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全身心呵护:女性保健全典
26709700000032

第32章 孕产期保健(13)

母亲常常想知道自己的乳汁是否满足婴儿的需要。那么怎样知道母乳是否够吃呢?

观察孩子能否吃饱。如果婴儿吃奶时有连续的咽奶声,吃完后能安静入睡3~4小时,醒后精神愉快,每月体重稳步增加,每天大便2~3次,色泽金黄,呈黏糊状或成形,表示奶量充足。

如果婴儿吸奶时要花很大力气,或吃空奶后仍含着奶头不放,有时猛吸一阵便吐掉奶头而哭,吃完奶后睡了1小时左右,醒来就哭闹,喂奶后又入睡,反复多次,大便量少或呈绿色的稀便,都表示母乳不足。

每天换尿布少于8次,大便次数少于1次,说明母乳不足。

10天以后起,在哺乳前后将婴儿各称一次,重量差值就是吸奶量。称时不必脱衣服、换尿布(尿布湿了也不必换)。母乳量在3个月时每次140克,6个月时为每次180克,表明奶水已很充足。

如果每次哺乳时间超过20分钟,甚至超过30分钟,孩子吃奶时总是吃吃停停,而且吃到最后还不肯放奶头,则可断定奶水不足。

产后2周左右,如果乳房胀满,表面静脉显露,则是母乳充足的表现。

乳房过小与哺乳有关系吗

乳房小的妈妈常常担心她们的乳房不能产生足够的乳汁,这种看法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泌乳主要与催乳素的多少有关。催乳素在女性怀孕后开始迅速增加,到分娩时达到高峰。

大量的催乳素可直接作用于乳腺的泌乳细胞膜,激活该细胞膜上的一些酶,并与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作用,刺激乳腺生成泌乳细胞并分泌乳汁,最后通过乳腺管排出。

青春期乳房过小绝大多数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乳汁的多少主要与体内催乳素的含量和乳腺泌乳细胞的多少有关。乳房小并不意味着乳腺泌乳细胞的数目也少,只要泌乳细胞数目正常,不论乳房大小如何,大多能产生足够的乳汁,喂哺婴儿。

产后哺乳越早越好

孩子出生后的30分钟内,处理好脐带并擦干净婴儿身上的血迹后,应立即将他放在产妇怀中,与产妇进行紧密接触,并让其吸吮产妇的乳头,这样的接触最好能持续30分钟以上。

因为,胎儿胎盘娩出后,产妇的脑垂体可立刻分泌催乳素,而新生儿在出生后20~50分钟的吸吮反射最为强烈,因此要抓住这一时机,让孩子尽早地接触母亲,尽早地吸吮乳汁,这样会给孩子留下很强的记忆。未经过早吸吮的孩子往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教会他如何正确进行吸吮。

孩子尽早的吸吮也可加速催乳素的分泌,促进乳汁分泌,而母婴间持续频繁的接触,使这些反射不断强化,从而达到了理想的程度。这样,乳汁的分泌在婴儿出生后就开始了。而没有经过早吸吮的母亲,大约在2天后才开始泌乳。

另外,早吸吮、早接触对母亲也有好处,它可以刺激子宫收缩而减少产后出血,有利于子宫复原及恶露的排出。

感冒后能否喂奶

产褥期妇女容易出汗,又加上抵抗力低及产后的忙碌,很容易患感冒。许多产妇不敢吃药,怕影响乳汁的成分对孩子不利,又怕把感冒传给孩子,那要怎么处理呢?

如果乳母感冒,不伴有发高烧时,可服用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等药物,并多喝开水,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照样可以哺乳孩子。喂奶时,最好可戴上口罩。

如果感冒后伴有高烧,产妇不能很好地进食时,应到医院就医,此时可暂停母乳喂养1~2日。停止喂养期间,应将乳汁吸出,以保证继续泌乳。

肝炎产妇能否喂奶

肝炎产妇能否与新生儿同室,能否给婴儿喂奶,这是一个众多肝炎产妇较为关心的问题。

能否母婴同室,取决于母亲是否会将疾病传染新生儿。如果母亲在肝炎急性期或慢性急性发作期,就不能与新生儿同室,而肝炎恢复期的产妇可实行母婴同室。

能否母乳喂养,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孕妇感染甲肝病毒后,体内很快产生甲肝抗体,至今没有在甲肝产妇乳汁中发现甲肝病毒。戊肝母亲用乳汁喂养婴幼儿未见感染发病。

如果母亲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抗原、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阳性(俗称三阳),其乳汁中含有乙肝病毒,因此不宜给婴儿喂奶。如果坚持要喂母乳,则应给婴儿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研究表明,丙肝产妇和丙肝抗体阳性产妇的乳汁中存在丙肝病毒的可能性较小,可以给婴儿喂奶。另外,肝炎产妇的唾液中含有肝炎病毒,故产妇不可口对口给孩子喂食。

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

母亲患以下几种疾病时不宜或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

乳房疾病:严重的乳头皲裂、急性乳腺炎、乳房脓肿等。

感染性疾病:产褥感染病情较重者,梅毒活动期,或服用对孩子有影响的药物者。

心脏病:心功能I、II级伴有心功能紊乱的患者,必须在纠正心功能紊乱后才能进行母乳喂养。心功能III~IV级患者或孕前有心衰病史者,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艾滋病病毒感染:如已确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原则上也不宜母乳喂养。

肺结核:母亲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娩出的婴儿应当立即接种卡介苗,并与乳母隔离6~8周,且不能用母乳喂养。

癫痫病:由于抗癫痫药对婴儿危害较大,故主张禁止母乳喂养。

糖尿病:患糖尿病的产妇不宜母乳喂养。

需要指出的是,母亲能否喂奶还应听从医生的意见。

好好利用初乳

刚生完小儿到产后6天内的乳汁称为初乳,乳汁浓稠,呈淡黄色。而后期的乳汁称为成熟乳。初乳的量少,蛋白质含量较为丰富,且大部分是免疫球蛋白,这是初乳与成熟乳之间的最大差别。

新生儿通过吃初乳可得到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尤其是免疫球蛋白A可以黏附在胃肠道的黏膜上,抵抗和杀死各种细菌,从而防止宝宝消化道的感染性疾病。此外,初乳中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吞噬有害细菌,具有杀菌和免疫作用。

初乳中含脂肪量较低,正好与刚出生的小儿胃肠道对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特点相适应。早产儿妈妈的初乳中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更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宝宝的营养需求,而且更利于早产宝宝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宝宝的免疫能力。

所以,初乳被人们称为第一次免疫,是预防新生儿患病的重要食物。初乳的量虽少,但营养价值很高,易消化吸收,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任何营养保健品都不可替代。

哺乳期需要补充的矿物质

哺乳期要注意补铁。

妊娠期由于扩充血容量及胎儿需要,约半数孕妇患缺铁性贫血,分娩时又因失血丢失约200毫克的铁,哺乳时从乳中中又要失去一部分,所以产后充分补铁是很重要的。补铁时不要同时食用含草酸或鞣酸高的菠菜、苋菜、鲜笋或浓茶,以免妨碍铁的吸收。

哺乳期要注意补钙。

调查表明,我国孕妇在妊娠晚期几乎全部缺钙。100毫克的人乳中含钙34毫克,如果每日泌乳1000~1500毫升,就要失去500毫克左右的钙。缺钙,轻者肌肉无力、腰酸背痛、牙齿松动,重者会出现骨质软化变形。

食物是钙的主要来源,很多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钙,牛奶、豆类及豆制品、虾皮、海带、发菜、紫菜、木耳、口蘑、银耳、瓜子、核桃、葡萄干、花生米等,含钙比较丰富。

含钙多的食物不能与菠菜、韭菜、苋菜、蒜苗、冬笋等含草酸多的蔬菜同时煮食。否则,钙质会被“皂化”,不能被人体吸收。

哺乳期要注意补碘。

碘对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十分重要。乳腺具有浓集碘的能力,可以保证婴幼儿摄取到足量的碘,这也是提倡母乳喂养的根据之一。未采用母乳喂养婴儿,尤其要注意碘的补充。

一个足月婴儿的碘摄入量至少为15微克/公斤·日,早产儿应为30微克/公斤·日。为达到这一水平,理论上乳汁中碘含量对足月婴儿来说应为100微克/升,对早产儿应为200微克/升。

因此,哺乳期的妇女每日碘摄入量应高于200微克。

哺乳期奶胀的处理

奶胀多发生在产后3~4天,通常表现为乳房膨胀,摸之较硬,且有触痛,但一般不会发烧,即使体温上升,也不会太高,l~2天后症状可自行消退。

如果乳房胀痛明显,或伴有持续体温超过38℃以上,乳腺局部有红肿,伴有头痛,就应注意有发展成乳腺炎的可能,应及早就医。

出现奶胀时,要多让孩子吸吮,吸吮前可以用毛巾热敷3~5分钟,然后轻柔地按摩乳房,用手或吸奶器挤出乳汁,使乳晕部变软,以利于婴儿吮乳头。哺乳后,应挤出多余的乳汁,并戴大小适合的胸罩,将乳房托起,减少乳房坠胀感,改善其血液循环。

冷敷法也可缓解乳房胀痛。当乳汁分泌较多,乳腺管尚不十分通畅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敷在乳房的周围,可以止痛,并暂时收缩血管,减少乳汁的分泌,为乳房按摩或挤奶赢得时间。

此外,也可服用一些散结通乳的中草药。

哺乳期乳房的护理

为了保持乳房的健康和最大的泌乳量,产妇应注意加强乳房的护理,特别是要注意乳房的清洁卫生,经常用温开水清洗乳头。尤其是第一次喂奶时,更要注意乳房的护理。

哺乳前先用棉签蘸取植物油浸湿乳头,使乳头的污垢软化,然后用4%的硼酸水擦洗乳房、乳头及乳晕,若无硼酸也可用肥皂水及热水清洗,以清除乳头内深藏的污垢和细菌。

产妇不要蓄指甲,喂奶前要洗净双手,并轻轻按摩或热敷乳房,以协助排乳,减轻乳房胀痛。每次喂奶先吃空一侧乳房,再吃另一侧,下次喂奶反顺序进行。

喂奶后,用手挤空或用吸奶器吸空剩余的乳汁,并要清洗乳房,以防小儿鼻咽处的细菌进入乳房,引起乳腺炎。清洗后,涂上润肤乳液,并轻轻按摩,以增加乳汁的分泌,防止乳房下垂。

乳头出现皲裂,可局部涂10%复方安息香酊、乙醐酚油剂等,哺乳前将药物洗去。严重者要停止喂奶,等伤口长好后再喂奶。此时,产妇要选择纯棉质地的胸罩保护乳房,注意不要太紧。

如果有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喂奶,应在产后24小时内开始回奶。可口服己烯雌酚5毫克,每日3次,连服3天;炒麦芽水煎服代茶饮亦可。如果乳房胀痛明显,可将芒硝敷在乳房上。

孩子满10个月后,应给孩子断奶,不要长期哺乳,那样对母婴来说均没有好处。此外,应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做做产后胸部健美操,使胸部肌肉发达有力,有助于保持乳房的弹性。

不要用奶瓶喂奶喂水

喂养婴儿时,如果使用过橡皮奶头,再用母乳喂养时会出现一种比较反常的现象,孩子虽然很饿,但不愿吸吮母亲的乳头,刚吸一两口就大哭不停,这种现象称为“奶头错觉”。

因为,用奶瓶喂养时,橡皮奶头较长,塞满了整个口腔,婴儿只需用上、下唇轻轻挤压橡皮奶头,不必动舌头,液体就会通过开口较大的橡皮奶头流入口内。

吸吮母亲乳头时,婴儿必须先伸出舌头,卷住乳头再拉入自己的口腔,使乳头和乳晕的大部分形成一个长乳头,然后用舌将长乳头顶向硬腭,挤压出积聚在乳晕下(乳窦中)的奶汁。

相比之下,吸吮橡皮奶头省力,容易得到乳汁;而乳房必须靠有力的吸吮刺激才能促进泌乳和喷乳。因此,年轻的乳母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奶瓶或橡皮奶头给孩子喂奶喂水,以免婴儿拒绝吸吮母亲的乳头,严重地影响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