次,脉搏跳动二十余次,再行呼气。大概现在已经能闭息二十余次。但又不可强行闭息太久,以免使气机错乱,或奔突而出,反而危害身体。一定要谨慎啊!
另外,要经常节制晚饭,使腹中保持宽虚,气能回转。白天无事时,也可闭目内视,漱津液咽下,按摩耳目,以培育体内真气。只要能保持清净专一,就容易见效果。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养生诀上张安道》
偷闲调息
《勿药元诠》中说:“劳心劳力之人,应当随时抽空习炼调息之功,以保护损耗的元气。人体元气以呼吸为根本,息调则气也调,气机调和则能遍流周身四肢而无阻滞,从而使全身经脉安和,神情清爽。这样,虽劳也不使人觉得过分苦楚。调息时身体端直静坐,排除杂念和思虑,宁静心神,口目俱闭,只用鼻缓慢的呼吸,任其自然出入,不可过分在意呼吸,否则,反而使本来运行通畅之真气停滞而不畅。”
(清)佚名《养生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