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临床实用护理学
26697900000004

第4章 呼吸系统疾病(3)

3癌肿长大造成支气管不同程度阻塞时,可出现胸闷、哮喘、气促及局限性哮鸣音、局部肺气肿等症状和体征。

4支气管完全阻塞时,出现相应肺组织肺不张的体征。

【辅助检查】

1X线胸部平片:见肺内有密度均匀,边缘不整或分叶肿块、或肺内有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有切迹或毛刺阴影,有时可见到局部肺气肿、肺不张等。

2痰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

3支气管镜检查窥见癌源病变。

【治疗】

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疗法、放射疗法和药物疗法以及这三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手术和放射疗法主要针对肺、支气管的局部病灶,药物疗法则作用于全身。近年来免疫疗法已进入临床应用,但尚处于探索阶段。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具体分析病人的全身情况,肺癌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病理类型、病程早晚以及癌肿是否已有转移扩散和如何预防控制可能发生转移复发等问题,制定最妥善的治疗方案。

【护理】

1补充营养良好的营养状态是保证完成治疗计划的前提,供给病人能耐受的富含营养的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

2病情观察,除了解入院时已有症状的变化外,还要注意新出现的问题,如出现疼痛、声哑、出血、意识障碍等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处理;要了解病人是否医学教育网原创知道患癌事实,怎样应对本人及家人对是否有效等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

3严格按医嘱进行化疗,并密切观察化疗药的副反应,如消化系统反应、骨髓抑制、心肌损害等。

4减轻呼吸困难,控制疼痛

(1)疼痛:与病人共同寻找减轻疼痛的方法,如采取舒适的体位、避免剧烈咳嗽、局部按摩、局部冷敷、使用放松技术、分散注意力等;或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2)呼吸困难:给予病人高斜坡卧位,遵医嘱吸氧,据病情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大量胸水者,协助医生进行胸腔穿刺抽胸水。

5与病人及家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病人的需求(包括了解患癌真相),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帮助病人及其家人面对现实,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挑战癌症;协助患者安排好每天生活,注意维持良好形象,提高生活质量。对癌症末期患者要密切做好临终病人的护理,让其医学教育网原创在比较安详、无遗憾、有尊严地离开人世,让家人更快度过哀伤期,重新恢复正常生活。

6预防

(1)宣传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倡戒烟愈早愈好,对预防肺癌发生积极意义。

(2)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防止空气污染,特别是致癌物质的污染。加强管理,对职业性接触者,高发区职工和人群,定期健康检查。

(3)开展防止肺癌宣传教育,如开展肺癌咨询门诊。

(第七节)慢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CO2分压(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量降低等致低氧因素,可诊为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症状外,其临床表现主要与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1呼吸困难:最早、最突出的表现,表现为呼吸浅速、出现“三凹征”,严重者有呼吸节律的改变。呼吸中枢受损时,呼吸频率医学教育网原创变慢且常伴节律的变化,如潮式呼吸。呼吸困难(dyspnea)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可表现为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较早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病情加重时出现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如三凹征。中枢性疾病或中枢神经抑制性药物所致的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改变,如陈-施呼吸、比奥呼吸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病情较轻时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严重时发展成浅快呼吸。若并发CO2滞留,PaCO2升高过快或显着升高发生CO2麻醉时,患者可由呼吸过速转为浅慢呼吸或潮式呼吸。

2发绀:缺氧的典型表现,可见口唇、指甲等处发绀。但伴有严重贫血者发绀不明显或不出现:慢性代偿性呼吸衰竭者,由于红细胞增多,血氧饱和度大于80%,也会出现发绀。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可在口唇、指甲出现发绀;另应注意,因发绀的程度与还原血红蛋白含量相关,所以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更明显,贫血者则发绀不明显或不出现。

3精神神经症状:缺氧早期脑血流量增加,可出现搏动性急性头痛;轻度缺氧可出现注意力分散,智力定向力减退;缺氧程度加重,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昏迷。轻度二氧化碳潴留表现兴奋症状,如多汗、烦躁、白天嗜睡、夜间失眠;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表现神志淡漠,间歇抽搐、昏睡、昏迷等二氧化碳麻醉现象,精神神经症状急性呼衰可迅速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呼吸衰竭伴CO2潴留时,随PaCO2升高可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现象。兴奋症状包括失眠、烦躁、躁动、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昼夜颠倒现象)。但此时切忌用镇静或催眠药,以免加重CO2潴留,发生肺性脑病。肺性脑病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亦可出现腱发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等。

4循环系统表现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加、心动过速;严重低氧血症、酸中毒可引起心肌损害,亦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搏停止。CO2潴留使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温暖多汗、血压升高、心排出量增多而致脉搏洪大;因脑血管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称“肺性脑病”。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显示PaO2<80kPa,PaCO2>67kPa,动脉血氧饱和度<75%;血pH值常降低。

【治疗】

对呼吸衰竭总的治疗原则是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条件下,纠正缺氧、CO2潴留和酸碱平衡所致的代谢功能紊乱。急性严重呼吸衰竭应针对呼吸衰竭本身和原发疾病同时进行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任何类型的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1)若患者昏迷应使其气道处于开放状态。

(2)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和异物:①保持呼吸道湿化;②根据病情进行翻身、拍背等;③如分泌物严重阻塞气道时,应立即进行机械吸引。

(3)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4)缓解支气管痉挛,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必要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氧疗氧疗是改善低氧血症的主要手段,氧疗的效应是通过提高肺泡氧分压,增加氧弥散能力,提高PaO2,改善低氧血症导致的组织缺氧。一般将PaO2<60mmHg定为氧疗的指征,PaO2<55mmHg为必须氧疗的指标。

Ⅰ型呼衰多为急性呼衰,可给予高浓度(>50%)的氧疗,但当PaO2达70mmHg时应逐渐降低氧浓度。因长期吸入高浓度的氧可引起氧中毒。

Ⅱ型呼衰应采取低浓度(<30%-35%)持续吸氧,这样既能纠正严重缺氧,又能防止CO2潴留的加重。通常急性呼衰应使PaO2维持在近于正常范围,慢性缺氧患者PaO2能维持在60mmHg(或SaO290%)以上即可。

3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

①呼吸兴奋剂使用原则:必须保持气道通畅,否则会促发呼吸肌疲劳,进而加重CO2潴留;脑缺氧、水肿未纠正而出现频繁抽搐者慎用;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基本正常;不可突然停药。对以肺炎、肺水肿、弥漫性肺纤维化等病变引起的呼吸衰竭,不宜使用。

②机械通气根据病情选用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

4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5积极治疗原发病或诱因:①控制感染。②病因治疗。

6并发症的防治防止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处理。

【护理】

1合理用氧

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29%)、低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以免缺氧纠正过快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如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给氧过程中若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发绀减轻,表示氧疗有效;若呼吸过缓或意识障碍加深,须警惕二氧化碳潴留。

2通畅气道,改善通气

(1)及时清除痰液清醒病人鼓励用力咳痰,对于痰液黏稠病人,要加强雾化。稀释痰液,咳嗽无力者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对昏迷病人可机械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按医嘱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等。

(3)对病情重或昏迷病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机械呼吸器。

(4)正确掌握吸痰技术:吸痰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气管内与口腔内的吸痰管应严格分开,气管内的吸痰用具应置于无菌治疗盘中,一根吸痰管限用一次,严格防止医源性感染。护士要使“气管如血管”。严格掌握吸痰时机及时间。使用有创呼吸机吸痰时多应两人合作,在呼吸机回路连接处应消毒后再脱开吸痰;操作应轻轻地插入后边退管边吸痰,在拨出气管套管或气囊放气前要充分吸净口腔和咽喉部分泌物,防止胃内容物误吸。

3用药护理

(1)按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2)按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4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

(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慢性呼衰常在感染,受凉,劳累等多诱因下急性加重,危及生命。病情变化靠细致观察去发现。认真观察患者的精神反应,生命体征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重要意义。在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过程中,更需作好观察记录。观察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气等。

(2)观察呼吸困难的改变:呼吸困难是呼衰出现最早的症状,并随呼吸功能减退程度而加重。老年人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一般不快,呈点头或提肩状呼吸。多表现呼气延长,呼气长而粗,可伴有哮鸣音。即使有缺氧,老年人紫绀与缺氧及呼吸困难不尽一致。慢性呼衰患者由于肺功能不全,睡眠时肺泡通气更减少,病情往往在夜间加重,因此值班者应勤巡视。

(3)密切观察意识变化:神志清醒病人应询问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的变化,是否有新出现的不适,饮食、大小便、睡眠等情况。呼衰加重,有时可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患者初期表现为烦躁不安,答非所问,嗜睡,进而出现朦胧,昏迷,大小便失禁等。意识障碍与PaCO2和PH有关,PaCO2急速升高到80mmHg可引起昏迷。

5机械通气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