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临床实用护理学
26697900000005

第5章 呼吸系统疾病(4)

(1)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通气前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协助重病人翻身叩背以促进痰液的排出,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可先做雾化吸入。同时在呼吸机的湿化罐内加无菌蒸馏水,同时加温加强对吸入气体的温湿化,解除痰液梗阻或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形成气道高压引起肺部创伤等危险并发症。

(2)严密观察人机配合情况:呼吸机使用时均设呼吸机参数及其报警范围,护士必须了解预设参数。尤其是使用呼吸机最初24h内,更应注意病人与呼吸机配合是否协调,有无人机对抗。对首次使用应指导病人行深而慢地有节律的呼吸,以触发呼吸机送气。当病人感觉使用不舒服或与呼吸机不协调时,要查找原因,通知医生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呼吸模式及参数。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神志、紫绀程度、心肺情况及原发病病情变化,必要时做床旁监护。

(4)预防并发症经鼻、面罩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有腹胀、面部压迫性损伤、刺激性角膜炎及肺部感染。因此应指导患者用鼻呼吸,减少吞咽动作,尽量少在面罩内说话,病情允许可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选择柔软性好的鼻、面罩以减轻压迫,持续较长时间使用鼻面罩通气者,需定时取下鼻面罩加强局部皮肤的护理。刺激性角膜炎常为鼻梁根部漏气刺激双眼所致,故要防止鼻面罩漏气。

(5)预防和控制感染,做好消毒工作呼吸机通气治疗,用消毒液擦拭,放于通风干燥处,定期保养。病室最好每日紫外线灯照射1~2次,控制探视人员,避免医源性肺部感染的发生。

【健康指导】

急性呼衰处理及时、恰当,病人可完全康复;慢性呼衰病人渡过危重期后,关键是预防和及时处理呼吸道感染等诱因,重在预防。

1戒烟吸烟是诱发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加重患者的咳嗽、咳痰,因此患者出院后应做到戒烟,戒烟困难者可采用药物干预的方法,使患者逐渐减少吸烟次数和吸烟量,最终达到戒烟的目的。

2药物治疗慢性呼衰患者出院后应遵医嘱继续服药。对使用气雾剂的患者,应再次让患者演示正确使用喷雾剂的方法及喷雾量,确保患者在家中正确使用喷雾剂。

3长期家庭氧疗(LTOT)有条件者可进行长期家庭氧疗。长期家庭氧疗可减缓肺动脉高压的发生,能防止与延缓肺心病的发展,纠正呼吸衰竭。因此,医护人员应该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相关知识、长期氧疗的作用以及氧疗的适应证和正确的方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精神状态,减少住院次数,节省医疗费用。

4无创通气治疗有条件者可继续在家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患者在出院前两天使用自己的呼吸机,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应教会患者呼吸机的使用操作方法。

5饮食指导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增加纤维素,控制碳水化合物,预防便秘而引起呼吸困难。

6预防感染对于慢性呼衰患者,应当积极预防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力,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消除对呼吸道的刺激因素。主要包括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加强锻炼,每天坚持1~2h的必要户外活动,远离危险因素,尽量避免去交通拥挤及多雾的地方,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如油漆、清洁剂等。针对老年人的呼吸道免疫力减退是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的内因之一,还应改善家庭的环境,保持房间温湿度适宜,避免过冷或干燥的空气,防止呼吸道痉挛。

7咳嗽锻炼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进行有效的咳嗽锻炼。方法一:身体向前倾斜,采用缩唇式呼吸方法做几次深呼吸,最后一次深呼吸后,张开嘴呼气期间用力咳嗽,同时顶住腹部肌肉。方法二:做两次深呼吸后屏住气,用力自肺的深部发出,做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

附:

常用氧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氧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氧对人体非常重要,健康人在正常状态下,自然地呼吸空气,并利用其中的氧气,维持新陈代谢需要。在患病或某些异常状态时,就要在家中或诊所、医院通过一定设备吸入氧气。

1常用的吸氧方法有

(1)鼻塞和鼻导管吸氧法:这种吸氧方法设备简单,使用方便。鼻塞法有单塞和双塞两种:单塞法选用适宜的型号塞于一侧鼻前庭内,并与鼻腔紧密接触(另一侧鼻孔开放),吸气时只进氧气,故吸氧浓度较稳定。双塞法为两个较细小的鼻塞同时置于双侧鼻孔,鼻塞周围尚留有空隙,能同时呼吸空气,病人较舒适,但吸氧浓度不够稳定。鼻导管法是将一导管(常用导尿管)经鼻孔插入鼻腔顶端软腭后部,吸氧浓度恒定,但时间长了会有不适感且易被分泌物堵塞。鼻塞、鼻导管吸氧法一般只适宜低流量供氧,若流量比较大就会因流速和冲击力很大让人无法耐受,同时容易导致气道粘膜干燥。

(2)面罩吸氧法:可分为开放式和密闭面罩法。开放式是将面罩置于距病人口鼻1~3厘米处,适宜小儿,可无任何不适感。密闭面罩法是将面罩紧密罩于口鼻部并用松紧带固定,适宜较严重缺氧者,吸氧浓度可达40%~50%,感觉较舒适,无粘膜刺激及干吹感觉。但氧耗量较大,存在进食和排痰不便的缺点。

(3)经气管导管氧疗法:是用一较细导管经鼻腔插入气管内的供氧方法,也称气管内氧疗。主要适宜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间质纤维化等所致慢性呼吸衰竭需长期吸氧而一般氧疗效果不佳者,由于用导管直接向气管内供氧,故可显着提高疗效,只需较低流量的供氧即可达到较高的效果,且耗氧量很小。

(4)电子脉冲氧疗法:是近年开展的一种新方法,它通过电子脉冲装置可使在吸气期自动送氧,而呼气期又自动停止送氧。这比较符合呼吸的生理状态,又大大节省了氧气。适宜鼻塞、鼻导管和气管内氧疗。

(5)机械通气给氧法:即用各种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利用呼吸机上的供氧装置进行氧疗。可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供氧浓度(21%~100%)。氧疗的氧源一般多用氧气钢瓶,并安装有压力表表明瓶内的储氧量,供氧时安装流量表,根据需要调节氧流量。

2吸氧的主要注意事项有

(1)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如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或缓解,心跳正常或接近正常,则表明氧疗有效。否则应寻找原因,及时进行处理。

(2)高浓度供氧不宜时间过长,一般认为吸氧浓度>60%,持续24小时以上,则可能发生氧中毒。

(3)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给予高浓度吸氧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使病情恶化,一般应给予控制性(即低浓度持续)吸氧为妥。

(4)氧疗注意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内保持37℃温度和95%~100%湿度是粘液纤毛系统正常清除功能的必要条件,故吸入氧应通过湿化瓶和必要的加温装置,以防止吸入干冷的氧气刺激损伤气道粘膜,致痰干结和影响纤毛的“清道夫”功能。

(5)防止污染和导管堵塞,对鼻塞、输氧导管、湿化加温装置,呼吸机管道系统等应经常定时更换和清洗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吸氧导管、鼻塞应随时注意检查有无分泌物堵塞,并及时更换。以保证有效和安全的氧疗。

(第八节)自发性气胸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ARDS),是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继发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病理生理主要特点是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肺内动静脉血分流。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逐渐国重的低氧血症为特点,死亡率很高。

【临床表现】

ARDS多见于青壮年,多为原无心肺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气促、紫绀,常伴有烦躁、焦虑表情、出汗等。其呼吸窘迫的特点在于不能用通常的氧疗法使之改善,亦不能用其他原发心肺疾病(如气胸、肺气肿、肺不张、肺炎等)解释。早期体征可无异常,或仅闻双肺干性音、哮鸣音,后期可呈肺实变或呼吸音减低,水泡音等。

【影像学表现】

1早期:肺纹理增重模糊,可有小斑片状阴影,也可无异常X线表现。

2中期:肺内斑片状或大片状融合阴影,两肺外带比内带重。

3晚期:两肺广泛的片状阴影,甚至两肺广泛实变,心影轮廓消失,仅肋膈角处有少量含气阴影。此期常合并感染,出现团块、空洞或脓胸。

4恢复期;约在发病1周后,病变阴影逐渐消失。

【治疗与护理】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迅速给氧,提高氧吸入量,适应扩张小气道和肺泡,增加功能残气量,保持体液平衡,既要避免血容量过多,又要防止血容量不足,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需进行人工通气。

1一般护理:由于病情危重,应设专人护理。

2纠正缺氧:因病人极度呼吸困难,故应采取半卧位。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一般给高浓度吸氧,严重低氧血症伴低血压或心律不齐或神志模糊,又无二氧化碳潴留时,更应该用高浓度氧甚至吸纯氧,提高血氧分压,使得要脏器的功能不致受到严重缺氧的影响。为了防止氧中毒,应监测血气分析,使PaO2维持在近8kPa(60mmHg)的水平,而且要使吸入气体充分湿化,防止气道粘膜干裂受损。若经高浓高给氧仍不能提高氧分压,应考虑机械呼吸,给予呼吸未正压呼吸治疗。

3呼吸机的应用及护理

(1)使用呼吸器的病人最好住单间,防止交叉感染。

(2)做好呼吸机的消毒,根据病人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器工作参数并详细记录各项数据。

(3)保持气管切开伤口的无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固定牢固,经常观察胸部活动变化,对比两肺呼吸音,防止管道移位或插管脱落。

(4)检查湿化瓶加温装置和耗水情况,要保证吸入的气体达35℃左右,每日水分蒸发量应在250ml左右,才能达到气道粘膜的湿化作用。并随时检查通气螺旋管内有无积水,及时排除,防止流入气道。

(5)使用呼吸器的病人,每隔4小时将导管气囊放气5~10分钟,使气囊的充气压力为333kPa(25mmHg)为宜,若超过此压,易压迫气管粘膜造成局部缺血甚至坏死。

4观察生命体征的病情的变化:严密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志改变,严格记录液体出入量,特别应重视每小时排尿情况,以监测肾功能。注意大便的颜色、性状、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倾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当输液量过多或输液过快时,会加重肺水肿,因此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并注意肺部罗音的变化,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及时采取血标本送生化及血气化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5营养的要求:必须保证患者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患者一般无法正常进食,应给予鼻饲或胃肠外高营养。

【预防】

应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正确的处理好各种严重的创伤,及早发现和治疗各种休克、合理用氧,加强呼吸道的护理,特别要重视血气监测,必要时早期使用呼吸器进行辅助呼吸,纠正体内供氧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可以防止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