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标做人的哲学
26608200000032

第32章 走稳每一级上升的台阶(3)

因为机会在他们面前总是新鲜的,是别人所没有抢占过的,所以成功者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看见了新机会!”

在计算机硬件方面,迈克尔·戴尔通过无人敢做的直销和组装电脑这样的新模式抓准了机会取得了成功。现在市场上的个人计算机,实际只有两种,一种是IBM兼容机,一种是苹果机。当年,在所有人都认为IBM和苹果穷尽了PC产销形式的全部可能时,迈克尔·戴尔开辟了他自己的模式,在这个小厂商难以分羹的市场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直销裂口,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超级富豪之一。

20世纪70年代,当戴尔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场产生了兴趣。在他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这让迈克尔·戴尔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即没有中间人的好处。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即使没有任何人相信它是机会,那也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

从16岁开始,戴尔获得了一份卖报纸的业余工作。那年夏天,他负责为《休斯敦邮报》争取订户。报社交给他一个厚厚的电话号码本,让他打电话去向顾客推销。但迈克尔·戴尔不久就在推销中发现,有两种人几乎一定会愿意订阅报纸:一种是刚结婚的,另一种则是刚搬进新房子的。接着,他调查后发现,情侣在结婚时一定会在法院登记地址,另外有些公司会按照住房贷款额度整理出贷款申请者的名单。于是,他想办法搞到了周围地区这两种人的资料,直接给他们寄信,提供订阅报纸的资料。通过这种方式,迈克尔·戴尔当年挣到了1.8万美元,这不但使他有能力购买更多的计算机,也启迪他日后创造了“比顾客更了解顾客”的市场细分战略。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稍大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直接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在奥斯汀一间93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创办了戴尔计算机公司,开始了他的财富之旅。

如果说戴尔创业的成本很低,他的风险相对也较低的话,那么中国的李晓华则是以超人的勇气做出选择,获得成功的。

李晓华曾以拥有法拉利跑车的第一个中国人而闻名遐迩,他精于在风险中操控机遇。1989年香港楼价下跌,不少人对前景感到迷茫,而李晓华却大量低价收购楼花,不少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但半年之后,香港楼价一路攀升,李晓华瞄准时机,尽数抛出,买卖之间,跻身亿万富豪之列。当时李晓华把全部的资金投在这个房地产上,这需要何等的胆识!不久,李晓华又出人意料地把自己的所有资产3800万美金倾囊而出投注在马来西亚的一条高速公路上。其理由是了解到马来西亚在高速公路的附近发现了一个油田,一旦公布它的蕴藏量,这条公路就会大大增值。但如果到期不公布它的蕴藏量,所抵押的全部资产和投入的现金就会全归银行,李晓华就会从富豪变成一个穷光蛋。然而,李晓华凭借超凡的胆略和魄力,赢得了这次“豪赌”。更惊险的是,如果消息晚14天公布,他同样将血本无归。很显然,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别人认为有风险的事,恰恰是李晓华成功的基础。

与李晓华相似的成功者还有日本的渡边正雄。渡边正雄曾经只是日本的一个小商人,每月辛苦所得仅够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为改变这种状况,他立志在房地产方面有所作为。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先是到一家大的房地产公司,主动提出不要薪水,使公司接受了他这个既无房地产经验,又无相关社会关系的人当了业务员。在这里,由于他的努力,掌握了大量的业务知识,积累了很多经验,关键是结识了很多人。于是,他辞去了工作,开始自己的创业历程。

通过找亲朋好友借钱,向银行借钱等途径,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大都房地产公司。这时,有人来向渡边推销土地,这是一块有几百万平方米的高原,价格非常便宜,算起来,每平方米只售60日元——在寸土寸金的日本,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低价。

可是这么便宜的地却是大家都不想买的。渡边在以前那家房地产公司打工时,那公司就知道有这么块地,却不愿买,因为那家公司的董事长认为,这块地实在太偏僻了,又没有电、没有自来水,甚至没有直接通到那里的道路。对于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尽管价格便宜,但仍是赔本买卖,所以不同意购买。其他很多房地产公司都知道关于这块地的信息,但基于同样的理由,大家也都不愿购买。

渡边的看法却与这些人不太一样。他认为,这块地现在看起来确实不值钱,但它却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因为,正是在那块荒芜的高原上,曾建有日本天皇的别墅,既然天皇都看中了这块地,普通老百姓会不理它吗?他要让时间来做出证明。

基于这样的信念,就在大家都对这块“荒地”不感兴趣时,他不仅动用了自己的全部家当,而且采取了分期贴息付款的方式,买下了它。他明白,正是因为大家都对这块地不感兴趣,自己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没过两年,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日本人在有了余钱之后,开始厌倦嘈杂、污染的城市生活,向往清新的乡村生活,对乡村别墅的需求应运而生。渡边正等着这股风的到来,他把那几百万平方米的土地很好地规划了一下,然后,把其中的80%分作道路、建筑用地、农艺园、公园等,分别向不同的用户推销。这时,人们都已注意到郊区化的潮流,渡边并没有费太大功夫,就把这些功能分划很好的地卖了出去,这使他不仅还了贷款,而且有了盈余。

这样,渡边开始在剩下的20%的土地上好好下工夫,既然各种公共设施已经开始有发展商兴建,他就把剩下的这些地全部建成别墅。三年后,在别的发展商和渡边的共同建设下,那块原本荒凉的高原地,成了一片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别墅区。再加上渡边以强大的广告攻势向人们宣传,这些别墅与天皇的别墅相邻,使得它们的身价更高了,购买的人们蜂拥而至,渡边由此赚了几百亿日元,他的大都房地产公司成了日本著名的大企业。

类似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抓住机遇,所以,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生存境界中的上层人。只有那些超越了别人的视线并勇敢、积极行动的人,才能求得他们理想中的生存状态。

找最好的方式抓住机会

机会之神对所有遇见他的人都是平等的,遇到他的人会获得什么全看自己的表现。有的人随便跟他打了个招呼,就错过了成功;有的人和他握一握手,便达到了目标;有的人给了他一个拥抱,结果获得了意外之喜!

机遇对于我们来说,是重要的,但它不会像天气预报一样,会有提前的通知,它常常悄悄潜入我们身边,就像个童话中的精灵,很难一亲其芳泽。

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抓不住;有些人发现了,有些人茫然无知;有些人在不断创造机会,有些人在苦苦等待机会。无疑,前者更让人欣赏。

你想让梦想成真,达成自己的目标,首先必须给成功一个实现的机会!你不努力尝试,那怎么可能成功?你不敢战斗,又怎么可能获胜?

国内的燃气大王王玉锁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离家做各种各样的小生意,但一直没赚到什么大钱。有一次在河北任丘遇到一个能弄到燃气的朋友,他觉得是个大机会。还没等对方弄到气,他就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先将设备拉回到老家,往自家小铺一放,贴了个告示:就这个东西,谁买,你先交12罐气的钱,10块钱一罐,是120块。王玉锁后来回忆说:“我这个东西一套是120块,加上气一次共交240块钱,我记得很清楚。实际我这个气是一次交一次钱,这样我不就多一些资金了吗?另外,再加上利润呢,那时一套挣40多块钱。”做饭烧燃气,那时候即使对于许多北京人来说也是有门路的象征,何况是在河北廊房。王的告示贴出来,顾客立刻蜂拥而至,当时就登记了七八套,几天时间就卖出去40多套,净赚1000多元。以后王玉锁常跑任丘,瞅准燃气,不断做大,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中国有名的“燃气大王”和大富豪。王玉锁掘出第一桶金的过程很简单,但他的做法却是大胆而有谋略的,他抓住了当时燃气供应紧缺的机会,以打广告让人预订的方式来提前收回资金,既为自己赚到了启动资金,也使供货方更容易信任他。这一做法在当时商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十分可贵。

无独有偶,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握了电器销售的黄金时机,并且创下了全新的零售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电器帝国。1991年的时候,国内电器行业还停留在卖方市场阶段,当时商场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提高价格和利润。而黄光裕则第一个想到利用报纸中缝打起广告刊登电器的价格,以此快速占领市场。当时国营商店对于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的层面,后来也有人想学习国美的广告策略,但黄光裕已经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因此他的广告没有竞争对手。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一时间北京人都知道“买电器,到国美”,他的电器店生意越做越火。后来黄光裕乘胜追击,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不一而足。1993年前,小店面已达七八家。为了避免“消费者看了广告也不知到何处买产品”的情况发生,黄光裕说服那些用美金做产品形象广告的外国厂家与国美合作打广告,既让厂家广告开支得以减少,又让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进而黄光裕又向厂家要求,赠予国美一些样品做展示,并开设相应的产品专柜,使顾客能看、能摸,现场就能买到。这几招让国美一举占据了北京电器销售渠道的制高点,那些老牌国营商场再也没办法与之一决高下了。

王玉锁和黄光裕的成功实例验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以最适当的方法抓住机会,并将其以最好的方式加以运用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都是以开创性的方法抓住了机会。但如果你是个有心人,通过模式的套用也可以抓住机会,比如:

美国实业界鼎鼎大名的爱克尔先生,一开始的时候经营咸肉生意。他不但善于发现机会,而且善于抓住机会,使自己的生意一举成功。一天,他在纽约街上散步,忽然看见一家小店门前有很多人在排队购货。他走近一看,原来也是卖咸肉的,只是这家老板方便顾客,将咸肉切成薄片,装在两磅装的纸盒里出售,所以很受欢迎。爱克尔想:这个主意真是太好了,只可惜两磅装的咸肉片还是太多了些,如果改成1磅装的,生意肯定还会兴隆。于是,他回去后便对自己的生意进行了改进:把肉片切得更薄,更均匀,以1磅装送到市场,并配上精美的山毛榉食品公司商标。果然,购买者踊跃,该公司加工的食品很快闻名全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推广至全世界。

机会常常是一种看时有、寻时无的东西。需要突发的灵感加以把握。你可以用独创的方式去抓住它,也可以用借鉴和模仿的方式抓住它。总之,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利用它产生最大的效益是最主要的。那些成功人士都是善用他们的方式抓住机会的人。

珍惜每一次机会

西方有一则寓言:沙漠中有父子俩,牵着骆驼,在经历了长途的跋涉之后,都已经疲惫不堪,干渴使他们每迈出一步都异常艰难,而沙漠依旧一望无际。这时,父亲看到黄沙中有一块马蹄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那是沙漠里的先行者的遗留品。父亲对儿子说,捡起它来吧,会有用的。儿子心想,在这漫无边际的黄沙堆中,一块马蹄铁会有什么用呢?儿子摇了摇头,没有弯腰。于是,父亲俯身拾起那块马蹄铁放入行李袋,什么也没说,仍继续前行。终于,他们走到了一座城堡,在城堡中父亲用马蹄铁换来了1000枚酸葡萄。当他们再次走入沙漠时,干渴再次使父子俩的喉咙冒出青烟。父亲此刻掏出酸葡萄来边走边吃并不时抛下一枚,每抛下一颗,儿子便俯身捡起吃掉,为了这几百枚酸葡萄,儿子竟弯了几百次腰。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有很多机会也像故事中的马蹄铁一样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如果我们拾起它后,它就会有利用价值。那么,我们面对一次机会时,应该怎样去做呢?

许多人把机遇称为运气,无论称谓如何,有一点是绝对的,珍惜机会,机会才会珍惜你,才会送你到理想中的境界。

我们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一个人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这些客观的条件往往掌握在别人手中。接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就像一颗优良的种子不拒绝一块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一样,势必会加速我们的成长,有时甚至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命运。

再则历史性的机遇往往是很珍贵的,稍纵即逝。所以,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机遇,还要学会识别机遇。但由于我们的智力和心理原因,要让我们做出识别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这就要求我们要在这一方面多下工夫,一定要让自己逐渐学会如何选择,这是非常关键的。著名武侠小说家温瑞安先生曾说过:“你可能抓住了一个机会,但你绝没有意识到,你同时又放弃了一个更大的机会。”所以,当我们面临诸多选择时,一定要学会排除干扰,学会放弃。如果鱼与熊掌都要兼得,终将一事无成。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靠等待机遇而成名者毕竟是极少的。更多的时候,它还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行为,需要做出抉择。走出原有的生活,这是许多名人能够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也是我们适应未来社会,更好地生存的必然途径。所以,更多的时候,机遇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有的人感叹“乱世出英雄”,认为今天的国泰民安,一派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根本不存在什么机遇。这种思想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有了这种思想,对我们的成长也是十分有害的。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促成了新的竞争环境与机制,人们面临更多的挑战。而挑战与竞争本身就是一种机遇。我们并不否认“乱世出英雄”,但肯定的是,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更多的机遇。

当机会来临时,“毛遂自荐”一下也未尝不可。所谓“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不主动去吸引“伯乐”的注意是无法获得成功的。再则,岁月不饶人,如果只是一味地孤芳自赏,不把自己的才华尽早展现出来,即便是某一天有幸遇到伯乐,恐怕也已经是人老珠黄、力不从心了。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学会“毛遂自荐”是非常重要的。

“毛遂自荐”的故事已为大家所熟知。用现在的话来说,“毛遂精神”就是瞅准时机,大胆出击,找上门去,“推销”自我。

毛遂自荐,是需要一种勇气和胆识的。不自信的人、害怕失败的人是不敢尝试的。而这也造成了一大批平庸无为之人,更成为人才被埋没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有的人敢于这样做,因为他们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狂热的爱,因为他们深深知道,好运是等不来的,必须主动去创造、去争取。

机会只敲一次门,成功者应该当机立断,抓住每次机会,充分施展才能。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得到命运的垂青。

某地发生水灾,整个乡村都难逃厄运,村民们纷纷逃生。一位上帝的虔诚信徒爬到了屋顶,等待上帝的拯救。不久,大水漫过屋顶,一只木舟经过,舟上的人要带他逃生。这位信徒胸有成竹地说:“不用啦,上帝会救我的!”木舟就离他而去。片刻之间,河水已没过他的膝盖。刚巧,有一艘汽艇经过,拯救尚未逃生者。这位信徒则说:“不必啦,上帝一定会救我的。”汽艇只好到别的地方救其他的人。

几分钟后,洪水上涨,已到信徒的肩膀。这个时候,有架直升飞机放下软梯来拯救他。他死活不肯上机,说:“别担心我啦,上帝会救我的!”直升飞机也只好离去。最后,水继续上涨,这位信徒最后被淹死了。死后,他升上天堂,遇见了上帝。他埋怨道:“平日我诚心祈祷您,您却见死不救!”

上帝听后,回答他说:“我已经给你派去了两条船和一架飞机!只可惜你并没有珍惜这些机会!”

生活中我们的迟钝造成了我们一次次的放弃各种机会,而且也会责怪上帝的不公平,但学校里的每节课、工厂或办公室的每一小时都展现新的机会,每位顾客都是机会,报纸上的每条新闻、每次发布会都是机会,每笔交易都是机会。礼貌的机会,友善的机会,诚实的机会,结交新朋友的机会,每次新的展示都是好机会,每次考验你毅力和责任感都是千金难买的机会。你抓住了没有?如果像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这样连身体都不归自己所有的奴隶能成为演说家、编辑和政治家,那么同道格拉斯相比,有着许多好机会的你能取得怎样的成就呢?

不要没完没了地抱怨没有机会。许多人把零零碎碎的机会漫不经心地丢弃了,而有些人却从这些机会中得到许多好处,甚至比别人从一生的时间里得到的还多。

珍惜每一次机会是你迈向成功的契机,不要因为你的眼睛和主观意愿错过你步入生存高标境界的契机。

4)让实践证明一切

做好文凭之外的事

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不是那些只有文凭的人,而是那些有知识更有能力的人。光有镀金的文凭是不够的,你必须能够拿出比文凭更能证明你自己的本领来。社会需要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学历,学历能够证明的只有你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真正的才能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实践能力是最主要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