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26702800000001

第1章 代序一:邂逅

邂逅一个人,是谓有情;

邂逅一本书,是谓有意。

上午十二点刚刚结束一个会,下午一点半还有一个会接着。我和逅逅的第一次见面就这样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了午餐时间,当时,她还是一个大一学生,刚从美国回来,暑假期间来电视台实习。

窗外烈日当头,人流如织,我们在屋里倒是隔绝了喧闹,沉心静气下来。“老师好,这是我高中时写的书。”逅逅毕恭毕敬递给我一本书——《体验美国中学教育》,表情既自信又羞涩。一个九零后,的确后生可畏啊!一个月的实习转眼即逝,逅逅的表现无可挑剔,甚至是超乎我的预期。

她首先是个有思想的倾听者,会在你说话时,捕捉到有趣的话头、新锐的观点、感人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再加以自己的分析判断,为写作积累素材。她还是个生活丰富又能严格自律的人,电视台实习工作、开公司、办网站、接待世界各地的朋友到访北京……每天都像踩着风火轮,但她仍旧能够沉下心来,坚持每天清晨六点起床,开始至少一小时的写作,然后再是上学、实习或是其他事。她更是个知行合一的佼佼者,当看到她顶着重感冒还在翻译节目稿件,一地鼻涕纸映衬着执拗的表情时,我脑海里怎能不浮现出她在书中描绘的雪中转学的画面,她不是写得煽情,而是做得决绝,她不是写一套做一套,而是内心纯净、用生命写作的人。

半年后,一本新书即将面世,逅逅随意发给我了几个章节,让我不忍释卷。

我爱她的精神。是“天下大同”还是“天下大不同”?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因为没有绝对的答案,我们就像登山的人,从不同的路径无限接近顶峰,却永远无法到达神的领地。生命的目的不在于一个结果,生命的玄机就在于不断地求索!逅逅做到了,她勇敢往前走,打开一扇扇窗,悠然欣赏陌生的风景;她推开一道道门,从容探寻门后隐藏的秘密。最终,她打开了自己,与她所看到的风景融为了一体。拥抱了不同,却成就了大同,我为这种精神所折服。

我爱她的气质。虽然字里行间还透着些许的青涩,但女性独有的温婉气质已露端倪。我不禁想起林徽因的一句话:“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逅逅的文字就流淌出这样一种优雅:细腻却不絮叨,动情却不伤情。一个个异乡求学的故事,活泼泼呈现在我们眼前,没有多余的情感宣泄,体现了一种内在的控制,是作家的心力体现。书中描写的重庆楼的奶奶,重逢后的擦肩而过,几度欲言又止的纠结,展现出一个女孩内心成熟的过程,不疾不徐,柔中带刚。

我爱她的力量。翻开书,年轻人的朝气扑面而来,我从中读到了对未来的乐观,因为朝气就是希望。逅逅在微博里这样写道:“你的学校里有世界各国后裔的学生,你从小长大的玩伴是墨西哥人,你最喜欢的餐厅是中国餐厅,你在学校里学习法语,你的老师是亚裔,你的父母是非洲裔,你家里又接待了一个从德国来的交流生……”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一个人怎么可能不成为一个世界人?是啊,地球村、世界人,你无法抗拒的潮流趋势,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隔膜和偏见从未消失,摩擦冲突还在升级。我们夹在两股力量之中,我们需要正能量!巴别塔修不成,因为种族不同、语言不通,何谈同心协力?中国文化的缩影是太极图,尊重差异,更强调融合。逅逅写美国,爱美国,同时通过了解美国让她更好地爱中国,如果每个年轻人都传递这样的信念,我们还用担心世界末日到来吗?

那个初次见面的中午,我问逅逅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她说父母为了纪念不期而遇的缘分,感恩邂逅。多么浪漫而深刻的寓意!于是,我把我们的相识也归结成一朝邂逅成知音,生命中还有多少不期而遇,我期待。

邂逅一个人,是谓有情;邂逅一本书,是谓有意。诸君有情,不负书香。

沈 澜

北京电视台环球大直播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