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怀孕养育全典
26581400000082

第82章 婴儿生长发育与保健(7)

选择鞋尖较宽且呈圆形的鞋。

这种鞋形便于孩子脚趾的活动,同时鞋底要有一定的曲度,以便托住足弓。鞋的重量也不要太重。

选择鞋子宜大不宜小。

穿小的鞋会令宝宝的脚发生畸形,也不要让孩子过早穿拖鞋,因为婴儿穿拖鞋会增加危险性。

孩子的床垫不可太软,也不宜睡弹簧床,以免脊柱随之歪曲而引起畸形。婴幼儿的枕头不可太高,约3厘米高就可以了。

婴儿在家抽风怎么办

抽风医学上称惊厥,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症。孩子突然抽风时,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冷静,要知道,抽风必须迅速得到控制,因为抽风—旦超过30分钟,就会进一步引起脑细胞的损伤。

孩子抽风时全家人不要乱动孩子,先把孩子的头偏向—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吸入气管。

用勺子把或筷子缠上纱布放在孩子的两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尖。

用手捏患儿的人中、合谷、涌泉等穴,刺激使其惊厥停止。

一旦发生窒息,必须马上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人工呼吸或口对口呼吸。

如果家中有氧气袋,可给孩子吸氧气。

当孩子发热时,先将衣服脱掉,但注意把肚子盖好,用酒精进行物理降温,切不要把孩子裹起来给孩子发汗。

最重要的是速去医院或拨打120,请医生治疗。

婴儿患外耳道疖肿怎么办

在炎热的夏天因出汗较多、洗澡不当或因泪水进入外耳道等原因可致婴儿外耳道疖肿。一旦外耳道皮肤发炎,化脓形成疖肿,随疖肿的加重,外耳道皮下的脓液逐渐增多,其产生的压力直接压迫在耳道骨壁上,此处神经对痛觉尤为敏感,所以婴儿感到特别疼痛,且在张口、咀嚼时疼痛加重。

哺乳期患儿往往有拒乳、抓耳、摇头、夜间哭闹不能入眠等表现。若外耳道疖肿明显肿胀,睡眠时压迫患侧耳朵,会因疼痛加剧而哭闹。

发生疖肿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用氯霉素、甘油滴耳液或1%~3%酚甘油滴耳,一日3次。若外耳道有分泌物,必须用3%双氧水洗净后再用氯霉素或酚甘油滴入。若疖肿有波动,应到医院进行手术,切开排脓。

舌苔白能刮吗

舌苔是由咀嚼后的食物残渣、脱落的上皮、唾液等混合而成的。它附着在舌头表面,呈白色的,很薄的一层。这是正常现象,可以随食物脱落咽下,不需要去刮它,否则会造成感染。

人们习惯看舌苔判断疾病,当机体内热时,大便干燥,舌苔黄、厚、腻。牛奶喂养的宝宝舌苔较白、厚,所以要多喝些水,舌苔厚也不要刮。随健康好转,舌苔自然正常。

不要让婴儿揉擦眼睛

当灰尘、沙石、眼睫毛等一些细小的异物进入眼睛后会使宝宝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宝宝会本能地用手揉擦。这种揉擦可能导致异物擦伤角膜,引起继发感染,造成更大的伤害。

对策是制止宝宝揉擦眼睛的动作,让他哭一会儿,泪水会把异物冲出眼外;也可以立即给宝宝滴一些眼药水。

不能给婴儿硬灌药

给婴儿吃药,是为了治病。可是,苦涩的药味很难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有的父母会想出很多方法,顺利地让孩子把药吃了。有些则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按住宝宝硬性灌药,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硬灌时,孩子肯定要哭闹,咽喉部、气管的通道是打开的,药液刺激容易造成咳呛,进入到气管导致窒息,这都是很危险的。这种生硬的做法,很容易使婴儿产生恐惧心理,对精神心理的危害同样不可轻视。

你可以将药放在小汤匙内(最好是那种有凹槽的、带把的匙),用手拿住匙头,将匙把慢慢顺着婴儿嘴角将药顺进口腔,必要时,可在药内加少许糖。

从入睡状态看婴儿的健康

婴儿的睡眠状态可以反映出婴儿的健康状况或疾病的潜伏与发作。婴儿正常的睡眠是安静入睡,呼吸平稳,头部略潮,时有微汗,面目舒展,时而有微笑的表情。

如果婴儿出现下列睡眠异常现象,常常是某些疾病的潜伏或发病的征兆。

睡眠不实,时而哭闹乱动,不能沉睡。

全身干涩发烫,呼吸急促,脉搏较正常者快(新生儿140次/分,婴儿120次/分)。

睡后不安宁,头部大汗,湿了枕头,出现痛苦表情;睡时抓耳挠腮,四肢不时抖动,有时惊叫。

经常仔细观察婴儿睡眠可以及时了解婴儿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病症,及时排除或就医诊治。

某些婴儿睡眠的异常现象是婴儿白天过度兴奋或暴饮暴食而致。如婴儿入睡时突然滚动或哭闹,则可能是排尿的表示,对这些现象应针对性处理。每个婴儿都有自己的睡眠规律和睡眠表现,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为婴儿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通过表情来判断婴儿的健康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婴儿各种各样的表情,来判断是否生病,哪里不舒服了。

婴儿面色潮红、口唇干燥、喘粗气、哭闹不安,可能是发烧了。

面色黄白、精神不振、经常闹病,可能是营养不良性疾病,如贫血、佝偻病等。

发烧、鼻翼煽动、呼吸急促,可能患了肺炎。

拒吃奶、流口水,口腔炎症的可能性大。

经常用手抓耳朵、一碰到耳朵就哭,耳朵内有液体流出,可能是中耳炎或疖肿。

排尿时哭闹加重,要检查是否患尿道炎或包皮炎。

大便呈现绿色水样、血性黏液、柏油样改变,或次数和量的异常变化,都说明消化系统有问题了。

总之,仔细观察婴儿的微小变化,能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应从婴儿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出生开始就要注意清洁面部。每次吃完饭后要擦嘴,早晨起床后及晚上睡前都要洗脸、洗手。要经常洗澡,勤换衣服,定时理发、剪指(趾)甲。从小培养婴儿乐于接受盥洗的好习惯,稍大后自己就会主动要求讲卫生了。

培养入睡的好习惯

7~9个月的婴儿白天一般睡2~3次,夜间睡10小时左右,共计14~15小时。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小儿的生长发育。婴儿的睡眠是生理的需要,当他身体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入睡,不要为了让婴儿入睡而养成抱着或拍着来回走、啃手指、奶头等不良习惯。

如果暂时没有睡意,可以让他睁着眼在床上躺着,不要逗他,也不要抱他、拍他,培养他自己入睡的好习惯。

大小便的训练

周岁前的婴儿还不会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大人可定时给婴儿把尿、把屎,一般在喝水后15~20分钟把尿一次。要让他在固定的地方大小便,不要随地大小便。8~9个月的婴儿可以让他坐便盆,每次坐便盆的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时间过长会造成脱肛,不要养成坐在盆上吃食物和玩耍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

8~9个月的婴儿开始有主动进食的要求,可先训练他自己抓取食物的能力,尽量让小儿学习自己用勺进食,以促进手眼协调动作,并促进手指肌肉发育,同时也使儿童的独立性、自立性得到发展。

禁止婴儿做的事情

这个阶段的婴儿可以感受大人的态度并对语言有了初步理解,对婴儿的一些不良行为大人应及时纠正并禁止。

婴儿喜欢把东西往口中塞、咬,应及时制止,凡是有危险的物品一定要远离婴儿,并禁止婴儿去抓。可让婴儿用手试摸烫的杯子后立即移开,以后凡是看到冒气的碗和杯子,他自己就知道躲开,不敢去碰。

如果婴儿偶尔打了人,大人立即笑了,还让他打,就会埋下打人的祸根。因为大人的笑对婴儿是一种鼓励,婴儿在大人的鼓励下形成了习惯,以后不管见谁都打。所以,在他打人时,大人应给他不高兴的脸色看,及时禁止。错误的行为不能得到强化,以后会逐渐消失。

婴儿站立练习

婴儿6个月左右时,妈妈可用两手扶住宝宝腋下,把坐着的宝宝稍加用力扶起站立。每次练习1分钟左右,每天可练习1~2次。这是学习站立的准备,使婴儿通过这种练习获得站立的体验。

到了9个月,先让宝宝仰面躺在床上,然后,妈妈拉住小手稍加用力将宝宝拉成坐姿,再拉成蹲位,最后拉成站立姿势。扶着站立几分钟,让宝宝再躺下。接着如此练习。

宝宝9个月时,在小床的上方悬挂一个漂亮的大气球,当宝宝扶着栏杆站立时妈妈用大气球逗引宝宝去抓碰,随着大气球的左右晃动,可增强宝宝站立时的平衡感。注意训练时间不要太长,几分钟即可。

第10个月,妈妈让宝宝靠墙站着,背部和屁股贴着墙,脚跟稍稍离开一点墙壁,两条小腿分开站,妈妈用玩具引逗宝宝,使宝宝兴奋地晃动身体,由此增强站立时的平衡感。

11个月后,妈妈可先扶住宝宝的腋下帮助站稳,再轻轻松开手,试着让宝宝尝试独站一下的感觉。如果宝宝站不稳,要赶快扶住,以免吓着宝宝。经过这样的多次训练,到了12个月,宝宝就已经能站得很稳了。

婴儿主动操

6~12个月的婴儿大多运动神经开始发育,可训练婴儿爬、坐、仰卧起身,扶站扶走、双手取物等动作。通过运动可以促进婴儿肌肉、骨骼的发育,增强体质。同时,还可促进神经运动的协调性,利于婴儿智能的发展。

婴儿爬行练习

爬可以锻炼婴儿胸、腹、腰和上下肢各组肌群的力量,为其今后站立作准备,同时,也可提高全身器官的协调性。爬还可扩大婴儿的认识范围,增加感知能力,促进心理发展。

在婴儿8~9个月时,可以让婴儿练习爬行。一般而言,宝宝在8个月左右时懂得自然的爬行。在学习爬行的初期,几乎都是以同手同脚的移动方式进行,之后会以手肘往前匍匐前进,而且腹部贴在地面,爬行速度十分缓慢。在9个月大时,身体才能慢慢离开地面,采用两手前后交替方式,开始顺利地往前爬行。

有些宝宝在爬行时出现用一条腿爬行来带动另一条腿的方式,如此容易让父母误以为宝宝另一条腿发育不良,其实,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婴儿在刚开始学会爬行时,两只脚的力量并不平衡,经常一只脚较不灵活,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父母无须过度紧张,然而如果这种状况维持了太久而没有改进,就要怀疑宝宝是否患了肌肉神经性麻痹等异常状况。

父母应该尽量把宝宝放在地板上,并利用色彩鲜艳、丰富的或其他有趣的东西,诱导宝宝向前爬行,必要时大人可用手推动婴儿的脚掌,帮助婴儿向前移动爬行。当宝宝努力爬到“终点”时,父母也别忘了须适时给予鼓励。

此外,为了让宝宝爬好,一定要将爬行的环境准备完善。爬行的地方必须软硬适中,磨擦力不可过大或过小,父母可于地板上铺设塑胶垫等辅助用品,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的爬行环境。

让婴儿学习迈步

8~9个月的婴儿能在大人的扶持下站立,并能迈步向前走几步,在大人的帮助下可以学习行走。把婴儿放在学步车中坐下。然后他自己会用手扶着站起来,大人帮助推他一下,让他学着迈步,学会后大人即不必帮助。

在学步车里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以10~15分钟为宜,若时间过长,婴儿累了容易形成驼背,且双下肢负重过大也易影响婴儿的下肢发育。

婴儿手的精细动作练习

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培养是为了能够自立作准备的,当手指的灵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让宝宝自食其力了。

9~10个月的婴儿,手的动作更加灵巧,可以用拇指、食指准确地捏起小物品。“捏”,这种精细动作的出现是此阶段婴儿智能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此阶段大人可利用一些小型玩具(如乒乓球、小方木、小纸屑等)让婴儿作拾物练习,还可以做套环游戏,以练习手的精细动作、促进智能发展。

让宝宝的耳朵听出大学问

听觉是宝宝发展的第一个起点,有了听觉才能分辨出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有了听觉才能学习各种语言。因此听觉对于幼儿智能发展来说十分重要,父母不得不重视。

专家指出,如果孩子到两岁后还不会讲连续的语言,并且与大人作对应的话,就算是学习落后了。这可能是由于大人对孩子的听觉刺激不够,也可能是平常视觉刺激接受得太多,以致听觉发展有障碍。

专家强调,如果在宝宝3个月前就发现对于大人发出的声音没有反应,就得去医院。宝宝在6个月~1岁,正好是听觉发展的黄金时期,家长可以多给一些语言及声音上的刺激,因为宝宝在这时接受的刺激,会逐渐储存在脑中,之后这些熟悉的记忆就会化成他说话或发声的能力。

家长平常在家可以陪孩子玩一些听觉的游戏,这不但影响孩子往后的智能发展,也对孩子的音乐能力有帮助。

妈妈在孩子6个月~1岁这个听觉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先示范拍拍手给宝宝看,让宝宝模仿你,或者一直连续拍手后忽然停止,看宝宝的反应。从小就让宝宝听音乐铃及音乐盒,让他熟悉之后,在8个月后,宝宝会爬时,将音乐盒藏在一个地方,让宝宝自己去找,看宝宝会不会在音乐停止前找到。

当宝宝会站时,可以在家中同时挂五六个音乐铃,都拉下拉环,让他们同时发出声音,要宝宝辨认哪一个音乐铃变小声或结束了,或者要他们拉下即将结束声音的音乐铃拉环。

妈妈及宝宝拿着简单的乐器,例如响板或铃鼓,妈妈敲一下,让宝宝跟着敲一下,妈妈敲两下,宝宝跟着敲两下,或者妈妈敲出一个节奏让宝宝跟着学,也可以让宝宝自己创造节奏。

妈妈可以放音乐,播放一段后就做一个动作,接着再播放一段音乐后,再让孩子跟着做一个动作,当音乐停止时妈妈可以喊“木头人”,表示要孩子做一个静止的动作。

一岁多的孩子已经会跟着唱歌了,有时唱着唱着会将歌词念出来,可以借此帮助孩子的语言发展,并且跟他们说明里面的意义。

通常两岁多的孩子可以辨认出听过的乐器的声音,妈妈可以放一段音乐要孩子说出里面有哪些乐器演奏。

无论如何,越有人逗的孩子越聪明,孩子的大脑是需要有人去开发的,所以父母千万不能吝惜花时间陪伴孩子。

除此之外,要发展听觉,耳朵的保护也很重要,照顾者在帮宝宝洗澡时,尽量不要让水进入,以免形成中耳炎。当然也不要让孩子常抓耳朵,否则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游戏和玩具

玩具是游戏必不可少的东西,玩具可以发展婴儿的动作、语言,并使他们心情愉快,也能培养婴儿对美的感受力。根据此阶段婴儿智能发展的特点,可给7~9个月的婴儿提供下列玩具:

动物玩具是婴儿最喜欢的玩具,是婴儿生活中最贴近的、最熟悉的形象,动物玩具可以作为教具,可以使婴儿认识动物的名称。

生活用品,如小碗、小勺、小桌椅等,可以使婴儿认识物品的名称、用途。

运动性玩具可发展婴儿动作及感、知觉和运动觉,如软球、摇铃、套环、套杯等。

还可购置一些彩色积木、小汽车等。

一次给婴儿的玩具不必太多,两三样即可,但要经常更换,以提高婴儿的兴趣。

经常和婴儿一起做游戏,可以使婴儿情绪愉快,和大人建立良好的感情,有利于接受教育。大人与婴儿做游戏的内容多种多样,如运动性游戏,把球扔在盆里,捡回来交给婴儿再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