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换个角度看世界,人生可以不忧虑
26666700000017

第17章 换个角度看世界,人生可以不忧虑(1)

忧虑从不会在你行动时侵袭你,而总是在你闲暇时进攻。你开始天马行空,想到各种可能性,扩大任何蛛丝马迹。这种时刻,你的心境像是空转的马达,终将自我毁灭。治疗忧虑的方法就是去忙一些有建设性的事。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教授 詹姆士·莫塞尔

一、常怀感恩之心 心中满怀宁静、勇敢与希望

如果你我遭受恶意的批评,请谨记:“凡事全力以赴,勇往直前,然后撑起幽默之伞,避开非难之雨。”

——戴尔·卡内基

快乐的人通常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感恩,第二个是宽恕。

很久以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商人,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决定要将事业交棒给儿子。富翁将儿子们叫到跟前,给他们每个人一笔钱,要他们出门增长见识。出发前,富翁告诉三个儿子:“你们一年后回家,告诉我外出旅行这段时间,自己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一件事。我的事业不应该分家,继续集中经营才能让我们家世世代代更富有,所以谁做的事最高尚,我就把事业交给谁。”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三个儿子也回到了父亲的跟前,报告这一年来的收获。老大先发言:“我在旅途中认识了一位陌生人,我们很快变成了好朋友。他十分信任我,将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后来他遭遇意外身亡,我将金币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他的家人。”听完后父亲说:“你做得很恰当,但诚实是应有的美德,不能算是最高尚的事情。”

老二接着说:“我旅行到一个贫穷的村落,见到一个衣衫破旧的小乞丐跳河。我立即跳下马,奋不顾身地跳进河里,把那个乞丐救了起来。我发现他孤苦无依所以才会寻短见,就给了他许多钱救济他。”父亲回应:“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应尽的责任,帮助弱小也是我们家的教诲,还称不上是最高尚的事情。”

沉默了一阵子,父亲望着老三,对他说:“这段时间你做了什么高尚的事?”老三迟疑地说:“我没做什么高尚的事。只是在路上不巧遇到一个仇人,他看我一个人出门,千方百计想陷害我,让我差一点就死在异乡。有一天晚上,我在悬崖边的山路上骑马赶路,发现我的仇人正在崖边的一棵大树下睡觉。我本来只要轻轻一脚,就可以把他踢到悬崖下,但是我只停下来看看他,什么都没有做就上马继续赶路了……”

父亲马上严肃地说道:“孩子,能原谅一心想害自己的仇人,是高尚而且非常难做到的一件事。而你年纪最轻,却办到了!来,我所有的事业就交给你,你带着哥哥们好好做。”

2002年12月,美国第一大报《今日美国》的封面故事谈到一个有趣的调查,这个调查想找出快乐的人所具备的特质。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快乐的人通常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感恩,第二个是宽恕,但是这两点却又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特质。尤其是宽恕,更是难上加难!

记得我在美国读高中时,全班有一次外出旅行去参加一个科技展。展览的项目非常精彩,都是一些将高科技应用在日常生活的成果。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次展览的主题:“宽恕与原谅——人类进步的动力”。

当时我想不通这两者的关系,就主动询问了主办单位的一位工作人员。他听到我的问题,马上显得很高兴,滔滔不绝地举了许多因宽恕而促进科学进步的实例,譬如二次大战后,英国人原谅了发明导弹炸死英国人的德国火箭专家,使得火箭技术的研发不致中断,人类后来才能登上月球等。

我听了这些例子及说明后,心里非常震撼。因为当时我与许多年轻人一样,常常浪费许多精力去想别人对我不好的事,例如有一次和我同校的邻居开派对,他只请我弟弟去玩,故意不邀请我。想着想着,我甚至会对这些人心怀怨恨。但这次的参观经历,让我开始觉得这样做似乎不太值得。后来接受卡内基训练后,我更坚信应时常提醒自己,不对敌人心存报复。

相信这个理念,并不是因为我有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高尚情操,我的动机其实是很自私的。想想看,当我们对敌人心怀仇恨时,就是给对方更大的力量来打击我们,给他机会破坏我们的睡眠、胃口、健康与心情。如果我们的敌人知道他竟然带给我们这么大的烦恼,他一定会高兴死的!毕竟,憎恨伤不了对方一根寒毛,却会把自己的日子变成很痛苦。

我的妹夫是位老外,在接受卡内基训练后,他原谅了偏心的父亲及小时候天天打他的哥哥。几个星期后,他的胃痛神奇地自愈了!我也见过许多每天心怀仇恨的人,因为天天不快乐而被无药可医的病痛折磨。想到这些真实的例子,我们就应该提醒自己,如果没有办法爱我们的敌人,起码也应该多爱自己一点。我们应该自爱,不让敌人控制我们的心情、健康及生活作息。

卡内基先生有一次访问美国前总统、也是二次大战时的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的儿子,问到他父亲最让人佩服的特质是什么。艾森豪威尔的儿子想了一下,回答道:“我父亲从不浪费一分钟去想那些他不喜欢的人,这一点最值得学习。”艾森豪威尔的这种人生观,使他比其他战功显赫的美国将军更有成就。

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别人对我的恩惠,要刻在石头上;我对别人的仇恨,要写在沙子上。”提醒我们要牢牢记住自己所得到的恩惠,却要让他人对我们不公平、不合理的待遇随风而逝。为了自己的幸福,我们应该记住这句话。

戴尔·卡内基如是说

如果思想是快乐的,我们当然就是快乐的;如果想得凄惨,我们就会凄惨;有恐惧的想法,就会心生恐惧。病态的思想真的会令人生病。想到的如果是失败,我们就注定要失败;想着自怜,人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如果你的行为所散发出来的是快乐,就不可能在心理上保持忧郁,换句话说,你心里怎么想,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试想,如果只要想得开心、积极,就能救回某个人的生命或让自己好过一点,我们何必要为一点芝麻小事而操心呢?如果只要开心就能创造快乐,又何必让自己及周围的人难过呢?

我思故我在 世界因你而改变

你如果改变对人与事的看法,人与事就会对你发生改变。

如果你的想法产生激烈的改变,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也产生了急速的变化。

只要想办法将内心的态度由恐惧转变为振奋,你就能克服任何障碍。

二、别当鸵鸟 尽早面对问题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下次你想逃避问题,或者想找别人帮你解决困难时,先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自行解决。只要你深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就不要让任何事拖累你。

——戴尔·卡内基

化解心中忧虑的最好方法就是,找人谈谈。

我曾经听过这么一则故事: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棵树在当地很有名,因为这棵树长得很高、很壮,又有三百年的历史,所以当地原住民都视它为最佳的守护神。

这棵树陪着当地人历经了无数次的大灾难,包括地震、闪电及暴风雨。虽然每逢大灾难,人类死伤无数,但是这棵巨树都安然地经受住了考验。但最近却传出了老树已死的传闻,终结老树的不是狂风暴雨或自然灾难,而只是小小的白蚁。因为老树的根基被白蚁蛀蚀,所以现在的老树只是空架子,再也冒不出新芽来了。

这件事给我很大的感触,人生最可怕的并不是什么大灾难,反倒是一些日积月累的小麻烦。如果当初当地的居民早一点发现白蚁的话,或许只要花几瓶杀虫剂的钱,就可以挽救这棵大树的生命,但是他们发现得太晚了。

同样的,人生也是如此。有小烦恼时没有察觉,或是因为不在意而未曾想过要解决,那么这个小忧虑很可能就会演变成大忧虑,让你身心俱疲,甚至还可能会赔上美好的家庭、事业作为代价。所以谈到克服忧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开始忧虑时,立刻采取行动去面对并解决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样做的益处。有一位卡内基训练的学员谈到他对乘飞机有很大的恐惧感,这种恐惧一直持续了很久才得到改善。他说,如果他能早一点将问题拿出来和他人分享,也许就会早一点发现,原来和他一样害怕乘飞机的人竟然有这么多!通过和他们分享乘坐飞机的恐惧经验,还可以一起讨论出许多化解恐惧的方法,提早这样做的话,他也许就不用多恐惧那么多年了。

阿尔伯特·哈伯德曾经说过:“忧虑比工作更能致命——因为更多人不能放开忧虑。”如果你也属于那种无法放开忧虑的人,那么何不试着早点面对它,正视它的存在呢?说不定日后再回想起来,你会发现其实这一切都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小小困扰,只不过你始终不曾以行动去发现它的真实性。

而这刚好印证了英国文豪莎士比亚说过的话,他说:“真实的恐惧远不如想象中的恐怖。”也许正是因为你害怕去面对心中的忧虑,害怕去发现问题,结果任由忧虑在你心中无止境地蔓延,最后就演变成了你所以为的那么巨大,那么难以解决。

所以说,要化解心中的忧虑,就应该一有忧虑就马上采取行动找人谈谈。这么做不但可以找到发泄的渠道,更有可能在讨论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卡内基先生也说过:“勿为琐事操心。”意思是指不要让小事——即人生中的白蚁摧毁你的幸福。如果我们能及时歼灭我们心中的小白蚁,才能真正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戴尔·卡内基如是说

当我们觉得自己实在能力有限时,很多人会在绝望中向天主求救——“没有一个在战壕里的人会是无神论者”。可是,为什么总要到绝望的时候才向天主求救?为什么不每天都让我们的力量再生?为什么要等到礼拜天?这几年我已经养成习惯,在平常的日子找个下午到空旷的教堂去。当我发现自己成天忙忙碌碌,连灵修的几分钟时间都挪不出来时,我就自问:“戴尔·卡内基,等一等!渺小的人,你成天在忙些什么?你应该停下来做点自省了。”这种时候,我通常会到教堂去。我闭上眼睛祈祷,顿时感到精神舒畅,全身轻松,这帮助我重新评估我的价值观。让我推荐这个办法给你,好吗?

我思故我在 找寻心灵的避风港

单独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但心怀信仰的人却可以无所畏惧。

把烦恼说出来,你可以写日记、找人倾诉。

写下你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施恩不图报 预期一般人都不知感恩

要追求真正的快乐,就必须抛弃别人会感恩的念头,只享受付出的快乐。

——戴尔·卡内基

与人相处的第一条原则是:“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

从前非洲有一个很年轻的国王,由于治国经验不足,他只好遵从先王的指示,器重一位很有智慧的老宰相。国王平时常常征求老宰相的意见与看法,但这位老宰相有一个习惯,在评论任何大事小事时,都会先说“很好,这件事一定有好处”,才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久而久之,国王开始听得有点不耐烦,认为这位老宰相讲来讲去内容都差不多。这种守旧呆板的行事风格,与他求新求变的治国理念不合;但他看在已故的父王分上,还是尽量尊重老宰相。

有一天,国王在擦拭他的新宝剑时,不小心将自己左手的小指头割断了。他痛得大叫,侍卫乱成一团帮他急救。老宰相闻讯赶到皇宫,看到国王鲜血淋漓的左手与他痛苦扭曲的表情,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国王这时问:“你说,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老宰相一开口就回答:“殿下,很好,这件事一定有好处!”

国王的伤口正疼痛难耐,听到了这句陈腔滥调的口头禅,不由得怒从心起,凶狠地说:“大胆!国王受伤还敢讲风凉话,你以为我拿你没办法吗?来人啊,把他关进牢里!”老宰相就一脸错愕地被侍卫带走了。

过了一个月,国王休养得差不多了,就很想出去玩,但被皇太后及皇后劝阻。于是第二天早上,他就带着一位资深的大臣,偷偷骑马到丛林里狩猎。国王看到一只羚羊,见猎心喜,紧追不放,无意间竟然穿越了国界,进入丛林中食人族的地盘。

食人族将国王及跟随他的大臣抓了起来。巫师见到国王服装华丽,便决定用国王来做活祭,奉献给食人族敬畏的丛林之神。但在祭坛上,巫师却发出一声惊叫,因为他发现国王左手少了一根小指头。

根据食人族的规矩,肢体不健全的人是不能用来献祭给丛林之神的。酋长当下大怒,马上命令士兵将国王松绑,轰下祭坛。巫师就换了国王的随从大臣献祭,国王也趁机死里逃生了。

国王狼狈地回到皇宫,突然想起老宰相的话,连忙交代左右将他从牢里释放出来。出狱后国王亲自接见他,告诉宰相他的历险经过,并表明宰相的话颇有道理,也为这个月的冤狱向宰相郑重道歉。宰相的回应居然还是:“殿下,很好,这件事一定有好处!”

此时国王又皱眉头说:“你说少了小拇指对我有好处,到今天证明的确是事实。但是你坐牢受罪,难道对你会有好处?”老宰相点头回答:“殿下,当然有好处!您想想看,今天如果我不在牢里,您一定会邀我去打猎,那被食人族活祭的人会不会就是我呢?”

创世社会福利基金会专门照顾家境贫寒的植物人,但基金会创办人曹庆自己却不是有钱人。他看到无人照顾的植物人觉得无法忍受,就在退休之后,立志要为贫寒家庭的植物人办一所疗养院,于是他花了四年的时间走遍台湾,争取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