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事办到位:名人处事秘笈
26665700000022

第22章 第五扇门 方寸规则:跟随名人学习办事讲规矩(1)

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法则,成功者做人谋事都严守规矩。如果不讲道理和必要的规矩,那成功只会是短暂的,随之而来的也只能是失败。

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人们只能够寻找和利用这种规律,而不能够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任意改变这个规律。所以具体到我们日常的做事也不例外,也就是说我们做事都需要“方”的限制,“方”是原则,也是目标,更是本质,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所以,任何事情都是又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在办事时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所以要把我们生活当中错综复杂的事情处理好,必须掌握并灵活运用一些必要的办事技巧,这样才会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办事能力和效率。

1.林肯&;办事也可采用因势利导

林肯(1809年-1865年):全名是亚伯拉罕·林肯,他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伐木工人、家庭。林肯是美国的第16任总统,也是着名的演说家、他还做过律师,林肯走人谨慎又谦虚,风趣又幽默,因此他有“卓越的演讲家”的美誉。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成功领导了对南方奴隶制度的战争,从而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有效地维护了联邦政府的统一。他的这种举措,为在19世纪中后期,美国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也使美国从此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因此林肯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林肯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忍辱负重,促使美国向着恢复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的目标稳步前进。在胜利之时,林肯也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着宽厚仁慈以及谦虚质朴的本色,他把维护联邦大业和民族国家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重任。然而最终林肯功成身亡,成为正义事业的伟大殉道者。

在林肯做律师期间。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朋友的儿子小阿姆斯特朗被指控为谋财害命,已初步判定有罪。所以,为了正义,也为了给朋友帮忙,他以被告律师的身份,到法院查阅了全部的刑事案卷。

从案件中,林肯了解到,全案的关键在于原告方的一位重要证人福尔逊,因为这个证人发誓说在他在10月18日的月光下,他清楚地目击了小阿姆斯特朗用枪击毙了死者。

对此,林肯要求复审。

在这场精彩的复审案件中,有以下一段精彩的对话。

林肯问证人福尔逊:“你发誓你看清了小阿姆斯特朗?”

福尔逊:“是的。”

林肯:“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树的下面,你在草堆后面,两处相距大约二三十米。你确定自己能认清吗?”

福尔逊:“因为月光很亮,所以我发誓我看得十分清楚。”

林肯:“你肯定自己不是从衣着方面看清楚小阿姆斯特朗的吗?”

福尔逊:“不是这样的,我肯定是看清了小阿姆斯特朗的脸,因为月光照亮了小阿姆斯特朗的脸。”

林肯:“你能确定时间是在晚上11时吗?”

福尔逊:“我十分肯定,因为我回屋看了我的钟表,那时时间刚好是是11时15分。”

林肯问到这里,不慌不忙地转过身来,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现在我不得不告诉各位,证人福尔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因为福尔逊一口咬定10月18日晚上11时在月光下清楚地看清了被告小阿姆斯特朗的脸。现在我就大家想想,事实上10月18日那天是上弦月,晚上11时的时候月亮已经下山,哪里还会有什么月光?又怎么能看清楚被告的脸呢?再退一步来讲,也许福尔逊对时间记得不够精细,时间稍有提前。但那时候,月光是从西向东照的,草堆在东方,大树在西方,如果被告的脸面对草堆,脸上是不可能有月光的。”

听了林肯合情合理的陈述,听众先是一阵沉默,紧接着掌声和呼声一齐迸发出来。福尔逊顿时傻了眼,他朋友的儿子小阿姆斯特也被无罪释放了。

以上林肯法庭辩护的故事,算是一个突然事件,一开始是有点棘手,然而他不慌不忙,问清当时的情形,讲明道理故意引导对方,顺着思路推出相反的结论。从而抓住问题的核心,成功地批驳了对方的观点,维护了法律的正义,也成功地帮助朋友的儿子无罪释放。

以上林肯的这些话语,是辩论的常用之法,也是办事的一种策略。林肯步步为营,一点一点地营造有利于自己求证的局面,最终得出了福尔逊在做伪证的事实。因此说运用因势利导的方法,有时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为人们之间的沟通提供方便。

在办事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不会像预期计划的那样,一切有条有理,随心如愿。一些突发事件,常常不期而遇,如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使我们办事受到阻挠,利益名誉受到损害,甚至生命受到威胁。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因势制宜,随即应变,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孙子说:“兵形像水”。他认为,最理想的作战方式应该像水一样,水中隐藏了巨大的力量,却没有固定的形状,视容器的不同而改变形状。所以孙子以水喻兵,主张作战时要学习水的精神,因势利导。他说:“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打仗也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态势。须视敌人的态势自在地变幻战略,方能掌握胜利之机。”将孙子这一理论导人办事中,就是要把握大的原理、原则,不可僵硬死板、墨守成规。

那么,我们说的规矩是什么呢?这个规矩,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顺应客观规律办事。

这里主要指的是:根据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如何违背了这个规律,那么办事势必会失败。比如治水。在人类掌握了“水往低处流”这个客观事实以前,我们祖先治水的方法,无外乎是堵水。结果却是越堵越决堤。然而我们一旦掌握了这个客观规律之后,大体上会采用疏导结合的方法,修堤筑坝,该堵则堵,遇导则导,疏浚河道,这里无论“堵”或是“导”,都是让水流驯服地流动,不至于造成生命、财产的威胁。

2.依据客观条件和形势办事。

办事的客观条件,主要指的是事情的火候、缓急等因素,形势指的是事物的发展状况。所以,我们在做人办事时,一定要根据具体事情的客观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万不要用所谓固定的“套路”去解决所有问题和事物,那样我们势必会以惨败告终,因为我们破坏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日常生活中,也常有顺势制宜的故事,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一位妇女抱着小孩上火车。车上位子已经坐满,而这位妇女旁边,一位小伙子却躺着睡觉,占了两个人的位子。孩子哭闹着要座位,并指着要他让座。小青年假装没听见。这时,小孩的妈妈说话了:“这位叔叔太累了,等他睡一会儿,他就会让给你的。”

几分钟后,青年人起来客气地让了座。这位妇女之所以能成功,妙就妙在她顺势制宜,对那位年青人采取了尊重礼让的方法,给他设计了一个“高尚”的角色: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施善行。趋善心理使小伙子无法拒绝扮演这个善良的角色——确切的说,他也是乐意接受这种方式的。

2.克林顿&;要因人而异来办事

克林顿(1946年-):全名是威廉·杰斐逊·克林顿,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出生于美国的阿肯色州霍普镇,他于1968年大学毕业,并获取国际政治学学士学位,接着考取罗兹奖学金到英国牛津大学读书。1970年,克林顿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也就是同年克林顿到阿肯色州州立大学担任教授。1976年,克林顿转任阿肯色州司法部长,1978年-1980年这三年出任阿肯色州州长,1982年-1992年又连续5次担任该州州长。

1990年,克林顿当选为民主党最高委员会主席。1992年11月,竞选为美国总统,四年后的11月克林顿再次当选。克林顿与他的副手艾伯特·戈尔一起在1992年击败当时竞选连任的老布什,一举当选为美国总统,又在1996年以压倒性优势击败共和党参议员鲍勃·多尔连任。到2001年离职时,克林顿是历史上得到最多公众肯定的总统之一。2005年4月他出任联合国海啸救灾特使。

美国总统候选人克林顿就采取了因人制宜的方法,战胜了老对手布什,而一举夺取了总统宝座。

当时是1992年,从外部的形象来看,年仅46岁,英俊而又高大的克林顿,当然与年纪老迈的布什相比占有很大的优势,然而大家都知道老布什是一个很难对付的对手,也是一个老牌政客,布什的明显优势就是:从政经验的丰富与外交成就的显赫,这两方面克林顿是根本无法同他相比的。

思量再三,克林顿准备在三次电视辩论中,决定采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而不是咄咄逼人,更不进行人身攻击,他想在广大听众面前展示一个沉着稳重,从容大度的克林顿形象。

在1992年10月15日第二次电视辩论中,由于辩论现场只设一个主持人,候选人前面都没有讲桌,只象征性地设有一张高椅子可坐。克林顿为了表示他对广大电视观众的尊敬,一直没有坐,并且在辩论中减少了对布什的攻击,把重点放在讲述自己任阿肯色州州长那12年间所取得的政迹上。克林顿的这种以柔克刚,彬彬有礼的做法,立即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好感。

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中,克林顿英俊潇洒的姿态,敏捷的论辩与幽默机智的谈吐使他大出风头。他在对布什的责难进行了有效的反驳以后,然后很得体地对广大电视观众说:“我既尊重又钦佩布什先生在白宫期间的为国操劳,又希望选民能鼓起勇气,敢于更新,接受更好的人选。”克林顿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克林顿竞选总统的故事中,克林顿先是从综合的角度了解并分析对手布什的性格和业绩,采用以柔克刚的方略与对手抗衡,而是摒弃了以往传统竞选总统时人身攻击的方法,从而给美国观众全新的候选人印象:谦虚、恭敬、敏捷、幽默等品质,自然就会使自己的印象深入人心。

克林顿抓住了对手的行为和性格特点,也充分了解观众和市民的心理,这是他了解办事的规律,于是按照这个规律,然后投其所好的进行演说,自然就会赢得很好的掌声和支持率。

由此可见,有的放矢的与人竞争、办事、谈话,不仅是一个办事的规律,更是一个人才智、能力的体现,对办事成功有很大的益处。

与人说话、办事要因人制宜,根据不同的对象来选择不同的说话方式与办事手段。******曾说过:“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办事也是如此,至少要分析对方的几种状况:即心理、性别、年龄、文化、职位等,如果不看对象,不分青红皂白,就难免会冒犯人家,从而事与愿违。

求人办事时,是困难得的,也是十分容易的,关键就是看你如何做了。这里介绍给你6种求人办事的几种经典的方法,用成功人士的话说,这些方法可是屡试不爽呢。

1.放下架子

这样可以使对方很容易减轻心理压力。人类总是趋向于同情弱势群体。所以,建议你求人办事时,适时的来点“弱智”、“愚笨”之举,会博得对方的同情,适当地把自己放低一点,等于把别人抬高一些,当被人抬举的时候,谁还有放置不下的敌意呢?

2.委婉的提问

对于有点固执的人,开门见山往往难以奏效,因而,不妨利用其好奇的心理,别出心裁的采用一种新颖的方式,诱使对方接受自己的建议或信息,从而达到最佳的办事效果。

3.不卑不亢

在求人办事时,态度不卑不亢,使所求的对方对你产生与众不同的感觉,从而刮目相看,这也是一种求人的策略。

4.积极赞美

人性总是喜欢听一些适度的赞美之词。在求人办事时,抓住这一心理,什么事情都好解决。会办事的恩,总是善于抓住对方的具体特点和喜好,“投其所好”地求人办事。

5.哭泣策略

“男儿有泪不轻弹”在办事时也未必总是奏效。所以哭的办事效果奇妙无穷。哭不是罪过,只要巧用“哭”,善用“哭”,用哭办成事情,就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6.言语激将

当你遇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礼”相待,好话说尽,仍于“事”无补的话,这时不妨采用强烈的反刺激,用超常的手段去激将对方,说不定会有“柳暗花明”的境界呢。

我们在办事时应注意因人而异、视人而变,切不可不分场合,不顾人物性格,没有分寸地为所欲为;也不可在任何情况下总以同一方式“以不变应万变”。

1.面对过分拘谨的人

这种人只要你花些时间,去仔细研究观察一下他的一举一动,兴趣爱好,注意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情出来,你就会得心应手。开始时,你可以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做出简单的回答或细微的反应,接下来就好办多了。

2.面对爱好表现的人

对待这种人,最好的办法是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一定记住不要阻止他的自我表现,偶尔做一次配角似乎并不算什么,但为了避免由于这类人的草率和“果断”而造成的麻烦,你最好在适当的时候牵制一下对方,或在必要的时候提醒一下他冷静从事。

3.面对城府较深的人

当你必须要与这类人合作时,你就有必要先花一番心思考去探察对方的真实想法,然后运用诱导的方式使其露出“庐山真面目”,或者你干脆省力坦率直言,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请其也实话实说。如此也可减去由揣测、诱导手段带来的情报不准确等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