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生儿,爸爸妈妈是又想亲近,又常感无从下手,担心弄疼弄伤宝宝。下面三种抱婴儿的方法比较科学,更适合婴儿的特点。
将婴儿抱于手臂中。
左臂弯曲,让婴儿的头躺在左臂弯里,右手托住婴儿的背和臀部,右臂与身子夹住婴儿的双腿,同时托住婴儿的整个下肢体。左臂要比右臂略高10厘米左右。这样抱孩子,使孩子的头部及肢体比较舒服,让新生儿有安全感。
将婴儿面向下抱着。
将左手放在婴儿的腹部托着他的下身,将右手放在身侧,托着婴儿的上身,使婴儿的下巴及脸颊靠近你的臂弯。这样可以让婴儿的手脚自由活动。
让婴儿靠住大人的肩膀抱着。
你的一只手放在婴儿的臀下,支持其体重;另一只手扶住孩子的头部,使孩子靠住你的肩膀,竖直卧在你的胸前。这样抱孩子不但会使孩子感到安全,而且直立,无压迫感。
当妈妈要交给爸爸抱时,接宝宝的爸爸要靠近妈妈身体,并将双手插到递宝宝的妈妈胳膊之上。确定爸爸的双手已抱住宝宝了,妈妈才可将自己的手抽出,切不可随便交给爸爸,这样容易把宝宝摔在地上。
由于新生儿肌肉力量弱,不足以支撑头和躯体,所以无论你用怎样的姿势抱小婴儿,都要托住婴儿的头颈部。另外,经常变换姿势也是有必要的,尤其不要总是以侧向一侧的单向姿势抱宝宝,以免导致婴儿的骨骼发育不正常。
怎样将抱起的新生儿放下
把抱起的宝宝放下时,用一只手置于婴儿的头颈部下方,另一只手抬起他的臀部,再慢慢地、轻轻地把宝宝放下。在放的时候,要一直扶住宝宝的身体,直到宝宝的身体已经到床上。然后再把手从宝宝的臀部慢慢地抽取出来,将刚抽取出来的手托住婴儿的头部,从而使另一只手也能抽出来。这时,再轻轻地放下宝宝的头即可。
新生儿躺卧宜采用的体位
新生儿躺在床上时,要不断地变化体位,不要长时间平卧,可适当俯卧,俯卧对锻炼其呼吸功能大有好处。要睡平板床,去枕,头转向右侧,两手两脚平摆于两侧。俯卧时要有专人密切观察,时间不宜太长。
不论采用什么体位,都不要将新生儿包裹太紧,更不要用带子紧紧捆绑,以免妨碍其四肢的活动和胸廓的运动。
一般在新生儿出生的第一天应采用头略低于脚的侧卧位,以利于吐出在分娩时吸入的羊水和黏液。第二天即应让新生儿的上半身和头部高于下半身,一般不必枕枕头,即使用枕头,枕头高度也不要超过3~4厘米,在每次喂奶后宜右侧卧位,以利于胃的排空,防止溢奶,并可避免溢奶时奶液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怎样应付新生儿日睡夜闹
新生儿还没有建立起天黑睡觉、天亮自然觉醒的条件反射,如果父母没有从新生儿期开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那么孩子就容易出现昼夜不分的现象。
夜间因某种原因如饥饿、过热过冷、潮湿等影响了孩子的睡眠,出现疲劳时,婴儿就会通过白天睡觉来弥补夜间睡眠的不足。白天睡足了,夜间自然不困,如硬要关上灯,婴儿就会用哭闹来表示抗议,而且是哭声不断,这不仅妨碍父母休息,也使四邻不安,人们称这种小孩是“夜哭郎”。
针对这种昼夜颠倒的情况,不必着急。为了培养其正常睡眠习惯,家长可有意识地让孩子白天少睡觉或不睡觉,尤其是下午及傍晚,如果孩子困倦想睡,就用换衣服,擦洗颈部、腋窝、臀部,换尿布等方法,不让孩子入睡。晚上在临睡前1个多小时,仍用上述方法让其哭闹,使孩子睡不踏实。
孩子玩耍哭闹1个小时左右,再给他洗个澡,饱饱地喂一顿,此时,饥饿问题解决了,孩子既困又累,洗完澡后浑身又很舒服,就会美美地入睡,一夜睡一两次大觉(3~5小时)。晚上睡得好,白天就会睡得少,吃得好,经过几天适应过程,正常睡眠规律就会慢慢形成。
新生儿臀部的护理
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再加上使用尿布,使新生儿大小便均与臀部皮肤接触,若不及时更换尿布,容易使臀部皮肤受损。所以应仔细观察,给孩子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湿尿布将屁股轻轻擦干,不要用太热的水和肥皂。擦干后换上柔软、干燥、清洁的尿布。不要使用橡胶或塑料布,以防尿液不能蒸发,使皮肤受到大小便中氨类物质的刺激。
不可用闪光灯给新生儿拍照
婴儿在出生前经过了10个月漫长的子宫中“黑暗的房间”生活,一朝分娩来到世间,接受外界光线刺激,对新生儿来说很不适应。出生以后,小儿多以睡眠的方式来逐渐适应这突如其来的急剧变化,而且,人们还发现,刚出生的婴儿白天睡眠比夜间多,这是对外界环境不适应的表现。
如果在新生儿期用闪光灯给孩子照相,在闪光灯闪光的瞬间,对新生儿的眼睛来说,无疑是一个强烈的光刺激。
大龄儿童对强光会通过眨眼、缩小瞳孔等反射进行自我保护,而新生儿由于视网膜发育尚不完善,瞳孔对光的反射不敏感,所以强烈的光线没有眼睛的第一道防线,直接刺激在视网膜上。能使视网膜神经细胞发生化学变化,对以后小儿的视觉功能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
有人研究认为,经常遭受闪光灯强光刺激的婴儿易患各种眼部疾病,出现局部视网膜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不受强光刺激的婴儿。因此,切勿用闪光灯或其他强光直接照射孩子的面部拍照。
不宜用母乳涂擦新生儿的面部
有些母亲喜欢将自己的乳汁涂抹在新生儿的脸上,以为这样做可以使小儿面部皮肤白嫩。这是错误的。
其实,营养丰富的母乳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新生儿面部皮肤娇嫩,血液丰富,如果将母乳涂在面部,繁殖的细菌进入毛孔后,皮肤就会产生红晕,不久会变成小疮而化脓,若不及时治疗,很快会溃破,日后形成疤痕,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全身性感染。
怎样清洁新生儿的口腔
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光滑,又没有牙齿,食物的残渣就无处停留,且口腔内产生的大量唾液,有较大的流动作用,可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细菌不容易在口腔中停留和繁殖,每次喂奶后只需用棉签轻轻擦拭即可保持清洁。人工喂养的孩子,应注意牛奶不要太热,以免造成口腔黏膜烫伤。
怎样保护新生儿的囟门
刚出生的婴儿,在头顶部有一块软的区域,称为囟门。头顶常有两个囟门,位于头前的叫前囟门,约2.5厘米×2.5厘米,6~7个月骨化后逐渐缩小,1岁到1岁半时闭合;位于头后部的叫后囟门,约0.5厘米×0.5厘米,生后2~4个月自然闭合。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宝宝的囟门是禁区,既摸不得,也碰不得。必要的保护囟门是应该的,但如因此连清洗都不允许,那反而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婴儿出生以后,皮脂腺的分泌加上脱落的头屑,常在前、后囟门部形成结痂(因为这里软,脏物易于存留),对牛奶过敏的宝宝,更容易形成奶痂。这些东西,不及时清洗会使其越积越厚,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有时还会引发脂溢性皮炎。要是结痂后用手去抠,那就更糟,很容易损伤皮肤而感染。
正确的保护是从新生儿期开始即经常清洗,清洗的动作要轻柔、敏捷,不可用手抓洗,用具要清洁卫生,室温和水温适宜,和洗澡一起进行;如果前、后囟门已经结痂,可用消毒过的植物油或0.5%金霉素膏涂敷痂上,24小时后用细梳子梳一两次即可除去。除去后要用温水、婴儿香皂洗净。每次都这样清理,就不会有奶痂形成了。
怎样保护新生儿的眼睛
婴儿出生时经过母亲阴道,阴道分泌物常会浸到眼内。如果阴道分泌物中有细菌,这些细菌就可随着分泌物侵入眼内,引起新生儿患各种眼炎。
保护新生儿的眼睛应从预防着手,新生儿出生后,接生者应给婴儿的眼睛内滴药。正常时,出生第一周,新生儿的眼睛都应用药棉浸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把眼洗净,头三天滴0.25%氯霉素眼药水、黄连素或磺胺醋酰钠等眼药水,每天一次。如没有眼药水,也可用鸡爪黄连蒸水涂眼,每天一次,2~3次即可。此后无异常就不要再滴药了。
怎样给新生儿滴眼药
新生儿在孕妇分娩时经产道产出,易受到细菌或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眼结膜发炎。其表现为两眼分泌物增多。
为避免新生儿发生眼病,产后应给孩子两眼点些氯霉素等眼药水。然而大多数父母不能把药水滴进宝宝的眼睛里,主要原因是孩子不睁眼,当家长试图用手指将孩子上下眼睑分开时,孩子反而闭得更紧。
这时,首先要设法让孩子睁开眼,可将孩子背着光线水平地抱起来,上下摇动其上身和头部,这样,孩子就会自动睁开眼睛,随之可将眼药水或眼药膏点在下眼睑的穹窿部。要注意,点药时切勿触到孩子的上下眼睑,以免引起孩子闭眼,导致滴药困难。
怎样给新生儿喂药
由于新生儿期味觉反射尚未成熟,所以对于吃进的各种饮食味道并不太敏感,可把药研成细粉溶于温水中给小儿喝;如病情较重可用滴管或塑料软管吸满药液后,将管口放在患儿口腔颊黏膜和牙床间慢慢滴入,并要按吞咽的速度进行,第一管药服后再滴第二管;如果发生呛咳应立即停止挤滴,并抱起患儿轻轻拍其后背,严防药液呛入气管。
新生儿病情较轻者,可使用乳胶奶头,让患儿自己吸吮也可服下,但要把沾在奶瓶上的药加少许开水涮净服用,否则无法保证足够的药量。
也可以将溶好的药液,用小勺紧贴小儿嘴角慢慢灌入,等小儿把药全部咽下去再喝少量糖水。
在喂汤剂中药时,煎的药量要少些,以半茶盅为宜,一日分3~6次喂完。加糖调匀后倒入奶瓶喂用,注意中药应温服。
给新生儿服药应注意,不要用乳汁冲服药液,因为两者混合后可能出现凝结现象或者降低药物的治疗作用,另外还可能影响新生儿的食欲。在用药以后,要注意观察新生儿对药物的一些特殊反应,以免发生意外。另外,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便减少或增加药物的数量与服药次数。
婴儿不宜躺着吃药
婴儿生了病,做父母的总是百般护理和照顾,甚至吃药也让婴儿躺在床上吃,唯恐惊动孩子。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的病愈不利,反而有害。
躺着吃药,药容易滞留在食管里,刺激并损伤食管内壁,有时还会延缓药物的吸收,影响治疗效果。
那么,婴儿吃药时应采用哪种姿势呢?最好母亲抱着婴儿或让婴儿坐着吃药。服药后要喝一定量的温开水。如果孩子病重等原因不能采用这两种姿势服药时,父母要把婴儿头、上身托起,然后再喂。
防止新生儿发生意外情况
新生儿自己不会做什么,基本上是在大人限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生活的,即使这样也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伤害,如烫伤、摔伤、一氧化碳中毒、窒息、猫鼠咬伤、自己抓伤等。但只要稍加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防止外伤。
有孩子的家中最好不要养小动物,比如狗、猫等,因为小动物有可能抓伤、咬伤小儿,动物的某些疾病也会传染给孩子。有些家长为防止抓伤皮肤,常给小儿戴上小手套而不注意松紧程度,或有些小细线缠住了小儿手指,这样会影响手指正常的血液循环,严重的还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落下终身残疾。
防止烫伤。
冬季室温过低,有些家长常常使用热水瓶或热水袋给小儿保暖。使用这些物品保暖时,注意一定不要直接接触小儿的皮肤,水过烫或塞子不紧了、漏水都易烫伤小儿。给孩子洗澡时,澡盆、存放热水的容器、取暖设施摆放位置一定要合理有序,水温要合适,洗澡中途时,应先抱出小儿,加入热水,调好温度后再给婴儿洗。
防止窒息。
有些家长怕孩子着凉,将小儿包得严严实实,此时干万要注意不要忽略给小儿口鼻留下空间,避免窒息而死。在人工喂养上,家长也要注意奶头不要过大,小儿吃得不能过急,每次喂完后立着抱起孩子,拍拍后背,最好让孩子打个嗝后再轻轻放下侧卧,这样一方面减少吐奶,另一方面即使吐奶也不致误吸入气管而造成窒息。
新生儿体格及智能训练
体格锻炼促进新生儿身体健康
在新生儿的成长过程中,多接受阳光的照晒,多呼吸新鲜空气很有好处,可以预防小儿佝偻病,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提高皮肤抗病能力。
新生儿接受阳光照晒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晒头部,避免强光刺激眼睛,时间以选择上午9:00~11:00时或下午3:00~6:00时为宜,每次10~15分钟,夏天可选择暴露小儿的背部、臀部、胸腹部、四肢,冬天可选择暴露臀部。
运动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它能促进孩子良好的食欲,帮助发展肌肉的能力,从而使孩子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孩子在婴儿期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进行适当的活动,如婴儿被动操。父母可以帮助婴儿做两手交叉屈伸运动、肘部屈伸运动、举腿运动等。对大一点儿的幼儿则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的主动运动,如游戏、体操等。
新生儿虽然弱小,但随着营养的增加,身体功能会不断增强,父母可以让孩子进行适宜的锻炼,从而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
怎样为新生儿健身
研究显示,新生儿以及婴儿时期的身体锻炼,对人们预防一些成人病大有帮助,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新生儿由于很多组织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抱、逗、按、捏”就成了新生儿期简便易行的锻炼方法,对新生儿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抱。
抱是母子感情信息的传递,是新生儿最轻微、最得体的活动。新生儿在哭闹不止时,大人如果抱抱孩子,他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有的家长怕惯坏了孩子而不愿意抱,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情、思维,特别是在那种哭闹的特殊语言要求下,不要挫伤孩子幼小心灵的积极性,要适当地多抱一抱孩子。
逗。
在新生儿期,逗是最好的一种娱乐形式。逗可以使小宝宝高兴得手舞足蹈,使全身的活动量进一步增强。有人观察,常被逗弄、与之嬉戏的孩子要比长期躺在床上很少有人过问的孩子表现得活泼可爱,对周围事物的反应显得更加灵活敏锐,这对新生儿以后的智力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按。
按是家长用手掌给孩子轻轻地按摩。先取俯卧位,从背部至臀部、下肢;再取仰卧位,从胸部至腹部、下肢,各做10~20次。按不仅能增加胸、背、腹肌的锻炼,减少脂肪的沉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强心肺活动量和胃肠道的消化功能。
捏。
捏是家长用手指捏揉新生儿。捏可以比按稍加用力,可以使全身和四肢肌肉更加坚实。一般从四肢开始,再从两肩到胸腹,各做10~20次。据相关医学研究显示,在捏的过程中,小儿胃液的分泌和小肠的吸收功能均有增进,特别是对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良的小儿效果更加显著。