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教你30招,天天工作好心情
26664700000018

第18章 你的工作习惯好吗?(7)

悄悄话

什么是幸福,你认为拥有一切外在条件就能够感受到幸福吗?未必吧!因为外在的东西并不能填补你内心的各个角落。我们常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虽然虚荣被当做创造的动力,但是那是以“适当”这个条件为前提的。儒家讲“中庸”,这其实是“和谐”的另一种说法。别人拥有的是否适合自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些外在条件或许是通往幸福的条件之一,但是否属于必需品,还是需要当事者自己去体会。

珠珠不妨换个角度来审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1.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无论是物质要求高的还是精神要求高的,去体验一把也不错。

2.发现偏差及时修正。任何将错就错的做法都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3.了解自己的能力,制订属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并将此规划设定为几个步骤,分时间段来达成。有了生活的目标,每当达到某种阶段的时候,也就能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与此同时,给自己一个正面的心理暗示:我拥有了重要的东西!我能够达到我期望的成就!

4.分享,这是陷入失望情绪之人的最好解药。因为你有东西可以分享,所以能体会到存在感,这会帮你从对自己不认可的状态中走出来。但是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这种分享是你自愿与他人构建给予状态的,所以不能要求别人回馈你同等价值的付出。此等不能量化的交往是不能够做等价交换的,因为你内心的体会,是别人给不了的。

遭遇挫折,我该怎么办?

你有没有这样的遭遇:当你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时,忽然肚子痛,以至于你没写几道题就离开了;当你满怀希望去应聘心仪已久的公司时,面试官告诉你,你并不具备他们所需要的人才素质;当你打扮得很满意走在赴约的路上,忽然天降大雨,将你搞得特别狼狈……当你遭遇这些“小意外”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沮丧极了,恨不得对着自己大喊一声“你怎么那么倒霉”!

总结一下,什么样的人会经常伴有受挫情绪呢:当一个缺乏社会经验,对自己抱有较高的期望的职场新人遭遇阻碍的时候,往往会跌到失望情绪的底端,形成受挫反应。“一生总有几回挫”,我们必须懂得化解和疏导自己遭遇的挫折心态,才能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情绪。

在10年前我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80后的年青一代是“容易受伤的一代”。5年前,我又听说“90后是没有担当的一代”。很多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比如说我们的长辈,甚至工作中的一些前辈,都会在我们面对失败的时候感叹,你们这一代人啊。为什么他们“老年人”的口中,我们是一代不如一代呢?和我们的前辈相比,80后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由于比较缺少相应的精神和环境支撑,他们面对各类挫折的“抗打击”能力确实比较弱。因此,认识自己的脆弱,有能力疏导、化解面对挫折时的应激心理,能够用实际行动激励自己战胜挫折、走向成功,成为当下年轻人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贝贝总是在跟我诉苦,说自己最近倒霉到了极点:面试,面试通不过;考研,又没有考到合适的专业;男朋友,又总是对她百般挑剔。“你说我怎么那么倒霉啊,喝口凉水都塞牙。”面对她的抱怨以及我自己手里一大堆要改的稿子,我不知道该拒绝她的倾诉,还是要先放下手里的工作。我说:“我现在要处理点事情,你稍微等一会儿行吗?”她立刻就开始抱怨了:“你看,我八百年不找你聊天,一找到你,你就忙。我是不是流年不利、气场不对呀?”

悄悄话

一遇到不满意的事情,就将其视为不对,这就是形成挫败心态的主要原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构成挫折的各种因素。一般来说,构成挫折的因素可以分为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两大方面,每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作深入的分析。

1.外界环境因素

①社会的急剧变化。伴随着个人发展空间的扩大、机会和诱惑的增加,社会对人各方面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大多数青少年从小就面临着这样的社会舆论压力:如果不能成为最好,人生就没希望。

②家庭的过高期望。所谓“龙生龙,凤生凤”,家庭行为性的榜样传承对于孩子而言是具有“模子效应”的。随着家长的眼界逐渐开阔,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希望全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不负众望”的压力可想而知。

③教育的滞后。虽然许多教育机构已经开始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但是由于教育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所以与此相关的各种弊端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存在。

2.个人因素

①个人的生理状况和外表形象。先天的气质,个人很难改变并且对人的心理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关键是要看本人对各种因素的吸收与内化。

②个人的心理特点。不同的能力水平、气质性格类型等会使人在面对各种逆境时产生不同的反应。

③个人的经历和抱负。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成长环境,如果不能够正视自己的状态,给自己对的定位,做对的事儿,受挫是必然的心理过程。

我建议贝贝,认清自己的生活目标,如果说你考上了研究生、同时又被心仪的公司录取,两者撞车、难以取舍,你会不会也将之视为“倒霉”的状态呢?所以还是要认清自己的状态,如果以今年的研究生考试成绩调剂不到一个理想的学科,不如再等一年,准备好了继续考。如果说想要勉强上学,可以在业余时间做一下喜欢科目的预备性学习。东方不亮西方亮,有缘分总是会得到的。至于工作,又不是一家公司在运营你喜欢的行业,如果你真的适合这项工作,就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职位,但是相对的是,你要认清自己的能力是否真的与之相契合。

面对种种的不顺利,贝贝说她发现自己被一种焦躁的情绪包围了:暴饮暴食,疯狂购物,对人出言不逊,等等。我开玩笑地说:“你不会打我一顿吧。”她说,我现在就看不得别人比我好。

有朋友找我们一起出去唱歌。贝贝说:“我现在可没有钱付账,你们要去也可以,我的那份钱你们替我出。”我们答应替她分担。她又说:“我现在的情绪可不好,提前跟你们说好了,我要是发脾气,你们多担待点。”我们笑言:“你还是很了解自己状态的嘛!”她说:“我知道自己的行为,但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情。”在聚会的过程中,我看得出贝贝是在强颜欢笑,落单的时候她总是紧锁眉头,一脸的不耐烦。我问她有没有想过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她说:“等我交到好运,就会恢复正常了吧。”

悄悄话

心理学家建议,频繁遭遇挫折的人可将自己的遭遇写下来,并进行归纳与总结,比如说,职场遭遇、情感遭遇、行为遭遇等等,然后进行自我行为的重新评定和学习方向的调整。当然,我们在提升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时候,更要认清自己在遭遇挫折时都会有怎样的反应,会不会影响到自己原本健康的环境领域,比如社交、生活等方面。以下是心理学者对各种受挫反应的心理分析:

1.积极的理智性反应

①将遭遇转化为动力继续前进。这类人能将成功的因素都归功于有坚定的心理定力。在认清自己的能力后,积极调整行为目标。

②受挫后冷静思考,把目标调整到一个继续努力后能够实现的适当高度,并能认真分析目标不能如期实现的各种原因。

③受挫后总结自身条件或外部条件的变化,既然原有目标已不大可能实现,那么就转换到一个新的目标。

2.心理防卫机制式反应

这类反应是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因为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此类反应。

①表同:受挫后有自卑心理,于是经常通过借用别人的光环来暂时满足一下自己的失落感。比如,自己并没有达到心中的目标,但是身边有这类的朋友,于是就经常将此人当做与自己相近的例子来炫耀。

②幻想:有些人受挫后知道自己确实存在一些弱点,但总是没有任何改进的行动。他们总是将心情沉溺于问题已经解决的遐想中,其实并没有付诸行动。

③文饰:又称“合理化”,即受挫者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做解释,然后心里就“舒服”了。其实也就是自欺欺人地找一些借口来搪塞自己。

④推诿:表现为不负责任地推卸责任,迅速把自己受挫的原因全部推在别人身上,于是觉得自己毫无责任。

⑤投射: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所遭遇过的挫折,从而找寻到心理平衡。

3.消极的冲动性反应

①固执:受挫者明知道受挫的原因在于自己,但是还总陷入到不良的行为中,如此循环无法自拔。

②倒退:即受挫者做出了与自己年龄、成熟度等不相符合的行为反应。比如说,号啕大哭、装病不起。在行为过程中,或许还会出现降低思考能力,盲从他人的指示等表现。

③攻击: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比如说,自残,自杀,或者因为宣泄而攻击他人,对他人造成伤害,等等。

我建议贝贝利用现在的空档期,做一些可以让自己建立成就感的事情。比如说,她做饭很好吃,我建议她学一些新菜,让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起来。一开始她对此很不以为意:“坚持一下就能过去啦,慢慢熬吧。”在经历了找寻不到倾诉对象、没有宣泄口的生活后,她开始自闭起来。有朋友偶然得到了几本印刷精致的菜谱后,送给她当做“转运”的礼物。一开始,她并不在意,但是在经过几次成功的尝试,并得到我们大家的认可之后,她很高兴地开始尝试着做一些能够展示出自己才华的工作:学习烹饪时,她将过程排成很好看的照片展示在博客中,引来了许多爱好者的追捧;与此同时,她发现自己从前的行业选择并不适合自己,便做了新的职业规划。“我做的蛋糕很受大家的喜欢,现阶段我就做厨师啦。”朋友们发现,她已经走出了挫折的低谷,而贝贝自己却并不自知。“我还真的不清楚自己是怎样走出来的,好像换一个方向,就海阔天空了似的。”

悄悄话

能够让自己凭借口号激动一时很容易,但要形成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态度却不容易。因此我们要通过自身的条件与状态,务实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当然,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必须的,但是如何让自己真正地做到走出情绪的低谷,则需要当事人去做些能获得成就感的实事。

当你发现自己遭遇挫折的时候,要有勇气来面对自身需要改进的缺点和要应对的变化。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是相辅相成的心理评估因素,两者必须平衡,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