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标做人的哲学
26608200000002

第2章 用知识垫起高标生存的双脚(1)

世事浮平,富贵如烟。冠盖满京华的风景背后未必有可以安睡的心灵。真正的富足只在于你心灵的静谧与充实。立于心灵之巅,笑看风起云涌,大浪淘沙。只将自己的行程填满,怀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也是一种高标准的做人哲学吧!

在同等条件下,没有人因为物质的匮乏去选择放弃生存,却有人因为精神的贫瘠选择了堕落。用知识垫起自己的双脚,清醒地看清人世的规律,寻找那扇正确通往高标做人的门。

1)无知难立

非学无以立身

知识是人们立身行事的重要资本。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于是去做各种事。但是,追求无论多高,如果不具有满足这种追求的知识,那么,这种欲望只能停留在主观意识、主观愿望层面,而不可能成为客观现实。比如从来没有打过篮球的人,不懂篮球规则,也没有打篮球的技术,那么,无论篮球运动是多么引人入胜,他无论怎么想享受打篮球的乐趣,也很难成为现实。

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靳羽西女士说过的一段话颇有道理:“成功的秘密,是工作比别人多一倍,看书比别人多一倍,如果你真的想每日过着高质量的生活,并进行较为系统的实践,天底下找不出你不能成功的理由。”

读书对于一个人的生存是这等重要,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往往惊叹于日本人在贫瘠的海岛上,忍受着战败国的伤痛和羞辱,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以经济大国的地位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如果探求一下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则与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狭小的岛国,贫乏的矿产资源,使日本国民产生了一种危机感,同时也正是这种“危机文明”刺激了他们开发智力资源的热情。尊重知识,重视“智能矿”的开发,成为日本民族的风尚。

日本是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大学升学率居世界领先水平,他们还很注意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如我国的《孙子兵法》中精辟的谋略思想在日本备受推崇,被日本企业家、经营者奉为重要的教科书;计谋丰富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已成为日本管理人员的“必读之书”。日本企业重视对职工的培训工作,而培训中“经营道德课”的教科书就是我国的“四书五经”。松下商学院每天早晨必读的课本是《大学》、《论语》、《孟子》和《孝经》,全体学员清晨列队遥拜父母,诵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傍晚,还要面壁思父母,默念:“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为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几乎成为松下商学院每一个学员的座右铭。

日本人的成功证明了,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财富的源泉,既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愚昧从来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知识会使精神和物质的荒野变成肥沃的土地,每年它将以十倍的增长率,给我们带来财富。犹太人认为,一个“没有祖国”的人,一切财产都随时有被掠夺的危险,而知识和技能则是“惟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做父母的为使儿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不惜倾家荡产,犹太青年上大学的比例是2/3。在美国适龄青年中,上大学的比例为40%,而犹太人则是80%。

对于每一位渴望有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生存境界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离开书这种特殊的生命存在的。她有灵性、有感情。你读书,书也在“读”你。因为只有你真心爱书,真心读书,书才会向你敞开心的大门,把一切奉献给你。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本大书,书也是人生的浓缩,所以,沟通书和人生的途径是用人生理解书,或用书来感悟人生。我们应当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读书的过程也是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过程。真正有价值的自我评价不是在名利场上,也不是在物欲的用途中,而是在知识的拼比中。当你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才能意识到个人是多么渺小,人生有多么短暂,多么需要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耶鲁大学的校长海特莱曾经说:“各界的人,如商业界或运输界中的人,都曾告诉过我,他们最需要、最欢迎的大学出身的学生,就是那些有选择书本的能力,与善用书本的人。”

当然,我们讲读书是提倡人们读那些健康有益的书。各人根据自己的爱好、职业或口味选读一些书是很自然的。但重点应该选择那些有利于修身养性,有利于掌握某项专业知识,有利于生活和事业方面的书去读,那才算是高品位的读者。当然,有关恬适淡泊、鸟鱼花虫之类的消遣性书籍,如有兴趣也不妨一读。不过,对诸如色情凶杀、妓女调情、坑人奇招、迷信荒诞一类的书还是不读为好。别忘了:读书,读成学士、博士的大有人在;读出发明创造、自学成才的也比比皆是;而读书读成愚顽痴呆、流氓无赖的也时有所闻。可见,读什么样的书,可不是一个小问题。它关系到一个人如何立身处世的问题。

要想成为一个生存的强者,达到高标准的生存状态,就必须有选择性的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存风格,才可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对于生存与做人的重要意义

学习是通向高质量生存的最有效的途径。学习对于生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古今中外的名人、学士无一不是受知识所赐才成就了丰功伟业,那些不学无术之人很难达到生存境界的至高点。

在国外有家电视台曾举行了这样一种民意测试:“你是愿意在过去生活100年呢,还是在未来生活100年?”令人十分惊讶的是,居然有2/3的观众选择了过去!而这个电视栏目是以20岁左右青年观众为主的时尚节目!

这说明了一个十分深刻的问题,即面对信息及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瞬息万变,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危机感。所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成为今天的时髦语。就连海尔总裁张瑞敏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学习对于生存的重要性在20世纪90年代更是得到了升华,1994年6月在日本成功召开了第三届经济技术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大会,会议提出了一个更加发人深思的主题——终身学习、面向未来的战略。

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强调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

学习,不仅是个人在新世纪的最佳生存方式,也是国家、企业、家庭的最佳生存方式。

在学习化的家庭里,学习会成为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的主旋律,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一种共识,活到老就要学到老。从选择社区、营造家居与房间的设置等各方面都要学习化。

在古代,孟母把有利于子女学习作为选择社区的主要准则;在近代,宋氏三姐妹之父宋耀如,大力开发家庭的学习和教育功能,立志把子女培养成林肯、华盛顿式的伟大人物。

学习化家庭,使学习融入家庭的方方面面,使学习成为整个家庭生活的主导,使家庭的全部成员都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样的家庭肯定会给其成员带来巨大的动力,因此会长兴不衰。

而学习化企业是使学习成为企业的根本的生存方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最合适的选择,由此企业必须在选人、用人、育人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在选人方面,要看重员工的学习素质,特别是看重具有终身学习化精神、终身学习化能力的人。挑选这样的人才建立学习化企业就容易多了。能够终身学习而不厌的人,往往后劲十足,最能够培养成为可负重任的人才。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是创办学习化企业的先驱,他向员工问道:“如果别人问你,松下电器是一个制造什么的公司,你怎样回答?”被问的人理所当然地答道:“我会回答说,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电器用品的。”“像你这样回答是不行的!你们这些人的脑袋里到底装着什么?”大家一头雾水,而松下却说:“如果别人问,你们松下电器是制造什么的公司,应当回答公司造人,也造机器。”在企业中能够像松下电器一样,既造机器又造人的企业理念,确实很少,但这也正是松下电器百年不衰的原因。

在美国,除了学校外,企业培训大学也是美国重要的培训和教育机构,1993年,美国的企业培训大学只有30家,1996年激增到1000家。学习化企业的育人,不仅是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学习、培训的机会和条件,同时还要提供一个团队学习的环境和文化,设立许多有助学习的反馈和评估制度。

只有每个员工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不断地成长和提高,方能和企业共生共死,方能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

一个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之道,便是全民学习。在未来社会里,学习化国家将占主导地位,其他国家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要成为“头脑国家”,就要大力开发国民的智慧和能力,要创造一个全民族、全社会学习化的环境,从制度、机制、政策和文化、宣传等方面入手,使全体国民能够自动地学习。特别要从教育、人事、分配3个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学习化国家的要求。要建立全民自动学习的动力机制,它可以使人自动地向着某个方面去学习。只要建立了全民自动学习机制和创造了全民终身学习的条件,就会使全体国民人人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生存能力,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国民。具有这种素质的国民之国,一定是万国之首。

可见,学习不仅对个人、家庭而且对企业和国家,都具有重大的生存意义。

别让生存成为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让我们在体验着科技快感的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去正视这种速度所带来的压力。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生存受到威胁,哪里还有可能达到更高的生存境界?站在生存状态的金字塔塔尖之上?

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要沉于安逸,固步自封。

我们要时常由内心生出警惕,激发求新的欲念,唤起求知进取的精神,这才是面对时代潮流应有的态度。

当年,杨澜从一个学生成为《正大综艺》的节目主持人,把一个有着良好家教和较高文化素养的青春少女的形象和富有女性细腻情感的职业妇女的形象统一在一起,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既高雅又本色,既轻松又令人回味的主持风格。

在完成了《正大综艺》20期制作之后,杨澜跨越太平洋去了美国,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硕士学位。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杨澜已经取得了成功,已经成为著名节目主持人,她完全可以在她的地位上享受她已经获得的荣誉。但是,杨澜体会到功底和学识的重要性,希望在功底和学识上进一步提升自己。所以杨澜离开了众人羡慕的主持人位置,去美国读书,又成了一名学生。

当杨澜再一次出现在媒体上时,她的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她的境界提升了,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生存的境界没有止境,学习也是没有止境的。因为这个社会的发展永不停息,我们的学习也不该停息。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使我们丰富和深刻起来。

何颜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女孩子,但在一次面试中被一家外企录用。好朋友劝她,在外企就职,对于她这样一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女孩子,本来就很艰难了,又要面对两个不同国籍、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老总,工作难度简直不敢想象。但外柔内刚的何颜,越是不可思议的事,她越是觉得富有挑战性,越是有兴趣。

刚进公司那段日子是最难熬的。总经理们只把她当成个干杂事的小职员,不停地派些零七八碎的事情让她做,同事们也当她是个毛孩子,何颜委屈得不知流了多少泪水。但她忍耐着,抓紧一切机会去学习,学外语、学业务知识,寻找着让别人认识自己的机会。

除了把工作做得周到细致外,她还把自己所能见到的各种文件,全部都抢到自己的工作台上,只要有空就去认真翻阅琢磨,了解研究公司的业务。对于外文文件的文字障碍,就不厌其烦地去翻看她的那两本无声先生——英文字典、法文字典。一年多以后,她对公司的业务可以说了如指掌,为自己进入通畅的良性工作循环状态做了坚实的准备。

外文水平在不断提高,这种速度令她自己都吃惊不小——业务方面的外文文件看起来盲区少多了。

而作为一个大公司的职员,没有足够的现代知识武装头脑,失去生存机遇的可能性就是百分之百。所以,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学习外语,学习计算机。在她的时间表里,休息日的概念早已模糊。在正常的五天工作日,她必须像其他的职员一样坚守工作岗位,又需要她为总经理们的活动做好一切安排。为此,她常常都要加班,时间在她那儿已被挤压得没有什么空隙,经常是别人都快下课了,她才急匆匆地赶到,抱歉地向老师打个招呼,就全神贯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就是这样,她还是风雨无阻地坚持着。她常说,等我有了钱,我会给自己选择一个安稳的、理想的学习环境。

也许,何颜的生存际遇是幸运的。许多高中生根本就没有走入外企的机会。但何颜的勤奋好学又能说明什么问题?生存质量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假如何颜不抓紧时间学习,等待她的是什么?其实,答案不言自明。如果你不想让生存成为难题,就不能放弃任何学习机会。而且要时时学,处处学,才能将自己打造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

生存之路也是做人之路

世界华人首富、世界十大超级富豪之一的李嘉诚,未成功之前是个连初中都未读完、为人端茶倒水的小学徒,他不仅要维持家庭的生计,还要为弟弟、妹妹们筹学费,生存的艰难可想而知。他赤手空拳、白手起家,奇迹般地创造出一幕幕商界神话。被英文《亚洲新闻》(Asiaweek)杂志选为2000年亚洲最具影响力及最具权力的人物。那么“超人”本领从何而来?

据说,当初李嘉诚辍学在茶楼当小伙计时,就跟别的打工仔不一样。他边当伙计,边留心学习,敏锐地观察他人的习惯、需要、心理,同时留心从顾客的谈话中体会做生意的诀窍。一般看来,茶楼生意没啥学头,而李嘉诚却从中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如何做生意,这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来,他到舅父庄静庵的钟表公司里干活,舅父只让他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就偷师学艺,仅半年时间就掌握了各种型号的钟表装配及修理技术。接着,他又放弃了钟表公司很有前途的工作,到一个无名的小五金厂做推销员。李嘉诚这样频繁地换诸多不相关的工作,频繁地挑战自我,是为了什么?李嘉诚的目标是想自我创业,创业需要全方位的扎实本领,他不断地尝试新的工作就可使自己学到更多的本领。果然,推销工作也成了李嘉诚的学习良机。李嘉诚原本腼腆、内向,不喜欢主动与人交谈,这种性格并不适合推销,常常失败。一次,李嘉诚向一家酒楼推销铁桶,遭到老板毫不客气的拒绝。但他不久又重新回到酒楼,见到老板抢先说:“我这一次不是来推销铁桶,我只是想请教,在我进贵店推销时,我的动作、言辞、态度等行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请您指点迷津。我是个新手,您比我有更丰富的经验,在商界您已经是个成功的人士了,我恳求您的指点,以作为晚辈改进的借鉴。”李嘉诚虚心而坦诚的求教精神感动了老板,老板不仅向他提出了宝贵的忠言和批评建议,使他增长了本领,而且感动之余又帮助他做成了生意,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接着李嘉诚再次“从头再来”,又到塑胶公司工作。他把自己完全卖给了公司,别人干8小时,他却要干16小时。在拼命努力使企业效益增长的同时,他也得以熟悉了塑胶产业从生产到出售的全过程,学到了全套的管理本领,为他日后自创事业打下了基础。可见,李嘉诚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善于从中学到本领,增长才干。

从李嘉诚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生存境界、生存质量完全可以靠学习来成就。在一般人的心里,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小学徒成为一代富豪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李嘉诚却做到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李嘉诚一直都很重视学习对于生存的作用。

曾经有记者问李嘉诚:“今天您拥有如此巨大的王国,靠的是什么?”

李嘉诚回答道:“依靠知识。”他毫不犹豫地告诉年轻人:“知识决定了命运。”

李嘉诚至今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看书,记者追问他看的是什么书,李嘉诚回答:“我晚上看的是关于资讯资料前景研究的书,我相信这个行业发展会非常快,未来两三年,电影、电视都可以在小小的手机电话中显示出来。我比较喜欢科技、历史和哲学类的书籍,最近对网络资讯也比较感兴趣。”

有一位外商曾经问:“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呢?”李嘉诚还是那句话:“靠学习,不断地学习!”

但是好读书的李嘉诚表示,自己从来不看小说、娱乐节目;新闻也很少看。这是因为超人从小就要争分夺秒抢学问。

李嘉诚说:“我年轻时没有钱和时间读书,几个月才理一次发,要抢学问,只能买旧书,买老师教学用过的旧书,长大了也没有时间去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不过,我是喜欢历史的,小时候历史都拿高分的。”

李嘉诚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李嘉诚强调知识不仅指课本内容,更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