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湿疹的治疗
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妇女,急性湿疹表现为乳房皮肤出现粟粒大的小丘疹或小水疱,潮红,瘙痒,抓搔后湿疹易破损,出现点状渗出及糜烂面,有较多浆液渗出,可伴有结痂、脱屑等。
亚急性乳房湿疹多由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乳头、乳晕及其周围皮肤出现小丘疹、鳞屑和糜烂面结痂,皮损奇痒,有灼热感,夜间症状加重。
慢性乳房湿疹可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迁延而成,乳头、乳晕部皮肤增厚、粗糙,乳头皲裂,色素沉着,表面覆盖有鳞屑,伴有渗出液及阵发性疼痒。
出现乳房湿疹后,应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剧烈搔抓、热水洗烫等。由于紧张、劳累以及情绪变化等,往往和湿疹的发病有着紧密关系,因此,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能够调节神经功能障碍的食物,对湿疹的疗效有益。
哺乳期不宜常用香皂洗乳
女性在怀孕期间,皮脂腺的分泌增加,乳晕上的汗腺也随之肥大,乳头变得柔软,而汗腺与皮脂腺分泌物的增加会使皮肤表面酸化,导致角质层被软化。
此时,若每晚重复使用香皂等清洁物品,则易碱化乳房局部皮肤,会损坏皮肤表面的保护层,使乳房局部过分干燥和细胞脱落,从而使表皮层细胞肿胀。
此外,用香皂清洗还会洗掉保护乳房局部皮肤润滑的物质--油脂。所以,哺乳期妇女经常使用香皂擦洗乳房,会因乳房局部防御能力下降,乳头干裂,甚至可引起细菌感染。
因此,要想保持乳房局部的卫生,最好还是选择温开水清洗,尽量不用香皂。如果迫不得已需要香皂或酒精清洗消毒,则必须尽快用清水冲洗干净。
副乳的处理
副乳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房发育畸形。人在胎儿时期,从腋窝一直到腹股沟这两条线上,有6~8对乳腺的始基,到出生前,除仅保留胸前的一对外,其余都退化了。
少数妇女有多余的乳腺没有退化或退化不全的异常现象,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常见的部位在腋窝,亦可见于胸壁、腹部、腹股沟、大腿外侧等处,易被误认为皮下结节、淋巴结或肿瘤。
副乳常常为发育不全的组织,多数像婴儿的乳房。有的可见皮肤色素加深,中央的皮肤增厚,类似小乳头;有的仅有乳腺;有的仅有乳头;有的在腋部可见完整的乳体(乳头、乳晕、腺体),且较大。月经前副乳也发胀疼痛,妊娠时明显增大,有的乳头在哺乳期间还可分泌乳汁。
副乳不是病,一般来说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无症状者不用治疗。当副乳增大,给生活带来不便,或副乳有肿块时,则应去医院就医。
哺乳期用药事项
哺乳期妇女服用的大多数药物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在乳汁中,且新生儿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功能尚不成熟,容易在胎儿体内蓄积,从而导致各种毒性反应,严重地影响了胎儿的健康。
乳汁中药物浓度和服药剂量有关,故乳母用药应给最低的有效量,尽可能降低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并尽可能选用副作用小的药物,以减少对宝宝的影响。
如果哺乳期需要用药,而且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药,应在哺乳后立即服药,并尽可能据迟下次哺乳时间(最好间隔4小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乳儿吸入的药量。
哺乳期应禁止服用对乳儿有危害的药物,以及影响母乳分泌的药物。例如以下一些药物:
溴隐亭可以抑制泌乳,大剂量的雌激素、雄性激素、麦芽、薄荷等有回奶的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可影响婴儿智力发育,使肝脏受损。
抗甲状腺药物,如他巴唑、D860等,可造成婴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甲状腺肿大。
氯霉素可使婴儿出现灰婴综合征,表现为腹泻、呕吐、呼吸功能不良、循环衰竭及皮肤发灰等,还可影响婴儿骨髓造血,引起贫血。
抗肿瘤药物,如环磷酰胺、阿霉素、氨苯喋啶等,可抑制骨髓造血,并有致癌作用。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损伤听神经和肾脏,引起听力障碍和肾脏功能损害。
喹喏酮类抗生素,如氟哌酸、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可影响婴儿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不利于婴儿骨骼发育。
四环素可影响婴儿牙齿和骨骼发育,造成牙釉质发育不全,婴儿牙齿发黄。
磺胺药可导致婴儿发生溶血性贫血。
氯丙嗪和安定可引起婴儿出现表情淡漠、嗜睡等症状,体重也会下降。
灭滴灵在乳汁中含量较高,且使乳汁带有苦味,婴儿可能因此而拒绝吸吮母乳。如果乳期妈妈必须接受灭滴灵治疗,则用药12小时后方可哺乳。
利血平可使乳儿鼻塞、昏睡。
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它能抑制血液凝固,婴儿会发生出血倾向。
对婴儿及乳汁有影响的药物还有很多,这里仅仅是提醒产妇不要滥用药物,如果必须用药,应了解此种药物是否对孩子有影响,最好征求医生的意见。如果确需服药,可暂停哺乳或断奶。
乳头皲裂的处理
哺乳期乳母乳头和乳晕部位发生大小不等的破裂,称为乳头皲裂,多是由于喂奶姿势不正确,婴儿没有把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经常用肥皂或酒精擦洗乳头所致。
发生乳头皲裂后,表面可有分泌物,结黄色痂,并发生剧烈疼痛,尤其哺乳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甚至出血。若不及时处理,还易引起乳腺炎。
乳头皲裂多见于初产妇及乳头内陷、乳头平坦、乳头过小的女性。因此,为预防乳头皲裂,要从孕期开始纠正扁平内陷乳头,常用温水擦洗乳头,然后涂上凡士林,使乳头变得坚韧。
哺乳前,先用湿毛巾热敷乳房和乳头3~5分钟,并按摩乳房,然后挤出少量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使乳晕变软,易被婴儿含吮。轻度皲裂者,可继续哺乳,但应先吸吮损伤较轻的一侧。
哺乳时要采取舒适轻松的姿势,然后让婴儿张大嘴将乳晕和乳头部分全部吸住,使宝宝的吸吮力均匀地分散在乳头和乳晕的四周,这样就不易引起乳头皲裂。
哺乳后,可用乳汁涂抹皲裂部位。局部可用1%复方安息香酊或10%鱼肝油剂,下次哺乳前要洗净。乳头疼痛严重者可暂时停止喂奶,可用乳头罩间接哺乳,或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喂宝宝。
回奶的方法
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喂奶,或给婴儿断奶时,都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回奶。回奶时,要少吃汤类、流质及油腻的食物,紧束乳房,不要再让孩子吸吮乳头或挤乳,并可用使用某些药物。
用芒硝250克,分2包用纱布包好,分别敷在乳房处,24小时更换1次,连用3天。
生麦芽90克,水煎服,两天1剂,连服3天。
己烯雌酚5毫克,每日2次,连服5天。同时,紧束双乳,少进汤类,并减少对乳房的刺激,不作乳房按摩,不挤乳。注意,此药易发生恶心、呕吐、头疼、头晕等副作用。
溴隐亭0.25毫克,每日2次,口服,连用14日。
正确的断奶方法
宝宝接近1周岁时,其消化功能和咀嚼功能已有很大提高,而且宝宝饮食品种和数量已明显增多,并形成一定规律,营养供应充足,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此时可以考虑准备断奶。
一般而言,婴儿长到10个月时可断奶,最晚1周岁左右就应断奶。否则,由于婴儿月龄较大,其所需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加,单纯依靠母乳不能满足要求,势必会妨碍婴儿的生长发育。
断奶最好选择气候适宜的春秋季节,避免在夏季炎热和冬季寒冷时断奶。因为,夏季断奶,婴儿易得肠胃病;严冬断奶,婴儿易着凉。
另外,在宝宝生病期间不能断奶。因为,断母乳改吃牛奶和辅食后,宝宝的消化功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生病的宝宝其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都会略有下降。
婴儿断奶应该逐步进行,可逐步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慢慢地过渡到新的喂养方式,千万不可采取强硬的方法,以免造成婴儿心理上的痛苦和恐惧。而且,突然改变婴儿的饮食习惯,婴儿的肠胃不能适应,对婴儿健康有害。
断奶后,乳母应少喝汤水,并采用相应措施,以减少乳汁分泌和较快回奶。若乳汁分泌较多,可先挤出乳汁,再用布将乳房束紧。如未觉得乳房过胀,可不再挤奶,以免刺激乳房分泌乳汁。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预防
急性乳腺炎是常见的哺乳期疾病,多继发于乳头皲裂、乳汁淤积或乳母身体其他部位有炎症者。此病常发生于初产妇身上,产后第1~4周是该病的高发时期。
急性乳腺炎不仅对乳母的健康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影响正常哺乳。因此,做好急性乳腺炎的预防工作,对乳母及婴儿都甚为重要。
预防急性乳腺炎必须做好乳房的护理,掌握合理的哺乳方法,并注意个人卫生。出现乳汁淤积要及时处理,如按摩、热敷、及时抽出乳汁等。
急性乳腺炎感染的初期,可将仙人掌去皮及刺后,捣成糊状外敷,或用如意金黄散和水调糊后敷于硬结处,同时肌注抗生素,并暂停哺乳。若感染较重,或已化脓,则应去医院外科治疗。
产后漏奶的处理
有的产妇产后不久,乳汁成天不断外流,民间俗称漏奶。漏奶是指乳房不能储存乳汁、随产随流的意思。医学上称为产后乳汁自出,属于病理性溢乳,需要治疗。
这种漏乳不但使婴儿得不到母乳喂养,而且给产妇带来很多苦恼,产妇常常穿不上干净的衣服,还容易感冒,有的产妇因气血旺盛,乳汁生化有余,乳房充满,盈溢自出,此不属病态,产妇应当分辨清楚。
产后乳汁自出的原因,多为气血虚弱、中气不足,不能摄纳乳汁而致乳汁自出;或因产后情绪不畅、过于忧愁、思虑、悲伤,使肝气抑郁,气郁化火,肝经火盛,使乳汁外溢。其防治方法应根据病因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若因气虚不固者,宜加强食疗,可选用补气益血固摄的药膳。如芡实粥、扁豆粥、人参山药乌鸡汤、黄芪羊肉粥、黄芪当归乌鸡汤等。
若属于情绪不畅、乳汁自出者,产妇尤其应当注意调整情绪,宜慎怒,少忧思,断欲望,避免各种刺激因素等。
凡乳汁自出者,除求医治疗外,还应当注意勤换衣服,避免湿邪浸渍。冬天可用2~3层厚毛巾包扎乳房。或用锻牡蛎粉均匀地撒于两层毛巾中间,药粉厚如硬币,以之包扎乳旁,可以加强吸湿的作用。
若乳汁自出,经治不愈,应采取有效方法回乳。
怎样喂养双胞胎
绝大多数双胞胎不是足月分娩的,发育不成熟,双胞胎的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差,宜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
双胞胎出生后12个小时,就应喂哺50%糖水25~50克。这是因为双胞胎体内不像足月单胎有那么多糖原贮备,如果饥饿时间过长,可能会发生低血糖,影响大脑的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第2个12小时内可喂1~3次母乳。此后,体重不足1500克的新生儿,每2小时喂奶1次,每24小时喂12次;体重1500~2000克的新生儿,夜间可减少2次,每24小时喂10次;体重2000克以上的新生儿,每24小时喂8次,3小时1次。
这种喂哺法是因为双胞胎儿瘦而轻,热量散失较多,热量需要按体重计算比单胎足月儿多,每天每千克体重需35~60千卡热量。
若无母乳或母乳不够,可用牛奶和水配成1∶1或2∶1的稀释奶,再加5%的糖喂养。奶量和浓度可随孩子情况和月龄的增加而逐步调整。
在双胞胎出生的第二周起,应补充鲜橘汁、菜汁、钙片、鱼肝油等,从第五周起应增添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泥糊、宝宝福等。但一次喂入量不宜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